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红楼之挽天倾 1-1219 - 第 3584 页

“又气的…吐血晕厥过去了。”冯太后说着,叹了一口气道:“不让人省心啊。”

 

太上皇闻言,默然半晌,叹道:“他还是那般要强,给自己身子骨儿过不去。”

 

十万大军大败亏输,的确是一场惨败,尤其是先前才打赢了对虏之战,就乐极生悲,也难怪他那儿子气的吐血。

 

冯太后轻声道:“他那个女婿,明明打仗好好的,他非要派到江南去推行新政,用已老迈昏庸的南安,南安人老了,不论是精神头儿还是能耐都不如年轻人了。”

 

太上皇皱眉说道:“南安年岁大了,不堪为用,现在兵败被擒,西北局势恶化,朝廷是怎么个应对章程?”

 

“已经召咸宁的驸马回京了。”冯太后道。

 

太上皇点了点头,说道:“如是一开始用咸宁的驸马去西北,倒也不会有此番大败了。”

 

冯太后轻轻叹了一口气,道:“谁也没有长前后眼。”

 

此刻,不仅是宫中为之愁云惨淡,就连夜色笼罩之后,青楼酒肆的百姓和读书人,也在纷纷讨论着这场西北战事的大败。

 

一家酒楼中,一楼大堂,众人都在喝酒,议论着这场大败。

 

“你们说这也奇怪,卫国公一领兵,从河南到江南,从江南到塞外,那是连战连捷,这一换上南安郡王,就吃了一场败仗?”

 

“南安家的早就不行了,如果有能耐,前几年头里早该显着他们了,还会等到现在?”

 

“我就说,这打仗的事儿还是得看卫国公。”

 

“可不是,那女真人可比西北的鞑子凶狠多了,落在卫国公手里,尸骨无存,身首异处啊。”

 

“就是可惜了六万京营好儿郎,这次京城不知道多少家披麻戴孝呢。”这时,一个老者感叹道。

 

众人闻言,面色变了变,一阵唏嘘感慨。

 

京营六万精锐葬身青海,哪怕没有被全歼,有一小部分跑了回来,但至少也有数万个家庭要闻听噩耗。

 

这本来就是自辽东大败以来,京城百姓最为难熬的一年,或许在某种程度上引起反战情绪,比如文人墨客作几首闺怨诗。

 

这就是征兵要去老少边穷地区的缘故。

 

“诸位爷,你们要的酒来了。”一个年轻伙计陪着笑脸道:“莫谈国事,莫谈国事,这城外五城兵马司的人都在瞧着呢。”

 

随着西北大败、征西大军全军覆没、崇平帝吐血晕厥的消息渐渐传开,京中的气氛也开始变得诡异起来。

 

而城中百姓的议论,不仅是三教九流,城中一些中低阶官员,相熟的科道言官也在一起相议。

 

随着讨论的深入,一种潜在的共识正在官民人等中悄然形成。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这大汉,仅兵事一道,没卫国公主持大局,那是真不行!

 

嗯,差不多就是,不管再如何防备,再如何担忧,但只要还打仗,作为京营的缔造者,东虏的克星,远东战场清道夫……在兵事一道还是首要用着卫国公。

 

或者说,已经通过正反两个方面有力地证明,而且将持续证明,卫国公在兵事上无可争议的话语权。

 

当然,还没有到《关于崇平元年以来若干……》的地步。

 

这种凝聚而成的共识,无人诉诸于口,恰恰就是看不清、摸不着的人望。

 

韩宅,布置轩敞的书房之中,灯火如豆,橘黄明亮,将一道人影倒映在身后的书柜上,几案上的乌纱官帽压着厚厚一沓笺纸。

 

韩癀面色凝重,心绪仍是久久难以平复。

 

“兄长,陛下怎么样?”颜宏问道。

 

这位神京城中的国子监祭酒,自从涉韩晖舞弊一案后,因为韩癀在江南新政上的态度让步,虽说没有身败名裂,但也安分了许多,于国政大计不敢上疏建言。

 

韩癀道:“现在已经没有大碍了,圣上已经急召卫国公返京,商议军机。”

 

想起先前天子那一副元气大伤的模样,韩癀眉头皱的愈发紧了几分,心头担忧更甚。

 

颜宏面上愤然说道:“这南安郡王与柳芳等人也太过不中用,领着十万大军征讨西北,竟这般酿成大败,实在可恨。”

 

说着,叹了一口气道:“也是朝廷这二年愈发穷兵黩武,刚刚打赢了一场胜仗,不知兵事险恶,滥发武力。”

 

如果他为阁臣,定然力劝天子不可发兵西北,岂能那般好大喜功?

 

韩癀摆了摆手,道:“现在说这些已经于事无补,卫国公不久就会返回神京,经此一事,朝廷在兵事上对其愈发倚重,我忧心如前汉之外戚专权,祸乱朝纲,殷鉴未远。”

 

东汉之时,外戚秉政。

 

颜宏沉吟片刻,道:“兄长其实不必过于忧心,如说戒备之心,那位自承天命以来,何时任由权臣做大?”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5-29 15:23 , Processed in 0.146288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