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红楼之挽天倾 1-1219 - 第 70 页

马车之上,二人叙着话。

 

宋源笑道:“子钰,要参加县府二试,多花时间钻研经义文章,斯是正理,若有在四书上有不懂之处,只管来问我,不要见外才是,别的不敢说,这秀才之试,十拿九稳。”

 

这次相比在醉风楼中,酒酣耳热,再当着韩珲的面,说得话其实还有几分场面之意,这私下里,明显就是真诚许多。

 

贾珩闻言,感激道:“多谢宋先生,若有不解之处,一定会来问先生。”

 

宋源笑了笑,说道:“科举一途,我也是最近思索,终究是进身之阶,关要还是在治事之才,如不通实务,纵然去做官,也要被奸猾胥吏蒙蔽,是要出问题的,好在子钰年纪虽浅,已见治事之才,这就很难得。”

 

这个道理也是宋源在科场碰壁,于京都谋生之后才渐渐悟出的道理,先前见贾珩才情展露,为人处事又,故而感慨几句。

 

“先生谬赞了。”贾珩面色一整,说道:“不过先生所言不差,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读书进学也好……立功立言立德也罢,无不应在知行合一四字。”

 

宋源闻言,眼前一亮,口中喃喃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十四个字,笑道:“子钰此言,当真是格言警局,发人深省,也不知是哪位大贤所言,当真是字字珠玑,一字难易。”

 

显然,宋源这些年,就隐隐有这种体悟,但却无法将之概括,如今骤听意味隽永之言,竟有拨云见雾,遇到知己的快慰之感。

 

贾珩笑道:“倒也忘了何人所言,只是一时感慨。”

 

这话自然不是他的原创,出处在……《红楼梦》。

 

嗯,说来还和他未过门的妻子秦可卿有关,红楼梦原著中有载,可卿屋里悬着一副《燃藜图》,两边张贴的就是这横联。

 

宋源笑道:“先前听子升和文度说,子钰还写了一份话本?”

 

这原本是韩珲当初随口说过,初时,宋源也没放在心上,自然就没有细问。

 

一来寻根问底,最是惹人厌恶,二来也是,先前真的没把贾珩这小小少年太放在心上。

 

贾珩怔了下,坦诚道:“只是囊中羞涩,撰文糊口而已。”

 

宋源诧异道:“可曾有带文稿?”

 

贾珩思忖了下,道:“只随身带了二回目,先生现在要阅览吗?”

 

马车四粱上,就有着烛火映照,车厢中倒也明亮如昼,从这倒也能看出,宋先生家境应该是殷实的。

 

见宋源点头,贾珩从随身的布包中,取出文稿。

 

宋源点了点头,接过文稿,就是阅览,看见《临江仙》一词,面色微震,抬眸,驶声道:“子钰真大才也。”

 

而后,又是向下阅览。

 

这位宋君涯少年时,也是神童来着,不说一目十行,但阅览速度也是很快,目光似抽不离一般,看完第二回目,怅然若失,语气复杂道:“当真是雄文,文法得经传之洗练,剧情得画本之离奇,斯是好书,当浮一大白!”

 

原本以为是少年人的臆想,不定什么浓词艳赋,不意竟有史笔如椽,字字如刀之感。

 

贾珩道:“宋先生过誉了。”

 

值得一提的是,他记忆力再是超群,也不可能将前世所阅三国,一字不差地出,文风用词,自然也会有他自己的东西。

 

前世纵览经史,就不经意显露出来。

 

所以,这夸奖,他其实还是有几分……受之无愧的。

 

宋源将文稿恋恋不舍递将过去,道:“子钰若有下文,还请务必让我一睹为快。”

 

贾珩点头道:“我平日在阁中。”

 

宋源又道:“子钰这等文稿当不可使明珠蒙尘,尽快见于世人才是,监中就有坊刻,当尽快刻板印刷。”

 

国子监作为国朝最高首府,岂能没有出版社之类的机构,其印刷讲义、书籍都有自己的坊刻。

 

贾珩闻言,面色一顿,道:“此稿已许之于翰墨斋印刻,付梓出版。”

 

宋源叹了一口气,说道:“那真是可惜了。”

 

忽而,又想起一事,宋源迟疑了下,还是问道:“不知约稿银两几何?”

 

贾珩沉吟了下,道:“一回二两。”

 

宋源感慨道:“这个价格……算是新人通行之价了,只是若用监中坊刻,子钰或可多得一些润笔之资了。”

 

贾珩不由失笑,说道:“当初,可惜未认识先生。”

 

宋源笑了笑,说道:“不过,翰墨斋路子广,据说背后东家财力雄厚,子钰这本书若畅销于世,或许能得重新议价也未可知。”

 

贾珩道:“但愿如此罢。”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2:21 , Processed in 0.039474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