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264 页

  “基础设施建设很成熟,有钱投下去,就可以保证建设的结果。

  但工业和研发投资不是这样,必然会有很多的失败和沉没成本。

  但我们不能因为这样,就缩减了相关的投资,最难的事情做好了,我们才有资格、有能力成为世界顶尖的大国,光是做容易做的事情,凭什么我们能成为强国呢?”

  “很抱歉,同志们,今天说的一些话,很不客气,很刺耳,但今天的会议,不就是让我们讨论国策吗?希望大家也畅所欲言,我的想法未必全对。”

  计委的人大委员们,用热烈的堂声欢迎了赵安民结束他的发言。

  但这番发言一起的涟漪,可没有那么快就会停止,当天晚上,李慕青就拍板,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了赵安民的发言全过程,轰动了全国,引起了各界的热烈讨论。

  产学官民,对于赵安民的讲话都非常关注。

  希圣难得地,让家人打开电视,收看了赵安民的讲话,从头至尾,没有漏过一句话。

  看完后,他回到书房,陷入了沉思。

  他觉得赵安民确实发现了当前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漏洞,或许是民本派集体的看法,代表着他们希望国家政策,在这个方面进行一些调整,这没什么,可以更健康-些嘛。

  让他比较有想法的是两个,第一这一次不再是李慕青自己来“放炮”,而是赵安民这个年轻的干部替代了李慕青,意图是什么?从地方到中央吗?这是民本派在培养赵安民?如果是真的,他也不能不有点佩服,这一次赵安民说的话,必然会得罪不少的地方高级干部,否定了在城建和商业房地产上的政绩",肯定会影响中央在进口上实施严格的管制。

  少高级干部,也会觉得赵安民是在打脸”的。

  所以年轻就是好啊,无所畏惧,不得不说,赵安民今天讲话所显示的风华,已经有政治家的雏形了,政治家就是不要怕得罪人,坚持自己的理论和战略嘛,披荆斩棘,维我意志,不会像政客那样滑头,什么有利于自己的利益,就怎么说话。

  第二就是对自己一些布局的重新考虑。

  党内已经明确了赵伯陵在1981年开始接班,但老实说,从希圣自己的角度,他还不是对赵伯陵特别放心,他觉得赵伯陵太年轻了,刚刚五十出头就担任国家领由,他能够很好地领导这个国家平稳前进和进一步强大吗?到希圣自己退休的1980年,建国初的老同志们,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人,几乎都要退干净了,交棒给了赵伯陵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人。

  他内心是有担忧的,也为此开始做一些人事布局。

  在他看来,这是避免赵伯陵等入上任后,走偏了方向。

  但是这样的人事布局。

  一县多了,势必与赵伯陵他们民本派,引发冲突,或许还会在未来的岁月里,变得激烈起来。

  这些年,他可是充分了解了赵伯陵、李慕青等人的坚定意志,李慕青比较外向,表现得比较明显,但赵伯陵其实也是一样,对于自己认定的事情,百折不挠。

  所以做到什么程度,一直是他一个犹豫的方面,不能没有,不能太多,要把握好度。

  自己毕竟是要退休了,插手过多,不但赵伯陵他们会反感,主席也会不高兴,而其它同志可能也有看法。

  今天赵安民的讲话,让他有了一个想法——经济上要充分放手,这是民本派的专长,今天赵安民这个小娃子表现的水平,党内经济领域的很多高级干部,做不到也想不到。

  自己的布局,尽量要集中在党组织和军队上——这是当年革命胜利的基础,老同志们此时,还不能完全彻底地交给民本派为主的新一代。

  赵安民的一次讲话,对党和政府两翼,都造成了微妙的影响。

  此后,以国家计委为"策动中心”,一系列的中央政策文件开始出台,对五大投资领域的投资分配,重新开始进行了相关调整,加大了对研发和工业投资的力度。

  城建是被压缩得最厉害的,未来对城市官员“政绩”的考核,首先就是工业包括研发的调查,你做到了,再把剩余资源去投资城建,才是合理的,才可以算是政绩,否则只能是“政失而已。

 

第263章  平等才能创造伟大

 

  赵安民摘下头.上的帽子——这是他为了减少有人认出他来而携带的。

  这里是人大的校园,黄昏的时间,他来到了这里,也算是缅怀自己那一段,二世为人的青春岁月。

  坐在教二草坪的长椅上,他漫无目的地看着那些拿着书的老人和中年人,还有依偎谈笑的情侣。

  有些记忆,不免突然地从脑海里浮现出来。

  他对人大的印象,总是要比邶大好一些,或许是因为那句“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或许是因为人大的几个老师,让他的印象比较好?他现在对他们还记忆犹新——有的老师高谈阔论、口若悬河、慷慨激昂、启迪于澎湃之间;有的老师行云流水、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润物如潇潇春雨。

  当然,当时的文化环境,也有让他感觉不舒服的老师,但总体而言,相比于邶大,他还是觉得人大,让他更感觉这是新中国风格的学校。

  就是这个人大校园,他曾经在夏夜的明法台阶吃西瓜,在深冬喝冷风,春天吃柳絮,秋天拍银杏,当时不在意,却是他自己青春年华的点点滴滴。

  “您是赵安民学长?”有人惊喜地招呼他,这是被人认出来了?他只好抬头望去,看到路边有两名女生经过,其中的一名满脸惊喜。

  但两人对他都是陌生的,他好像没有任何印象。

  他毕业离开人大校园,都超过十年了,还有人叫他学长?他都已经习惯别人叫他书记了。

  惊喜的女生脸颊微笑红:“我叫黄梦茹,是人大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

  学长可是我们系的骄傲,前两天在电视里,看到您挥斥方道,大家都在讨论您的发言呢。

  赵安民恍然,原来是因为这一次的发言,让人大的经济学系,又想起了他这个学长”。

  “学妹你好,我是赵安民,很高兴认识你们。”

  或许是刚才这个学妹的那一声惊呼,引起了别人的注意,很快就有几个人围了上来,围绕着他前两天的发言,你一嘴我一舌地说了起来,还是以夸赞他为主的,大家都很佩服他的“敢言"。

  有的学生眼睛放光,赵安民可是他们的偶像,学成报国,在人大会议上挥斥方遒,直指国家弊端,以天下为己任,不就是自己的梦想吗?他陪着大家说了一会话,看到人越聚越多,心想不能再呆了,正要向大家告辞。

  结果就有两个中年人匆匆地走来,其中一个认出来了,是他以前的老师高恩复,现在担任人大经济学系的系主任。

  还没有走到他面前,高恩复就大声地说道:“安民,回来学校怎么也不说一声?”

  赵安民不由得苦笑:“高老师,我只是在开会的间隙,溜出来看一看校园,不想惊动你们的。

  高恩复说道:“那哪行啊,好不容易你回北京一趙,也该给你们的学弟学妹们,说点什么吧?“他已经开始盘算起来了,赵安民前天的讲话,通过电视,可是名震天下。

  经济学系,怎么能放弃这个好机会呢?赵安民有点为难:“高老师,这些天我一直都要开会,周末会议结束了,可总理要去考察呀,第一站就是我所在的潘越山荫市,确实没有时间啊。

  高恩复哪里女过这尊"大佛”,他念头一转,看了一下手表上的时间,说道:“今天你都已经到学校了,干脆我通知一下,就今晚今半个小时后,在学校大礼堂,你给同学们随便讲讲。

  “看到他如此坚持,赵安民只得答应。

  一群人陪同着赵安民走向大礼堂,很快学校的广播就响了起来,宣布学长赵安民将在晚上7点半,在大礼堂向大家做演讲。

  七十年代的新中国,大学生们充满了激情,很快就有很多人涌向了大礼堂。

  赵安民走上讲台的时候,吓了一跳,人大这个最大的礼堂,正常是800人,现在早已坐满,甚至连楼梯上都已坐满,边上很多人甚至是站着,估计2000人都可能不止。

  高恩复笑着拍了拍赵安民的肩膀:"安民,你低估了你在人大同学和老师中的影响力,更何况前天你的讲话,央视播出后,可是在人大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赵安民深吸了一口气,自己讲点什么好呢?他清了清嗓子,忽然想到了一个课题,是原时空写论文的时候,对罗斯福新政看到的一些资料,他有点忐忑的心思沉静了下来。”..我今天其实一点准备都没有,被高老师逼上了这个讲台。

  索性,我就说一说最近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吧,我们知道,经济学上一直讲求效率与公平的平衡问题,这两者往往形成了一对矛盾论,通常给人的印象是,资本主义过于侧重效率,而社会主义过于侧重公平。

  其实在效率与公平这对经济问题的背后,其实是人类社会更深刻的一对矛盾,即利益与平等问题,我今天就想谈一下利益与平等,一个国家,如果能解决好利益与平等,那么自然也能解决好效率与公平的问题。

  会场上安静了下去,前排的黄梦茹看着开始侃侃而谈的赵安民,她的脸色又开始微微红了起来,似乎有点害羞,她的眼睛是一瞬不瞬地盯着赵安民。

  赵安民继续说道:“这几年我阅读了不少罗斯福在三十年代,努力通过体制改革,让美国挣脱大萧条的相关资料。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其中的主要思想之-,就是以保护平等性立法的模式,来削减资本家过多的剥削,从普通民众身上搜取利益。

  “1933年,罗斯福颁布全国产业复兴法,这个法案的核心内容是4条:第一规定工人的最低工资标准,第二要求最高工时为每周40小时,第三要求加班工资翻倍,第四,政府有权对企业进行限制,并要求企业家、工人与消费者共同监督生产,如果企业有违规行为,政府可以吊销企业执照。

  同学们,有没有觉得这个法案,其实比我国现在为保障人民权益而制定的法律法规,在平等性上并不逊色?台下有点轰动,确实除了少量的经济系的老师和学生,其它绝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美国曾经如此的“社会主义”,很多人发出了低声的惊呼。

  “这样的法案,在资本主义大本营的美国,一石激起千层浪,导致了美国右翼的极力反扑,罗斯福推动法案,被一些资本家和右翼势力,认为是要带领美国,走向共产主义,右翼报纸上,连篇累牍的痛骂罗斯福敲富人的竹杠,有些记者,甚至当面质问罗斯福是不是共产党。

  于是1935年,美国联邦最宣布该法案违宪而无效。

  “罗斯福并没有放弃,与他的幕僚再次制定了公平劳动标准法,内容其实近似于那部1933年法案。

  法案终于确立了最低工资标准,禁止雇佣童工,同时严格限定了工作时长——每周最高40小时工资制。

  为了法案得到通过,他的妥协是,给了资本家两年的时间来进行缓冲,最初的每周工作时长,不得超过44小时。

  1938年,这部法案终于得到通过。

  “1937年,罗斯福甚至演讲说,一个自立和自尊的民主国家,不能为童工的存在,提出任何理由,不能为削减工人的工资,或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提出任何经济理由!"“我说到这里,台下的同学和老师里,肯定有人会纳闷,赵安民怎么会夸奖起资本主义美国的大头目来了。

  赵安民一贯的立场,不应该是民本社会主义吗?”台下一片低低的笑声,确实有很多人好奇。

  “罗斯福确实是资本主义的代言人,他自己家的罗斯福家族,也是一个典型的利益至上的资本家家族。

  可他的法案,明显是一个倾向于工人阶级立场的法案,是一个逼迫资本家吐出一些利润,分润给工入阶级的法案。

  这是他背叛了自己的阶级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这样限制本阶级的短期利益,本身就是为了本阶级的长期利益,当时经济大危机下的美国,原生的资本主义制度,确实已经难以为继,如果罗斯福不逼迫资本家们自限,就不可能走出经济危机,甚至发展下去,美国资本主义的总危机就会到来。

  “1929年美国大萧条经济危机,从经济学的学术观点看,实际上是一场库存危机。

  第一阶段,总需求不足,消费力有限,于是工厂库存不断增加,卖不掉嘛;第二阶段,于是开始裁员,失业人口增加,剩余工厂之间竞争恶化;第三阶段,就业困难,工资下降,社会消费力和总需求进一步下降,市场缩小,更多的工厂倒闭;第四阶段,剩余的工厂为了生存,拼命降低成本,压低工人薪资,大量使用童工,更多的人失业,消费力和总需求下降的规模更大,恶性循环之下,经济大危机不断深化,已经影响美国能否继续存继。

  “所以很好理解,美国的社会结构,简单粗暴地划分阶层,或许可以直接用1%的资本家,与99%的工人和其它阶层来划分,当9%的人口都消费不起,甚至要饿死的时候,1%资本家生产的东西,就只能卖给1%的资本家自己的阶层,市场如此之小,资本主义体系不就面临崩溃的危机吗?。

  1929年的美国,人口大约有1.2亿,可是失业人口达到了1700万。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5-29 16:26 , Processed in 0.051080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