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红楼之挽天倾 1-1219 - 第 3504 页

宋暄沉吟说道:“前不久,南阳府大旱,府下辖制诸县百姓青黄不接,史侯提出从洛阳太仓调粮赈济,布政使彭晔提出要储备起来,递送朝廷,即着各地府县先将一些红薯拨付至南阳府赈济灾民。”

 

贾珩皱了皱眉道:“南阳府去年没有种植红薯?”

 

宋暄沉吟说道:“先前红薯虽好,但南阳府未曾推广,原来的南阳府知府认为红薯难以成活,对此心怀疑虑,倒是耽搁了不少。”

 

贾珩道:“现在南阳知府人呢?”

 

南阳盆地可是重要的产粮区,如果大面积改行种植番薯,对一些官员而言的确不好接受。

 

宋暄道:“史侯已经撤换了其人,彭大人说是要派布政司衙门的参议过去,主持赈济事宜。”

 

贾珩目光闪了闪,说道:“那南阳知府就是彭晔的人了。”

 

宋暄点了点头,道:“南阳知府原是卫辉府的同知,也是彭晔的同乡,得其保举,去了南阳府赴任。”

 

自从彭晔任布政使以后,因为其文臣身份,身边迅速围拢了一批科举出身的文官,与巡抚史鼎分庭抗礼。

 

而史鼎因其武侯身份,在地方虽然为一省封疆大吏,但在地方民政上也多是受彭晔的一些掣肘,或者说陈汉的制度设计本来就是巡抚与藩司左右辖制。

 

担心贾珩觉得自己能力不足,史鼎就没有在书信之中提及此事。

 

贾珩道:“南阳方面因旱灾而夏粮歉收,河南方面为何没有报到京里?”

 

宋暄解释道:“去岁番薯丰收,京中下旨嘉奖,河南上下官员都得了彩头,还让北方诸省种植番薯,开封府就抽调了几位知县前往河北推广种植。”

 

贾珩目光思量片刻,须臾之间,就明白缘由。

 

还是那句话,不想报上去受责备,而南阳知府多半是彭晔的人,两个人在这件事儿反而默契地达成一致,都不将坏消息往上面报。

 

其实,这也是地方官员的标准作业流程,遇到事情第一时间是“捂盖子”,如果前不久加上得了彩头,更是得打肿脸充胖子。

 

贾珩道:“南阳那边儿受灾情况是否严重一些?可有灾民饿死?”

 

“受灾情况应是可控的,巡抚衙门已经打算蠲免南阳今年的岁赋,各府县都在积极调度粮食前往赈济。”宋暄道。

 

听到可控二字,贾珩目光凝了凝,沉声说道:“这几天我先在开封府看一看,再去南阳府去看看,地方上还是不要欺上瞒下,则苦的都是百姓。”

 

宋暄点了点头,说道:“上次,我隐隐向史侯提及此事,他倒是不以为意。”

 

贾珩道:“此事的确难办,稍后我会写密疏向圣上陈情。”

 

他是切切实实体会到一方派系之主的难处,有时候同一派系的党羽出了纰漏,你保是不保?

 

谁都会犯错,有的错误是好心办了坏事,有些事是人性的趋吉避凶,如果事事较真,纵然是皇帝都会成为孤家寡人。

 

比如史鼎这个事儿干的就有些蠢,如果是他就要禀告于上,把彭晔顺势拉下,当然代价是自己也在京中灰头土脸。

 

但现在与彭晔选择默契的不向京城禀报,一来是觉得自己压得住,二来就是报喜不报忧。

 

因为官僚只对权力的来源负责,报忧了以后,可能就要吃挂落。

 

其实就是一种不好的苗头,需要提醒一下史鼎。

 

还是孤直之臣做的最爽,但人道的核心本质就是集众,不拉帮结派就是走不远。

 

宋暄见着少年出神,轻轻唤了一声道:“子钰,子钰?”

 

贾珩回转神思,道:“等会儿我去见见史侯。”

 

咸宁公主弯弯秀眉之下,清眸噙着笑意,清声道:“舅舅,先生,这会儿都晌午了,该用着晚饭了。”

 

宋暄笑了笑,说道:“那就先吃午饭吧。”

 

宋暄的妻子岳氏也微笑着出来,二十多岁的花信少妇,打扮的明丽娇媚,招呼道:“咸宁,这边儿坐着。”

 

众人纷纷围着一张桌子落座下来,用着饭菜。

 

岳氏关切问道:“咸宁,你母后这几天在京中如何?”

 

咸宁公主柔声道:“回舅母,一切都好。”

 

“听说这次妍儿也回来了?”岳氏眉眼流溢着温婉如水的气韵,语笑嫣然道。

 

咸宁公主轻笑道:“应该后天到吧,她们坐的船,要慢上一些。”

 

“妍儿年岁也不小了,许了人没有?我说给她说门亲事呢。”岳氏忽而笑了笑说道。

 

咸宁公主柔声道:“妍儿妹妹还小吧,再说三舅母那边儿也有一些想法。”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3:36 , Processed in 0.152681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