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163 页

  很显然,由于当时”良币”的有限性,1966年小文革的成效,主要集中在了城市,而非县域。

  但随着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破基层(县域)官僚体系的必要性,开始变得紧迫起来。

  在赵安民理清了思绪后,最近的两个多月,他并没有急于掌控权力,表面上显露出的,就是对一些“次级工作和产业”的兴趣,例如今天与县文化局沟通的文化产业,没有继续去干涉湘襄县已经成型的官僚体制运转。

  但在车维岩他们难以关注到的背后,一些经调局人员开始行动,而他们得到了事先已经布局的民兵组织中部分人员的配合。

  经过这样彻底的2个月调研,赵安民在近期才开始行动。

  一方面,他开始推动新国策的成型——“湖南湘襄县社会调查及建议报告”,被递送给了主席,实际上政治局和中央委员都会读到这份报告,报告以湘襄县作为一个样本典范,全面解析了县域及以下的党和政府组织,在缺乏有效体制的前提下,是如何走向官僚寡头体系的,用警示性的语言来说,那就是“红色江山是如何变色的”。

  报告以大量的事例,说了这种官僚体制演变的过程:县委书记车维岩的家族并不大,但现在就有十多人在体制内,担任科级干部以的就有五人,这些人得到职位的过程,绝大多数当然不是符合党的纪律规则的;湘襄县科级干部的人脉关系图,揭示出已经成型的县城20多个家族,他们通过相互的“支持”,逐渐控制县城关键党政职位的过程;在允许私有经济发展的国策中,这些家族是如何配合钻空子,以至于湘襄县城较大点的私企,都是这20多个家族的附庸,由其亲戚族人控制;还有"初级贪腐"开始发展,湘襄的“送礼文化”已经很严重,在县城干部被提拔之类的“喜事”,向上级送礼几乎成为风俗,而车维岩过去几年接收的礼品价值,金额肯定不是一个小数字。

  类似县城这样的格局,同时也在镇域,甚至是公社复制,家族和亲戚以及”朋友"互相提携,已经开始在基层生长了人民群众身上的“癌细胞”,一个新的相对隐蔽的剥削食利阶层,正在形成。

  本质上,其实与封建时代无异——无非是一些不同时代的"土豪劣绅”,以家族结盟和联姻等形式,试图钻入和试图控制地方的权力,而权力就会变现为利益。

  总之,赵安民的报告,向中央揭示了县域及县域以下的新中国基层,正在发生和演变的不利趋势——以官僚主义为代表的新剥削阶级,正在隐秘地产生,甚至已经发展到了影响地方基层全局的地步。

  另一方面,赵安民开始组织替代性的团队一请求中央调动“五七干部培养工程"的优秀干部,他准备用200多人的新干部入职湘襄,替代掉过去担任湘襄要职的“官僚关系网人员”,来彻底击碎湘襄已经成型的官僚体系。

  他的时间有限,不可能与车维岩等人,玩什么官场斗争的游戏,当然是用巨锤把这个"小天地”击碎,重组乾坤。

  明明背后有挂,非要自缚双手与人争斗的话,那不是傻逼吗?所谓的“五七干部培养工程”,是民本派在1964年开始,在主席支持,并得到中央组织部支持下,展开的一项庞大的新干部培养工程。

  1964到1966年这3年,在"美共资金"的支持下,从全国选择了上百万的优秀干部,又加上这些年毕业中选择的一些大学毕业生、大专毕业生、中专毕业生几十万人,还有就是从各地民兵组织中选拔的优秀人员上百万,总共近300万人,进行了脱产干部的培养计划。

  实际上,在1966年就按照3:1左右的比例,300万人,已经淘汰了大部分,剩下110万人左右。

  培养的模式,其实来自遵义特区党校和干部学校最初的实践,以设立各地“五七干部培训学校”的方式,进行脱产和集中的培养。

  现时空的“五七干校”,仍然是依据主席在1966年5月7日的“五七指示”而得名,但内容实质,自然与原时空有着巨大的区别,原时空主席是想搞“大学校”,让各行各业都要办。

  在"大学校”里,可以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生产,由此形成一个体系。

  这个体系其实是与他办人民公社的初期思路相合的。

  在现时空,内容的实质就完全变化了,新的五七干校,目的是为了培养基于民本社会主义信仰和理论规则的新干部群体。

  所以全盛时期大约500多所的“五七干部学校”(淘汰部分人以后,缩减到约200所的固定规模),全部由感召同志掌控,现在每个学校,都配有十几人的感召同志担任教学的主力——没办法,干部其实是最关键的,如此”浪费’感召名额,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几年下来,这个体系已经累积了大量的民本派青年干部,有几十万人已经走上了各级岗位,尤其是在1966年反官僚小文革运动后,这两三年,大量的五七干部,被任命到各个城市,也有一些县域,不过在县域基层,过去派遣的人员并不算多。

  说白了,这是用年轻化的干部替代现在被称为‘建国干部”的老干部群体,阻力自然很大,在中央阶层也有很多不满意这个计划实施的,有意无意的,总是有很多借口,拖延着整个计划的进度。

  对赵安民来说,当这份报告成型,所谓的车维岩湘襄官僚体系,在他眼里就已经是死人了。

  他更关心的,就是因此而推动两件涉及县域基层的重大国策:第一是基层干部新的管理体系;第二就是以五七青年干部为主体的“基层干部年轻化"工程。

  所以,他在湘襄初期工作的“挫折”,在他看来根本不是一件坏事,相反,是一次中央破局的大契机。

  这个时候在湖南,不要说湘襄,这个县上级的湘覃市委市政府,湖南省委省政府,都不知道,九天雷霆正在酝酿着,已经开始发动了。

 

第164章  风暴眼里的中央领导们

 

  “啪”的一声,书桌上的笔筒掉到了地上,但总理完全没有理会,甚至没有注意到。

  他的精神,已经全部投入到这份报告中——来自赵安民的“湖南湘襄县社会调查及建议报告”,看到后面,他的手有点颤抖。

  良久,他才放下报告,陷入了沉思——这哪里只是一份文件报告,这是新的一场大运动的导火索吧?总理似乎已经嗅到了接下来的“血腥味"”。

  赵安民在文件中报告的,以湘襄为例的地方基层发现的各种问题,总理其实并不陌生,但这份文件特殊的是,它把一切的“负面效果”,都倒推出因果,把一个县的“官场”,都用一种近年来流行的“思维导图”,给具象地画了出来,从而把一个县的领导群体,“变质堕落”的因果和现状,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反对者根本无从辩驳——缺乏制约的基层官僚主义发展,带来的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回笼”,再清楚不过了。

  总理叹息一声,把这份报告,丢给党内近期相对"右倾"的干部群体,恐怕也是无可驳辩,立即把他们近年来提出的一些“新想法”,怼到变成了垃圾。

  果然还是主席说得对,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赵安民这个年轻人的这一手,肯定将改变全局——例如以五七干部为核心的基层干部年轻化工程,在中央内部,不可能有人会阻挡了,阻挡就必然变成极大的政治错误,没有人会公开地这样做总理迅速地思考着接下来自己的立场,总体上,他肯定还是要支持民本派的这-次"进攻”的——随着赵安民报告的抛出,他们拥有着不可辩驳的“大义名分”,必须改善基层的干部素质和治理体系,避免官僚阶层在基层的固化嘛。

  在这个方面,自己当然会坚决支持——追求基层的“良政”,反对官僚主义破坏对地方的治理,本身也是总理自身的信念。

  但是要避免对”建国干部”的打击扩大化,过去我们“肃反”的教训够多的了,“建国干部”们都经过长期艰苦的磨砺,是党多年辛苦培养出来的党内精华,不能单单因为“年轻化知识化”的需求,就逼退这些午部,让他们退出党政管理。

  需要明确的,就是以"操守“定去留,明确违法乱纪的,例如贪腐和堕落,自然应该被打击和去职;懈怠无作为的,就很难量化标准,只能是去职一部分,以此警示其它干部。

  至于操守上和能力上没有问题的,党组织还应该进一步的提拔重用。

  党内不可能单用民本派,永远需要一定的制衡。

  不过对于"五七干部”的大量提拔使用,恐怕已成定局一本来就很难阻碍,这是中央组织部全面参与,甚至主持的嘛,提拔的,也是全国的优秀青年干部。

  至于他们在过程中,思想上倾向于民本社会主义,随着民本派在经济管理.上的成功,完全可以理解,这种趋势也难以改变。

  总理定下来自身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后,并没有感到轻松,主席是什么态度?韶其同志又是什么态度?他并没有把握,自己划出的“边界”,-定能得到他们的同意。

  已经接近傍晚了,书记处总书记希圣的办公室里,并没有开灯,房间有点暗,希圣抽烟思考着,他并不想开灯,对于赵安民的报告,他已经烂熟于胸,并不需要更多的阅读。

  对于这份报告,他始而愤怒,但现在已经完全平静了,甚至得到了很多启示,对于未来的方向,他觉得自己已经可以“定下来了”。

  初始的愤怒,是因为他觉得民本派在县域的大动作,实在有“逼宫”之嫌,这是在要求中央,尽快清退一些“建国干部群体”,为民本派的青年干部腾出位置。

  基于这种认知,自然让他感觉不舒服,甚至是愤怒——正如总理看出来的,他也看出来了,针对建国干部群体的一场新运动,恐怕不可避免。

  在让他觉得,这帮小家伙们,太放肆了。

  但深思之后,他的心态平静了下来,民本派是党内青年干部主流,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青年干部们的年龄优势,最近几年已经大为加强。

  建国已经20年了,当初的建国干部们,绝大多数都已经老去,多数都五六十岁了,干部年轻化,本身就不可避免。

  赵安民报告中阐述的那些地方基层积累的问题,他也不是不知道,只不过原来确实也没有想到会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而已。

  什么人?更关键的,是他想到了自己必须接受的未来现实,如果中央还是让他在1971年接替韶其主席之后,担任国家主要的领导人,那么他就必须面临和回答一个问题——自身倚重的干部群体,是一帮如果是过去,他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自身依靠的,当然是建国干部群体,自身在中央多年的工作,依靠的不也是这个群体吗?但现在他不能欺骗自己,1970年之后,这个群体已经老去,而这个群体之中的很多人,现在就已经缺乏继续奋斗的动力和干劲了,民本派对这个群体中一些人的不满,与这种情况相关,在他们看来,有些老干部,确实是“站着茅坑不拉屎”。

  要是没有替代性的选择,即使建国干部的群体老去,他也必须依靠这个群体,因为各级的权力分布,都在这个群体手上嘛,自己的工作要得到他们的支持,才能干好。

  但是他知道,主席对这种官僚化的体制继续发展很不满,1966年小文革运动,已经表明了主席的态度,而这些年民本派的飞速发展,也彻底改变了建国干部群体独大”的情况——建国干部们有建国的战功,但民本派的青年干部们,则有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上的成果,两者就短期形成了一种平衡。

  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本派这里的力量必将越来越大,一方面是他们的年轻,自然替代老年人;另一方面则是经济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大,而由于知识水平的落差,建国干部们根本没办法,在经济建设领域与青年干部们相提并论,工业化带来了专业化,专业化则使得行政管理也开始变得有不小的台阶了。

  希圣最新的认知就是:既然这种趋势无可避免,那么自己原来惯性地依靠建国干部群体的战略就必须调整。

  过去自己没有想通的是,其实民本派也是个大筐,全国现在那么多青年干部,不过是思想_上接受和信仰了民本社会主义,不代表他们在人事上,就变成一个“党内之党”,具备了排他性。

  这种普适性还远远超过了原来的军队体系,希圣原来是二野的政委,但所有二野的干部,都能够无条件地服从他的指挥吗?当然想都不要想!民本派就更是如此了。

  所以,为什么不能把未来自己的主政十年的根基,从完全的建国干部群体,转向“部分的建国干部+部分的民本派青年干部”呢?赵伯陵确实是民本派的旗帜,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是代表了所有青年干部的不可替代的领袖。

  希圣感叹自己过去,在干部问题上过于狭隘了,优秀的干部,当然要来自五湖四海嘛,在年龄上,也是老中青搭配,才是最好的结构。

  希圣掐灭了香烟,他走出办公室下班,脸上已经洋溢着微笑,谁都不知道他在几个小时前,还压抑着自己的愤怒。

  这一天,韶其也在阅读着赵安民的调研报告,与其它人不同,他并没有太关注具体的内容,而是奇怪地联想到了主席在1927年发表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42年前主席调查湖南农民,写出的调查报告永垂青史。

  42年后,这个主席看重的小子赵安民,同样在湖南搞了个调查报告,看起来至少会震动中央了,真的有点巧合呀。

  韶其知道,由于自己多年主管中央政府,被很多人看成是“建国干部”的总后台,在过去他或许会因此而对这份报告顾虑重重,但现在他已经完全没有了这样的顾虑。

  组织工作他早已经交出去了,这是党内必要的平衡。

  而他自己还有1年多就要彻底退休了,他只比主席小5岁,但今年也已经71了,所以心境开始趋于淡泊,看问题也变得相对客观一些。

  在他看来,虽然主席与他这样的,在建国干部中属于“老人”,年龄除了极少数人,基本上算是最大的,无论如何都要退休了,干不动了嘛。

  但即使是其它的建国干部,现在也是大批地年纪都到了五六十岁,其中应该退休的,当然不在少数。

  干部有工作热情,愿意多干几年,从他的角度看,也不是不可以,虽然有过于贪权之嫌,但熟悉工作也是有优势的。

  但不可否认,还是有一些人已经在长期稳定的权力结构中,变得腐败和变质了,就像是赵安民报告中揭示的,那个县委的车书记,不就在当地搞了个”小王朝”吗?所以一定的清洗,本来就是必要的。

  清廉本身就是共产党员必须要有的修养,突破操守底线的干部,必须下台,这没有什么好说的。

  民本派利用这一次的机会,加速干部年轻化的速度,推动权力的转移,这也是自然的,难道指望年轻干部们,只有“温良恭谨让"吗?肯定不现实嘛,他们当然也有自己对权力的追求。

  尤其在干部需要的知识和专业水准,随着经济发展而不算需要提高的前提下,干部年轻化,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政治上的更替需求,更可以说是国家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必须。

  清洗掉腐败变质的建国干部,其余的干部随着干部年轻化的逐步推行,到点退休,本来就应该是国家正常的体制。

  要形成这样的体制,如果必须有一场预备式的运动,那他也会支持的。

  韶其看着报告的眼神里,有着一些漠然。

  陶筑夜不能寐,作为湖南人,赵安民对湖南湘襄的调查报告,对他的心理震动很大。

  他在广东主政时,也算是注重调查研究的一他每年都要抽出三、四个月以至更多的时间,深入工厂、农村调查。

  但现在看到赵安民的调查报告,他一方面认知到过去自身的调研还缺乏深度,看得不够透彻和全面,要学习这一次赵安民的调研方法。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5-29 16:53 , Processed in 0.034116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