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183 页

  总理说的时候,席中迅是洗耳恭听,不做反驳。

  不过在这个问题上,席中迅确实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应该就事论事,以对革命事业总体的收益来判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实有延续和发扬光大的必要,但适当的远交近攻,也不是不可以。

  不进攻,中国就是孤立的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周边只有朝鲜是社会主义国家,真的能与东南亚和其它国家达到很好的国家关系吗?席中迅内心是有怀疑的。

  至少总理认为危险的民本派战略,到目前为止,大大改善了中国的安全处境,而且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储备了更大的空间。

  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其实原来的实际控制面积仅有大约947万平方公里,印度占据了9万多平方公里,还有台湾3.6万平方公里没有收回。

  现在将锡金和不丹纳入国土后,全部本土面积达到了965万平方公里,实控面积则超过了951万多平方公里。

  更不要说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议,大大拓宽了中国式社会主义的生存和市场空间。

  还没有最终成型的南华,有75万平方公里,山南、西华、柬埔寨和老挝4国,有大约112万平方公里,合计就是180万平方公里。

  中国本士适合居住的地域,按照胡焕庸线以东,是420万平方公里,当然胡焕庸线以西,也有少数地域适合居住,总量可以估计到450万平方公里,而这些社会主文小国的地域中,适合居住的,恐怕会有150万平方公里左右,这样的话,相当于将中国为主的华盟社会主义生活可居住地域,从450万增加到了600万平方公里,增加了1/4,这是何等的战略空间?达到了这样的目的,当然要付出一些代价,总理顾忌的国际声誉,应该就是其中之一,但整体上,这是”"实盈虚亏”,盈在实处,亏在虚处,这样的交换,应该是合算的,当然符合中国长远的发展需求。

  席中迅认为,总理的顾忌确实需要重视,当务之急,是消化好这些地域,几年中连续5个社会主义国家成型。

  (包括南华在内)

  !国已经取得了类似苏联的成功格局——苏联影响下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主要的也不过是6个,即东德、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和波兰。

  其它的2个,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苏联也影响不了他们。

  所以发展到这一步,中国的“社会主义羽翼”,相比苏联也差不了多少了。

  而且由于每一个国家都大移民,中国对于这些国家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远非苏联可以相提并论。

  当然,席中迅已经知道,总参判断在最近的两三年,印度很可能会采取军事行动,试图分割巴基斯坦,让东巴独立,中国也必须有对应的军事行动——即使东巴要独立,也不能让东巴,变成印度的附庸国。

  这样的军事行动,关系中国藏南专区、山南和西华两国的国家安全,肯定是必要的。

  希望打完这一仗以后,中国能迎来较长期的和平年代,席中迅叹息了一声,这几年的军事行动,耗费的国力也不少。

  虽然是值得的,但仍然应该谨慎,中国还没有强大和富裕到,军事行动无需顾忌财政的程度。

  席中迅的思维,又转到了赵伯陵和李慕青代表的民本派推行的国策上,他对此的反应也是复杂的,总理谆谆教导,民本派是国家的未来,但老一辈的革命家们,要引导他们,不能让他们一些过于急躁和激进的政策,影响了国家的大局。

  总理尤其担心”“文化运动”的问题,主席已经数次表示了对当前文化教育领域的不满,而李慕青即将出任主管文化和教育领域的国务委员,总理认为这是主席明显的布局,按照此前主席习惯的模式,很可能有一次类似“反官僚运动”的“文化运动”等在前面,用来清理文化界和教育界,强化我党在文史哲领域的观点、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观念。

  所以运动本身没有什么错,但总理担心的就是扩大化,他认为我党过去统-战线的成功,与密集在文史哲领域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高度相关,为了获得这些人士的支持,在解放前甚至有过“三三制政府”,共产党人只占政府的1/3人员,而2/3的政府官员,都授予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毕竟他们曾是旧中国掌握知识的少数人员,人民群众的知识水准太低嘛。

  建国超过20年了,情况当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赵伯陵、李慕青这样民本派杰出干部的出现,本身就是我党培养”人民知识分子”的成果。

  但总理发现一个潜在的危机:赵伯陵、李慕青这样的新生代”人民知识分子”,对于过去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充满蔑视,因为他们认为那些“老朽及其传人”已经变成了社会主义建设和革命道路上的阻碍,他们在思想上彼此格格不入。

  总理感叹,他自己与赵伯陵和李慕青几次探讨过继续统-战线的问题,他们几乎都是不假思索地反对一他们认为建国时,是不得已,而在大学、其它教育机构、文史哲领域,继续以这些充满封建思想,或者西方洋奴思想的旧人士为主,缺乏可靠的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嘛。

  其实已经造成了不小的危害,不能继续下去了。

  新时代必须以新知识分子,重塑这些领域,不能让原来藏污纳垢的现实,持续下去了。

  所以总理拜托席中迅,如果有那么一场运动,应该努力保护一些人。

  毕竟他们过去对新中国做出过贡献,我们不能过河拆桥嘛。

  而且知识分子,总是国家宝贵的资源,最好不要一棒子打死。

  信仰共产主义,本身就是少数信仰者的事情,有些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甚至体制内的干部,有一些不同意见、说了一些过火的观点,也是正常的,不能搞成了一言堂。

  1957年反右运动的结果,就是运动迅速地扩大化了,最终的影响就很不好。

  不到。

  想到总理这些说法,席中迅的眼神有些飘忽,这个问题也是非常难办的,保护少数几个人,确实不困难,但要他负起保护”民主人士”和“老知识分子”的责任,第一他本人就不愿意,第二他也做民本派对于国家文化和教育战线担忧和建议的文章,这些年他也读到了不少,因此内心知道民本派的一些担心,并不是杞人忧天。

  他也接受了民本派很多民本社会主义的理论,了解民本派在教育和文化战线上的核心观点——必须以人民的知识分子来教育人民的子弟,从中选拔出一代代人民的精英,来担任人民的干部。

  按照这样的理论,那些来自旧时代,或者学术和意识形态思想来自西方的旧知识分子,怎么可能让民本派满意呢?更不可能让主席满意。

  重新定义文化和教育领域,重塑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国家文化教育体系,从来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主席和民本派的很多干部,共同筹谋已久的大计划。

  以前没有发动的原因,总理指出的是对的,当时的民本派,认为还缺乏足够的“新知识分子”,来实现知识教育和文化传播上的替代性。

  但年复一年,这样的顾忌就越来越少,都已经到了一年要培养上百万大学生的时代了,哪里还缺知识分子?恐怕现在主席和李慕青他们,只是在等待合适的发动运动的契机罢了,毕竟要尽量避免影响社会的稳定。

  前几天,刚出任国务委员的李慕青,就提请新设立”国家文化管理委员会”,提案中建议的内容,席中迅很容易就看得出,这已经是“杀机腾腾”了,其它的政治局常委也应该看得出来,这是战斗前开始的"磨刀”,包括希圣同志在内,没有人反对提案,为什么?因为这就是对常委们第一次的政治考验——立场上必须站对。

  像是林飚就当场表示,如果新的文管委有需求,军纪委和军队的其它部门,应该全力支持。

  李慕青的提案,涵盖的范围,远超过了普通人对于“文化教育事业”的想象。

  例如其中有几项规定:文管委下,设立"文教舆论调查局”,培养培训批量的调查员,授权对大学、学术机构、媒体刊物,或者个人,可以进行深入调查,确定其公开教学或公开发表的言论、文章、书籍,是否违反"负面清单”,违反者进行分级处理。

  而且有一个小组,已经在用大型计算机数据库科技,试图搭建第一代的信息分析数据平台,作为工作的辅助工具。

  二、设立逐步增加项目的“负面清单”,这是要做到公开透明,惩罚必须要依据,依据就是负面清单,要不然像是过去的运动,“深挖罪行"其实没有言论,普遍地打上“反对毛主席”、或者”他就是反革命"这样的做法,当然不妥当,所以必须先把标准列出来例如汉奸言论,例如鼓吹资本主义宪政的言论,例如鼓吹血统论的言论,例如用谣言吹捧西方或者贬损国家等等方面的言论文章,都是第一批列入负面清单的。

  有了负面清单,处理文人就有了依据:清单清就在那里,你的什么言论、什么行为、什么文章,触犯了哪条,就清清楚楚,逃不过的。

  至于找到负面清单之外的攻击角度,也不要紧,这-次算你幸运,接下来负面清单就会增加项目,下一次就逃不过了。

  当然,对于负面清单中那一条觉得不妥,可以公开建议修改,会对专业和公众两个领域进行调查后决定。

  三、厉害的是处理方法,席中迅也感到心惊,民本派们,狠起来的时候,一点都不在乎文人的舆论呀。

  按照提案,处理分为3档,最低的一档是警告,但警告处分,也会导致一年之内“文化禁入”,即不得在一年之内在任何公众媒体发表文章言论。

  中间的一档就是“终生文化禁入”,一辈子不能干与文字和言论有关的工作了,因为所有的媒体和机构都不得采用、不得发表,违反了要严厉处理的。

  而且被禁入者,不能任职一切公职、一切与文化教育有关的职位。

  还有最严厉的一档,那就是"家族株连流放”,这是触犯了刑法的,例如接受外国资金在国内作为间谍和故意引导舆论的人,或者在学术交流等情况下被西方和敌对组织吸收等情况,说白了就是惩罚”文教汉好”,为此刑法在原来汉好罪的基础上,正在酝酿一个分支,即”文教汉好罪”。

  对于这类罪行,除了当事者要被判刑处置之外,其直系家人,会如同上一次反官僚运动形成的对触犯刑法官员家庭的处置-样,迁徙边疆七省的贫困地区,三代人不得迁徙,两代人文化禁入。

  李慕青的顶层设计,席中迅当然看得出,是为了新运动而准备的武器了。

  作为国家领导人,他考虑的是这样的机制,长效是否合理。

  苏联克格勃下属有第五局,是与意识形态破坏活动做斗争的,被称为思想警察,美国和西方拼命宣传思想警察的恐怖,以此来反证西方是多么自由民主,其实你如果现在美国和西方,公开宣扬苏联的社会主义理论,看看有真的自由民主吗?说白了,西方的高明,是形成了一份隐秘的“负面清单”,不能做的就是“政治不正确”。

  李慕青现在的做法,是给了一份公开的“负面清单”,相比苏联的做法,是一种保护-:-丑话已经说在了前面,哪些行为不能做,大家都很清楚,你做了就处罚你,就不要再唧唧歪歪。

  这已经是有意识在控制运动可能的误伤了——没有触犯负面清单,被运动卷进去了,也能为自己辩护。

  席中迅想到最后,摇了摇头,他虽然是总理,也不想在这样的大运动中太过参与,尤其是去“捞人”,那些人早干嘛去了?大换届之后,新中国的高层政治体系,开始了新的运行。

 

第186章  希圣主席与林飚常委

 

  希圣面色有点愤怒,这个林飚,现在是有点破罐子破摔吗?知道他宠爱儿子林利国,把他)l子当成所谓的“全面天才”,但也不能破坏组织原则呀。

  民本派本来就对于希圣倾向于保护老干部利益的做法不满,认为是过火了,过于特殊化和脱离群众,希圣主持制定的《老干部待遇条例》被戏称为“二代条例”,希圣也不是不知道,因为该条例允许老干部的两代子女(到孙辈),都可以入伍参军和接受大学教育,无需经过普通民众的报考选拔。

  希圣当时与总理,都认可这样的条例,可以安抚老干部的情绪,也是对他们当年革命流血牺牲的一种回报,虽然搞得有点特殊化。

  本来其实在现实操作中,对于高干子女也有默契。

  但两人都担心未来是否还能如此,民本派一直在推动各方面的规范化,自然也包括军队体系和大学体系,以后老干部们”打招呼”也不一定有用了。

  所以当时两人商量,还是用公开的条文,将之固化了下来,果然,民本派虽然不满,但没有公开挑战这样的条例,就连李慕青也对这个条例闭口不言,默认了高千子女的特殊待遇。

  之所以要条文化,就是总理与希圣,想为革命干部的后代,提供一种回报式的前程:最近的年份已经形成了两种干部入职和发展的途径,-种是参军入伍,在军队担任一定职务后,到年头转业到地方,进入五七干部学校学习两到三年,深入基层和劳动锻炼,然后可以入职地方干部体系,这就算是转入“仕途"了。

  另一种是不从军队出身,而是大学或其它学校毕业后,首先在某地工作并加入民兵组织,有民兵组织两年以上的经历后,可以申请加入五七干校,再有两三年的磨砺,然后可以入职地方干部体系。

  基本上,或者从军队出身,或者从民兵出身,两条路都要最终经过五七干部学校,总体至少有五到六年,这就是新时代最”根正苗红”的干部培养路线,凡是志在高远者,不能不尊重这样的发展路径,因为这样的经历,当然是非常政治正确的,现在的高干子弟也不能例外。

  比如希圣的儿子,就会走第二条道路,进入科技单位从业,同步加入民兵组织锻炼,如果儿子有从政的欲望,中途就可以转入五七干部学校。

  这样的路径,应该说,在全党都得到了默契的同意,高干也必须遵守这种不用说出口的规矩。

  可是林飚现在干什么?居然要让他儿子跳过这样的培养经历,直接在军队出任要职,他把自己当成谁了?林利国是什么狗屁“全面天才”?除了林飚自己相信,有人信吗?林飚自己都未必信,不过是溺爱过分而已。

  真的全面天才的年轻人,党的高层公认的有一个,正在湖南的湘襄历练,人家是在海外立下大功的背景下,又从基层出发,一点点历练,每一步都有所创建。

  你林飚的儿子有什么?能和人家比吗?希圣压抑下自己的愤怒,他不由得想得更深入一些,林飚虽然出任政治局常委,但他此次在军队中的权力,大幅度地缩水,这是因此而产生的不满?徐帅出任国防部长,邓桦担任总参谋长,出任直接指挥部队最关键的两个职位的这两位,与林飚的关系都很一般,尤其是邓桦,当年因为受庐山会议牵连,中央过论处理邓桦等人的时候,林飚曾经坚决要求把邓桦赶出军队,甚至说出了“邓华是个危险入物,把他留在军队里面,自己晚上睡不着。

  “这样的话。

  结果自从彭总出山以后,邓桦卷土重来,甚至现在担任了总参谋长,林飚的不悦,应该是肯定的。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17:24 , Processed in 0.035986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