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198 页

  或许,北越一场新的巨大规模的进攻,即将开始,是苏联和中国没有尽力,还是越南人确实有那么大的独立性?尼克松确实有点心焦,自从1969年他上台已经三周年了,马上就是第4个年头,可是越南战争仍然无法结束,而且看起来接下来又要大规模地展开,虽然美国已经决心不在使用地面武力,但是空中轰炸肯定是免不了的,而已经被美国民众极度憎恶的这场战争的又一次爆发,必然会让尼克松的民调下降的,或许还会激发新一轮的大规模民众游行抗议。

  在1969年底访华3个月后,他就因老勃的邀请而访问了苏联,连续访问中苏两个大国,都有让他们帮助美国从越南战争中体面地脱身的缘故,但显然一直到现在,两国的“帮助”,似乎效果并不显著,这让他有所不满。

  基辛格谨慎地说道:“苏联不一定,他们他或许有借助越南,消耗美国国力的持续意图。

  但中国肯定是劝说了越南与我们谈判结束战争的,我们了解到的所有信息都指出,中国很讨厌越南战争的持续,因为这场战争,让他们的南方几个省,以及老挝和柬埔寨,都一直处于安全紧张之中。

  我不认为中国人会说谎。

  “按照来自中国的信息,越南这是内部的决策。

  因为让他们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1954年日内瓦谈判,在中苏的压力下,北越接受了所谓的南北越分治,以换取和平。

  但很快他们迎来了法国人的进攻,这让北越认为我们西方的协议毫无作用,只是欺骗。

  所以北越决定,这一次一定要战斗到最后,不实现对南方的统一,他们誓不罢休,哪怕这场战争再打三十年。

  无论是苏联还是中国,都不可能说服越南改变这样的决心。

  尼克松的脸色难看:“法国佬埋下的地雷,最终让我们美国人消受吗?那就让越南人再一次见识,我们全球顶级的空中力量的威力,让他们知道,他们落后的军队,是不可能战胜美国的。

  或许,在这样的基础上,与越南谈判,能够得到更好的结果。

  CIA局长赫尔姆斯插了一句:“军方已经在制定,如果北越地面进攻南越,我们自己的反击计划,将会动员空军、海军和陆战队的航空兵,也会在北越港口步雷和封锁海岸线,以此来尽量让北越军队发生物资困难,从而无力持续进攻南越。

  尼克松点点头,他已经知道了这个计划,在7月美军侦察发现越军开始大规模物资集结后,相应的计划就开始拟定。

  尼克松内心还是有点恼怒,他对基辛格说道:“我觉得原定1973年与中国建交,先推迟了再说,中国对于美国结束越南战争的贡献是有限的,而中国又没有与苏联对抗,没有站到我们的阵线里,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与中国按原计划建交呢?建交还可能导致美国内部的大争论,对我们共和党不利。”

  基辛格却是有点迟疑:“总统先生,如果推迟中美建交,那么台湾问题就会凸显了,从小洛菲勒那帮人那里传来的消息是,如果中美建交无望,那就意味着双方关系不会正常化,总体仍然是敌对性的,那么中共就会在1975年附近的时间,采取军事行动收复台湾。

  中国人认为到了1975年左右,虽然他们的海军还不够强,但是其核武器和空军力量,都足以对美军形成局部优势。

  “一旦美国失去台湾,就意味着美国经营多年的第一岛链防线的破灭,日本和韩国都会动摇,长期而言他们处于非常不利的地缘格局嘛。

  但是如果中国攻台,而美国参战的话,您知道这样的后果,可能不堪设想,中国的核武器数量一直在快速增长,洲际核导弹很可能已经突破了2000个载具。

  “所以我个人,还是建议您,在1973年完成中美建交的,只有让中国觉得台湾问题可以拖下去,即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有着其它方面的重大利益,才能约束住中国,不去进攻台湾。

  否则的话,既然中国在美国身上,不可能取得什么重大的利益,那么他们自然会在军事能力具备的时候,就进攻台湾。”

  “我们经营第一岛链的原则是,除非有战胜中国和苏联的可能性,否则这条岛链,最关键的是用来约束和封锁中国或者苏联太平洋舰队的,而并不是用来与这两个核大国中的一个交战的,我们要全力避免战争的可能性。

  _基辛格说完,尼克松沉默了,老练的特工赫尔姆斯也沉默了,他觉得基辛格说得很对,说白了,美国不与中国建交,算不上真正很大的筹码,因为中国已经与全球绝大多数重要的国家建交了,中国是一个日益重要的大国,别国也不会因为美国的态度,永远地不与中国往来。

  中国也不会为了与美国建交,而牺牲他们的国家利益。

  美国拒绝与中国建交,会被中国视为美国对中国的巨大侮辱,很可能导致中美之间变成死敌,虽然大家的意识形态和种族关系,本身就导致双方是死敌,但至少现在不是嘛,美国还没有打垮苏联呢,即便打垮苏联,中国也未必是美国的优先敌人,干嘛要通过这件事情,让中美之间的关系,变得不可收拾呢?尼克松思考了一会,在基辛格的阐述后,他发现自己对于中国建交这件事情,想得太简单了,这是一件,牵-发而动全身的事情,起码如果不建交,他过去的访华传奇,恐怕会化为乌有。

  如果他当年的访华,最终反而让中美变成了死敌的话,那岂不是太可笑了?所以或许可以拖延,但拒绝建交是绝不可行的。

  甚至拖延也必须是很有限的,时间一长,就会被中国质疑诚意,建交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嗯,我会再仔细考虑这个问题的。”尼克松不得不收回了他自己此前的“新想法”。

 

第200章  文化革命的躁动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赵安民在邶大大饭厅的灰色墙壁上,阅读着“大字报”,看到其中的一篇,开局引用了主席的两句诗,不由得一乐,这看来是一位主席的崇拜者,再看一下内容,果然是讨论美国侵越战争失败后,全球形势可能的转变的,显然作者是有敏感性的,不过预判的内容嘛,就不敢恭维了,充满了革命激情但显然过于乐观。

  赵安民眼睛扫到末尾,是哲学系的一位学生,还是他的学弟,现在大字报都要求实名制,必须写上单位和个人的名字,否则巡逻的民兵就会把大字报撕掉,而且如果内容反动,甚至可能追查来源。

  现时空并没有像是原时空1979年禁止大字报那样严厉,还是在规定地点允许的,在北京的几个大学和公园,都有大字报墙。

  没有网络的时代,能够登上报纸的舆论,是非常有限的,大字报就成了一些人阐述观点或者宣泄情绪的手段。

  不过现在大字报的影响力并不大,只有在大学还比较盛行,在社会上已经衰落,主要是这些年经济情况比较好,发展比较快,国家又推动了"充分就业工程”,尽量地彻底消灭失业——低端的就业,在财政相对可支撑的背景下,还是容易提供的,例如筑路、绿化、水利、卫生等,人人都为“稻粱谋”,闲人比较少,有意见的也不过是茶余饭后、喝了点小酒随口说说,至于专门地煞费苦心写大字报,很少有人有这样的动力。

  赵安民昨天去了北海公园,公园内的大字报墙上,就只有稀稀拉拉的几张,也没有多少人聚集观看。

  大学里就不-样了,年轻的学生青春热血,对这样的“大辩论始终是有热情的,各种观点的大字报就层出不穷,赵安民在这里看大字报的时候,就看到有学生拿着饭盒,边吃饭边仔细地看着大字报。

  赵安民的心情本来是轻松的,他就要返回湘襄了,这两天是闲逛一下。

  不过看了几篇以后,他的神情还是严肃了起来。

  西方所谓"民主自由”思想的影响力,还是不小的,魅惑性很强,确实对中国现在相对思想比较单纯的学生,很容易影响他们。

  其中的一篇,是讨论私有化的“高效率”的,应用的案例看似颠破不破,聪明地避开了中国正在发展和改善中的情况,而是拿苏联与美国对比,认为美国有非常多著名的品牌和大公司,他们生产出优质的产品,相反苏联的产品傻大黑粗,在全世界甚至在苏联自己的经互会之内,都没有什么深入人心的得到认可的品牌产品,产品与西方商品相比,缺乏竞争力。

  作者认为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就是苏联国企的公有制造成企业员工不是全心全意地投入企业和产品竞争,而只是如同官僚体系一样的按部就班,只会按照国家计划僵化地生产,不能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做多做少、做好做坏都是一个样,当然无法与美国那种激励起个人积极性的企业体制相比。

  说来说去,公有制是万恶之源”呀。

  赵安民心想,这与原时空比较老到的公知,堪与比较呀,"攻击一点,不及其余”,你说他说错了吗?对于苏联弊端的分析,不能算错。

  但是他只谈美国的优势和苏联的弊端,对于其它方面一字不提,典型的文人技巧呀。

  看了看署名栏,是经济学系的一名助教。

  另-篇更是让赵安民皱眉,文章是夸奖西方的慈善制度的,认为很多西方文明有其优势,慈善就是其中之一。

  西方的很多大资本家,赚钱了以后会通过慈善回馈社会,他们设立各种基金会,对社会底层展开慈善,这是有效地弥补政府救济功能不足的一种形式。

  署名是社会学系的一名讲师。

  还有一篇简直让赵安民感到作呕,居然是谈论美国法律所保护的人道主义的,光看标题就让他感到有点愤怒。

  作者居然用美国的民权法案作为例子,说明西方注重人道主义,简直让人目瞪口呆,美国歧视奴役黑人,黑人觉醒斗争,美国资本主义政府不得不在黑人和白人学生的共同压力下,出台民权法案,而且这个法案根本没有改变现实。

  这居然就变成了美国的人道主义了?赵安民统计了一下,大字报墙上的20多篇大字报,大约有40%都是这样的鼓吹西方文明和体制优胜的文章。

  他内心-沉,心想怪不得主席和老妈,都在积极地准备推动一场文化革命,实在有收拾文教领域的必要性。

  在经济还没有赶上西方,甚至会在经济赶上西方的初期,都会不免有原时空“公知”式的思想,会-定程度地流行的,大部分的原因,其实并不是这些家伙一定崇拜西方,而是要用把西方树立成"理想”,然后反过来攻击中国社会主义的各个方面,用这样的策略来实现他们的目的。

  原时空赵安民也算是看得多了,有的时候确实是西方收买的1450在攻击,有的时候却是资本带节奏,还有的就是反动文人带节奏。

  一个箩筐里,其实也装了多种多样的人,他们真正的共性就是,一定要消灭中国社会主义的任何一点火光,让中国朝向毁灭性的方向发展,或者朝向对他们有利的方向发展。

  作为精致的和绝对的利己主义者,当然不会有任何真正对国家民族的爱。

  “民主人士”们,总会用”言论自由”,记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等理由,来支持这类反社会主义舆论的流行,因为只有在这样'宽松”的言论环境中,才能实现他们的利益,才能逐步将社会导向他们希望的发展方向——那是一个能保障他们人上人地位和“财产安全"的国度,却是一个人民将会日益处境困窘而贫困的国度。

  毋庸置疑,压制反体制的舆论,从来就是双刃剑。

  西方做得比较聪明,他们的言论自由是弹性的,他们比较擅长舆论战,所以就会采取时松时紧的策略。

  二战之后苏联的影响力大增,于是就有麦卡锡反共运动,白色恐怖席卷全国,言论自由就不见了。

  后来的黑人民权运动和左翼学生运动,没有触及美国的根本,而且“压力锅需要泄气孔”,于是就放得比较松,而且即使表面比较松,其实通过FBI和其它美国机构,政府密切地监视着这些运动,不要越轨,越过就会镇压。

  苏联做的比较笨,尤其到了勃涅日涅夫时代,一个克格勃第五局,将所有反体制思想钳制,所谓的“思想警察”,也不能控制全苏联的思想逐渐变质。

  后来戈地图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完全放开舆论,结果被西方利用,犹如两军对垒而不设防,自然是自己找死。

  原时空的中国,也有不少的经验教训。

  1976年以后到1979年,可以算是第二个大字报时期,不少领导夸奖过“西单民主墙”之类的舆论工具,因为那个时候的大字报舆论,有利于清洗四人帮极左,打击敌人嘛。

  但是在大事已定后,1979年取缔了大字报,理由是反对“资本主义民主”。

  “今天站在我自己的思想立场,我不允许异见者发言;那么明天,或许别人就不允许我发言。

  "这样的论点很有迷惑性,但其实不对,主席说过,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阶级立场,上层建筑总要代表某一种阶级立场,有利于自己阶级利益,才有真正的言论自由,而对于异见者给予的言论自由空间,当然是有限的,美国在这一点做得很好。

  在美国,政治正确的言论,自然可以畅通无阻;而政治不正确的言论,即使仍然可以发表出来,但传播的范围当然是受限的,也随时可以让你无声无息、无疾而终。

  美国的所谓政治正确,当然就是有利于其资本主义制度。

  新中国当然也有自己的政治正确——有利于人民利益,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

  做不到两个有利,其言论就必须受到钳制,其人就不能得到信任。

  我们允许异见者一定的言论,可以公开发表,是为了鯰鱼效应一国无敌者恒亡,思想无敌者,就会僵化并衰朽。

  但这并不是允许,异见者可以肆无忌惮地舆论攻击我们的人民和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

  我们会看清楚对方打来拳头的分量、打来拳术的技巧,或许有我们可以需要学习的地方嘛,但当然不能是门户洞开,那会被对方打得遍体鳞伤,甚至最终落败而亡的,所以必须掌握好对“异见者言论开放的度。

  危险在于,上层建筑必须能够代表人民的利益,代表社会主义体制发展的正确方向。

  如果上层建筑变色了,那么就是"太阿倒持”,钳制反动舆论的工具,反而会变成压制人民和江山变色的工具,人民无法发声了嘛。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5-29 16:57 , Processed in 0.036077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