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187 页

  中国派乔观华访问巴基斯坦,就是为了劝说其总理叶海亚等人,接受东巴的现实,方案是将巴基斯坦从联邦转化为邦联,即两个国邦在一个巴基斯坦的名下,予以孟加拉国最大的独立权,但可以保留外交、军事权力在邦联中央政府中。

  这个方案让巴基斯坦人很难受,但已经是从现实出发最可行的了。

  席中迅叹息一声:“好言难劝要死的鬼。

  不过我们也不能任由印度达到自己的目的。

  如果一个亲印度的孟加拉国出现,那印度的战略态势,就改善太多了,他们在南亚的霸主地位,将因此而奠定,巴基斯坦对印度的牵制作用,也会大大缩水。

  看起来,我们还是要打一仗。

  邦联方案既然不可能成立了,那我们就要保证新生的孟加拉国,至少是中立的,在经济上甚至是倒向我们的。

  “不用顾忌叶海亚,要是他们失败了,孟加拉国独立建国就是必然的。

  我们做什么,对于巴基斯坦都是利好,他们损失点面子而已,但有了里子,没有什么不可接受的。

  狱中的东巴基斯坦人民联盟领袖,谢赫穆吉布拉赫曼,正在思考着中国特使的建议。

  他并不奇怪中国的秘使为什么能够来到狱中见他,无论是西巴人还是东巴人,都与中国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

  中国秘使并没有隐瞒他们曾经向叶海亚提出的邦联方案,并告诉他叶海亚拒绝了这个方案。

  按照中国人的判断,由此一来,印度肯定会以支持孟加拉国独立的名义,发动第三次印巴战争,目的就是让孟加拉国独立,拆解掉一个统一的巴基斯坦,解除印度被巴基斯坦东西夹击的战略困境。

  中国不介意一个新国家孟加拉国的诞生,甚至祝福这个新国家的诞生。

  但中国绝对不能容忍的是,孟加拉国倒向印度,变成印度的附庸国——这将威胁中国的藏南地区和山南人民共和国。

  所以中国非常有可能,在印度进军孟加拉国,击败巴基斯坦以后,出兵孟加拉国,驱逐乃至消灭印度军队,中国军队也不会驻扎在孟加拉国,完成任务后立即返国。

  中国需要确保的,是新生的孟加拉国,不会受到印度的摆布,是一个与中国友好相处的独立国家。

  中国对可能会在孟加拉国境内与印度交战,向孟加拉国表示歉意。

  中国会经济支持孟加拉国作为回报,近年来中国和山南国不断疏浚雅鲁藏布江的中游,与孟加拉国境内的贾木纳河(雅鲁藏布江下游)、已经完全通航,两国具备了发展大规模贸易的交通条件,而且使得孟加拉国成为藏南和山南国产品出口的重要通道,中国愿意在这样的基础上,与孟加拉国发展深入友好的国家关系。

  这样的经济往来和利益,贫瘠而未工业化的印度,是不可能带给孟加拉国的。

  “一手拿大棒,一手胡萝卜呀。

  "拉赫曼苦笑着喃喃自语。

  他原来的思维,全部集中在如何让孟加拉国独立上,对于印度的支持,主要还是高兴的,但也不缺乏警惕,因为独立后的孟加拉国是个小国,面积可能都不到15万平方公里,不可能与印度对抗,他也担心印度的影响力更大呢,不要走了一个巴基斯坦,又来了一个印度,让孟加拉国名为独立,实为附庸。

  中国的决心是他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中国人甚至会派兵参战!他想起最近的南华事件,责备自己应该想得到的,新中国”尚武”的形象,在国际上现在很出名,他们怎么可能容忍印度人呢?但是中国介入了,孟加拉国在中间,就很难受,不管印度还是中国,对于孟加拉国来说,都是不可抵御的巨人。

  思忖再三,他还是下定了决心,在印度和中国之间,孟加拉国只能是押宝中国,因为中国远比印度要强大得多。

  新中国最近十年来的“战绩”,威名赫赫,哪里是印度能比的呢?而且拉赫曼比较注重经济,知道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经是印度的4倍了,经济、军事和事前的准备,中国对于印度都是压倒性的优势,孟加拉国其实本来就没有选择。

  如果印度发动印巴战争,肯定会出兵东巴,消灭在东巴的巴基斯坦军事力量,这个阶段孟加拉解放军,需要与印度军队合作。

  但是如果中国出兵,孟加拉解放军,就要立即与印军划清界限,配合中国军队接管地方,直到中国军队撤兵。

  未来的孟加拉国,肯定会在中印之间保持外交的平衡,但根本性的,还是要更重视中国的意见,一定要把印度的影响力排除在外。

  印度总理府,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正在与印军总参谋长萨姆马内克肖交谈,英迪拉甘地夫人是尼赫鲁的女儿,她已经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为她父亲,也是为尼赫鲁家族挽回声誉的最好机会,但她强迫自己要冷静。

  她平静地对马内克肖说道:“萨姆,中国很可能还是会出兵的。

  我们的计划关键就是要快,否则中国出兵孟加拉的话,我们的军队就会迎头撞上,即使你认为印度有取胜的可能,我也不想与中国爆发大战。

  "她知道马内克肖是强硬的印度民族主义者,对他的心态有些担心。

  马内克肖同样平静地回答:“夫人,我想领导一支胜利的军队,而不是一群草率从事的乌合之众,仓促行动只能使自己受辱。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等待了几个月,等待冬天的天到来,这是为了避免雨季的泥泞妨碍部队的行动。

  “我从来不低估中国出兵的可能性,我甚至认为这种可能性巨大。

  所以印度军队的战略,必须是快速地消灭孟加拉的巴基斯坦军队,然后快速地撤离孟加拉,我不会耽误一天的时间。

  但是夫中国军队的行动,我们是无法精确预测的,我不能保证,印度军队可以避开与中国军队的交战可能性,这是我们必须要冒的风险。

  我唯一能保证的,是我在1969年上任以来的2年,已经尽奇能地提升了印度军队的战斗力,尤其是通过改善士兵的待遇来提升士气。

  即使不得不与中国军队交战,这一次的印度军队,也不会是1962年那只一触即溃的孱弱军队了。

  应该说,相比1962年的印军指挥官考尔中将,现在的马内克肖,可以算得上是杰出的将领,毕竟当年他是在英印军与日缅军血战中成长起来的将领。

  在原时空的历史上,这是印度能够战胜巴基斯坦的关键因素——良帅碰到了良将,整个现代印度的历史上,这样的领导人很少。

  送走马内克肖,英迪拉无力地回到了座位上,她内心明白,这一次的风险其实很大,但印度不能不这样做。

  如果印度不出兵,大概率是巴基斯坦可以将东巴的反抗镇压下去,那么印度始终摆脱不了被巴基斯坦东西夹击的恶劣战略局势。

  只有印度出兵解决了东巴的巴基斯坦军队,孟加拉国才能独立,解决掉印度东边的威胁。

  虽然中国仍然是印度西侧难以克服的威胁,但毕竟基本上被孟加拉国隔离开了,这一次中国可以找到“孟加拉被印度入侵"的理由,但从正常的国家关系出发,中国以后难以随意地穿越孟加拉国,来进攻印度。

  所以孟加拉国的独立,无论如何是对印度有重大利益的选择。

  英迪拉敢于决策这样的赌博,是因为印度高层经过缜密的思考,认为中国在巴基斯坦军队被消灭而孟加拉国事实独立之前,是不会出兵干预孟加拉国的,否则他们难道要帮助巴基斯坦镇压孟加拉人吗?这不符合中国人的政治逻辑,会导致中国被孟加拉人仇恨。

  而巴基斯坦军队仍然控制孟加拉国之前,他们也不会直接出兵,因为那就是得罪了巴基斯坦这个他们的天生盟友。

  所以中国军队必须等待一个很好的时机一巴基斯坦对东巴的统治结束了,孟加拉国独立了。

  而中国在承认孟加拉国独立的基础上,如果印度军队仍然在孟加拉国,他们就可以进攻印度军队——"帮助孟加拉国获得真正的独立”,这就是国际政治上的微妙性,虽然谁都懂里面的奥秘,但就是要服从这样的规则。

  之所以印度军队必须快进快出,就是要尽量缩短中国人采取军事行动的时间窗口。

  中国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击破印度击败和分割巴基斯坦所带来的"势”,如果无机可乘,他们在孟加拉国的利益是有限的,自然没有继续军事行动的理由。

  但是英迪拉知道,如果中国人对印度的军事行动早有预计,印度军队很可能不会遇到能够满足这次战略行动的时间窗口,那么印度军队就必须与中国军队交战,而作为印度的领袖,英迪拉也必须做好中印战争中印度再一次失败的可能性,不管马内克肖他们多么有信心,英迪拉深知中印国力的差距,她内心认为失败的可能性,至少在八成以上。

  但那有如何?印度军队只要完成了分割巴基斯坦的历史使命,就算先胜后败,但对国民也足以交待了,失败也是悲壮的,恰足以激起民气。

  中国人如果想打压印度崛起的势头,他们只能是恰得其反。

  英迪拉决定,如果印度必须与中国交战,她一定要督促马内克肖他们,边战边退,以退为主,除非战局出现了明显有利于印度的情况——中国过于蔑视印度,出兵的兵力不足之类的情况。

  北京,总参的一个会议室,一场高级军事会议正在进行中,不止于现役的军人,包括病恹恹的林飚和几位老帅都参加了,甚至主席也亲临现场,“国之大事,在祀在戎”,虽然祭祀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渐消亡了,但任何一个国家,都知道代表战争的“戎”是国家头等大事。

  中国有没有必要介入这一场战争,本来是有争论的,但主席知道了原时空的“历史”,就决定必须要介入这一场战争,原因并不复杂。

  有了1962年战争后,无论如何,印度都将中国当成其第一大敌,原时空它只要有机会,就会试图损害中国的利益。

  而且即使这个国家有万般的弊端,也不能否认,它是一个拥有成为真正大国根基的国家,所以未来只要西方认为中国的威胁太大,就一定会扶持印度,来对抗中国,让中国的西部不得安宁。

  所以中国的策略只能是,利用一切的机会削弱印度,拉大中国与印度的国力差距,如果能让印度分裂,那是最好的结果。

  但现在中国自身国力有限,还做不到这点,但也不应该放弃现在这样明显的机会。

  总参谋长邓桦,侃侃而谈:....到11月,印度在东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3个军部、7个师,空军12个中队,作战飞机200架、海军舰艇26艘,约17万人。

  巴基斯坦在东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4个步兵师,空军两个中队,作战飞机17架,约9万人。

  毫无疑问,巴基斯坦处于绝对劣势...."...我们的目标,是在巴基斯坦在东巴失败的时候,包围印军东巴集团这17万人,消灭他们,解救出巴基斯坦被俘人员,交还巴基斯坦。

  这样对巴基斯坦的贡献,让我们承认孟加拉国就有了对“....另一个目标,就是通过这一次的孟加拉战役,打通与印度共产主义游击队的联系,尤其是比哈尔邦以及其它印度东北几个邦的毛派游击队,我们将向他们,移交大量的武器弹药和粮食,壮大他们的力量,使得他们能够发展成为,具备牵制印度军队和政府的一定能力的队伍。

  未来,印度共产主义游击队,应该成为我们牵制印度的重要手段..“印度收留达赖喇嘛以及西藏的其它反动喇嘛和奴隶主,就是试图利用这些人,煽动在我国西藏的叛乱,搞乱我国内部。

  所以我国对印度各派CC主义游击队的支持,就是对印度此举的坚决反走。

  而具,印度是一个残酷剥削底层人民的国家,共产主义游击队虽然有很大的弱点,但他们确实可以取得印度底层人民的支持,再有我们的支持,就可以长期坚持下去,而且有可能发展壮大,这各方前期的布局结束,1971年12月3日,面对印度几天前的小规模不宣而战,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被迫宣布对印度发动反击,第三次印巴战争全面爆发!

 

第190章  大国博弈下扭曲的战局

 

  这是参谋部整理的东巴印军的最新情报,美国人提供了他们的卫星拍摄的图像,我们可以确认,印军在击破巴基斯坦前军之后,直插孟加拉最重要的城市达卡,这是因为巴基斯坦在东巴大部分的军队,都集中在达卡及其附近,他们想围歼巴军。

  "参谋杨亮向藏南军区司令员丁胜,汇报着最新的情报。

  丁胜仔细地阅读过情报,又在地图上寻找着情报指出的几个关键位置,他的脸上,很快露出了冷笑。

  此时巴斯坦是美国的盟国,与印度发生战争,自然要向美国求援,何况印度现在几乎就是苏联的盟国,条约都签了嘛。

  但是美国不愿意直接支援巴基斯坦,印度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巴基斯坦,美国觉得印度也不会完全倒向苏联,反而要是美国支援巴基斯坦的动作太大的话,可能会逼迫印度完全倒向苏联,这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

  但是美国又不能不救巴基斯坦,他们的主意,只好打到了中国身上,尼克松亲自出面,让秘使携带他的亲笔信,向主席求援。

  主席当然是顺水推舟,本来就计划要出兵的嘛。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5:49 , Processed in 0.033603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