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红楼之挽天倾 1-1219 - 第 145 页

方才他在提及财用之时,崇平帝目光微亮,继而现出思索,故而,还是要从财用不足入手。

 

财用四字,无非开源节流。

 

崇平帝默然片刻,心头琢磨着贾珩之言,但面上却不置可否,沉声道:“卿可细言。”

 

显然,崇平帝刚刚已经将少年当作可以议事的宰执枢臣,故而对于宰执枢臣的要求,自然而然提高。

 

故而心虽意动,面上却不置可否。

 

你不仅仅要看到病灶,还要开出药方,并且还要说到帝王心坎里儿去,否则就是只知空谈,不通事务的无用书生。

 

贾珩心头叹了一口气,其实他真的不想说实操,因为他还没有到提出自己政治主张的地位。

 

但不说实操,在崇平帝眼中,他就与那些大臣没什么两样,当然这种感观已经很了不起了,也算是简在帝心。

 

只是……

 

到底是见好就收,还是适当放出一些干货?

 

迎着崇平帝的目光,贾珩朗声道:“于九边之患,可正卒武、厉甲兵;于天灾之难,当积储粮,备饥荒,于郡县营修水利,精研稼穑之术;于吏治……此为人心之丧,奢靡风炽,法制不密,纲纪不严,故而吏治崩坏,日愈一日,唯刷新吏治,严明纲纪,惩贪治腐,崇尚节俭、贬斥奢靡。”

 

崇平帝闻言,看着对面的少年,心头微动,颔首道:“卿之言,朕深以然之。”

 

自他亲政以来,深刻体会到这三事之艰。

 

边事、天灾、吏治,三个问题,就如一团乱麻,搅合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抽丝剥茧,也不知从何而起。

 

贾珩其实还是保留了许多。

 

甚至没有涉及士绅的清丈田亩,如何扩大税基,因为……说了也没用。

 

现在的陈汉国朝,在双日悬空的背景下,崇平帝背靠文官集团以及部分武勋集团的支持,勉强坐稳了皇位。

 

怎么可能向文官集团全面开战?

 

文官集团就是充斥朝堂的三党中人,彼辈,哪一个不是中小地主出身?哪一个家里不是有良田千顷?

 

或许有背叛阶级的个人,但绝对没有背叛阶级的阶级!

 

变法改革,没有流血牺牲的勇气以及武力,提都不要提!

 

事有轻重缓急,现在的陈汉好比一个满身疾患,步入暮年的老者,休克疗法只能死的更快。

 

什么时候可以变法改革?

 

以陈汉而言,需要用军事上的巨大胜利为改革保驾护航。

 

先从一省一域改,集中精兵强将,能臣干吏,改出了成果后,建立在新体制上的新生力量,就会如滚雪球一般,迅速壮大,然后以体制战体制。

 

毋庸置疑,新的体制会如摧枯拉朽一样战胜旧体制,这就是客观规律。

 

如果四面出击,如摊大饼一样,本来就寥寥几个的变革强将,说不得还有投机分子混入其间以图名利权位。

 

如此寥寥数十人,空降在一个由庞大旧官僚集团组成的旧体制上,想要变法,下面不是掣肘重重,就是阳奉阴违。

 

而且崇平帝从目前给他的观感而言,还是裱糊匠多一些,辗转腾挪。

 

当然在旧的体制上,如果不能另起炉灶,建立一套新的体制,阴干旧的体制,除了裱糊,也没有什么办法。

 

崇平帝一时间想起许多,看着对面的少年,自是能感觉到其人有不尽之言,比如如何正卒伍以靖边事,如何整顿吏治。

 

当然,再问,就略显刻薄了,也有失君臣之道。

 

这些还是等之后吧。

 

贾珩神情默然,目光幽幽,对于他说的东西, 他心中自然有通盘方略,但现在不能和天子说的时机不至。

 

正卒伍,厉甲兵?

 

自是练新军,发展军工科技。

 

营修水利,稼穑之术,应对天灾?

 

这要利用一国之人才,集中人力物力去研究农学。

 

至于整顿吏治,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制……

 

这些都是天子能够整合手中的资源,能做到最好的一步。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0:05 , Processed in 0.045299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