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红楼之挽天倾 1-1219 - 第 3809 页

楚王惊讶说道:“未知新法四条,在江南推广如何,小王听说在河南等地推广大有成效,征收夏粮节约火耗多达数十万两,清丈田亩之后的秋粮又多征不少,前后浮增税银一百余万两,如果放之全国,每年多征收粮税或可达千万两之巨?”

 

大汉除了青海、宁夏等边缘之地属于财政漏洞,南北十三省,如果都推广开来,在理论上肯定能达到这个数,甚至还有超过。

 

这不是浮财,而是可以细水长流的税银。

 

当然,这是因为贾珩出台的是加强版的四条新法,以火耗归公和废两改元解决“谷贱伤农”,“胥吏贪墨”的弊端。

 

而摊丁入亩更是以人头税转嫁的方式,收起了财产税。

 

事实上,也唯有到了千万之数,才能说给王朝续命百年。

 

高仲平道:“殿下说的是藏匿土地,清丈田亩之后,应该有这个数,如今海贸之后,每年也有五六百万两税银,国家中兴之势不远矣。”

 

其实还是低估了海关之利,虽然不是经过工业革命以后,列强林立,工业产品与原材料交换的晚清格局,但平常的茶叶、丝绸以及瓷器和各种海关商贸,税银还要多一些。

 

楚王道:“这新政四条的确是利国利民之策,还有这海关,当真是经世之制。”

 

高仲平道:“朝廷如今兵事上先后打赢两场战事,等新法大获成功以后,扫平辽东只如探囊取物。”

 

真到了那时,国富民强,以京营强军扫平辽东,易如反掌!

 

楚王道:“大汉中兴指日可待啊。”

 

如果父皇能够中兴大汉,他将来接手这锦绣河山,也能挥毫作画,收复西域和藏地,开创万世基业。

 

两人又议论了会儿,四条新政的细节。

 

楚王道明来意,说道:“如今新政在一些府县遇到一些致仕士绅阻挠,进展的不顺利,小王打算帮着劝劝,朝廷中兴大计面前,也当摒弃一己私心,为国社而虑。”

 

其实楚王的老师,南京礼部尚书袁图就在抵制新法,而楚王在南方士林中的名声一向很好,楚王如果在一旁唱红脸,觉得对自己影响也不大。

 

所以,楚王这次也算是有备而来。

 

高仲平闻言,欣然道:“那倒是最好不过了,前些时日,咸宁公主也帮着说服了不少勋戚。”

 

此刻的高仲平自然觉得多一个人,也多一份助力。

 

(本章完)

 

 

------------

 

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贾珩:郡王之路迢迢……

 

哈密城

 

这几天,陈汉官军紧锣密鼓地准备撤军事宜。

 

贾珩也做了相应的守城布置,首先是对聚居在城中的原准噶尔部族进行驱逐,以防其后续在哈密城作乱或者成为准噶尔的内应,而后是由金铉率领西宁骑军接管城防,然后等西宁方面的步卒抵进哈密城,共同防御。

 

贾珩则是吩咐着京营骑军打点行囊,尽快班师回京。

 

官署,书房之中

 

贾珩此刻拿着兵书翻阅着,不知为何,心底有些隐隐不安,总觉得哪里有事发生,但细究却不得其要领。

 

而贾珩此刻还不知道,远在江南的晋阳长公主今日正是生产之期,给他生了个大胖小子。

 

陈潇举步进入书房,凝眸看向那阅读书册的蟒服少年,清声说道:“额哲可汗那边儿传来书信,昌都的和硕特紧守城门不出,派出了使臣商讨与汉廷和议之事。”

 

贾珩放下舆图,道:“和议?”

 

和硕特蒙古向他求和,这一点儿倒是有些出乎意料,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

 

和硕特对入关以后的清廷也是如此作为,只是这多半是豹变之道。

 

贾珩想了想,说道:“和议条件是什么,额哲可汗可有提及?”

 

“和硕特提议,以朵甘思地区为缓冲区,同时归还多尔济等被俘的和硕特蒙古部族,和硕特愿意臣服汉廷,请求册封,代汉廷治理藏地。”陈潇道。

 

贾珩冷笑一声,说道:“代朝廷治理藏地?当真是异想天开!除非允许我汉军入驻藏地,和硕特解甲放牧,否则和议之说免谈。”

 

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

 

“那我派人回额哲可汗。”陈潇点了点头,又问道:“大军已经准备好了,明日就启程?”

 

贾珩道:“差不多了,大军先开赴西宁,旋即返京,京中估计也等急了。”

 

陈潇感慨道:“如今一晃两三个月过去了,战事幸在打赢了,年前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的战事了。”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7:48 , Processed in 0.149450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