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红楼之挽天倾 1-1219 - 第 3462 页

崇平帝问道:“严卿可曾知晓青海的败报,金孝昱领兵三万与敌寇对战,三万兵马尽殁于海晏。”

 

就在前天,西宁递来捷报之时,眼前这些人口口声声说西宁方面必胜,结果事实证明金孝昱领兵袭击海晏,就是彻头彻尾的军事冒险。

 

严烨面色一肃,拱手道:“圣上,微臣以为当速发兵救援,西宁府卫兵马战力不济,为蒙古鞑子所败,一旦彼等做大,勾连青海诸胡番人,有可能兴兵威逼西宁,一旦如此,我大汉恐怕如北宋之西夏,西北真的永无宁日。”

 

说着,整容敛色,说道:“微臣愿领兵出征,为圣上平定西北边患。”

 

柳芳道:“圣上,微臣也愿前往西北从征!”

 

石光珠等人也越众而出,道:“微臣愿前往西北从征!”

 

一如当初大婚之日的踊跃请战,南安郡王严烨与柳芳、石光珠等开国武勋,纷纷主动请缨。

 

崇平帝默然片刻,问道:“如今卫国公与南安郡王都要领兵出征,诸卿以为何如?”

 

此刻的天子心底明显也有些犹豫,或者说,贾珩昨日提及南安郡王等人可能会败,对天子造成了一些影响。

 

因为,贾珩说中了太多的事情,就连金孝昱大败就为贾珩精准预言。

 

这时,刑部侍郎岑惟山手持象牙玉笏,出班奏道:“圣上,微臣以为卫国公大战方回,朝廷为矜恤功臣而计,不宜再行劳苦奔波。”

 

刑部尚书赵默在一旁听着,嘴唇翕动了下,终究没有开口。

 

这位刚刚深陷科举舞弊案的前内阁阁臣,最近于朝廷大政已是蛰伏了起来。

 

贾珩据理力争说道:“岑大人,在下并不觉得奔波劳苦,再说为朝廷兵事分忧,何以言苦?”

 

这时,吏部尚书姚舆拱手说道:“圣上,微臣以为,京营大战方回需得休整一番,不能再派兵马,还是休养生息为要。”

 

这时,礼科都给事中胡翼道:“姚大人所言甚是,卫国公刚刚大婚,朝廷为矜恤功臣而计,也不能多次派以征讨之苦。”

 

江南道掌道御史陈端道:“圣上,春日我大汉才与东虏大战一场,兵马刚刚凯旋,再行出征西北,将士厌战。”

 

南安郡王严烨说道:“京营在出征之前还有数万兵马留守,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本王率领这些兵马,再带着红夷大炮。”

 

贾珩皱了皱眉,心头蒙上一层阴霾。

 

南安可以败,但红夷大炮不能任由彼等带走,否则一旦落入蒙古或者女真之手,以后大汉的火力优势荡然无存。

 

但现在不仅是天子不想让他领兵,就连在场的文臣也不想他再去领兵前往青海。

 

哪怕再不愿承认,他大胜女真,尚配公主和郡主以后,就应该韬光养晦。

 

果然,崇平帝沉吟片刻,目光逡巡过下方一众群臣,问道:“李阁老如何看?”

 

李瓒道:“京营方历大战,微臣以为不宜再起国战,如是从京城抽调一支精锐,整合宁夏、西宁兵马驱逐青海蒙古和硕特部,是否可行?”

 

此言一出,吏科都给事中说道:“圣上,微臣以为李阁老此策可行,相比女真为我大汉心腹之患,青海蒙古诚为疥癣之疾,宁夏、甘肃两镇再加上西宁的十余万兵军,以京营统合,足以平定。”

 

“诸卿以为,何人领兵为佳?”崇平帝沉吟片刻,问道。

 

李瓒一时犹豫,并未回答。

 

虽然他仍倾向于卫国公领兵前去西北,但一国之兵事,仅用一人也说不过去。

 

其实,不仅是陈汉,就是任何一个朝代,只用一人的情况就是逐渐为其主导大权,最终大权旁落,没有例外。

 

越是名将云集,越不会出现武将谋朝篡位的风险。

 

这时,内阁首辅韩癀手持象牙玉笏,朗声道:“圣上,微臣以为南安郡王老成谋国,可以领兵前往。”

 

如今朝廷兵事再一家独大,于社稷不利。

 

“微臣附议。”许庐手持象牙玉笏,拱手说道。

 

齐昆目中现出一抹明悟,拱手说道:“微臣附议。”

 

那废两改元也需卫国公操持,西北之事不过疥癣之疾,南安郡王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出马,应该并无大碍。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在这一刻,科道御史也纷纷出班附和,可以说让卫国公歇歇的共识,早就在大汉群臣心头达成。

 

贾珩看着这一幕,目光深处幽沉几分,心头就有了一些感慨。

 

陈汉自立国以来这么多年,也遵循着兵事不尽委一人的潜规则,太宗、隆治年间的几场战事都陆续出现了一批新的武侯就是明证。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7:46 , Processed in 0.144458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