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红楼之挽天倾 1-1219 - 第 3650 页

聚拢抚远将军金铉,西宁铁骑的方晋,此外还有西宁边军的将校如马宏,邹复,薛建等大批将校。

 

“卫国公。”随着军帐中的声音倏然一静,金铉起得身来,近前相迎,面色沉静地看向那蟒服少年,说道:“如今步骑俱至湟源城下,就等卫国公一声令下。”

 

贾珩看向金铉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而后,朝西宁府卫将校点了点头,说道:“诸位将军都坐下吧,开始议事。”

 

诸将纷纷点头应是,然后落座下来,与京营将校倒是泾渭分明。

 

贾珩则是在锦衣府亲卫的扈从下,坐在中军帅案之后,目光逡巡过下方诸将,目光落在方晋脸上之时,稍凝了下,仍未有停留,说道:“诸位将军,此次攻破湟源,一来是打通进兵之途,以大军威逼湟源,二来是试探和硕特蒙古的兵马动向,湟源县城为小城,而城中粮秣又不多,围困如久,和硕特蒙古势不能持,我等即可从容收复,不虞有被埋伏之险。”

 

方晋听说那少年侃侃而谈,心头暗暗冷笑。

 

他以为是何等将帅之英,原来也不过尔尔!

 

湟源是小城不假,但鞑子也是经营已久,地势险峻,如果真的要死守,双方鏖战持久,和硕特蒙古粮秣不继,朝廷大军的粮秣难道就源源不断?

 

朝廷为了征西,调拨了这么多大军,粮秣消耗何其之大?拖延上一个多月,自然就要退兵了。

 

所以,这贾珩多半还是想着分兵走谷口,绕袭于后,两相夹攻的主意。

 

金铉似乎同样有这样的顾虑,凝眸看向贾珩,忧心忡忡说道:“如果敌寇死战不退,我军到时伤亡也不小,粮秣可曾齐备?”

 

这时,魏王陈然说道:“抚远将军放心,户部方面已经筹措粮秣运抵兰州,支撑大军进兵。”

 

金铉闻言点了点头,道:“魏王殿下既如此说,下官也就放心了。”

 

贾珩道:“以我军的炮火和弩箭,伤亡更大的应该是和硕特蒙古,他们拼不过这种同等消耗,放弃湟源只是时间问题,现在的局势,依然是敌弱我强。”

 

尤其是和硕特蒙古已经调拨了兵马支援藏地,他大约有一到两个月的窗口期。

 

一旦和硕特蒙古的固始汗击败藏巴汗,那么回师青海,那时才是势不可挽了。

 

和硕特汗国全盛之时,大清也是以安抚、册封为主的。

 

所以给他的进兵窗口期也就一个月。

 

金铉见贾珩坚持,也不好再劝,说道:“那就依卫国公之意。”

 

这般安营扎寨,正兵而攻,背后就是西宁府城,好处就是无论如何不会有闪失,只要这卫国公碰了一鼻子灰,自然会不再坚持攻打。

 

于是,用兵之策就这般定下来。

 

等到军卒埋锅造饭,炊烟袅袅而起,整个步骑数座营盘也进入大战之前某种紧张和有条不紊的氛围当中。

 

贾珩则是回返自己所居寝帐,刚刚进入军帐,陈潇进得帐内,清冷幽丽的脸上难得见着轻快之色,说道:“都办妥了。”

 

贾珩道:“他们没有疑心吧?”

 

“没有。”陈潇压低了声音说着,轻声道:“我标注了两条路,可能会给人一种分左右两翼绕后而袭的错觉。”

 

贾珩道:“岳讬此人十分狡诈,多半会派人去实地查勘,这两条路要符合进兵之道,要真的能够容许五千到一万的骑军进兵。”

 

陈潇道:“放心吧,那两条路原本就是初隐秘后开阔山道谷口,以往隆治年级就有利用,如果他们在那埋伏,从其他路途绕袭。”

 

贾珩点了点头,说道:“计策还是不能太复杂了,省得再出了波折。”

 

越是复杂的计策,细节越多,越容易出错,而当初岳讬对付南安等人的诱兵之计就十分简单,可操作性就很强。

 

当然他这个计策也没有那般复杂。

 

陈潇应了一声,没有多说其他。

 

之后,贾珩在将校的陪同下,视察诸处营寨的布置情况。

 

就这般,平静无事的一天渐渐过去,但和硕特蒙古与汉军大战前的紧张气氛却渐渐紧张起来。

 

待第二日上午,陈汉官军开始了第一次试探攻击。

 

首先是西宁边军出动八千步卒、京营出动一千骑卒弃马引弓,在京营将校与西宁将校的联合指挥下,试探东峡谷口的兵力布防虚实以及机动力量调度。

 

宁夏原总兵胡魁、侯孝康两将也在军中充为先登,紧张地盯着前方的山寨。

 

随着岗楼之上箭矢与佛朗机炮向着山寨攒射,颇是压制了和硕特蒙古的弓箭之雨,步卒手持盾牌,开始向山坡上冲去。

 

“咚咚!”

 

伴随着鼓声密如雨点,官军的第一次试探攻击,兵线开始全面铺开,漫山遍野都是穿着红色鸳鸯战袄,外面披着黑甲,头戴铁笠盔,手持盾牌和雁翎刀,或是背着弓箭、腰间挂弩,或是手持长矛。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23:14 , Processed in 0.187184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