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红楼之挽天倾 1-1219 - 第 1467 页

主犯从犯,还是听进了左都御史许庐这位帝党的意见。

 

但下方众臣听着一个个名字从崇平帝嘴里念出,却觉背生寒意,这般多的人都要论死,方才再是弹劾,可仍有兔死狐悲之感。

 

贾珩面色顿了顿,知道崇平帝想早一些终结这桩大案。

 

“至于旁人?”崇平帝旋即看向贾珩,沉声道:“等下了朝,伱将锦衣府这些卷宗递送至内书房,待朕分出主从,开列名单,御批勾决。”

 

当年在潜邸时,这位天子曾知过刑部之事,可谓明晰律令,对如何判罚心如明镜,成竹在胸。

 

贾珩拱手道:“臣,遵旨。”

 

相关案犯的议处,算是这般落下,一切由崇平帝御笔勾决,最终会杀多少人,完全取决圣心。

 

贾珩退回班列,不再多言。

 

含元殿中,倏然为之一寂,似乎都在消化这个消息。

 

(本章完)

 

 

------------

 

第五百一十七章 贾珩:臣不敢妄言……

 

大明宫,含元殿

 

这种沉寂并没有持续太久,就被科道言官终结。

 

“臣,山西道御史王学勤,弹劾内阁大学士、工部尚书赵翼……”

 

议完了相关罪臣,关于内阁大学士、工部尚书赵翼的问题,再次摆到了朝堂百官面前。

 

作为管领工部事的阁员,手下两位堂官都涉及案中,可谓难辞其咎。

 

此刻,都察院的御史率先开炮,对内阁大学士赵翼进行弹劾。

 

“呼啦啦……”

 

原本刚刚安静片刻大的科道言官,纷纷出列弹劾、奏事。

 

贾珩冷眼旁观着这一幕,思量着赵翼去位后的朝局变化。

 

就在科道相继弹劾告一段,在内阁几位阁臣班列中的赵翼拱了拱手,一撩官袍,跪将下来,将乌纱帽摘下,放在一旁的地板上,象牙笏板横举,叩首道:“圣上,臣赵翼老迈昏聩,不识贤愚,不能敏察潘、卢二人欺上瞒下,致使其作下塌天之祸,臣有失察之责,恳请圣上允臣乞骸骨,告老还乡。”

 

此言一出,殿中一片寂静。

 

崇平帝面色淡漠,不置可否。

 

过了片刻,将目光掠向杨国昌、韩癀等内阁阁臣,沉声道:“诸卿以为当如何处置?”

 

可以说,在每一次朝议过程中,科道言官都是问题的发起者,但真正做决定的其实是内阁与九卿。

 

六部的事务官,反而于弹劾一事上颇为谨慎。

 

即大汉的朝局,「起之于言路,断之于廷臣」,当然天子也可直接首允科道御史的弹劾奏疏。

 

然而,此刻内阁却无一人主动出言。

 

自礼部尚书贺均诚致仕以外,如今礼部尚书至今空缺,只是因为真正执掌部务的是两部侍郎,倒也不影响政事。

 

此事也不是没有人上疏让天子廷推人选,但都被留中。

 

现在又去一位工部尚书,势必还要廷推。

 

可一位阁臣去位,谁知天子如何作想,说不好万一赵翼没走,那时得罪一位同僚,平白为己方树敌。

 

而且也容易被怀疑有着私心。

 

就在内阁众臣,缄默不言之时,崇平帝却忽而将一双灼然目光投向贾珩,开口问道:“贾卿,你为此案主审,又为军机大臣,对此案细情知之所深,以你所见,工部尚书赵翼涉案几许,应如何处置?”

 

贾珩原本正面无表情地看戏,骤然听到崇平帝点着自己的名字,心头一惊,连忙出得班列。

 

他其实在想着要不要为赵翼说上一句公道话。

 

先前赵翼妻子过来求情,他义正词严的拒绝,但事后却未必不能为其说一句公道话。

 

而天子此刻问他,究竟又是何意?

 

赵翼夫人邬氏至荣国府求情之事,天子是知道的,并因此封赏了可卿。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3:20 , Processed in 0.076611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