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140 页

  没有根据地的革命队伍,在强大的反动派军队的围追堵截下,很难立足,易于被反动派打败。

  格瓦拉脸色有点发青,他知道凯拉提的意思是什么。

  “玻利维亚的革命条件,从思想意识的角度,远不如古巴,那里多的是印第安人,缺乏对革命的认识,贫究而愚昧。

  在克巴当年,你们革命的火焰燃起之后,很容易得到了民众的热情响应,快速地实现了革命成功。

  但是在玻利维亚或者其它南美国家,恐怕缺乏这样的社会环境。

  所以不进行长期的革命教育和革命斗争,是很难以当地群众为基础,组织起强大的革命力量的。

  “玻利维亚人民的贫穷;有利于应用中国主席的农村根据地革命策略,如果通过革命军事力量的保护,消灭反动农场主,让农民获得土地,并且通过革命同志的努力提升生产力,改善了农民的生活,就有可能得到他们的艰巨支持,而有了他们的支持,革命才有成功的期望。

  “说实话,我并不看好你们现在玻利维亚,试图重现古巴革命成功的路线,因为两国的社会环境,是完全不同的。

  玻利维亚的斗争,反动势力有着美帝国主义的全力支持,革命必然是长期而艰苦的。

  长期没有根据地是难以想象的。

  “所以我的建议是,这一次你们返回玻利维亚,完全可以考虑在接近某个城市的山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利用临近的城市获得武器弹药补给,利用山区地形和农民的支持,与前来围剿你们的反动势力周旋,在这个过程中壮大自己。

  而不是在各地乡村中流动,那样的话,你们走过时试图留下的革命火焰,很快就会被追上来的反动势力完全扑灭。

  格瓦拉被凯拉提的“建议”说得有点心乱,这不符合他认知的革命道路,但他又感觉凯拉提说的,有-些道理。

  他勉强地笑着说道:“没想到,你对中国的革命道路还很有研究。

  凯拉提失笑:“虽然中苏关系很复杂,但我个人,还是对中国的主席很敬仰的。

  '格瓦拉觉得眼前的这位克格勃上校有点亲切,与他之前对苏联人的认知似乎并不一样,或许,这位上校是比较特殊的,他以前在古巴见到的苏联军人和其它苏联人,可不是这个样子的。

  凯拉提的心思,已经转向了伊朗,南美的行动,他已经申请克格勃的总部,由老奸巨猾的库尔布斯基老头来执行,作为老头的学生,他可是知道老头既有这样的能力,也会有全力以赴的意志——他可不服老。

 

第139章  小文革掀起的四清风暴

 

  赵安民、凯拉提们在全球进行种种布局的时候,自从1959开始的困难时期以来的7年之后,一场从反对官僚主义开始的小文革,开始在全国如火如荼。

  7年过去又开始的一场运动,让无数的人有无数的感触。

  有的人赫然发现,他们讨厌的政治运动并没有远去,习以为常游刃有余的7年太平岁月,突然就结束了,自己熟悉并能应用自如的“体制”,突然遭到了全面的清理,导致自己好不容易建立的那张"蜘蛛网”(人际关系)突然就支离破碎。

  福建省长张水泉,正在北京参加一次“四清运动”的高级干部动员会,李慕青点名要让他来参加,以保证福建省的运动展开,能够符合主席的意图。

  已经半退休的主席亲自出席,并亲自发言:.....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禁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些做地方工作的同志,脱离了群众,不了解群众情绪,不能够帮助群众组织生产,改善生活,沾染了国民党的作风,沾染了官僚主义的尘埃。

  他们虽然不贪污、不腐败,但他们僵化,以为自己是大老爷,高高在上,漠视人民群众,以为自己是官,是人民群众之上的阶层,自鸣得意,不思进取.....为了让社会主义建设蒸蒸日上,人民政府内部必须保持民主的、平等的、富有生气的政治氛围,保证国家各个部门,能够有条不紊的运作起来,保证党和国家的干部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与极强的工作能力。

  而高高在上、毫不作为、欺上瞒下、阳奉阴违、享受特权、侵吞财物的官僚主义,正是对破坏人民民主专政、使人民群众心生怨气、让党和国家遭受重大损失的祸首,官僚主义盛行,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重大政治隐患。

  .县委以上的干部有几十万,国家的命运就掌握在他们手里。

  如果搞不好,脱离群众,不是艰苦奋斗,那末,工人、农民、学生,就有理由不赞成他们。

  我们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长官僚主义作风,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四清运动是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

  为什么要发动四清运动?我们本来只是想通过一个反官僚主义的小运动,来清理-下几年来,可能因为懈怠导致的各级政府官僚主义现象。

  但是在运动之中,我们又发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环环相扣,严重程度超过了官僚主义的范围,所以我们必须用一场四清运动,来进一步地清理各级政府存在的思想和经济尘埃,让国家政治和经济,都能够轻松上阵,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高潮阶段,能够取得最大最好的成绩....今天的会议很重要,在京的政治局委员全员到会,包括7名政治局常委中的5名,韶其、总理和希圣都参与了这一次会议,尤其是希圣,他被主席和韶其指定为四清运动的总负责人,自然要全力以赴地执行这个中央的重大政治任务。

  主席的发言让希圣感觉五味杂陈。

  他也坐在主席台上,他眼睛迅速扫过台下的第一排,在康盛那里微微停了一下,又在李慕青那里微微停了一下。

  接下来,他又不自觉地眼睛看向第三排,也很容易地找到了中央经济调查局的局长唐卓生。

  看到这三人都是-副认真记录笔记的样子,他没有再关注,但脑子里开始不自觉地"开小差",想起了四清运动的整个布局。

  希圣内心感慨:"李慕青通过唐卓生递刀子,康盛是用刀子下手的人,而我则是个是否用刑的判官咯,这个位置不好当呀。

  ’本来“反官僚主义运动”的规模,政治局常委会并没有准备搞得太大,主席自己就说过,找出千把个事例,打击万把个堕落的官僚,让全党提高对官僚主义的警惕,在人民群众认知他们是反对官僚主义的主力,这就达到运动的目的了。

  因为这样规律的考虑,当时的模式,只是让经调局和其它一些部门]提供信息,康盛组织的运动小组进行调查和处理。

  像是希圣这个级别,根本没有涉及。

  但是随着运动的进行,中央对官僚阶层存在问题的严重性,越来越重视,认为严重的程度出乎意外,有必要对运动“加码”。

  经调局事先提供的“情报”,只能是从外围的观察和调研。

  而康盛领导的运动小组,直接审查目标个人,“震撼个人的神经和思想”,获得的可是深入的情况。

  所以很快中央有了一个被政治局委员们公认的总体认知:官僚主义的情况确实很严重,虽然"硬性”的贪污腐化和道德败坏的情况,由于解放前遗留的资产阶级和反动分子的能力和影响力都大大衰减,因此并没有超过五十年代初期的水平(当时导致了三反五反运动),但在治理僵化、特权享受、老爷作风,裙带关系等软性"的堕落情况,则远超中央的预计。

  希圣自己都认为,确实有一大批的干部,在建国17年后,已经失去了革命者和党员的初心,当官就是为了利益和享受,不干正事,甚至阻碍正事,已经变成了党和国家身上的蛀虫,必须清理,所以对于主席主张大的四清运动,他并不反对:他也知道,韶其主席也是支持的,韶其一直主张,共产党员要有党员的修养,要一身正气,对于那些已经逐步堕落到满清官老爷水平的党员,自然殊为痛恨。

  不过希圣也有觉得别扭的地方,这来自于他对民本派的观察。

  这一场运动,让原西南特区,甚至是中原大区的许多青年干部,走上了各地的领导职位。

  这或许与邓志辉有关,中原大区管委会这个临时机构,在决定西南模式全国推广后被撤销。

  但接下来在主席的提议下,邓志辉接任了中央组织部长,原中组部长安自闻,调任副总理。

  希圣对于安自闻,不再担任中组部长这个与人事任命最重要的职位,他是赞同的,韶其主席已经主持国家大局,主席只是把关中央总体的路线方针,以及一些极重要的少数领域。

  在这样的背景下,安百闻仍然担任中组部长的话,不利于政治局的平衡和稳定,毕竟安首闻与韶其主席的密切关系,人尽皆知。

  不过对于邓志辉接任,也不是希圣认为最合适的。

  但他也认知到,主席坚持用邓志辉,可能就是用他来为民本派在人事上站台,韶其主席为什么接受安自闻去职?也很可能是认为自己作为国家主席,需要为民本派“让他一头”有关。

  民本派已经逐渐成为党内青年干部的主流,党内甚至军内的领导们,谁愿意变成这样庞大的一个群体的对立面呢?相反,一个心胸广大的国家领导人,应该努力培养和使用优秀的青年干部,“干部年轻化”确实应该加速进行了。

  即使是希圣一贯比较强硬,他内心也承认这个逻辑。

  从反官僚运动到四清运动,运动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超开始时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的预料。

  可以想见,涉及的各地领导和干部会非常多,中央让希圣主持此事,他很清楚是要压制住康盛,让他不能做得太过火了——极少数的人绳之以法,大多数有问题的干部去职,年龄到位的退休,超过45岁的也不再调任,而是“退养”,参加一些组织提供的力所能及的活动。

  要是没有制约,康盛估计能"刀砍”超过十倍以上的干部,未免太杀气腾腾了。

  腾出的职位,主要由选拔的优秀青年干部接任。

  通过四清运动,预计会腾出数万个县级或以上的职位,这当然非常可观,大约会达到全国县级以上职位的20%实现'去旧迎新”。

  中组部邓志辉,对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已经有了初步的报告,按其方案,腾出的职位超过90%的名单,都是来自前西南特区为主的青年干部,也包括前中原大区这两年涌现出来的优秀青年干部。

  邓志辉把这刷掉的20%的旧有干部,称之为“末位淘汰”,这一次是通过运动搞一把大的,未来还会保持每年1%左右的常规淘汰落后和有问题干部的比例。

  这倒是没什么,希圣关心的是新干部的来源。

  听着主席的演讲,希圣暗暗下了决心,要与主席和韶其同志等沟通,也要和邓志辉沟通——新干部的来源,不能只是由民本派为主的青年干部中提拔,也要有一些老同志老干部的比例,通过这些运动证明了一些老干部的操守优秀,为什么不能提拔他们?他们可是经过了考验的干部。

  即使在运动中,反应出他们有一些小毛小病,但如果大节不亏、又有工作能力,当然还是值得组织继续重点使用。

  老同志的坚持原则和长期养成的革命作风,与青年干部的冲劲和敢于创新结合,才能保证地方各级的领导班子,稳定和不发生偏差嘛。

  李慕青的思想也在‘开小差”,因为主席阐述的内容她都非常熟悉,甚至有部分是她提供的意见,主席采纳后才撰写的。

  她的内心有-种奇妙感,原时空在1963到1966年,也有个四清运动,也是定位于“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但两边实质的内容和目的,都是大相径庭,现时空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原时空的四清运动,是以反修防修、防止和平演变为主旨,主席的意思是"要花几年功夫,对干部进行教育,把干部轮训搞好,不然,搞一辈子革命,却搞了资本主义,搞了修正主义。

  要提高警惕,防止国家走向反面。”而现时空呢?是比较现实的,是针对干部群体和当下体制的"“挖疮清创"运动,反官僚主义,反特权主义,反懈怠主义,反不作为乱作为。

  当然,她也很清楚,挖疮清创淘汰落后变质干部的同时,就是为优秀青年干部的新血提供导入的空间,这本来就不是阴谋,而是真正大张旗鼓宣传公告的"阳谋”,干部年轻化的风越吹越大,而原西南特区模式的推行,不适应的部分干部,也必须下台让路。

  中央为了化解部分干部的抵触情绪,可是花了不少力气。

  主席自己,虽然内心并不太情愿,但也捏着鼻子同意了李慕青提出的“县处级及以上级别干部退休退养优惠待遇方案”,这个方案鼓励老干部在年龄达线,或者觉得自己的能力,跟不上工作需要的时候,退休或提前退养。

  最重要的优惠待遇,就是其退休工资,将保将持在现役干部”同等级别水平的2倍左右。

  这个待遇,相当于干部退休以后,其经济待遇反而翻番——这个政策属于“建国酬功福利”,凡是在建国前投身革命的干部,都可以享受这个待遇。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辅助待遇,例如各地设立老干局,需要对退休退养干部进行组织,提供一些养老场所、养老娱乐等干部退后修养的待遇。

  李慕青为主席算了一本账:现在的县处级干部,绝大多数都是解放前参加工作的,其中有部分文化知识很低,而最近十几年来学习和进步不大,甚至变得官僚主义和特权主义,属于这一次运动要淘汰掉的“干部末尾”。

  但不能否认,他们为革命做出过贡献,甚至当年抛头颅洒热血,如果他们没有错误或者错误不大,国家应该对得起他们的奉献和贡献。

  全国的县处级及以上的干部,此时大约有30万人左右(原时空的2020年左右,估计有八九十万),,属于解放前参加工作的,肯定有20多万,虽然人数不少,但在全国人口或者城市人口的比例中,仍然是极少数,说白了使用工资翻番待遇这样的优惠措施,在这几年国家的经济状况已经改善的条件下,国家长期都养得起他们。

  这样的措施,肯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化解一部分干部的抵触情绪,不会有普遍的“老子革命一辈子,到头来是一场空"的感觉,因为国家还是重视他们的,在经济上给予了他们特殊的待遇。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5-29 20:01 , Processed in 0.031190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