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136 页

  在这一次会议上,各国做出了两个决定,其一自然是石油禁运,各国将全力禁止将石油,直接或间接运往帮助以色列的国家。

  其二则是没收在阿资产,如果某国直接或间接帮助以色列,那么该国在阿拉伯的公司,将被资产评估,强制服从战争法。

  这个计划得到了阿拉伯国家的一致赞同,以为他们是为阿拉伯兄弟埃及和叙利亚出气吗?不,其实打着反侵略大旗,收回被英美石油公司控制的资产,才是核心目标。

  此时海湾地区丰富的石油,多数由美、英公司开采。

  每年海湾地区开采的石油汇总,有三分之-来自英国公司,有百分之五十来自美国公司,两国每年都能从中赚取,以十亿美元作为计价规格的庞大财富。

  阿拉伯国家反而自己拿小头,他们怎么肯长期忍耐下去?6月5日中东战争爆发后,这些国家果然在第二天就果断行动,将海湾对外的石油输出降低了40%,并且坚持了3个月。

  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核心就是伊朗、委内瑞拉两个国家,加拿大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美国先是用大笔的援助稳住了欧洲国家,然后推动其当时的盟友伊朗和委内瑞拉迅速扩大出口,让加拿大也尽量扩大,他们的反向操作使得阿拉伯国家失去了信心,导致最终这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尝试失败。

  美国赢了第一次,次但6年之后,卷土重来的阿拉伯国家,终于联合实现了1973年开始的震撼全球的第一次石油危机,让美国被迫服软,接下来石油美元的构想,也就是因为石油危机而产生的,国家形势,因此有了巨大的变化。

  所以赵安民一直有一个想法,要是1967年的石油危机就成功了,对于中国会有什么好处吗?在他仔细的思考以及与同志们的研讨中,发现,利益极大极大,简直可以说是影响深远。

  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就是危机如果成立,美金会可以在金融上获得巨大的收益,无论是洲际交易所主导的石油期货,还是因此而必然大跌的美国和欧洲股市,以及石油和其它相关企业的股票债券激烈的价格跳动,都会带来巨大的操作空间,其获利空间完全可以说是百亿美元级的,即使等到1973年,也未必能够获得这样的收益——如果自身能够是危机的操纵者之一的话。

  其次就是提前终结了美国的黄金时代,美军已经深陷越南战争,缺乏海湾中东石油的话,最大的问题是越南战场上的美军石油供给,将会出现问题,很多武器需求的油品,只能是使用中东原油进行炼油,而美国本土,以及墨西哥、加享大和委内瑞拉的原油,都不行,所以美国在石油危机下,必须思考如何解决危机,实际上就只能让步——总不能在强大的苏联虎视眈眈之下,去进攻中东。

  1973年危机油价涨了4倍,从不到3美元涨到了10美元以上,最高的时候达到了18美元。

  而在1967年,油价在1.8~2美元之间,这个价格让阿拉伯国家越来越愤怒,如果同样涨4倍呢?例如涨到8美元再稳定下来,那么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况?美国包括欧洲的经济立即会转入严重的通货膨胀,-定的加息是肯定的,这样的背景下经济增长就报销了。

  而美军也必然受到通膨的眼中影响,他们消耗的一切物资,从油品到军事武器,都会大幅度地提高成本,美国消耗的军费,甚至有可能多了50%以上。

  美欧都陷入经济困难,市场的重要性就会凸显。

  中国或许有提前与西方放缓关系的可行性。

  当然,油价大涨,非常有利于苏联,但这也不过是提前了原时空6年的结果而已,原时空的第一次石油危机,苏联还不是因此发财,从而走向了其历史的巅峰状态?现在不过是提前了这个过程而已,会改变苏联衰败的结局吗?呵呵,苏联领导层如果朝向原来的方向发展,神仙也拯救不了的。

  至于中国自己,现在还是石油生产国,国内对石油的消耗,还没有逆转到变成大进口国的程度,所以这几年的高油价,对于中国的影响,应该是良性的,例如因为欧美和全球通膨,中国能够输出的产品,显然更易于在各国立足,并能够卖到好价钱。

  想到现在伊拉克的第二位大人物,赵安民紧紧地皱起了眉头,到现在他也不知道该如何说服这位伊朗宗教的超级大人物一大玛尔扎(精神领袖)、大阿亚图拉(安拉的象征)、大伊玛目(率领者)、总掌教,原时空大名鼎鼎的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

  霍梅尼是伊朗此时的统治者巴列维国王的死敌,每一次他发表对巴列维政策的反对意见,都会在伊朗造成巨大的骚动,甚至是反政府的行动。

  例如1963年6月,霍梅尼公开辱骂巴列维是个暴君,是可怜虫,西方的走狗,说国王将被人们抛弃。

  巴列维国王火冒三丈,逮捕了霍梅尼,而霍梅尼的信徒们,为此进行了3天大骚乱。

  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国王也没办法,只好放了霍梅尼。

  霍梅尼在伊朗国内,拥有几乎堪称数百万甚至千万人口级别的崇拜者,这股力量太大了,足以动摇巴列维的统治,让他无比忌惮。

  但国王也不敢杀了霍梅尼,那肯定会导致自身的统治也被推翻,是自杀的行为。

  对于霍梅尼“不敬”可能导致的后果,在前总理哈桑阿里曼苏尔的例子中,表现得淋漓极致。

  1964年11月,巴列维国王再次逮捕霍梅尼,期间霍梅尼被逮到总理府,这位哈桑总理让他放弃与政府对抗的行为,并让其支持国王所谓的改革,可无论怎么劝怎么说,霍梅尼都不干。

  哈桑为此在盛怒之下,掌掴了霍梅尼,骂他脑子里只有伊斯兰。

  这下这个总理可算是惹下了滔天大祸,2周后,哈桑在德黑兰的巴哈雷斯坦广场,被一个名叫穆罕默德博哈拉雷的17岁少年,连开3枪杀死。

  而这个少年,来自一个崇拜霍梅尼的伊斯兰敢死队。

  原时空在霍梅尼掌权后,哈桑已经死去了15年,可是霍梅尼仍然命人将前总理哈桑的墓炸开,把他的尸骨挖出来,随意抛弃。

  接着,霍梅尼又下令通缉伊朗前总理哈桑的家人。

  不仅自己惨死,而且祸延家人。

  说到底,霍梅尼这位大佬,显然不是个宽宏大量之人。

  哈桑惨死,巴列维国王敢于做到的程度,也不过是将霍梅尼流放到土耳其,并不敢追究他对首相之死需要承担的责任。

  而霍梅尼在土耳其一年之后,1965年的10月,来到了伊拉克长期居住,如果按照原时空的历史发展,他会在伊拉克圣城纳杰夫居住了12年之久。

  这个城市纳杰夫对于原时空很多人都不陌生,因为这里是美军伊拉克战争的一个长期焦点,在城市变成废墟的过程中,无数的人们在这里的战争中死去。

  不过此时,纳杰夫仍然是圣城,值得霍梅尼这位“圣人”长期的居留。

  所以赵安民来到伊拉克,试图达成的目标,是同时安排好名为"先知计划”的石油危机计划中,涉及伊拉克和伊朗两国的部分,显然关键在于伊朗,因为按照赵安民疯狂的思考——他要将伊朗从美国的助力,转变成对美国的背刺一击,这样才会取得最大的效果!而实现伊朗”背刺"的关键,显然就是这位霍梅尼圣人。

  他不由得有点哀叹。

  要是这位霍梅尼是个普通正常的政治家,他觉得一点都不难于说服,因为设法让巴列维政权倒台,让霍梅尼势力即使不能提前上台,也会变成伊朗的关键力量,而且通过危机能够让伊朗的石油收入大增,利于其国计民生,再加上在伊斯兰世界由此而获得的荣誉(帮助埃及、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对抗以色列的侵略),凭啥不干呢?但是霍梅尼是宗教人士,这种人的思维与普通的政治家是完全不同的。

  如何说服霍梅尼,就成为了一个难点。

  赵安民看了看在前排坐着的两名闭目伊斯兰老者,心想估计还是要靠他们,希望他们真的能按照巴基斯坦二号人物叶海亚的意图,从宗教利益的角度说服霍梅尼。

  巴基斯坦主要是逊尼派,与伊朗的什叶派不搭脉,但境内也有一些什叶派,尤其当年巴基斯坦的国父真纳,可是真正公开的什叶派!说老实话,要是在原时空的两伊战争之后,真纳肯定当不上巴基斯坦的国父,因为逊尼派和什叶派在美国人的反复操作下,已经变得越来越敌对了。

  尤其在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等几个地区,还是有不少什叶派的。

  这-次巴基斯坦派遣的2名配合的老者,就是来自俾路支地区什叶派最赫赫有名的伊斯兰学者,能够与霍梅尼说得上话的那种,他们对于伊朗很熟悉,巴基斯坦什叶派的宗教学校,大部分的支持就来自伊朗。

  就像是逊尼派的宗教学校,大部分的支持来自于沙特一样。

  很多动作早就开始准备了,例如对巴基斯坦的说服工作,在1965年印巴二次战争之后就开始了,印巴战争导致了两个结果:第一是这次战争总体对于巴基斯坦是不利的,与印度达成的协议“不公平”,而巴基斯坦的阿尤布汗总统接受了,甚至导致了其外交部长布托的愤然辞职。

  第=就是巴基斯坦从此认为美国在根本上不可信,而开始对中国极为感激。

  美国作为巴基斯坦的盟国,结果在印巴战争中"中立”甚至对巴基斯坦禁运武器,让巴基斯坦极为愤怒。

  相反,所谓巴基斯坦对中国友好的"巴铁"关系,也是在这次战争后才开始真正形成。

  新的战略形势,让巴基斯坦高层很容易地意识到,巴基斯坦相对于印度,处于越来越不利的战略地位,而能够拯救它的,只有中国。

  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巴基斯坦尤其是关系最密切的叶海亚将军的安排,找到两名伊斯兰著名学者并介绍拜访霍梅尼,就变得顺利成章而并不困难。

  飞机即将抵达巴格达,赵安民伸了伸懒腰,他的脸色肃穆,这一次的征途,就要正式开始了,或许,这是对自己是龙还是蛇的一次真正考验。

 

第135章  埃及纳赛尔的感动与始动

 

  回到十几天前一赵安民的行动当然不会是独角戏,很多准备早就开始了。

  其中的一幕,发生在埃及。

  埃及总统纳赛尔,在官邸中等候着一位特殊的客人,他是中国新任的驻阿联的大使,但他拜访的理由,是中国总理派他作为一件重要事情的秘使,这让纳赛尔很好奇,难道中国想要强化其也埃及的外交和贸易联系吗?不过埃及先要考虑苏联的利益。

  通过1955年万隆会议这个发展中国家领导人沟通的平台,他与中国总理建立了不错的关系。

  当时埃及的棉花在西方滞销,出口正面临严重的萎缩。

  中国总理听说后,对纳赛尔说,只要每个中国人每年多用一两棉花,那么埃及生产的棉花,就会被中国用光。

  此后不到一年,中国迅速跃升为埃及棉花的第三大进口国。

  正因为中国的出手相助,1956年两国才建立了外交关系。

  从中国的角度,消耗当时非常宝贵的外汇来购买埃及棉花,当然是看重埃及在阿拉伯和中东地区的影响力。

  不过那已经是10年前的事情了,在最近的几年,中埃关系却是有些冷淡的,关键的因素是苏联,在赫鲁晓夫时代中苏关系恶化,而苏联当时是埃及的主要援助国,在苏联表示对中埃热络的关系不满之后,纳赛尔迅速地降低了两国的交往层级,甚至中国总理在1964年访问时,他都没有到机场接机,这在外交上是很失礼的。

  赫鲁晓夫下台后,中苏关系有所改善,不过两国之间都没有什么主动的动作,所以相对冷淡的关系就这样维系下来了,没有恶化,也没有好转。

  纳赛尔当然不会知道,如果不是赵安民的行动,需要埃及作为重要的角色,中国是不会启动中埃关系的——花了大力气,要是两三年后老勃又对埃及发飙,他们还是扛不住。

  黄铧带着一个翻译,抵达了纳赛尔的官邸。

  他深吸了一口气,内心仍然有着惊骇,因为他也是这几天才得到了中国需要与纳赛尔沟通的情报,这些来自中国CSIB在美国获得的高度机密情报,让他非常震惊——这应该是美国高度机密的战略级情报!纳赛尔与黄铧两人,按照外交礼仪寒暄沟通之后,黄铧表示,自己受总理的委托,要向纳赛尔提供一份中国在美国获得的极度机密情报,由于需要对来源保密,所以提供给纳赛尔的只是一份抄件,但中国以自己的国家信用保证这份情报的真实性,而埃及也可以在接下来的时日中,根据现实的发展,自己研判情报的真实性。

  但无论如何,这份情报恳请纳赛尔总统高度保密,只能在一个他信任的极小范围内传播,绝不能公开。

  纳赛尔大吃一惊,立即屏退了左右,只留下2个他觉得信得过的助手。

  黄铧首先表示:为了表示中国的诚意,在正式情报之前,先向纳赛尔提供了另一个埃及可以在几天内验证的情报——即将在今年即1966年的7月,与纳赛尔的二女儿莫娜阿卜杜勒纳赛尔结婚的阿什拉夫马尔万,是摩萨德的重要间谍,代号“天使"!纳赛尔一下子五雷轰顶!包括他两名助手都目瞪口呆!但中国的情报,甚至给出了马尔万成为摩萨德间谍的背景——马尔万出生于埃及一个将级军官家庭,以前是个锦衣玉食的花花公子,1963年,十九岁的马尔万在母校开罗大学,认识了西班牙语教师伊莎贝尔佩德罗,她是一名知性美女,气质独特,口才不凡,深受学生的欢迎。

  但在她迷人的外表下面,还有另外一个隐秘身份,她是摩萨德资深的海外特工!她在第二次中东战争以后,由以色列派往埃及,负责收集埃及的情报工作。

  伊莎贝尔对马尔万的埃及将级军官家庭背景非常感兴趣,而且她发现马尔万可以被吸收——当时的马尔万正处于愤青阶段,对埃军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的拙劣表现,以及对埃及的社会现状都极为不满,再加上可以享受伊莎贝尔这个美女,因此他最终被伊莎贝尔成功地策反!让他心甘情愿地加入了摩萨德,代号代“天使"!马尔万追求纳赛尔的女儿,本来就是在伊莎贝尔指挥下,由马尔万执行的一项摩萨德任务,这正是这个过去的花花公子,最擅长的本事!纳赛尔的全身都由于愤怒而颤抖着,他已经本能地相信了中国人的情报,中国人肯定不会骗他,如果是个骗局,太容易被揭穿了一把马尔万和伊莎贝尔抓起来,就可以获得真实。

  他一面愤怒,又一面庆幸,幸好有中国人的帮助,否则不但女儿错嫁,而且纳赛尔本人对马尔万也很欣赏,还想着在两人婚后,让马尔万充当自己的“私人中东特使”,帮助他这个岳父,在中东各国进行私密的各种沟通和斡旋——要是这些都被马尔万传给了摩萨德,后果简直与自杀没什么区别!他平静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对其中一名助手说道:"立即安排抓捕马尔万和那个伊莎贝尔,要隐秘,不要让外界知道!“他内心愤怒地想着,他要亲自用鞭子,狠狠地抽这个马尔万一顿,居然敢如此地欺骗他!安排好这件"前奏”的“小事”后,两人的沟通才真正转向了正题,而纳赛尔此时的态度大变,刚开始时候的矜持已经不见了,他变得非常热情——确实必须热情,在他看来,对马尔万的揭露,说不定算是拯救了他纳赛尔自己,可不仅仅是避免了他的女儿错嫁。

  身边有这样一个敌人的超级问课,想一想就觉得不寒而栗。

  黄铧这个时候,才递给了他那份宣称来自美国极度机密渠道的“战略情报”,而随着阅读,纳赛尔的脸色开始变白,手开始颤抖,额头上,肉眼可见有冷汗冒出!这份情报是关于美国正全力支持以色列,准备发动以埃及为主要目标的第3次中东战争!目前美国预设的时间是1967年的6~7月。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5-29 17:52 , Processed in 0.032492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