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204 页

  今天他们是集体来拜会国家副主席宋清琳,想通过她向中央发生,一方面是"异议”,另一方面是"救人”。

  现在老头把这些人招祸的原因,说得非常清楚,其实也说出了运动背后的逻辑。

  宋青琳脸色严肃,没有直接答应下来,而是说道:“我先去了解情况,这一次运动很严重,中央非常看重。

  “她事先知道一些情况,现在可不敢答应这些民主人士。

  好不容易送走这些人,宋青琳疲惫地坐在了沙发上。

  虽然她事前就得到了通知,但现在运动的规模之大、惩处之严厉、涉及面之宽,都远远超过了她的想象。

  1957年反右之后,虽然有两次反官僚运动,但那都是共产党内部的政治运动,基本没有牵涉到民主人士和非共知识分子,少数牵涉到的也不是政治问题,而是与官僚主义相关的贪污腐化等方面的经济问题。

  所以对于十五年之后,又一次的大运动,她最初是非常惊愕的,经过了解,她才发现中共这一次是如此的重视,认为十五年的时间,一大批"文化破坏分子”藏污纳垢,分布在国内与文化事业密切相关的高校和文化机构,蓄意引导青年思想,朝向反国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方向引导,现在中共已经是忍无可忍,必须要雷霆扫穴,此事由已经很少对具体政务发表意见的主席亲自主抓,甚至主席自己都说,这可能是他最后办的一件大事。

  如此重视,堪与延安整风相比,也确实有人将之称为文化整风”。

  _她身居高位,虽然有不少社会活动,但都限于高层,对于中共强调的那些文化问题,她确实体会不深,甚至感觉到很陌生,对于是否有那么严重,她不敢妄下断语,但她确实知道,中共看得很严重,这是一场空前的运动,许多民主人士肯定要倒台。

  十五年的舒服日子过来,很多人已经遗忘了,尖锐斗争是怎么一回事。

  想到那些民主人士,其实宋青琳也感觉复杂,因为她熟悉的这些人中,君子固然有之,做过恶事的也有不少,她也曾听闻过一些旧事。

  她甚至知道,在建国初,对于有些人,中共领导层是捏着鼻子留用的,实际上对这些人的言论颇有不满,1957年反右,也是当时中共的一种爆发,虽然很快大多数人得以解放,免于右派的帽子,但也算是先兆。

  15年的时间,中共已经够能忍的了,或许正因为这样,这一次的爆发格外凶猛?要把异见者的主流抹杀?她摇了摇头,心想自己还是去见一见李慕青吧,虽然两人见面的机会不多,但还是互相熟悉的,她挺喜欢这个小妹妹的开朗性格的,也钦佩李慕青的工作能力,主席的首席助理很难做,更不要说李慕青,还担任了其它好几项的重要岗位了。

  “宋主席,我给你详细说说这一次运动的安排,您听完,或许就能自己得到答案了。

  “李慕青微笑着对宋青琳说道。

  接下来随着李慕青的叙述,宋青琳感觉到非常震惊,原来整个计划如此严密!虽然中央有通报,但宋青琳原来简单的以为就是"清理八种文化破坏分子”,挑出-些符合"八种人”的典型案例,打成反动派,使得文化战线的舆论和思想,都更符合中共的指导思想-现在占主导地位的,就是民本社会主义思想。

  但按照今天李慕青的说法,运动清理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就是要建立常态的系统。

  现在执行的就是第一步骤,将花了2年多时间调查选出的,符合8种文化破坏现象最严重的人员,总共有50多万人,全部清除出文化战线,用新人替代后,建构出符合民本社会主义需要的文化事业新基础。

  对于中央而言,重要的是确保这些人,第一从文化事业中消失,第二未来不会再继续对文化事业造成破坏。

  中央对于有些同志会为这些民主人士求情的情况,早有预料,也确实可以做到在不违反大原则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灵活机动,例如或许可以不流放到边疆七省艰苦县域,但文化禁入令是必须执行的,而且上述的两条原则必须确保。

  他们必须写悔过书签名,保证两条得到执行,而求情人也要为他们担保,才能避免最终的处理结果。

  听到这里,宋青琳已经失去了为求到门下的多数人,继续求情的积极性,她又不傻,对于那些人的操守,她其实并没有把握,几个熟悉的老朋友,她可以尽一份力,但要她“普惠",从现在的政策看,根本没有可能性,她求情多了,只会让中央难做。

  李慕青继续介绍,在完成清理和替代后的第二阶段,要进行一系列的“文化基础设施系统工程体系”建设,第一期的建设范围,大致框定10个系统:一、幼教、小学、中学、大学4级教级材体系。

  国家会对4级教材体系进行全面梳理,完善和更新最新的内容,未来要保证每年的更新,例如我们有很多历史学研究的最新发现,当然要放到各级历史教材中去。

  例如大学学习的有些科技内容,随着全球科技的发展,或者陈旧了,或者有了新的发展,还有些可能是此前根本没有过教材的新学科。

  凡此种种,都要建立起一个全新的体系,而且这个体系必须保证政治思想,符合民本社会主义的理论,不能是资本主义那一套。

  二、文史哲音画雕艺各个文化艺术学科,除了整理教材,清除掉西方反动思想的影响以外,还需要类似普通教育那样,建立一套教材体系,基本的模式,会是在每一个领域,建立一个类似“文学100"的教材和参考书体系,选择思想正派的专业书籍和著作,3年审核更新一次。

  三、建构文化艺术评估评价体系,逐步建立”艺术和畅销星级体制",从艺术性和畅销性两个维度,对文化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所谓的“思想艺术水平”,自然必须是政治正确的。

  四、将国家对文化事业的支持,从那些所谓的协会组织,转向基于文化艺术评估评价体系的奖励体系。

  什么作协、书协、画协,一堆官方的艺术协会,全部取消。

  李慕青自己就觉得,用国家从人民那收取的血汗钱,通过各种协会,养一堆鄙视人民的文人,简直是疯了。

  在这些方面,她是绝对赞同市场化的,你要真有本事,就自己找饭吃。

  省得国家在这些协会花了很多钱,却出现了一大批吃饭砸锅的垃圾文人,给他们发工资,不是有病吗?当然,替代性的会有一个奖励体系,获得高星级评价的文艺作品或者畅销作品,都会获得国家的奖励,这也是一个体系。

  五、扩展建设平台渠道体系。

  这其实也是对协会体系的一种替代,当下的文艺作品,发表的空间太狭窄了,所以需要大建设大扩展。

  例如文学小说的渠道,当然不可能只是几种刊物,在这个还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至少也要上百种呀,李慕青自己觉得,与其花钱养文人,还不如花钱建渠道,哪怕就算国家亏损点,但则为文人作品,提供了大量的发表渠道,他们可以以此为生;二则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嘛。

  科学期刊评估评价体系建设。

  科学评价体系,与文化评价体系,一起构成双评价体系"。

  科学的评价,主要是参考美国学术评估体系而设置的,同样是打造一批各种学科的分级刊物,然后根据影子,建构评价体系。

  与原时空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国要全部自己来,不会参考美国和西方世界的论文评价体系,而所有的期刊体系,也要自己逐渐建构。

  这也是没办法的,因为在现时空,随时要准备与西方彻底翻脸的。

  七、西方信息资料审核体系建设。

  对于西方著作、成果和思想的引进,早已不限于科技领域,而是逐步扩展到了经济、文化以及其它社科领域,窗户打开了,就会有苍蝇飞进来,而且西方释放的苍蝇,会有意地一定要飞进来的,因此必须有一个甄别系统,旦发现有害的思想或文化,就要制定对策,或者清除,或者控制。

  八、学阀调查和处置体系建设。

  在此前的调查中发现,学阀的危害超乎了想象,学术近亲繁殖,就等于没有发展,多数是混大米的人而已。

  他们阻碍了真正人才的发展,而学阀自己,多数已经过了创造的高峰期,难以继续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或者是文化研究创造的成果。

  所以专门设立了一个调查和处置体系,是用来对付学阀的。

  例如未来在邶大,任何一个专业,都必须有老中青比例设定化的人员构成,而中年和青年教师的来源,就不能是老教授们的学生弟子。

  除此之外,还有一整套严密的规矩,都是为了预防学阀产生。

  科”。

  九、公众舆论调查系统建设。

  同样是通过建设一条科学化的体系,对公众舆论,进行连续不断的调查、监控以及给出对策。

  这主要是应对社会发生的不同热点的,说白了,就相当于企业的“公共关系十、舆论干预运作团队和机构建设。

  这是建设一支舆论战部队,对国家意欲干预的舆论进行舆论投入、方向引导,使之符合国家的期待。

  现在主要工作范围还是国内,未来会扩展到全球。

  总之这个运动第二阶段,要建设起来上述的十大体系,而且十大体系还只是第一期的"文化战线工程",此后还有第二期项目、第三期项目,一直到建立起一个“国家文化综合战略体系”,才算是达到了运动的整体目标。

  宋青琳非常震惊,并且叹为观止,这真的是“大手笔的文化大国策",她突然就理解了主席为什么如此重视了一国家的经济、军事发展是硬件,而国家的文化、思想发展就是软件,共产党过去的成功经验,就是他们可以动员起人民,在思想上先胜过了常凯申政府。

  现在他们继续着这样的成功经验,意欲在文化和思想建设上,再打一场史诗性的大战。

  她也理解了李慕青开始时那句话的含义——这样的运动,用“整人“来形容或者理解,简直是彻底的污蔑,中央意欲建设一个伟大的新文化管理体系,那些思想陈腐的旧文人和民主人士,当然不符台这个新文化体系需要的人才,因为这个新文化体系有自己的“道“一民本社会主义,他们可以纳入一些与其道不冲突的其它文化,却不会允许对其道有破坏的思想,大量存在于内部。

  现在那些“民主人士可争的,无非是如何体面点退出历史舞台,而不是想着如何让共产党高抬贵手。

  宋青琳走后,李慕青咕咕地喝了半缸子茶,刚才说得有点累。

  想到近期的工作,她脸上也不由得露出苦笑,类似宋青琳这样来说情的高层人士,太多了,她总不能将负担转给主席决定,很多人必须在她这里做出决策,得罪人就不说了,关键有的说情,基本.上没有怼回去的余地。

  例如前总理为一些人说情,李慕青怎么驳回?幸好事前已经有所预计,所以对于说情,基本上都是免于“流放”,但不会允许“太平无事”,而是退休和退出文化事业,实施文化禁入令。

  虽然这让人不满意,但已经是她可以做出的最大让步了。

  甚至希圣国家主席也来说过情,不过他来的时候,就先道歉,说是实在推不掉,对于免于流放,但不免于其它惩罚的结果,也没有异议。

  希圣的“求情’甚至帮了她的忙,因为拿着这个例子出来,难道求情的老同志的脸,比希圣主席的脸,还要大吗?老实说,通过这些说情的高层干部,她也可以感觉到基于旧知识分子基础上的“民主人士”,拥有的庞大影响力和纵横卑阁的高层人脉关系。

  难怪原时空始终无法切割,甚至在改革开放之后,某种意义上融为一体了,人民中国变成了“开放"中国,想到这里,李慕青也只有呵呵几声。

  一石激起千层浪啊,何况这颗石头是如此的巨大,更贴切的比喻,有点像是巨大的太空陨石坠落到海中吧?所以激起的不是浪花,而是海啸,其威力足以横扫原来的“文化大厦”。

  夜色降临:李慕青遥望满盈的月儿,轻轻地一笑。

  这还只是一个开始,不是吗?今夜北京或者其它重要城市的夜色中,多少的“文化人”,会食不甘昧、夜不能寝呢?甚至陷入绝望呢?这就是大时代的浪潮,或许有误伤,但只有这样的浪潮,才能带来我们期望的新社会、新文化。

 

第207章  运动之下众生态

 

  读完报纸,上海震旦大学的老教授冯树德,对儿子冯炜说道:“阿炜,你办理移民吧。”已经快六十岁的冯树德,此时脸色严肃,但语气平静。

  冯炜吓了一大跳:“老头子,你没发疯吧?要是移民,按我现在的情况,可是要付出缴纳个人和父母财产90%的代价。

  “冯家有解放前的经济底子,冯父是教授,收入又算高的,一家人的生活过得不错。

  冯炜刚刚硕士毕业,已经确定了担任上海另一所大学的助教,这个年头硕士生还是比较吃香的。

  冯炜早就想过去欧美留学。

  这两年国家逐步放松,公派和私人的留学都在增加。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21:38 , Processed in 0.048202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