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252 页

  愿人生有幸,愿有缘再续。

  她的眼泪扑簌簌地一下子掉了下来,沾湿了信纸。

  这个混蛋,他还活着。

  活着就好,哪怕用永不能再见,哪怕重逢,已是双双白头。

  良久,她才放下信纸,轻轻地说了一句:“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第251章  苏联滞涨与拨动越南、

 

  1976年春,莫斯科克林姆林宫。

  尼娜.科罗维亚科娃,走进了勃涅日涅夫的卧室,看到老勃的睡姿,她皱了皱眉头,他的嘴角流出了口水,看上去就有几分痴呆相。

  她轻轻地为他擦去口水,心里有点难过,老勃在她看来,是一位伟人,也是她的贵人,可自从1974年老勃两次中风之后,他的痴呆症迅速发展,越来越糊涂了,作为老勃关系最亲近的护士,她是眼睁睁地看着老勃一天天失去了原来作为领导人的睿智,说白了,就是变得老糊涂了。

  1974年11月,老勃乘坐火车到符拉迪沃斯托克与尼克松会谈,第一次中风,还没有好透,同月他就率团访问蒙古,参加所谓的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结果再次中风。

  实际上,在两次中风以后,老勃的身体就垮了,而且更关键的,就是脑子越来越糊涂了,老实说,他已经不适合担任工作了,这几年不过是在强撑。

  老勃喜欢尼娜,已经是全苏联都知道的事情,而且他非常信任她,所以她知道,老勃已经在考虑辞去苏联领袖的职位,不过他很苦恼,因为他这个想法,几乎被每一个苏联高级官员拒绝,他们认为苏联不能缺乏了老勃的领导,否则国家可能重新走向不稳定的局面。

  这让尼娜感到生气,作为专业的护士,她最清楚老勃的身体状况,根本已经无法完全履行作为国家领导的职责了,现在他的神智,都已经是清楚一段时间,又糊涂一段时间,难道都指望他在清醒的时候,能够完成领导的工作吗?但她只是个护士,又能怎样呢?医护已经不能逆转老勃的状态,只能是尽量维持。

  她只能暗暗向神圣的主祈祷——虽然是共产党员,但她内心更信仰的,是全能的上帝。

  几个小时后,老勃出现在会客厅,神采奕奕,似乎完全恢复了正常。

  代理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元帅走了进来,由于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病重,乌斯季诺夫已经在代替格列奇科,履行国防部长的职权乌斯季诺夫是来向老勃辞行的,他将带领一个高级军事代表团,访问新生的越南,苏联还是很重视这个他们在远东的重要盟友的,在此时越南的地位,甚至还超越了北朝鲜——因为朝鲜恐袭事件,苏朝关系实质上正处于冰冻期。

  相比之下,越南似乎要听话得多——也也不可能不听话,越南从苏联这里得到的,要比北朝鲜多得多了。

  中国的军迷们熟悉乌斯季诺夫,大部分是因为苏联北方舰队的两艘旗舰,一艘彼得大帝号,另一艘就是乌斯季诺夫号。

  老勃喜欢乌斯季诺夫,这是与格列奇科比较出来的,格列奇科是个霸道的人,但他在苏军中的威信很高,老勃其实有点害怕他。

  至于乌斯季诺夫的性格就和蔼得多了,还是老勃以前的酒友,关系自然要密切得多。

  每一次老勃看到他,就要感叹自己现在身体不行了,不能像以前那样与乌斯季诺夫豪饮。

  乌斯季诺夫在苏军中,最著名的就是喝酒,因为他干杯不醉,他把这样的特长运用到了国际交往中,无论是印度、越南还是东欧国家的将军们,都在他这里吃尽了喝酒的苦头,以至于他在酒场上的!表现,成为了很著名的“乌斯季诺夫法则"一首先在酒桌上击败对方,是取得绝对心理优势的第一步。

  他最拿手的一步,就是率领苏军将领们,在国际宴会上端来高烈度的烧酒,然后当着目瞪口呆的主人面,-饮而尽。

  虽然这些国家也不乏贪杯之人,但是考虑到人种的差异和印度这样国家的文化特生,能像俄国人那样痛快淋漓的豪饮者,毕竟不是很多,更别说在一个国家的国防部或者总参部中,寻找这一类的酒徒。

  原时空苏联使用乌斯乌季诺夫法则,碰到的唯一对手,就是我国著名的林虎将军(当时职位是空军大校),在引进苏-27的中苏宴会上,林虎大校先发制人,直接用白酒混合啤酒的喝法来对拼,以一众,把苏联代表团喝趴了17人,让苏联军方也不得不承认“败北”,失去了乌斯季诺夫法则百战百胜的记录,这就是"祖国需要你的胃”的著名段子,据说是能够成功引进苏-27的关键之一。

  老勃原来可也是一位爱酒之人,他可是典型嗜酒的俄罗斯人,自然看乌斯季诺夫很顺眼,所以在格列奇科不行之后,老勃就指定了乌斯季诺夫,担任新的国防部长,现在是代理,此时苏联的体制已经很糟糕,非要等格列奇科死去,乌斯季诺夫才会正式接任。

  老勃此时情绪很高,大笑着对乌斯季诺夫说道:“你这一次去越南,又可以让越南的同志们,体会一次你著名的乌斯季诺夫法则了。”

  乌斯季诺夫也大笑:“越南人的酒量不行,不过我还是会让他们知道厉害的。”

  说笑过后,乌斯季诺夫汇报了代表团的情况,这一次苏联还真的对越南有些想法,主要就是想用越南牵制和压制中国,这也是苏联高层现在几乎一致的意见,或许安德罗波夫有些不一样的想法,但他显然现在不会为了中国而去挑战同僚。

  苏联的Kgb是现在苏联最有活力和能力的组织,如此强大的情报机构,自然对于中国这些年的发展,不会是一无所知。

  相反,他们非常清楚。

  而中国的发展,确实让苏联高层感到了压力,觉得有必要利用越南,对中国进行“适当的压制”。

  Kgb当下的判断,就是中国的经济、军事和综合国力,都正在接近苏联的一半规模,认知中国已经变成了一个“小苏联”,其实力之强大,远非苏联以外的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安德罗波夫对此知之甚详。

  虽然其它的苏联高层,还抱着一些对中国的传统蔑视态度,但他们也不是傻子,从Kgb多年连续的报告中,也知道了新中国各方面的突飞猛进,实在不可以掉以轻心。

  现在的苏联高层,已经不再考虑将中国纳入自己的领导了,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根本做不到。

  既然中国不可能服从苏联的领导,那么中国就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异类,尤其在东南亚的几个社会主义小国建立和发展之后,东亚的社会主义体系,隐隐与苏联加上东欧的欧洲社会主义体系,形成了社会主义的双子座,虽然觉得这个东亚体系,还无法与苏联体系相比,但苏联也不得不承认,在形式上,“双子座"很难被否认,这当然让苏联相当不悦,认为中国嘴上不说,但实际,上实实在在地,就是在苏联之外,在社会主义的世界里,独树一帜,在暗中努力,企图与苏联争夺社会主义的领袖。

  当然,中国这些年,在对待苏联的态度上,变得低调而"隔离",很少与苏联唱反调,但也很少公开赞同苏联,分道扬镳、各自登山的意思很明显。

  苏联高层,包括老勃认知到,中苏的贸易关系,对于苏联变得越来越重要——粮食与石油的互换贸易,固然是两国关系之锚,而中国丰富的民生产品,也占据了越来越多的苏联市场,现在已经超过了苏联进口的40%规模,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产品的性价比很高,进口中国货,相比进口欧洲货要廉价许多;另一方面,就是中国始终可以无需苏联用外汇购买,而是可以用石油、钢材或其它战略金属支付。

  这样的贸易条件,是苏联与欧洲的贸易做不到的。

  但由于.上述的政治背景,所以中苏之间的“政冷经热”的情况,一直都没有改善。

  在苏联高层看来,越南现在很重要,主要是它有着与美军发生战争,磨砺出的一支相对强大的军队,规模曾经高达百万,即使战后裁军,越南也会保留近六十万的大军。

  苏联多年的支持,以及美军撤退时留下的大量军械物资,使得这支军队此时的装备情况也非常不错。

  十多年的越战,苏联为越南花了300多亿美元的巨额军费,而且以后还要花费,当然要利用好这一枚重要的棋子,而牵制中国,在苏联看来,无疑是越南新时代的最重要的功能。

  苏联现在很清楚,中越高层关系冷淡,因为中国这些年,一直不愿意向越南提供大规模援助,而且越南高层以亲苏派为主。

  这就让苏联完全可以容易地利用越南——从中国的南方,牵制中国的大量军事力量,耗损中国的国力。

  苏联在北,越南在南,对中国形成了战略上南北夹击的战略压力,苏联现在要做的,就是让这种压力变成现实。

  越南对中国的压力,有助于苏联远东的安全,因为中国大量的军事资源,不得不放在南方越南的周围。

  乌斯季诺夫此次对越南的访问,就是部署这一战略的。

  当然,由于现时空,中苏关系并没有完全破裂,因此苏联并不是要越南发动对中国的战争,而是要对中国,形成在其南部的一定军事压力,让苏联在东亚地区,保持足够的话语权,苏联仍然认为,自己是与美国一样的全球军事霸权嘛。

  乌斯季诺夫开始了一次,对中越关系影响深远的外交和军事访问。

  老勃和乌斯季诺夫并不知道,在遥远的北京,知道乌斯季诺夫访越消息的中国政治局,专门为此进行了一次专题会议。

  现任CSIA局长郑闲华,做主题汇报,他也是感召同志中的佼佼者,在李慕青担任政治局委员后,由郑闲华接任。

  外界的印象,调查总局局长唐卓生,以及CSIA局长郑闲华,这两人是李慕青在情报领域的左膀右臂,就像是财政领域的王丽云和徐献东一样。

  郑闲华平静地汇报:....已经确认乌斯季诺夫,即将接任苏联国防部长。

  此人虽为元帅,但并不是以往的战争指挥将军。

  他最著名的职务,是在二战期间,担任苏联武器装备人民委员,为苏联在二战中武器装备的生产调配,以及大批新武器的研制,做出了巨大贡献。

  所以他一直是走武器装备这条线上来的,从来没有担任过一线的军事将领。

  再根据其它情报的综合,此入在苏军中的影响力,远不及过去的格列奇科。

  “由于格列奇科,是苏军中最极端反华的元帅,一直是中苏两军,以及武器装备采购交流的最大阻碍者,所以乌斯季诺夫继任后,较大概率,有助于中苏军贸的改善和增强,当然现在这个领域,已经不再非常重要,但对我们还是有所帮助的,尤其在战机领域,我们将尝试获得苏联的一些新科技。

  ....勃涅日涅夫中风后,我局建立了关于他的对象行为模型,由于他身体状况的衰颓,苏联高层的决策,将日益由其亲信主导,而由勃涅日涅夫确认。

  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贿赂他的亲信们,以及建立与他亲信们之间的经济关系,来实现我国对于苏联的一些需...陶筑和程风的脸色都有点怪,这个郑局长,在政治局会议上,也是说得够坦白的,“荤素不拘”呀。

  倒是希圣,面不改色,似乎觉得郑闲华的提法,完全对他没有影响。

  ...CIA的重要判断是:苏联经济已经走过了高峰,接下来将进入衰败期。

  苏联的经济最初增长很快,而最近两年开始明显下降。

  我们认为可以用以下的理论,来近似地解释:在七十年代初以前,苏联资本稀缺,因此并非所有的工人,都可以配备足够的机器。

  在这个阶段,只要将机器,提供给原来没有机器的工人,将会产生很高的效益,只要还有工人,没有配备上机器,这种效益会始终保持很高。

  然而当所有的工人,都配备上机器之后,新增机器的收益率,最终将会下降到几乎为零。

  很有趣的理论,几位政治局委员,都在内心给予了肯定。

  “打破这种格局,无非是两种路径,第一种是改良效率,让已有机器的效率提升。

  第二种就是创新效率,发展新产品,也是带来对新机器的需求。

  两种情况下,生产力都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然而,我们认为,现在苏联的体制,已经不足以执行改良或者创新的任务,其僵化程度,使得苏联只能在现有生产力上徘徊,甚至可以得出进一步的结论,那就是其生产力,将步入下降的轨道。

  最强的苏联,就是现在,未来的苏联,将比现在更弱....除了李慕青和赵伯陵以外的政治局委员,内心都很震撼,没想到CSIA,居然如此直接地说苏联不行了,尤其是对苏联情况比较陌生的委员而言,这简直是石破天惊——他们又不是感召同志,对于“历史"一无所知,此时的大众印象,又是苏联强大无比。

  .乌斯季诺夫访越,其实早已在我们的预料之中,苏联此时仍然以超级大国全球霸主自居,试图将其影响力,贯彻到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尤其认为越南,能够牵制我国在南方投入极大的力量,这对于苏联在对华关系上,有助于让苏联在北方的中苏边境上,确保有利的战略态势.“中苏关系没有破裂,苏联不会将中国,推向其战争化对手的境地,所以其挑唆越南的行为边界,很可能是让越南在边境制造事端,在边境屯驻大量兵力,让我国不得不在中越、老越和柬越这三组边界,消耗大量的军事资源,这就达到了通过越南牵制我军,减轻苏联北方压力的母的...虽然早有预计,但苏联这样的谋略,近乎“阳谋”,其实不怎么好破,此时的中国并不想与越南发生战争,因为"缺乏战争收益”",所以定下来的基本原则,还是见招拆招、坚决反击而已。

 

第252章  不可避免的中越摩擦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9:10 , Processed in 0.038274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