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红楼之挽天倾 1-1219 - 第 1752 页

这就是整个大汉北方近些年的现状,持续处于少雨少雪的干旱天气,雨水不丰,黄河之患反而消停了许多。

 

贾沉吟片刻,说道:「几年没有汛情,但这几年就不好说,还是需得及早防汛,不仅是黄河,淮南之地也是如此。」

 

看来,他要向朝廷书写奏疏,让崇平帝重视此事。

 

在贾珩转身来到书案前,思付着如何书写奏疏时,就在这时,刘积贤的声音传来,「大人,冯参议来了。」

 

现在冯廉外挂职务是总督府下参议,统管疏浚汴、蔡二河干、支渠等事。

 

贾珩离了书案,迎向来人,没有绕弯子,微笑问道:「冯公,人手可曾组织齐全了。」

 

廉笑道:「已组织了人手,原万余被俘罪囚,再加上三万丁夫,如再募集一些丁夫,人手倒是不缺着。」

 

这位老先生原就担任过一县主官,组织能力自然不乏。

 

贾珩点了点头,说道:「那就好,通济渠事关南北漕运,近些年日渐壅塞,汴河、蔡河到淮扬之段尤为甚之,如今趁水位尚浅,正好疏浚清淤了。」

 

「大人所言甚是。」冯廉轻声说着,警了一眼书案上的水经舆图,沉吟片刻,说道:「贾大人,通济渠还好,先前就常有疏浚,用不旬月即刻清淤而毕,但黄河南北两案之阳武、封丘诸县,河堤破败不堪,当需加固修缮才是。」

 

以贼寇派发徭役,正好不用劳动百姓。贾珩问道:「冯先生竟也知此事?」

 

「老朽赋闲在家,封丘县有好友来信提及过此事,先前开封府城有河台衙门操持此事,官府有经制,老朽也不好多言。」冯廉解释道。

 

贾珩沉吟片刻,说道:「此事,我会向朝廷上疏具陈。」

 

不仅是上疏具陈黄河之患,同时也要将河道、藩司诸衙摊派徭役,变相苛敛的弹劾递将上去。

------------

 

第五百九十三章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感谢书友“瓜田看守”的盟主打赏!)

 

翌日,巡抚衙门

 

一大清早,贾珩与咸宁公主围着一桌,用着饭菜。

 

「先生,昨晚奏疏递送过去?」咸宁公主明眸流波,定定看向对面的少年,问道。

 

贾珩拿起茶盅,喝了一口,说道:「一早儿,让刘积贤,派快马以急递送过去的,殿下也抽空写写这些天在民政上的见闻,奏陈圣上。「

 

不能光顾着和他谈恋爱,也得履行好女秘书的职责。

 

「先生昨晚四更天,书房的灯火还亮着,也别忙的太晚了。」咸宁公主关切说道。

 

贾珩道:「需要奏票的事情比较多,写了六封奏疏,而且有些也不是三言两语都能说清的,所以写的久了一些。」

 

奏疏一共六封,皆是不走通政司的密奏之疏,以锦府的渠道进奏御前。

 

可以说,将前日所为之事,总结成项,并将自己后续安排以及出于何种考虑,尽数呈报给崇平帝,因为太过详细,加之事项又多,就写了六封。

 

第一封,对河南贼寇之乱平定的完整总结,经过前几天清剿余寇,安抚百姓,这场中原寇乱基本宣告结束,算是一封报功的奏疏。

 

第二封,提到重建河南都司,关于请封果勇营参将星光为指挥使的举荐,并详细记述了星光的战绩,包括但不限于记水关歼敌三千。

 

以上两封,也都是崇平帝可以拿出来给群臣讨论的奏疏。

 

第三封,密奏匪首李延庆下落不明,白莲教匪暗中在高岳底下蛊惑爆动等事,同时另派京营步骑之军开赴山东清剿。

 

第四封,是对县乡基层的治理和展望,以及对中原之地民变寇乱的思考,成因分析、对策试行,最终采用了六个字「抑豪强,决冤狱」,重典治吏,以平民愤。

 

奏疏洋洋酒酒写了几千字,从民政、钱粮到狱讼,全面总结地方官吏的治政之失,民为何会反,贼寇为何一起,百姓云起而应?

 

写这一封本身也是提前给崇平帝打预防针,省得有人说他在地方行苛虐(士绅)之政。

 

第五封,就是对河务的担忧和建言、举措,以及拣派冯太后之侄子冯廉为藩司参议,组织民夫,疏浚河渠,并建言崇平帝派专员巡河,

 

同时在关中等地广植林木,固本存土,对后者引用开国之时工部尚书池景洲的观点。

 

第六封,严参河道总督费思明,前河南巡抚周德桢,布政使孙隆、参政江元武等一干吏员,对彼等贪鄙之状,列举罪责,恳请彻查河道贪腐之案。

 

以上六封,自是费了他不少工夫。

 

就在这时,刘积贤在外说道:「大人,关守方已被延请至官厅。」

 

贾珩问道:「殿下,我先去见见,等会儿,你换上飞鱼服,咱们去巡查河堤。」

 

咸宁公主柔声应了下,说道:「先生去罢。」

 

贾珩出了厢房,忽而问着刘积贤,道:「没吓到人吧?「

 

如他这样的封疆大吏,朝堂重臣,就是一句话的事儿,根本不可能亲自登门访贤。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8:29 , Processed in 0.086595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