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红楼之挽天倾 1-1219 - 第 2442 页

少顷,陈潇去而复返,眸光清澈明亮,说道:“我方才问了下,是薛家的人。”

 

贾珩拧了拧眉,目中现出一抹疑惑,问道:“薛家的人?哪个薛家?”

 

“就是金陵那个薛家,现在去了京城,就住在荣国府。”陈潇目光清冷,回道。

 

贾珩心底忽而闪过一道亮光,暗道:“还真是薛家。”

 

难道是薛宝琴与其父亲,二人可以说游历南洋诸国。

 

说着,快步而去,只见一个姑娘还有几个伙计聚在一起,白腻如雪的脸蛋儿气鼓鼓地都起,生气地看向不远处的书吏。

 

这时,那书吏面色微顿,看向不远处簇拥着的几个大人物,脸色倏变,继而就是一惊。

 

“卑职见过大人。”书吏领着几个令史,连忙快步上前,向着粤海将军邬焘行礼道。

 

邬焘脸色阴沉如冰,喝问道:“究竟怎么回事儿?”

 

那书吏心头一紧,道:“禀大人,我部水师巡船在海口巡弋,登检客船,查获靠岸船只所带香货。”

 

“胡闹!”邬焘沉喝一声,目带煞气。

 

这是什么时候了,他前几天还耳提面命,说了几次,最近不好弄什么幺蛾子,京中有大人物南下巡查,这些人耳朵里塞驴毛了吗?

 

那书吏闻言,吓了一哆嗦,后背已经沁出冷汗,颤声道:“大人,我……”

 

“还不赶快将人的货船给放了。”邬焘冷声说道。

 

贾珩面色澹漠,问道:“邬将军,这以舟船水师巡船登检缉私是怎么回事儿?”

 

邬焘胖乎乎的脸盘上见着笑容,说道:“永宁伯有所不知,这是按着隆治二十九年的敕令,粤海等地客船靠岸,不得夹带南洋诸国香货,轻者缴纳罚银,重者扣留货船。”

 

贾珩皱了皱眉,问道:“自太宗朝以来,于海禁商贸一事,中枢多发敕令,前后龃龉、自相矛盾者不可胜计,据本官所知,崇平三年因南洋诸国进贡提出客船可畅行南洋与粤海,当时诏书允之,当时就再未提及少量香货携带,以走私论处,粤海水师如今奉的什么缉私命令?”

 

既然他有意开海兴商,先前就研究了陈汉自太宗朝、隆治朝、崇平朝的敕令,货船与客船还不一样,后者因为陈汉与南洋诸国本身就有文化交流的

 

那帮文臣称之为以中华之礼教化。

 

邬焘沉吟片刻,说道:“这个……”

 

贾珩道:“朝廷对海禁之策,自崇平以来,也从未说过查禁货船后可以赎金担保,这可是粤海方面自行其是的敛财之计?据本官翻阅锦衣密档,粤海水师常有一些官兵以此勒索过往客船,邬将军,如斯陋规,既无敕令可依,又败坏军纪,委实不知粤海方面又要如何?”

 

除却东南亚的朝贡体系外,陈汉为笼络友邦,对僧侣、游客渡船往来还是不怎么禁止的,但对走私还是有些遮遮掩掩的查禁。

 

不同时期的敕令混乱和畸形,政令复杂,而且广东巡抚衙门也颁行了相关命令,更让人无所适从,而粤海分明是伺机勒索。

 

而且粤海将军以及广东的本地士绅和高阶官员,在朝贡之外,同样做着海贸生意,从中逃避市税。

 

甚至一些官员向朝廷上疏:“广东海域岛礁众多,缘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贸易香货,因诱蛮夷为盗。”

 

换句话说,这种时废时兴的海禁,恰恰给了一些士绅便利,因为不用缴税,而广东地方士绅家族都有自己的走私渠道,广州市舶提举司遂渐废,反而流失了国家税银。

 

其实,朝中不是没有有识之士注意到,海禁有时松绑一段,但并未形成政策的长期效应。

 

 

------------

 

第七百八十三章 薛宝琴:这次真是多亏了珩大哥……

 

广东,番禺

 

听着贾珩的质问,粤海将军邬焘胖乎乎的脸庞,神色变幻不停,目光不善地看向一旁的书吏。

 

这时,薛宝琴白腻如雪的脸蛋儿之上见着振奋之色,明眸闪烁,赞同道:“这位大人说的对,他们就是借机勒索钱财。”

 

这人说的太对了,粤海水师这些人就是有意如此。

 

贾珩目光温和地看向薛宝琴,点了点头,问道:“你是金陵薛家的人?”

 

眼前这位薛宝琴并无西洋美人的面部特征,而五官容貌与宝钗还隐约有几分相似,一身大红衣裙,中等身量,眉眼精致如画,尤其是脸颊几是粉嘟嘟的。

 

听到“金陵薛家”四个字,薛宝琴心头一震,凝睇望着,水润杏眸中现出诧异,问道:“这位大人怎么知道?”

 

此刻,邬焘也明白过味儿来,眼前少女所在的薛家,好像是贾家的姻亲?

 

特娘的,他邬家也与贾家有着故旧,这不是一家人?如果早知道是薛家的船只,还让人扣押什么?

 

邬焘胖乎乎的脸庞上现出笑意,说道:“永宁伯,你看着,这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了。”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4:14 , Processed in 0.105679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