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18 页

  主席知道,现在的章闻天,对于大跃进的看法,仍然是这句话,他认为国家现在的重点,是累积发展生产力,而不是通过运动,不断地重塑生产关系。

  这话哪怕在一天前,主席也觉得非常刺耳,这不是消极和动摇吗?但现在,他内心有点承认,恐怕章闻天的看法,多少是有些正确的。

  大跃进的运动,现在让党内的很多同志,都是头脑发热的,或许,应该策略性地收一收?

  赵安民他们,自然不会想到,他们的信息和最初步的行动,已经让主席在思想上,有了巨大的震动。

  广东省委书记陶筑,又一次来看那个小姑娘——李慕青,就他的年龄而言,李慕青虽已为人母,但无疑还是一个小姑娘。

  他这一次还带着夫人曾紫,因为他觉得女人之间,可能更好彼此了解。

  曾紫也是老练的革命家,能够帮助他了解这个奇怪的小姑娘。

  一开头他只是想了解李慕青对所谓的“美国共产党”有没有多少了解,因为总理让广东省委先照顾李慕青,等到她丈夫孩子回国,再让他们团聚——总理总是很注意细节。

  陶筑个人,对这个美共,当然也是很好奇,而且他们号称很快有大量的物资,要从广州进港,他也确实需要尽早了解一些情况。

  不过与李慕青谈过以后,他就发现,她对于美共的组织结构什么的,似乎一无所知。

  但对于美共的理论思想——“民本左派社会主义”则非常熟悉,按照她的说法,是与丈夫通信的时候了解的,不过陶筑不太敢相信——她的造诣也太高了,陶筑自己与她辩论,可能都不是对手,因为他前期找过她3次,后面两次都是为了要了解美共的理论,结果两人探讨,他经常被小姑娘驳得一下子无法反驳。

  完全没想到,李慕青这样一个二十六七岁的女子,还是理论大家,党内有此造诣的,恐怕并不多。

  陶筑很喜欢这个小姑娘,她总是笑眯眯的,但一点都害怕被“软禁”,性格更是天不怕地不怕,她谈论的一些理论,放到现在的政治气氛中,明显是“大逆不道”的,但她毫无顾忌,还批判他陶筑思想僵化,不敢承认错误,让他哭笑不得。

  不过她提出的有些问题,确实是让他感到有点难堪的。

  例如那些亩产几千斤万斤的新闻,李慕青问他,这样傻子都不会相信的鬼话,为什么会堂而皇之地上了党报?

  甚至有高级领导人,在为这种谎言而背书?按她的说法,这在美共那里造成的印象,是很不好的,让他们觉得,中共现在党内,有些人在胡搞,这种“新闻”在全世界,明显都是被资产阶级笑话的鬼话,使得中国的国际信誉,大受影响。

  陶筑对这个问题,也只能苦笑——他开始随口说出这些报导未必是假,我们要相信群众的时候,明显地看到了小姑娘眼中对他的鄙夷,这让他无法违心地说下去。

  她所说的所谓“美共的理论”,让他非常吃惊,这些天经常反复思考,他也把两人的探讨,让秘书记录了下来,已经向主席递送了一次了,他知道主席对于这样的话题和探讨,是非常感兴趣的。

  他的夫人曾紫,也是因此对于这个小姑娘非常感兴趣,所以要求和他一起过来,探望一下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妹子。

  一石激起千层浪,即将到来的“美共代表团”,还不知道他们前期的部署,已经在国内形成了巨大的影响。

 

第17章  “美共代表团”的来访

 

  赵伯陵带着赵安民,来到了甲板上,5月末的气候,这是晴朗的一天,天空海鸥飞翔,蓝色的大海也显得风平浪静,10艘货轮在海上,劈开海浪前行,溅起的的海浪,被阳光照射下,金光点点。

  每一个场景,似乎都像是一幅画一样的美丽,让两人仍然沉重的心思,为之一松。

  这10艘货轮,是从美国西海岸温哥华,直航广州港口的,这种“偶尔”一次的航行,并没有太多的顾忌,全部是悬挂美国国旗的货轮,每艘船上都有1个十多人的行动小组护航,全套的无线电设备,让这些船,能够随时与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地联系。

  如果遇到某些国家的军舰拦截,可以快速地利用美国的外交界的关系,完成疏通,让他们放行。

  再有几天,就可以抵达广州港了,“美共”已经在前期的信息中,向中国提供了无线电联络的密码方式,这些天已经试验联系过了,双方已经建立了无线电的临时密码联络,所以现在中共,也掌握着这个船队的位置和时间信息。

  这对于双方的互信也是有帮助的。

  赵伯陵突然对赵安民说道:“我这些天仔细思考过了,认为你的决定是对的,我们必须对主席坦白。

  如果没有他的信任和支持,虽然我们仍然有可能完成这一个任务,但对于本时空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当然不是一件好事情。

  当然,我们也只能对主席一个人坦白,其它的领导人,我们对他们在此时的政治思想和对权力的态度等各个方面,都不了解,为了安全,不能暴露。”

  赵安民微笑着同意。

  其实前几个月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直到上个月,他才算是最终想通了——身为一个穿越者,有着如此大的机缘,不能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本身是为推进本时空的共产主义进程而奠基,他需要考虑的,是未来整体的“顶层设计”,而不能仅仅是完成这第一个任务。

  从这个角度出发,得到革命领袖主席的支持,就是最省力最可行的策略。

  没有主席的支持,那么他们现在建立起立的团队,就永远是中国革命的“外人”,那样发挥的作用,肯定是有限的。

  所以从上个月起,他已经在拼命地撰写一本记录,把未来几十年的大事写下来,这本记录当然只限于主席一个人阅读。

  为了证明自己“来自未来”,他开门见山地预告了一件大事:6月20日中苏关系正式破裂,苏联通知中国,撤出全部的苏联专家。

  赵安民相信,这个事件足以让主席相信,他来自未来。

  目前他这个穿越者的蝴蝶效应,肯定还不至于让这件大事改变,当然未来的很多大事,那可就不一定会发生了,或者发生了,但具体的细节,也会有所改变。

  所以最新的策略已经变成了:利用“美国共产党”组织,暂时对全党全国涉及的干部“交待”,但是要让主席知道全部的情况,以他的政治智慧,能够更好地指导团队接下来的工作。

  除了在海外的工作外,他们这一次,也必须在国内“奠基”,在主席的支持下,获得“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据地和试验田”,在这样的基础下,一边完成任务,一边利用完成任务时构筑的能力,发展建设根据地,才是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最佳战略。

  对于能否达成上述的战略目的,两人到目前为止,其实一点把握都没有。

  中央会如何反应?主席会怎样思考,对他们此前行动的印象和认知会怎样?所有这些问题,他们现在都还没有答案,怎么可能胸有成竹呢?

  想到这里,赵安民不由得又叹了一口气,赵伯陵知道儿子此时的心态,其实他自己的心理压力也很大,他拍了拍赵安民的小脑袋,没有再说话。

  舱房里又走出了3个白人青年,他们是组织选拔出来,担任“北美共产党”出头露面的领导层的,所以在未来,他们的危险性很大,因为一旦被美国政府、CIA或者FBI盯上,他们肯定有危险。

  这些人的选拔,是赵安民在美国另外发展的一条线,与迈克尔等人的“商业团体”基本割断,双方知道有同志组织存在,但互不来往、互不知情,只有赵安民和赵伯陵等少数几个人,可以把双方的工作和资源,串联在一起,完成某个行动。

  所以这个“北美共产党”的组织,完全是政治化的,或者更准确的说,这个组织,将承担未来与社会主义世界,从中国开始的“外交功能”,他们的存在,会让所有的国家,都逐渐相信有这样的一个秘密共产主义组织,在美国和加拿大存在。

  沿着这条线,已经发展了近百名的同志,其中有三十多人,撑起了这个“北美共产党”

  的框架,从党主席到各个“部委”的组织。

  眼前的三人,正是“北美共产党”的总书记鲍勃,一名30岁左右的耶鲁大学毕业生。

  然后是两名“中央常委”,负责经济贸易的詹姆斯,以及负责对外交往的阿诺德。

  赵安民、赵伯陵与三人讨论起了,抵达中国以后的工作安排。

  将首批物资交给广州地方政府,这肯定是很轻松的。

  所以关键是代表团进京后,与中央的对接,这主要是两方面的工作:

  第一个方面,是完成第一年的任务,并建立好未来合作的机制。

  包括在国内要建立一套物资接收机制,包括至少10个港口及充分的港口设施,以及港口转运人力安排,相关的仓储体系,在国内的保密体制和安全体制(果党的破坏,至少是要预防的),国内对接的工作团队、对接机制、联络方式等等。

  第二个方面,就是鲍勃他们配合赵安民和赵伯陵,与中央的会谈了。

  最重要的,是与主席的会谈,因为要“泄密”,所以鲍勃等人,还起到证明的重要作用。

  另外,就是与中央其它领导人的对接,这基本上由鲍勃等人自行应付,这一次可不仅仅是鲍勃三人,他们只是作为领导人而已,其余还有十多个人的团队,这样的十几人,才构成所谓的“北美共产党代表团”。

  两项工作如果都比较顺利,那么顺利成章地,还有对未来发展的战略构想问题,那需要与主席沟通后,根据主席可以提供的资源,以及自身的能力,来重新进行“顶层设计”,不是现在就能够随便设定的。

  当然,赵伯陵与赵安民还是有些设想,不过现在就不便与大家讨论,八字都没有一撇,现在讨论的话,感觉太不现实。

  而且有些设想,赵安民甚至都没好意思与父亲说明,他认为那些纯属自己的妄想,要作为一种策略而提出来的话,至少在目前,太不像样子了,让同志们为自己的妄想而奋斗,可不是一个领导人应该做的事。

  6月7日,船队终于抵达了广州港,并没有什么锣鼓喧天,群众人山人海地欢迎,反而为了保密,这一天的广州港黄埔港区反而多了几分肃静,届时的装卸作业,除了正常的港口操作,还从部队派遣了不少人协助。

  那些提前送来的装卸设备,也未必能够应付快速的装卸需求,还是需要较多的人力的,但是需求的人力,就不能太杂了,免得消息扩散得到处都是。

  广东省委书记陶筑,以及两名其它的常委,亲自来到港区,准备为“北美共产党代表团”接船,李慕青也在随从之列,她很激动,从去年他们去香港开始,都快一年了,终于又要见到丈夫和儿子了,尤其是臭小子,大概长高了一大截吧,在美国的营养肯定好嘛。

  陶筑与两名常委谈笑着,等待着代表团下船。

  近期中央对这个代表团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是有原因的。

  既然美共预告了今年的大旱,中央在得到报告后,就立即对那些预告重灾区的主要粮食产区,进行了专项的旱灾调研——认真起来的共产党,爆发出的能量是惊人的,从6月初开始的紧急调研到现在差不多执行了一个月,这使得中央对于今年夏秋大旱的格局,现在清楚得多了。

  可以说,从北边的黑龙江、辽宁,到中原的河南、安徽,再到华东的山东、苏北,再到西南的四川等地,目前旱情飞速发展的调研汇报,那是雪片一样地飞来!

  旱情的发展,与“美共研究报告”中描述的那个可怖场景,非常地接近,越来越像,到现在已经可以做出100%确定的结论——今年夏秋,必有大面积大旱天灾,唯一不能确定的,不过是这场大灾的范围,会不会发展到美共报告中描述的30%左右的耕地这样的程度而已,但无法侥幸的是,这场大灾的范围也绝不会小到哪里去,严峻的现实,确实就在前面。

  所以一个月的时间发展下来,如果说中央在获得情报之初,对于大灾情报的信任度,在40%~50%的话,现在已经上升到了75%~85%。

  其实对于主席本人而言,他现在对这个情报的信任度,几乎是100%了。

  主席不懂什么墨菲定律(在所有可能发生的坏事中,最坏的那一个一定会发生),但他一辈子的革命生涯,锻炼出的敏感性,仍然让他从最坏的角度来打算,对于报告预告的天灾程度,他内心已经根本不怀疑了。

  其余知情的5大政治局常委,现在对于这个情报,也都变成了类似主席这样的信任度,因为无可怀疑,事实正按照人家的预测在走。

  所以对于马上来访的“北美共产党代表团”,重视的程度,当然也是越来越高,无论是他们对于天灾的预测,还是他们能够提供的海量物资,都使得政治局急于要和他们深入沟通,全面地掌握情况。

  当初的鬼故事,终于变成了现在大家期待的“神仙故事”。

  陶筑作为最重要的地方大员之一,中南局的第一书记,他对于这样的情况是非常清楚的,中央一直与他保持着关于此事的即时沟通,所以他内心的重视度,也是提到了最高。

  看到李慕青急切地等待着的样子,陶筑不由得有点好笑,这个“理论大家”,终究还是个年轻姑娘,刚才已经两次跳起来,想从高一点的地方,看一看他们下船的情景。

  他叫李慕青“理论大家”,可是得到了主席的背书的,在得到陶筑与李慕青关于“民本社会主义”的讨论之后,主席回信说自己深受启发,陶筑说这个小姑娘有“理论大家”之形,还真的没说错,她的很多观点,确实让人耳目一新。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11:40 , Processed in 0.028404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