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191 页

  1971年10月12日,中国香港问题谈判代表团抵达香港。

  查梁雍仔细审阅着《亮报》的头版社论,香港大变在即,他们这些香港的“中流砥柱”,哪一个不重视呢?关系每一个香港人的身家性命,万众瞩目呀。

  香港三大报,《亮报》、《星岛日报》与《东方日报》,都是摩拳擦掌,这种大事件,往往会决定报纸下一阶段的前途。

  查梁雍此时的心情很复杂,北望神州,内心畏惧、恐怖的情绪有之,但少许的与有荣焉的情绪,他自己也不能否认。

  五十年代,他曾经企图加入新中国外交部,但他这样“政治背景复杂”的人,当然不可能被批准,来到香港以后,他思想逐渐”右倾”,开始认同资本主义那一套,而鄙视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

  在他创办_《亮报》之后,对大陆也是以批评为主,尤其明报的"成名之战”,就是在1962年大肆报道大陆农民逃港——虽然现时空粮食的情况得到极大的改善,但不可否认在1962年民间的生活非常清苦,勉强填饱肚子而已嘛。

  说白了,他就是旧时代”乡绅”的典型代表,自以为自己这个阶层才是国家应该照顾的对象,没有照顾到,他就会讽刺,早年讽刺常凯申是因为这样,后来讽刺主席也是因为这样。

  他以武侠小说著称,在他的笔下,正义的主角,几乎都出自”名门世家”,所有的反派,则都来自从普通的百姓阶层,挣扎而出的人物。

  但是查梁雍发现,在他大肆讽刺新中国的1962年开始,新中国就仿佛换了一个国家,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

  从1962年底爆炸原子弹和试射核导弹开始,新中国在几年的时间内迅速完成整个核武器系统,成为全球公认的"第三极”,经济开始迅速发展,少量回大陆访亲的香港人都非常震惊一大量的工厂无数的产业,出现在新中国很多的城市当中,粮食产量突飞猛进,甚至大多数大陆家庭已经实现食肉自由”,在各个城市之间,公路、铁路的建设让人想起美国的西部时代,没有人能够否认,大陆已经进入了一个经济和基建大发展的大时代。

  如果说新中国内地的成就,对于普通香港人的影响还是有限的话,几次战争可是深刻地震惊了所有香港人。

  老挝、柬埔寨。

  西华、山南、收回藏南,让香港人一次次目瞪口呆,尤其是去年的北加到南华的事变,虽然英国政府否认,中国也没有吱声,但这么大的事件怎么可能隐瞒得了呢?新中国居然在遥远的加里曼丹岛,消灭了英国女皇的军队,扶持了一个华人国家立国!在香港人心目中强大无比的大英帝国,居然不得不吞下苦果,甚至现在被迫要与中国谈判香港问题了,最顽固的香港反共人士,也不得不痛苦地承认,新中国已经变得太强大了。

  当然,这些反共人士,在《大公报》等左派报纸,称赞新中国是“汉唐复兴”的时候,总是酸溜溜地说,新中国最多是一个"隋朝”而已,要诅咒新中国短命嘛,他查梁雍也这样在社论中说过,认为新中国”过于滥用武力”。

  但这些战争的辉煌结果,还是逐渐改变了香港的民意,这个时代香港的人心,还没有像原时空后世那样被洗脑和扭曲,大多数普通的香港人,还是站在身为中国人的朴素立场上,对祖国的胜利,感到欣喜和自豪。

  就像是大多数的海外华人,从外国人改变的对他们开始尊重的态度中,也开始逐渐认同新中国。

  尤其是最近一年多来,新中国在尼克松访华之后,打开国门,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和人员往来,开始迅速增长,许多的香港人,包括"上流社会”的人员,也不断访问大陆,他们才发现,大陆根本不是像他们想象的那样落后,包括经济收入情况也是一样。

  到1970年,大陆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300多美元,而香港当年的人均gDp,也不过是930美元,不到大陆人均的3倍。

  可是大陆的gDp,是包括了很多内地和边疆落后省份后,再人均计算的,大陆的重要城市,其实落后不了香港多少,至少人均gDp,也是香港人均的70%到80%。

  更重要的是,大陆没有香港的贫富分化——如果把香港富豪们去掉,普通香港人的人均gDp,恐怕还不到500美元!一些香港的有心人,考察过大陆城市后,赫然发现,原来香港普通人的生活水平,并不比大陆很多城市的市民高!至于香港那些住'笼屋”的底层市民,生活水平哪里比得上大陆的市民呢?查梁雍知道,那些早先逃港的大陆农民,现在后悔的可多了,他们在香港,有几个人能出头的?基本上都是社会的底层,如果留在大陆,生活会比现在好得多。

  不止一个查梁雍熟悉的香港文化人或者是商人,在访问大陆回港后,对他感慨说:自己去的时候趾高气扬,以为香港相对大陆,是个先进社会;结果却被现实所教育一把香港放在大陆,也不过是个稍许富裕、但本质上还是很普通的海港城市。

  大陆共产党对香港人的重视也一般性,很少人觉得香港真的很重要,香港只是一个旧殖民时代的伤疤而已,是中国复兴需要掀去的一页。

  查梁雍的《亮报》是以武侠小说和政论而著名的,这几年的政论基调,也不得不逐渐转变——从反共转向"中立”,其实其它大多数的香港报纸也都是如此,对于"北边”的态度,从“恐惧和蔑视”,转变成了现在的“恐惧和敬畏”。

  因为他们发现,新中国不被他们认可的那一套社会主义体系,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地,让新中国已经成长为世界的强国,在中国击败英国的北加南华事件之后,他们这些香港的士绅已经不得不承认这点。

  查梁雍心知肚明,英国殖民香港的时代,已经进入了倒计时,现在的新中国如此"强横”,怎么可能容许英国继续长期控制香港呢?让查梁雍这些香港人感到心情沉重的是,葡萄牙在上个月,已经与新中国签了协议,新中国根本不允许澳门]现在的资本主义体制继续下去,尤其是澳门支柱产业的博彩业。

  新中国明确表示,不允许澳门]赌博以及附属的黑道势力和妓女业这样的沉渣污渍,在新中国的土地上继续存在。

  澳门因此人心动荡,富人们纷纷准备出走。

  如果不是此前新中国外交部表示,会考虑保留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恐怕香港也已经大乱了,现在香港的很多富人和中产阶级,都正在准备出走。

  查梁雍想到这里,不觉苦笑,《亮报》是他一生的事业,如果他自己也移民了,那这样的事业就完蛋了,香港的很多人,也是与他一样的情况——人走容易,事业哪里走得了?他收起自己繁杂的思绪,将注意力集中到社论上,他突然注意到一个细节,中国代表团有2位领导人。

  派出了乔观华是很正常的,英国也派出了对等的外交部长嘛,但常规而言,双方的外交部长就足够了,中国为什么还要派出另一位似乎地位更高的领导人?乔观华只是单纯的外交部长,不像原来的外交部长陈毅,是副总理兼外交部长,而这位陌生的领导人李慕青,身份却是国务委员。

  查梁雍知道,中国5位副总理,10位国务委员,都是副国级。

  他找出《亮报》搜集的李慕青的资料,资料很少,因为香港人对这位李慕青非常陌生。

  他注意到李慕青是中共体系中,年轻一代政治级别最高的女性,而且今年才39岁,在中国高层普遍偏老年化的背景下,简直是异数,有传闻说另一位中央领导人,常务副总理赵伯陵,是她的丈夫,两人年龄倒是相当,但不知道这个传闻是否属实,如果是真的,那更是异数了。

  查梁雍在李慕青的“党中央书记首席助理’这个奇怪的职务下,用笔重重地划了一条线,这个职位代表李慕青此人,是主席最亲信的人员,那她来香港,肯定代表了主席的态度,这是超越中国外交部之上的更高权力阶层。

  看来,她才是中国代表团到香港的真正首席代表,因为她很可能代表中国领袖的态度。

  查梁雍隐隐约约地猜到了中央的用意。

  查梁雍将这个猜测,补到了社论之中,心想很快中国代表团,就会有消息给出来了吧。

  香港的很多人,此时都在研究新中国代表团,各种猜测在各种媒体上五花八门,而在香港的茶楼酒肆、市井街头,从来不谈论政治,只是喜欢八卦风花雪月的市民们,这个时候也反常地关心起中英谈判来-.-他们没有办法不关心,因为关系自家的身家性命和未来嘛。

  李家成看完《亮报》的社论,疲惫地摘下了眼镜,他的内心有点慌乱,对于接下来的局势,说实话他有点看不懂。

  共产党收回澳门]并取缔澳门的资本主义制度,让他吓了一大跳,内心叫苦不迭。

  因为在1967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他不断进军地产,在地价低廉的这几年,收储了大量的土地,赌的就是香港的房价,会随着经济康复,而恢复上涨。

  本来他的下注,已经成功了的,在尼克松访华后的1970年,由于大陆打开国门,开始经营国际贸易,香港经济也得益于此,从连续2年多的萧条中复苏,房地产的价格,上涨了不少,他的事业也因此蒸蒸日上。

  但谁也没想到,好日子还不到2年,中国就要收回香港了,即使有中国考虑在香港保留资本主义制度的说法,这几个月香港的房地产价格也崩盘了,他现在是苦苦支撑。

  43岁的他,大概是一生中最迷茫的时的刻,因为他不知道共产党未来会如何对待香港。

  他第一次发现,以为自己已经是香港的大佬之一,其实是多么可笑的一件事,而他依靠的汇丰银行和港督府的英国人,其实也很脆弱。

  他自己原来的精明,不过是搭上了一艘顺风船而已,现在变成逆风,那就随时有翻船的可能性。

  如果有可能,他宁愿与香港的其它富豪们一起出钱,从共产党的手里买下香港,但很可惜,共产党不吃这一套——鸦片起家的利家的家主利民择,曾经领头让霍家带信给中共,包括他李家成在内,香港几十个富豪都签了字,愿意以每年2亿美元并逐年递增的方式,向中央纳税,以取得香港的自治权,但被中央断然拒绝。

  所以李家成觉得现在是进退两难。

  对他家族而言,最大的确定负面影响是两个:第一个,香港这几年必然市面动荡,房地产处境艰难,而他屯了那么多地,总不能亏损结束,那会导致李家破产的,而且最近要出脱土地,难度极大,其它的富豪也不敢接手嘛;第二个,共产党必然会清除英国人在香港的势力,他根本都不敢在这个方面存在心理侥幸,可是他李家发达,靠的就是英国人的支持,失去了这条大腿,未来经营的难度,必然会大幅增加。

  无论如何,李家都必须从现在的房地产大坑中爬出来,才能决定是否要离开香港。

  即使到那个时候,难度也很大呀——到西方也不能坐吃山空吧,可是失去香港本乡本土的人脉商脉,还要忍受鬼佬的种族歧视,生意真的做得起来吗?他并没有信心。

  被李家成念叨的利民择,实际上是香港富豪中最恐慌的一个。

  因为“出身不正”,利家是贩卖鸦片起家的,他父亲利希省,是香港鼎鼎大名的“鸦片大王”,当时有一首顺口溜,在香港颇为流传:"利己害人,欺贫重富,神憎鬼厌,街知巷闻。”首三句的开头三字,就是利希省的广东话谐音。

  利希省因鸦片而发财,也因为鸦片而被人刺杀,在利希省死后,利家就抛弃了鸦片,但利民择可不知道,共产党会不会追究利家的“原罪"。

  与其它家族不同的是,利民择觉得自家根本没有离开香港的本钱——利家的根基,就是商业地产,铜锣湾就是利家打造的,今日香港的利园山道、利舞台广场、波斯富街、恩平道、新宁道、新会道、开平道、启超道、礼顿道,都有大量利家的地产。

  说白了,利家9成多以上的家产,其实都是搬不走的商业地产,这让利家如何跑路?就带只占家产一小部分的货币现金吗?两代利家打下的地产江山,都不要了?利民择苦涩地想到,必须全力地讨好共产党,他弟弟利晓贺在1967年开办的香港电视(TVB),是香港最主要的电视台,应该对共产党很有用,TVB的立场必须转变,如果TVB的舆论,再惹怒了共产党,那利家真的要死无葬身之地了,他需要立即与弟弟仔细地协商此事,必须要在中英之间,舆论上尽量支持中共,哪怕因此被香港的那些人谩骂,为了家族,这也是不得已。

  利民择与此时英国驻香港的总督葛量洪爵士的关系很好,认为他是历史上最理想的港督,可惜啊,大势所向,也只有对不起老朋友了。

  对于香港的文人和富豪来说,他们愕然地发现,香港突然就进入了一个"荒烟蔓草的年头”,很多人犹如等待判刑的囚徒,惴惴不安地等待着命运的判决。

  很多香港的“专业人士”,他们自认为是中产阶级,除了富豪上层,就数他们最恐慌了,担心自己的小康生活,就此完蛋。

  卖房和移民,成为当下他们最重要的事情,有些人还是很有信心的——凭着自己的本事,到西方也不是没有饭吃。

 

第194章  李慕青震撼香港城

 

  10月13日上午,中国代表团通知了各大媒体,在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委员李慕青将亲自发言并回答记者提问,并且要求TVB和丽的呼声(亚视的前身)必须全程转播,让香港400万市民都知晓情况。

  消息迅速引爆了整个香港,很显然,下午的收视率或收听率,将是香港历史上最高的一次,即使在未来许多年内,也是如此。

  下午一点过后,香港半岛酒店的会议厅内,就已经挤满了记者,到处都是摄影机和大炮筒,很多报社和媒体的老板,都亲临现场,这使得会议厅显得拥挤不堪。

  1点半,李慕青走上了讲台,相机的咔咔声响成一片,而香港400万民众,绝大多数都在不同的电视和收音机前,收听着这一次他们觉得会“决定命运”的新闻发布会。

  香港记者们的眼中,李慕青剪着短发,穿着一身整齐的套装,整体与香港职业女性还是有几分相似的,最令人注目的,是她上身套装的领面和驳头,都有繁复的花纹,应该是某种传统文化的装饰,看上去很华丽。

  胸前别着一枝鸟型的别针,如果有识货的,可以看得出那是“青鸟"的造型。

  这两样特别之处,就让李慕青的衣着,带着香港少有的东方文化色彩。

  清秀的面庞带着勃勃的英气,让记者们立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的大陆女官员,与他们想象中的截然不同,哪有什么“老旧陈腐”的感觉?李慕青没有管现场记者们的情绪,她先平静地介绍了自己的身份一国务委员、中央委员、主席首席助理、中央财经小组副组...一连串的头衔,让记者们都意识到,李慕青是中共重要人物,而一些女记者,不免有些“高山仰止”的仰慕之感——李慕青作为女性的成就,对她们而言简直是不可思议。

  接着李慕青就直接进入了正题:"我受中央的委托,向香港人民宣布中央人民政府,对于香港问题的有关决定。”

  “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在1972年8月31日之前,收回香港主权,废除一切殖民条约。

  此决定,不受中英谈判结果的约束,无论谈判的结果如何,此决定不可改变,哪怕是使用战争手段。

  台下一下子就疯狂了,记者们以及其它人士,有的目瞪口呆,有的站起来想提问,整个大厅内立即变得声浪喧哗。

  李慕青皱了皱眉头,在话筒前说道:“等我说完,会给你们提问的时间,现在请安静下来。

  "会场逐渐才安静了下来。

  李慕青继续说道:“第二,香港将成立特区,特区之内,保留现行资本主义制度不变,有效时间30年。

  这30年中,实行港人治港,中央将在香港特区范围内,选拔任命香港特首,由其组织香港地方政府,对香港进行有效的治理。

  中央将在香港设置监察办公室,对香港地方政府进行监督,有权干预和制止一切有损国家利益的行为。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11:28 , Processed in 0.045298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