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100 页

  想起这两个月自己的人与谢米恰斯内协商的各种政变方法,老勃不由得觉得有点可笑,最早考虑的是下毒——因为赫鲁晓夫天生胃口好,而且嗜酒成性,这样让他死去更显得会合情合理。

  然而,他唯一的一个女厨师让他们放弃了这个方案,因为这个女厨师早在战时,就一直为他做饭,对他十分忠诚,难以收买。

  而且,按照此方案得手后的事情,还很麻烦,必须消灭这个厨子,掩盖罪迹,还要再找杀手,如此恶性循环,极易暴露,最后还会追到克格勃头上,甚至追到老勃和老谢两人头上。

  第二个方法,是制造一起空难,定时爆炸赫鲁晓夫的专机,让全体机组人员和随行人员,都陪赫鲁晓夫一起去,谢米恰斯自己就坚决反对这个方案,太过分了。

  此外还有准备制造车祸等各种离奇的方案,但最终也都放弃了。

  老勃再次冷冷的一笑,要么就是像美国人干掉肯尼迪,创造一个环境,找个抢手干掉赫鲁晓夫,再干掉枪手。

  如果不想让自己的双手沾血,那就按照正常程序"一把赫鲁晓夫抓起来,然后再按'党内民主”程序,请他下台,然后在党内展开清洗,摧毁支持赫鲁晓夫的人马。

  其实那么多人现在反对赫鲁晓夫,按照"正常程序完全走得通,除了已经有点老糊涂的米高扬以外,其它的政治局委员,都会支持这个程序的。

  老勃长叹了一口气,谢列平这些家伙都是眼高手低,嘴上反对赫鲁晓夫比谁都积极,但要行动起来,“干掉"赫鲁晓夫,却谁都不敢动。

  难道还是只有自己亲自上阵?没有自己的组织和行动,反赫鲁晓夫恐怕是不会成功的。

  但要是失败了呢?老勃的眼神里露出了一丝恐惧,赫鲁晓夫会干掉大家的吧?恐惧与诱惑,让被肯尼迪之死刺激的勃列日涅夫,心理的矛盾更加加大,虽然他此时还举棋未定,但苏联内部形势的发展,已经是难以改变的了。

  凯拉提和同伴们面无表情地看着肯尼迪被爆头的电视录像,这已经是第三遍了,不知道库尔布斯基上校为什么那么感兴趣。

  头这是在莫斯科郊区一个Kgb训练营中,来自哈萨克共和国的Kgb青年军官凯拉提上尉,也是这个培训营最新一期的学员,他们为首的教官,就是库尔布斯基上校,一个与西方对抗了大半辈子的老凯拉提是哈萨克人,他在这个训练营中已经有点名气,在若有若无的大俄罗斯主义对其它民族的歧视中,他凯拉提却很快被视为一个例外,因为他表现出来的一个特长。

  让教官们都认为是非常宝贵的能力一他长于对西方的国际战略分析,例如他对去年东南亚中美对抗时,坚决认为美国不会出兵老挝和柬埔寨的正确分析,以及根据蛛丝马迹,认为中共已经掌握了核武器和核导弹的科技等这些类型的分析,事后都证明了他的高明。

  教官们发现,凯拉提的知识面非常宽广,他勤于阅读和学习,对西方非常了解,而政治政测试又表明,他的信仰坚定、意志坚强,当然是非常优秀的精英种子。

  在库尔布斯基看来,这个哈萨克人的内核,就是一个俄罗斯人,还是那种俄罗斯精英知识分子。

  要不是他的外貌,真难以想象他会是届于哪个落后的中亚游牧种族。

  库尔布斯基上校命令停止播放,他已经是个秃头,年轻时的英俊一点都没有剩下,但看上去明明白白的“老奸巨猾”,他微笑起来,询问凯拉提:“你觉得美国人为什么会刺杀了肯尼迪?”

  凯拉提耸耸肩:“可能性太多了。

  从美国媒体上各处发现的信息进行分析,或许肯尼迪是彻底得罪了摩根财团;或许因为他扬言要在他连任后第二任期,停止越南战争,所以得罪了军工复合体;或许他的副总统约翰逊,是个比较疯狂的家伙,他看肯尼迪不顺眼,因为他代表的德克萨斯财团,不被肯尼迪善待,甚至在调查这个财团,想要把约翰逊赶出他的政府。

  总之:这个家伙在总统任上,除了对他出身的波士顿财团保持忠诚以外,得罪的美国势力海了去了,谁知道幕后最终是谁下的手呢?除非在美国的同事们,有进一步的信息,否则我们在莫斯科的分析,不过是这样的猜测而已。

  其余的学员们,不少都张大了嘴巴非常诧异,靠!凯拉提这个家伙,对于美国是多么熟悉啊,肯尼迪被杀,他立即分析出了那么多的可能性,虽然他没有信息、没有证据,可是指向是很明确的一美国背后主人们之一动的手。

  库尔布斯基上校满意地点点头,不愧是他的得意弟子,他最看重凯拉提的就是这一点——不是因为被苏联教育之后,盲目地仇恨美国,而是立足于自己对美国的分析和了解,建立起自己针对性的“战士的思维基础”。

  这是基于理性,而不是激情,所以才会真正的坚定。

  别人说美国的坏话,不过是人云亦云而已,但凯拉提这种人,却是有一套坚实的逻辑,他对美国一点幻想都没有,因此给出来的分析结论,才更加可靠。

  这个人值得重用,因为他这样的忠诚,长远而坚定,配合上他的能力,才是克格勃需要的精英。

  库尔布斯基内心感慨,可惜自己只是个Kgb的技术军官,也只能推荐这些小家伙一次而已,不过自2要给凯拉提最高的评价——此人是毫不疑问的Kgb战略精英,不应该浪费在简单粗暴的普通行动和职责中。

  周围的小伙伴虽然惊奇,但凯拉提这样的表现也不是第一次了。

  对于他在这方面的能力,其它人都觉得自己是拍马都赶不上的,这完全是一种天赋,谁能想象一个来自游牧草原的小家伙,能够对西方尤其是美国研究得那么的透彻呢?甚至他学习英语的能力,也是非常强的,一口美音,就像是他说俄语时那种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腔调,让人难以想象他不是这个民族的一员。

  凯拉提自己很平静,库尔布斯基老头对自己再欣赏,他也难以影响自己的未来仕途。

  作为当下在苏联还很少的感召同志,组织给他的唯一任务,就是设法晋升,在苏联干部体制中,能爬得多高就爬多高,这样未来才可能对中苏之间的事务有着较大的影响,推动组织的目的达成。

  感召能够成功,说明凯拉提的信仰纯粹。

  但感召的一个后果,就是洗刷掉了凯拉提对于苏联体制的信心。

  对他感召提供的知识体系,告诉他苏联体制最终必然失败,因为从赫鲁晓夫时代开始,干部体系逐渐转换为一个官僚特权阶层,甚至赫鲁晓夫本人的失败,都可以视为这个固化体系,对他改革的反击。

  而他本人作为哈萨克人,也在历史知识中获得了对本民族历史的更深刻认知,从苏联成立后最早的农庄化强制搬迁,到二战大量征兵,前后不下200万的哈萨克人死掉了,这大概要超过哈萨克人总数的一半了吧?而苏联扩大哈萨克共和国的范围,也是把更多的俄罗斯人包含进来,使得他们在哈萨克共和国内,反而对哈萨克人,占了人口的多数,至少这是不信任哈萨克人吧?无论如何,凯拉提对于苏联的“尊敬与服从”,在感召之后变得荡然无存,这不是一种强制的思想压制,而是新的知识、新的理论逻辑综合作用的结果,让他能够通过自己的分析,认知苏联对哈萨克人的善恶两重性,以及苏联体制正在走向腐朽的历史过程中。

  所以很自然地,他的忠诚,现在只对“民本社会主义组织"这个以中国为中心的组织。

  他现在也正遵循组织的意见,努力地往上爬,争取走到这个官僚体制的高处,那里才看得更清楚。

  在苏联。

  对于肯尼迪之死,真正感到惋惜的。

  。

  其实是赫鲁晓夫。

  他觉得古巴导弹危机,是两人“不打不相识”的一个过程,在那之后,他与肯尼迪两人相互了解了,反而相处得不错。

  他一直觉得这个美国总统是个理智的人,是个可以打交道的人,能够理解他的"和平共处、和平竞争、和平过渡”的构想。

  不仅是赫鲁晓夫对肯尼迪有好感,连他的夫人对于肯尼迪一家,也很羡慕。

  原时空赫鲁晓夫的孙女妮魅力查霞量鼓盘老建赵易包智感如僧曾李从在岛尼鷚且邀到摸個雜龔霸吳定精,装大魏酌态规棚:在接受美国《赫芬顿邮报)采访时曾说:“我相母彻底送上了有尼迪夫妇,她觉得肯尼迪一家经历过二战苏联一代的青年人,在与法西斯德国战争中不断死去的赫鲁晓夫,太渴望和平了,他的这种诉求是真实的,但也是天真的。

  肯尼迪的个人魅力,无疑是他觉得和平竞争是可能的一种保障。

  此时肯尼迪的去世,自然对他也是一种打击。

  从肯尼迪被刺杀,赫鲁晓夫回顾苏联国内的情况,也感到了一阵胆寒,他顾虑的是,高层的同志们对他的不满似乎越来越有所显现,尤其是在他的玉米种植战略失败之后,让他的威信下降了许多,对他"瞎指挥”的指责,他自己又不是不知道。

  他安慰自己,好在那些能够对他形成威胁的苏联高层,不仅贝利亚被干掉了,马林科夫、朱可夫、布尔加宁这些人,即使还活着,也不可能掀起大浪了。

  现在苏联的高层领导人,丛谢列平、苏斯洛夫到勃列日涅夫等人,哪一个不是自己提拔的呢?他们理论上都属于我赫鲁晓夫的嫡系,总不至于反对我吧?美国之所以发生刺杀肯尼迪,是因为美国高层的构成,来自于不同的资本家集团,他们之间的利益博弈太过复杂,苏联可不是这样的。

  但是,怎么还是觉得总有点不放心呢?或许是因为对肯尼迪之死太过震惊了吧?赫鲁晓夫喝了一口伏特加,他想着需要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态。

  肯尼迪之死,在苏联激起的浪花并不多,但确实也对很多事件有所影响。

  例如对于中苏关系最关键的影响,就是苏联进一步放宽了中苏贸易的条件一面对接任的约翰逊,赫鲁晓夫也没把握他所谓的三和政策,还能与美国很好地协调下去。

  虽然中国不服从苏联的那一套,但现在中国也不与苏联争论,他们变得低调了,为了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合作,苏联也确实应该放宽与中国的关系,不过在赫鲁晓夫时期,想要大幅度改善中苏关系,也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沉舟侧畔千帆过,美苏的历史,仍然在按原时空的惯性,向前发展着。

 

第97章  去他娘的台湾自由主义

 

  "李委员好!家父母也是金陵人,今天很高兴见到您。

  李国定听到面前年轻人的金陵乡音,高兴地回答:“好!好!小陈原来是老乡呀。

  难得你在美国在大,还能说这一口流利的中国话。

  陈华生笑了笑:“家父母从小耳提面命,这是改不了的,我还是中国人,自然以自己的中华血裔为荣,要是不能说中国话,那还像话吗?'陈华生是通过一些欧美华人的关系,动用了李国定当年在英国剑桥大学留学时的好友,联系到李国定这个台湾未来的科技业发展的最大推手。

  现在李国定是台湾"经济安定委员会”的委员,以及台湾美援会的会长等,是台湾经济部长殷仲容的主要助手。

  陈华生作为在美国发展的华裔感召同志,目前是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这一次他访台的名义,名义上是为自己的博士论文,进行-些对东亚的研究。

  陈华生确实是经济专才,组织上也赋予了他相关的任务——观察东亚各小国的经济发展态势和情况,新中国现时空的发展,与原时空的差别开始日益明显,对东亚各国产生影响的蝴蝶效应也越来越大,不可能沿着原时空同样的轨迹前进的。

  李国定对于陈华生这样有家乡背景的“精英青年”,很容易地产生了好感,他知道陈华生正在撰写博士论文,所以要对他进行”学术采访”,他主动询问陈华生抵达台湾后,对台湾经济发展的看法。

  陈华生说道:“我到台湾才几天,看到的东西有限,说得不一定正确,请李先生包涵。

  简单的观察得到的印象是:好的方面是私有经济蓬勃发展,台湾岛正转变为一个贸易岛米糖、棉布,包括金属制品等出口品的成长速度很快,海外对台湾的投资踊跃。

  坏的方面也一眼可见,贫者仍然无立锥之地,到处都是妓女,普通人民生活仍然困难,共产主义攻击的资本主义剥削,在台湾是非常明显的。”

  李国定收敛了笑容,他询问陈华生:“小陈相信共产主义那一套吗?”他只是询问证实-下,并不觉得这个明显的华裔富家子弟,会真的是个共党。

  陈华生摇了摇头:“我可受不了共产党那种苦,怎么可能是共产党呢?不过美国这几年左派思潮兴起,我也读过一些相关的书籍罢了,有些说得还是有点道理的。”

  李国定“语重心长”地说道:“你还年轻,可不能上了共党的当。

  他们那套说辞,对民众承诺太多,但在现实中,却是根本实现不了的乌托邦狂想。”

  “你很敏锐,对台湾现状的观察是正确的。

  不过普通民众的贫困,还是因为台湾目前仍处于发展的早期,未来会有很大的改善的。”

  "共党主张通过计划经济,来消除对普通民众的剥削,这种思想并不是共党特有的,果党常公他们当年,都主张计划经济,甚至日本人的军国民经济,也是计划经济的一种。

  但我长期的研究之下,认为自由经济相对于计划经济,才是经济发展的正道。

  “自由经济有3个特征,财产私有、企业自由与维护市场价格的机能,而计划经济正好与自由经济相反,即取消了私有财产、废弃了企业自由与市场价格的机能。

  息由经济为什么优于计划经这是因为,第一,废除私有财产后,消失了营利动机,因而缺乏推动生产的力量。

  第二,没有企业自由,就没有自由竞争,如果工厂、商店、农场,皆由政府官员经营管理,则会形成官僚主形式主义。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7:39 , Processed in 0.030278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