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106 页

  但是这样干,这家美国农药公司要是成功的话,可就绑架了美国的农民,不用它的草甘勝和抗草甘膦种子都不行——因为杂草多的话,农作物当然受影响,肯定减产,所以要用最好的草甘膦除草,可是使用草甘膦,而不用人家的种子的话,还是减产,最后农民就不得不配套使用,这家美国公司从乙方变甲方,涨价农民也得用,资本家趁机赚大钱,可是这也是人家科技牛逼,逼得农民不得不买账。

  王耀庆他们当时听得猛拍大腿,我靠,还有这样的玩法?资本家为了赚钱,真的是无所不用其极,但这样的农药科技,真的让人羡慕呀。,当时专家说,要是你们也能搞出草甘膦,国家肯定鼓励这种“套娃”呀,混合制也是有国家成分,国家可以控制的,不会导致美国人那种乱涨价让农民也不得不买账的“强买强卖”,这是于国有利的事情。

  从那以后,王耀庆他们,都知道了一个道理,经营不能那么傻乎乎的,不是你买我卖,那种农贸市场上的讲价做买卖,那太低端了,真正的现代经营,就是像美国公司那样,有独特的科技,从而生产独特的产品,最终让消费者不得不买,价格还不低,这才是站着把钱挣了,才是真牛逼。

  不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建立起自身独立的研发能力,形成自己的“科技壁垒”,企业的发展就是"虚”的,成不了大事,做不得龙头。

  即使先达农药的条件在国内企业中最好(1957年成立的新中国第一家有机磷杀虫剂生产厂一天津农药厂,被作为国家对先达农药投资的一部分,资产注入了先达),也是必须服从这个规律至于未来的第三代农药,专家的看法是以杂环类农药为主的高效、安全、经济、环保的新农药。

  现在中国的科技差得太远了,只能布局研发,以后慢慢成长。

  这类新农药,应该与药物研发中的“靶向"药研究一样,每一每种新产品的“配方”,都要经历长期和非常广谱的实验“配比”,研发的成本简直难以想象,专家说一个农药1个亿美元,到时都是可能的。

  不过这种远景,王耀庆现在还难以想象,只能是先当传奇故事来听了。

  先达农药的第一阶段农药攻关,因为拟除虫菊酯科技的获得,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主要就是杀虫剂领域,第一代的六六六、滴滴涕、敌敌畏虽然不放弃,但重点转向了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争取尽快用第二代杀虫剂,在农业生产中替代第一代的“三大杀虫剂”——他所不知道的是,未来南极企鹅中,都有DDT的残留,它的毒性,可谓遗祸无穷,能缩短应用时间,都可以算得上是对人类未来的贡献。

  杀菌剂和除草剂领域,主要就是对西方目前主流农药的仿制,海外的情报,已经提供了这些农药的成分、一些加工工艺,以及大量成品。

  例如除草剂中的2,4滴和除菌剂中的稻瘟净。

  1964年10月的一天,北京西郊的一栋独立建筑内,赵安民阅读着先达农药的最新报告。

  在他决心把自己在现时空的第三个任务设定为“奠基"之后,近期已经推动了多个“科技树攀爬”的工业科技奠基项目,说是工业,其实还是从农业开始的,从现代意义来说,农业是最基础的工业嘛。

  总的目标是宏大的,按照原时空2020年左右的全球“工业树”,中国标准的分类,一共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

  感召同志们共同努力,要推动新中国,建立起在每一个工业小类的“龙头企业”,奠定其工业生产和研发前行的科技基础。

  原时空中国是唯一666个工业小类都齐全的国家,但在很多门类上其实还是科技落后的。

  在现时空,不管科技能不能最终追上,至少赵安民试图推动666个工业小类能够全部在几年时间内开始有个像模像样的基础,能够自行向前发展,所谓"奠基”,不就是要把这件事情干好吗?他一开头选择的重点,就是农业领域,道理很简单,粮食和钢铁,至少在六七十年代,仍然是农业和工业的基础核心,不先解决粮食和钢铁问题,其实是谈不上高速和健康的经济发展的。

  原时空钢铁工业相对解决得好一些,除了有些特种合金和特种钢,仍有落后以外,整体上的科技还算发展得不错。

  但农业可就差得太远了,一直到2020年后,薄弱的地方也多了去了。

  相对于粮食产量的问题,其实农产品种子和农药的问题,都还是严重地落后,甚至依赖于孟山都等西方在农业方面的大企业,卡脖子的程度,完全可能比芯片更厉害,例如中国的蔬菜种子,据说60%到80%,都要依赖西方企业。

  说白了,这些领域的中国科研体系,原时空就没有健全过,也缺乏出色的企业,能够发展起来,是真正的胎里弱、畸形儿。

  赵安民自然想在现时空,补上这个”大窟窿”。

  他把农业领域的需求,分为了“五农”:农肥、农药、农种、农机、农技。

  农肥本来是最弱项,但发展到1964年,已经成为最强的一环,这是因为合成氨科技在国内已经彻底落地和掌控,原来从1962年到1965年的“一二三四"总共4年增加1000万吨合成氨产量的目标,现在已经修正成为“二三四五”总计1400万吨,加上原来的450万吨,预计到1965年底,就是1850万吨的产量,而再有5年时间,到1970年,自然可以发展到原时空需要的20亿亩左右的全部化肥需求——4000~4500万吨。,有了合成氨,氮肥与磷肥;两项都解决了,新中国化肥的缺陷,无非在于钾肥上,国内只有青海,地理上很不利。

  但是老挝建国后,这个缺陷就被弥补了——虽然老挝钾矿品位不及加拿大和俄罗斯,但其钾矿沉积较浅,容易开采,且成本低。

  老实说,在老挝发展钾肥,可不仅仅是对中国的钾肥供应格局,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可以说,有一定能力,进而改变世界钾肥供应格局,并对价格产生深远影响。

  原时空中国的钾肥产量,每年的需求,大约在600万吨左右,这个量能,老挝的钾盐资源,完全可以提供。

  不过为了供给安全,还是要双向的发展,青海+老挝,构成北方与南方的双钾盐基地。

  农肥的困难,其实还是钾盐,需要提升此时的相关制造科技,虽然在现时空,通过感召同志们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与西方同级的钾肥加工能力。

  但问题是,此时西方这方面的科技也很烂一毒性高,试剂昂贵、制取流程繁杂、对于制取设备的要求很严格、对于杂质的分离不够彻底等等,无论怎样都是需要改进的。

  筹建了“中国化肥”与"中国农肥”两大集团,都必须在这个领域建立实验室,不断研发改进。

  如果有可能,赵安民是想要增加在国内钾肥的使用量的,原因并不复杂原时空中国部分农田的土壤,旦益贫瘠化的原因之一,就是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不足,但如果直接补充镁、硫和氯元素,其添加量可不容易控制。

  最便利的肥田方法,反而是通过硫酸钾镁肥、氯化钾镁肥和低含量钾肥,这些钾肥中含有农作物必需的多种中微量元素。

  通过大力发展此类钾肥新品种,对改良新中国农地的土壤、提高农产品品质,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的。

  钾肥的意义,可不仅仅是农作物的肥料,它还是农田的肥料。

  中国化肥与中国农肥两家计划中的化肥“巨头”,在赵安民看来,也只是起到领头羊的作用,中国的化肥市场规模太大,而且未来“生态有机肥”、“富硒肥”等农肥领域的科研进步,也不可能单独依赖两家巨头,所以在农肥这个领域,仍然是开放的,两家巨头可不是"战略资源型国企”,而同样是“混合制市场竞争型国企",他们也必须在未来的市场紧张中,依靠自己的能力,取得生存的基础。

 

第103章  从农机到民本派的突刺

 

  农药和农肥的进展情况,冲淡了赵安民对于农机产业发展的担心,他不由得回忆起几个月前的那场大风波。

  当时是1964年的5月,李慕青带着赵安民视察洛阳的第二拖拉机厂公司。

  在那里,他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发展的不容易。

  赵安民至今脑子里还记得那天的“激烈的情况”。

  “这就是新中国最典型的国企病了,从1959年试制成功东方红75马力的履带拖拉机后,到现在5年了,再无寸进。

  国家重金投入的二拖,现在哪有什么不断研发新产品可言?就连生产东方红75,质量到现在都不稳定。

  彻底浪费了5年的大好时间。

  "李慕青叹息了一声,对赵安民说道。

  李慕青根本没有顾忌陪同参观的人员——其中有河南省省委的常委,更有二拖的厂长和党委书记,完全没有理会他们变得血红或者铁青的脸色。

  尤其是二拖的厂长和党委书记,此时完全是五雷轰顶,对李慕青这个”国家工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的话惊呆了,这个职位相比李慕青另外的财长部副部长等职位,对央企和地方国企,更有震慑力。

  “最严重的大概是两个问题吧。

  第一个还真的就是“定体制",原来设计的国企运行和管理体制不行,以至于二拖,除了按照上级任务生产以外,管理层甚至不觉得发展新产品,主动拓展运营有什么必要,这根本不是以企业的思维来运行,整个二拖直接就是个大车间而已。

  第二个就是管理层的素质不行,明显都只是守户之犬,对于如何发展壮大企业,就只等着国家安排呢。

  这样的素质,根本不适合管理一家国家大型企业。

  156项里面,这样的情况并不孤立,都是胎里的毛病,大多数都需要调整改革。

  "赵安民同样没有顾忌这些“官员”,他现在好歹有个邶大和人大双料研究生的“天才人设"护体,不用一直装小孩了。

  李慕青摇了摇头:“海外同志们好不容易获得的,与自走式联合收割机相关的最新生产科技、工艺和相关设备,都肯定不能给二拖了,这家企业目前的状况,可以说是一塌糊涂,怎么可能成为国家农机发展的龙头呢?看样子,还是要用混合制企业的模式,重新设立新企业来发展了。

  二拖还是先重整吧。

  本来横下一条心准备辩解的二拖厂长,听到这个话,腿都软了,这是'盖棺定论”了吗?陪同的河南省常务副省长唐副省长立即开始打圆场:"李主任,先不要那么生气嘛,二拖做得不好,我们发现问题改进问题嘛。

  李慕青又摇了摇头:“我不是说他们犯了错误。

  如果是按照过去一般的标准,他们谈不上不合格,至少能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嘛,把二拖当成一个大车间的话,他们作为车间主任,可能还是合格的。

  但这不是国家需要的,国家给了你一个车间的基础,是想要你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真正的企业。

  “我有点生气的是,国家从1959年发展遵义特区开始,整个特区模式已经运行了5年了,特区的国企,甚至部分央企如何按照新的模式运行,都经过了几年的探索。

  如果是有心人的话,我想我至少能在二拖这里,看到一些影响和改进的痕迹,但什么都没有,这还是一家照抄苏联式国企的、毫无进步的、体制落后的国企,让人失望。

  作为企业的领导人,不能与时俱进,那要来干什么呢?不换思想,我们就要换人了。

  唐副省长倒吸了一口冷气,心想这事情可就搞大了,河南这里的国企,不都是像二拖一样吗?几乎没有追随西南特区进行改革的,省委的态度确实比较保守,大家倾向于“多看一看”,不急于向西南模式转变。

  今天这个李副主任在二拖看到的问题,其实她能不知道这是整个河南的问题吗?这件事的影响,恐怕从现在才刚刚开始。

  他在政治上是很敏感的,马上联想到了原西南特区管委会主任邓志辉,出任中央新设立的“中原经济大区”(山西、陕西、湖北、安徽、河南、河北六省)管委会主任,据说他的职责,就是在中原六省,根据西南特区的模式和经验,进行“民本社会主义化体制营建"。

  而李副主任来到河南,在二拖这里“出刀”,是不是在表示对河南“保守落后”的不满?李副主任的爱人赵伯陵,接替邓志辉出任西南特区管委会主任,这个升职本身表明了中央对西南特区模式的肯定,河南之前的作为,在全国并不罕见,但是在中原大区已经成立之....袁副省长越想越深,背上全是冷汗,他已经顾不得注意二拖厂长和书记求救的眼神了。

  几天后,李慕青带着赵安民,在郑州与“正好”视察河南的邓志辉见面,也见到了河南的省委书记刘剑迅,二拖的事情,现在已经被传得沸沸扬扬。

  刘剑迅此时倍感压力,主席曾经说他是处理"残局”的高手,但这个评价,也说明他很难作为一个开创之臣。

  大跃进中,河南被当时的省委书记吴治普,搞得七残八缺,在现时空有了“美共"支持之后,仍然是损失最大,人口饿死最多的省份,其经济自然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他接任吴治普之后,主要的工作也是拨乱反正,让河南慢慢恢复生气。

  对于国企,自然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根本没有考虑按照西南特区那样,进行改革调整。

  现在邓志辉"压阵”,所以李慕青是来“问罪'的吗?这个女同志的犀利与胆大,全党闻名,刘剑迅的心理压力岂能不大?河南省委和省政府的其它领导,其实也是内心不安的。

  李慕青此时的影响力,其实远超过了普通的正部,单单那个经济调查局,这些地方政府领导都知道,那是中央的一把刀。

  邓志辉带着李慕青等人,与河南省委省政府进行了一场研讨会,李慕青开门见山地对刘剑迅说道:“刘书记,我这次来河南,才发现原来吴治普这帮人,对河南造成的破坏太大了,简直是罄竹难书、罪大恶极。

  他们根本不只是执行了错误政策,饿死了民众的问题。

  这些人对中央领导满口谎言,对上级极度谄媚,阳奉阴违,欺下瞒上,对反对他们的同志残酷迫害、诬陷打击,是人格卑劣到了极点的佞贼。

  吴治普自己说他的罪恶大得很,中央如果对他处以极刑,他也应引颈受戮。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13:43 , Processed in 0.041488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