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红楼之挽天倾 1-1219 - 第 1963 页

崇平帝品着贾珩所言,点了点头道:「子钰,你我君臣能否为大汉开万世太平,系在东虏一战!你要实心用事筹划方略,争取早点儿打个打胜仗来,朕读前宋之史,神宗变法,任用王韶收复河湟,何等意气风发?及至讨伐西夏,一战而付之东流,自此一蹶不振,郁郁而终,朕每思至此,只觉心头重若千

 

钧,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啊。」

 

贾珩道:「圣上放心,臣定当竭尽才智,为圣上谋定胜局。」

 

崇平帝目光定定看向少年,轻轻拍了拍贾珩的肩头,说道:「如遇东虏战事,朕不会掣你的肘,也不会催你进兵,但朕想与你说.....」

 

说到此处,这位中年帝王面色变幻了下,似乎顿了下,感慨道:「你我君臣、翁婿之荣辱,大汉社稷之安危,系在对虏战事胜负之间,子钰,朕与你共勉之。」

 

贾珩心头微震,看向崇平帝,拱手一礼道:「圣上放心,臣纵粉身碎骨,马革裹尸,也要为陛下力挽北疆之颓势,奠定太平之基业。」

 

他发现自领京营大军在中原火速平乱以后,眼前这位天子的心底就藏着一股难以言说的期待,或者说对他在北疆功业的寄托。

 

一场对虏战事的大胜,正是这位天子心头最深的渴望,一扫即位以来北疆失利、被动挨打的局面。

 

崇平帝显然是一个很善于收敛自己情绪的人,没有一会儿,就面色如常,转头看向已在宫门口现出身影的群臣,道:「不说了,诸位大臣也该跟上了,一会儿熙和宫准备了晚膳以及歌舞,随朕过去吧。」

 

贾珩点了点头,也不再说什么,亦步亦趋地随着崇平帝向着熙和宫而去。荣国府,荣庆堂

 

因为贾政一大早儿,已随着工部的官吏前往了城门楼去迎接贾珩,大府中现在只有一些女眷,还有宝玉。

 

贾母认真听完嬷嬷的禀告,笑道:「珩哥儿已经回来了。」

 

凤姐娇媚一笑道:「这是先被宫里抢先了一步,接进宫去了。」

 

贾母点了点头,笑道:「这可不是什么抢先一步,领兵大将回京,就是应该先向宫里的皇帝交卸差事。」

 

凤姐笑道:「想来是这般了,还是老祖宗历的事儿多,知道的多一些。」

 

薛姨妈在一旁笑着凑趣儿说道:「老太太,两府是几辈子的武勋,老太太对这里

 

的事儿都门清的狠。」

 

众人闻言,都是笑了起来,钗裙环袄,花枝乱颤,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在下首坐着的宝钗,那张雪腻如梨蕊的脸蛋儿,因为心绪激荡略有几分酡红,肌骨莹润的少女,芳心已为期待填满。

 

贾珩就要回来了,已有几个月没有见着。

 

少女的金锁早已锈迹斑斑,锁芯也该上一些油了。

 

元春丰润脸蛋儿见着疑惑,问道:「老祖宗,宫里多半会设宴款待珩弟还有京营的有功将校,珩弟回来是不是要在晚上了?」

 

此言一出,宝钗明眸抬起,转而瞧向自家表姐,水润杏眸中泛着莹莹波光。

 

「也不一定,许是散场的早一些。」贾母笑了笑,说道。

 

探春英气的秀眉下,明眸微动,声音清澈悦耳,笑着说道:「也不知东府的珩嫂子那边儿收到了消息没有?」

 

凤姐笑道:「平儿,你赶紧过去说说,别让人等的太着急了。」平儿连忙笑着应了一声,然后去了。

 

王夫人面无表情,目光清冷,见着一众兴高采烈的众人,皱了皱眉,手中捏着一串儿佛珠轻轻拨动,只觉与荣庆堂中的热烈气氛实在格格不入。

 

宫苑,熙和宫

 

大汉文武群臣以及京营有功众将都随着内监进入熙和宫中,贾珩已经先一步落座下来,而崇平帝也在金銮椅上坐定身形,看向下方的一众文武群臣。

 

「臣等见过圣上,圣上万岁万万岁。」众臣进入殿中,纷纷朝着崇平帝见礼。

 

「诸卿都免礼平身罢,看坐。」崇平帝今日态度明显温和许多,让下方习惯了天子不假辞色的众大臣,心神也不由放松了许多。

 

在一个个内监的引领下,殿中众臣相继落座,正襟危坐,齐齐看向崇平帝,也有不少将目光投向下首一方长几后的蟒服少年。

 

崇平帝的声音在整个殿中响起,宛如金石铮铮,道:「这次永宁伯平叛中原,安抚河南之后,又临危受命,马不停蹄地前往淮安府抗洪备汛,可谓勤于王事,劳苦功高当有所奖赏才是。」

 

贾珩在下方起得身来,迎着大汉文武官员的瞩目,朝着崇平帝拱手,朗声道:「为国家公事奔走,微臣不敢居功,至于抗洪备汛,微臣既领皇命,办好差事就是本分,更不敢持之为功,况圣上对微臣奖赏不少,实不敢再贪心不足,痴迷名位。」

 

在场众人都看向那身形挺拔,气度沉凝的少年,听其一番慷慨陈词,心思各异。

 

崇平帝面色和缓,说道:「古人言,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贾卿在河南平乱以后,整顿吏治,安治百姓,营堤造堰,使中原百姓在雨汛时节,不蒙丁点水患之灾,于内政一途确有殊功,及至南河危殆,临危受命,领军奔赴淮安,一驻河堤月余,与士卒同甘共苦,直面洪峰,险恶之处不下两军争胜,此非卿之责,而为卿之功!既武勋有功于社稷,朕岂能不赏以爵禄?」

 

贾珩是武勋,以目前的功业,加兵部尚书已是极限,以其年纪、资历、威望,总不能加三孤,那么就只能在武勋爵位上晋升,提升俸禄,恩荫嗣子。

 

言及此处,崇平帝沉吟片刻,吩咐道:「内阁拟旨,晋永宁伯贾珩为一等伯,以酬其在中原、江淮领兵抗洪保漕之功。」

 

升赏了贾珩的爵位,京营中一些军将的爵位,也可顺势升赏用之以笼络军心。

 

而且作为整军经武的主事人,竟连一等伯都没有,实在也说不过去。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3:35 , Processed in 0.088470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