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131 页

  呵呵,在现时空,-定要打破这种格局,说是世界第三级,那么核力量也应该足以称为世界的第三极。

  徐献东转移了话题:“远洋捕捞领域,我们算是补课最快的,因为投资的效益最好,所以不惜重金投资。

  不过发展到400万吨以后,未来的空间开始相对缩小了,按照你提供的原时空的资料,中国最终的海洋捕捞量会稳定在1000万吨左右,全世界的渔场,也是有限的。

  我们现在的顶层设计,也是最终发展到实现这个1000万吨目标。

  现在的400万吨,可是让中国人的餐桌丰富了不少,吃海鱼可没有以前那么难了,这两年普通人也基本可以在每个城市都买到了。

  你不知道,单单沿海尤其在浙江,我们为了保存渔获,还投资兴建了不少冷库呢,这可是一个系统工程呀,没有那么简单的。

  包括大型捕捞船,下一代就是自动化和先进化了,和每一个工业领域一样,都在不断地进化。

  赵安民询问到:"除了捕捞,养殖方面现在发展得怎样了?”

  徐献东回答:“发展的速度很快,因为无论是沿海滩涂或者浅水养殖,以及内地池塘和淡水养殖的大多数科技,我们都已经完成了补课。

  但规模还比不上捕捞,因为需要的投资并不少,尤其是淡水养鱼,其实追根究底,还是需要粮食生产能够先发展起来,鱼肉并不能凭空得来,可不是有些人想象的只吃水草和微生物就行。

  赵安民回答:“这个我知道,我在贵州遵义乡下的二姨媛家的合作社,就在搞池塘养鱼,现在专家给他们设计的体系,是一个"猪鸡鱼”的复合体系,大致是在每亩池塘的上空,架空设置100只鸡和5头猪的养殖屋舍。

  他们的粪便,就可以提供鱼类大部分的养分,再补充一些鱼饲料和药物,就能让鱼快速地肥大。

  但鸡和猪的粪便,同样是粮食喂养后的转化,只不过这样的复合养殖,转化效率更高罢了。

  徐叔你说得对,粮食不搞起来,无论是畜牧业还是养殖渔业,都是无米之炊。

  徐献东感叹:"所以从合成氨入手,提高国家的粮食产量,才是农林渔牧领域一切发展的源头。

  “想到这几年中国化肥产业的蓬勃发展,两人都笑了起来,他们的努力,确实改变了国家的面貌。

  赵安民说道:"所以问题已经开始有所转移了,在一些地域,我们要开始宣传不能太多用化肥了,原时空化肥对土地的污染,也是头痛的大问题。

  这个时空我们也逃不过。”

  徐献东点头:“这当然是个大问题,工业化也是双刃剑,破坏自然环境不可能完全避免。

  但人要是吃不饱,哪里还能顾及呢?我们快速地发展水产业,不也是为了弥补粮食的不足吗?现在全国的水产,只有不到700万吨,平均每人还不到10公斤,差得远呢,原时空中国的水产总量,可以发展到一年产量6500万吨,我们当然也要实现这样的目标。

  其实现在有了柬埔寨和西华这两个靠海的国家,加上老挝和山南也能发展淡水养殖,现时空我们可能需要发展到更大的规模,或许7500万吨才是征途的目标。”

  赵安民失笑:“那徐叔你的任务可重了,按照这个目标,现在实现的还不到10%呀。”

  徐献东大笑了起来:“是啊,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的事业,其实才刚刚开始嘛。”

  傍晚即将过去,不仅仅是远洋船队靠岸了,非常多的近海渔船,也进入了海港,这一天的捕捞结束了,赵安民不由得皱了下眉头,对徐献东说道:“这样扩张的捕捞,对于近海的压力很大吧,不要几年后搞得无鱼可捕呀,原时空好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徐献东承认:“确实有这样的危险。

  尤其是舟山海域,这里是全球三大渔场之一,可不能被破坏了。

  今年已经局部开始执行禁渔期规定了,而且对渔网也有规定,不能使用那种一网打尽的渔网,小鱼不留下来,哪里还有未来的大鱼呢?从明年开始,全国就全面实行禁渔期了,无论是南海、东海、黄海还是渤海都一样。

  时间不一样,有的从3月份就开始,有的要从5月开始,-般每年会休渔4个月。

  “这样肯定会影响渔民的收入,也会影响沿海渔业公社的收入。

  所以尽量将捕捞份额转向远海,例如我们在发展专门捕捞秋刀鱼的大型拉网渔船,因为在海洋中,秋刀鱼的数量特别庞大。

  这两年已经开始试行远洋渔船股份制,每个公社都要逐步拥有-定远洋渔船的股份,提供渔民人手,按相应比例分享渔获。

  渔民的总数,随着沿海工业化和渔业养殖的发展,也要减少,一部分进城,一部分转变为养殖户。

  真正出海作业的渔民,估计未来的规模,能够有现在1/6到1/7就不错了。

  赵安民说道:“那看起来,未来渔民就业的压力还要比农民更大呀?"徐献东摇了摇头:“未必,毕竟渔民的总量少,捕捞转化为养殖,就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渔民。

  而且水产大量的海产品和水产品加工业,也能吸收很大的就业。,难度还是要比农民低得多了,农民的就业才是大问题,原时空根本就没能解决这个问题,农民进城并不是一种终极解决办法终也不能增加多少农民的就业的。

  西方和其它国家的解决,是让农民交地进城进入贫民窟,我们是在会主义国家,不能这样做,但衣地的保障,平均到每个人,越来越小肯定也不是长期的办法。

  农业的多元化、加工化,其承载能力也是有限的,如果同样按照经济原则的话未来或许最多10%的人口就够了,而农业的工业化,会更加减少这种承载的需求。

  说到底,每个国家人口的40%左右,在未来的高度科技环境下,本质上是几余的,安排得再好,也沉积在低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课题,资本主义可以不管,但我们不能不管,要不然还算什么民本社会主义的国家呢?“想到原时空后世各国的民众“躺平”,甚至包括原时空的赵安民,也算是其中的一员,他就不寒而栗,这样的未来,不可怕吗?完成了这一次的考察,赵安民的内心仍然是沉重的。

  这两年肉眼可见国家的很多经济领域开始“起飞”了,但每一次考察,赵安民都是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生产力确实开始大发展了,但从原时空的经验,这都是双刃剑,生产力的大发展,要求生产关系与之匹配,但生产关系无论如何调整,对于人力的需求都是下降的,这是科技因素导致的本质变化。

  有足够的人口才有足够的消费力,但要满足这些人口的就业,却会变得越来越困难,经济起飞一段时间后,这个问题就会变得突出。

  有些小国解决这个问题比较简单,例如原始空的新加坡,由于经济竞争力强,实际上就是可以抢外国的就业,来满足本国。

  但这样的方法,对于中国这样的超级人口大国是不成立的,外向型经济可以抢一部分就业,但总呈能抢到多少?肯定是不够的。

  所以还必须立足于内循环的经济,不能走一个人的饭五个人吃的大锅饭路线,那么现时空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赵安民现在没有答案。

  前途漫漫,两个人在回去的路上,都比较沉默。

 

第129章  台湾和福建的经济起飞

 

  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官员们走了过来,欢迎下车的新任省长张铁泉,张省长很年轻,但福建的高级干部们,没有一个会轻视这位省长的,张铁泉可是党内炙手可热的西南特区一把手赵伯陵的主要助手,中央点将,破格提拔他来福建,说明福建接下来必然有大动作,干部们内心都在猜测。

  尤其重要的是,现在福建的省委书记是韩现初将军代理,在原来的江义正书记调到中央担任农业部部长以后,并没有任命一个正式的省委书记,取代主要负责福建前线军事的韩现初,所以真正在政治和经济上一把抓的,其实就是这个新来的张省长,中央对他的信任由此可见一斑。

  张铁泉微笑着与福建省委和省政府的主要官员们逐一握手寒暄,此时他的内心也不是像外表那么平静,他毕竟还年轻,今年只有39岁,还不满40。

  在感召同志中,他是赵伯陵和李慕青之后,第一个走到了省长这个台阶的人。

  韩现初宴请了张铁泉,他很高兴,因为他基本是个纯粹的军人,关心的是福建前线的军事准备和军事动态,让他代理省委书记,真的有点使不上劲的感觉,生怕自己做的不符合中央政策,而其他对中央现在强调的经济建设又不熟悉。

  宴会.上韩现初的大嗓门,把他的态度向高级干部们表示得很清楚:“张省长,福建的发展大局,我可就交给你了。

  我自己一个大老粗,也不懂经济,现在中央派你来了,我这个担子,就可以放下了,要不然这几个月,我连觉都睡不好,生怕辜负了中央的期待。

  张铁泉对老资格的韩现初,表现得很恭敬,他知道,中央肯定向韩现初交过底,要求他全力支持自己在福建的工作,现在韩将军这样的公开支持,让他的心中不觉有股暖意。

  张铁泉来福建的使命,其实并不复杂,就是要"搞活经济",广东、福建和浙江三省,是中央发展东南民营经济最重视的3个省。

  一方面,是要彻底地推行西南模式,解决体制上不适合经济发展的桎梏,实现"松绑”,但又不能让福建这里的民营经济资本主义化,因为中央不可能在福建大投资,未来福建民营经济占的比例,甚至可能高达90%以上,自然体制要强大,不能让路走歪了。

  另一方面,福建人是天生的生意人,国家现在开始拓展国内和国际的贸易,福建在轻工业贸易方面应该扮演重要的角色。

  福建和浙江的发展,自然有针对台湾的味道。

  台湾的经济,现在确实在起飞,美国从去年全面开启越南战争,又给台湾打了一针强心针,使得其经济发展得更快,因为美军的后勤,只能是依靠日本、韩国、菲律宾和台湾,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3个国家和台湾地区,都受益非浅。

  张铁拳就和赵伯陵讨论过,小安民说的原时空后世美国收割这些国家,从美国的角度看当然是有道理的——他娘的你们的好日子,都是美国人带给你们的,收割你们不应该吗?但是越南战争对中国收复台湾,就构成了坚实的障碍,使得最初中央考虑过的在六十年代末收复台湾的打算,只能是长期搁置,原因不复杂,越南战争期间,台湾对于美国有不小的作用,美国的海军当然会真的保护台湾,台湾算是美军海上后勤线的一部分嘛,还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所以此时中国对台湾,还真的只能是干瞪眼——海军还没有发展起来,何况进攻台湾,还可能造成中美之间缓和变得遥遥无期,在大局上付出的代价太大。

  主席现在考虑的新的时间节点,已经推到了1974~1975年,如果尼克松访华没有因为蝴蝶效应而变化的话,可以等待这个事件发生,为中国打开了全球的大门再说。

  战争暂时不可能,沿海的经济发展就不能等,而且此时常凯申从台湾所谓的反攻大陆,不断使用特工和空军轰炸等,对沿海地带的破坏能力,在大陆科技和军事布局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已经不足为虑了。

  虽然因此不考虑在福建和浙江进行重工业的大规模投资,但是发展民营经济贸易是完全可以的。

  困难时期结束后,从1963年到现在3年多的时间,全国的轻工业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尤其是西南特区,部分产品已经能满足国内以往的短缺,甚至开始溢出,其生产规模已经足以展开国际性的贸易,去争夺国际的市场了。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对于福建、浙江这些沿海省份,重视程度开始提高了——干嘛要把对外贸易,都局限在广东呢?这不比建国初年,当时除了硬生生从牙缝里挤出的少数农产品和矿石资源,中国哪有国际贸易的产品和资本呢?要是哪个时候搞什么对外开放,从产业格局上基本上就是自己找死——让外国产品占领中国的市场吗?而现在的形势,当然完全不一样了。

  巨大的福建地形沙盘前,省政府办公厅主任苏梅,向张省长介绍着福建民营经济的情况:“省长,自从1964年开始,2年多的时间内,福建在民营经济方面,其实发展得很快,带动了我省这两年的gDp增长率,都超过了13%。”

  “发展情况最好的,是泉州、厦门、晋江一带。

  这是有历史渊源的。

  在古代,福建深耕多年的土著居民,主要集中在福州一带,因为这里的小平原相对较多,利于农耕,而且与北方的交往较为便利。

  中原内乱的时候,外省民众不断移民福建躲避战乱,他们无力在福州-带立足,当时被土著居民排挤嘛。

  所以基本上都是在晋江、泉州、厦门等地立足,像是晋江这个名字,就是晋朝南下移民定居的历史痕迹。

  “这些外省移民定居的福建地区,山多地少,单靠种田养不活自己和家族,商业贸易的传统由此形成,到宋朝时蔚为大观。

  例如泉州,当时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

  商业获得的财富反哺文教,使得在宋朝时福建也成为文教大省,宋朝的名臣之中,出于福建的可不在少数。

  “虽然宋后的历史,福建几兴几衰,但注重商业和生意的民风却一直保持了下来,根本上,福建这样山区为主的地形,最大的漳州平原,面积也不过只566平方公里,根本无法支撑大规模的农耕,而福建人口相对又比较密集,所以对商业的重视,确实不是内地省份可以相比的。

  "福建发展对外贸易,还有优势的条件,就是拥有众多的港口,这使得福建发展商业贸易相比西南就便利了许多。

  当然,浙江和广东也拥有同样的优势。”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21:32 , Processed in 0.068416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