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红楼之挽天倾 1-1219 - 第 172 页

戴权道:“奴才打听了情由,好像因贾珍一事,贾子钰被族中指责没有宗族,遂除籍。”

 

崇平帝脸色青气涌动,冷笑了一声。

 

几位阁臣都是面色一肃,心头暗道,贾族中人此举,简直不可理喻。

 

国法大,还是族规大?

 

贾珍触犯国律,因罪失爵,贾珩作为受害之人举告于官府,正是国法煌煌,深入人心之举。

 

而贾族却除籍之事待之,简直不知礼数教化。

 

这就是武勋!

 

鲜衣怒马,飞扬跋扈,躺在祖宗功劳簿上作威作福,而他们寒窗苦读数十载,宦海沉浮,才有今日。

 

崇平帝敛去脸上怒色,面沉似水道:“圣旨既下,贾族中人难道还敢抗旨不成?除籍一事,不过是贾族中人自说自话,眼里何尝有国法律条?”

 

戴权面色古怪了下,说道:“陛下这话倒是和贾族中人所言一般无二,贾府中人自是不敢抗旨,接了圣旨后,就风风火火去找贾珩去了。”

 

说着,戴权就将先前所见绘声绘色说了一遍,这位大明宫内相口才上佳,见崇平帝兴致盎然的样子,活灵活现,将贾族中人的作态几乎再现的淋漓尽致。

 

这一幕自是引起杨国昌等一干阁臣的皱眉,阉人只知谄谀于上,天子却亲近这等阉人,使其掌权用事,以密谍监视百官,实在不妥。

 

只是随着戴权的描述,几位阁臣也是渐渐生出啼笑皆非之感。

 

文渊阁大学士,工部尚书赵翼,面上现出一抹古怪,说道:“爵位还未承袭?就想着分割田产财货,这宁国府里……简直让人大开眼界。”

 

想了半天,实在不知如何说,只能以大开眼界。

 

杨国昌摇了摇头,说道:“彼辈不读诗书礼义,无圣贤教训藏心,张口闭口言及私利、财货,粗鄙如此,不足为奇。”

 

这就是地图炮了。

 

言外之意,不读诗书礼义,与禽兽何异?

 

这是文官集团对武勋的天然优越感。

 

其他如李瓒、韩癀、贺均诚等阁臣,虽无附和之声,但面上也现出不同程度的认同之色。

 

主要是邢夫人话说的太没有体面,市侩至极。

 

崇平帝反而脸色平静下来,只是嘴角闪过一抹讥诮,“贪鄙市侩者多,公忠体国者少,这就是我大汉武勋。”

 

转而默然片刻,问道:“你方才说贾珩还让你带了一份表文?”

 

戴权从袖口中取出表文,双手呈递上去,道:“陛下,贾珩所言,这封奏表务必呈于陛下。”

 

杨国昌暗暗点了点头,对着一旁的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贺均诚,低声道:“贾家中人,倒也全非不知礼义之辈。”

 

贺均诚轻声道:“阁老,据下官所知,贾珩似是宁国旁支,由其袭爵,已是皇恩浩荡,但终究于礼法……稍有不便宜之处,如今此子上表陈辞,也在情理之中。”

 

想起了天子同样是庶子出身,这位内阁大学士话到嘴边,只是蜻蜓点水一下,转而提及贾珩。

 

杨国昌面色动了动,同样在这个话题上纠结,而是低声道:“只是国家爵位,圣上亲旨赐下,诏书明发中外,岂容他随意推让?”

 

这边厢,崇平帝已经接过奏表,展开而看,他倒是好奇,这贾子钰能在奏表上说些什么?

 

崇平帝垂眸读着,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行丰润雅致的馆阁之体,而后细读。

 

这位帝王原本心不在焉的心思,忽地端容敛色,目光深凝,原本阅览速度很快,但渐渐放慢了速度,到最后两段,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读着。

 

许久,抬起头来,目光复杂,重重叹了一口气。

 

他……似乎忘了这贾珩只是一个年岁十四的孩子。

 

年少失怙,寡母守节将其养大,与他践祚改元同龄……

 

字字如山岳,压在心头。

 

是了,这孩子虽沈重机谋了一些,可毕竟还是一个刚刚成家的少年,甚至比他的儿子还要小上几岁,骤然推至那般风口浪尖……

 

先前所下旨意,终究是有失计较了,少矜恤之心,略显刻薄。

 

崇平帝眸光幽幽,又是叹了一口气,思忖道:“需得再召见这少年。”

 

帝王之叹,还是两声。

 

顿时引起了几位窃窃私议的阁臣面面相觑,齐刷刷地将目光望向崇平帝手中的奏表。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5:04 , Processed in 0.030553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