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265 页

  美国社会统计局后来统计,大萧条带来的大饥荒,至少有800万人以上被饿死,约占当时美国总人口的7%。

  同志们,我们有9亿多人口,按照这个比例就是有6000多万人饿死,平均是两个省的总人口!这可是当时最富裕的美国!“1932年的美国,公立学校的小学生,有50%的学生营养不良。

  全社会的童工,至少有600万人,因为童工的平均工资,只有成年人的1/5。

  在这样的内卷之下,成年人的工资,也被迫不断下降,而且他们必须疯狂地加班,来增加一点点的收入,那个年代,996算什么?一天于16到18个小时都是常态。

  以至于美国的时代周刊哀叹:美国工人的工资水平,已经和中国苦力一样了,而大家都知道,当时我国是个什么情况。”

  "罗斯福知道,把工人阶级给逼死了,资本主义就离崩溃不远了。

  美国的资本家最喜欢”自由”这两个字,在自由的名义下,他们企业可以随便作,这样才有竞争力,才有效率。

  此时所谓的效率,无非是将剥削发展到甚至超越古代奴隶制度的程度。

  “所以在罗斯福民主自由漂亮辞藻包装下,实际上他是试图逼迫资本家让利给工人阶级,扩大工人阶级的消费能力,从而增大总需求,拉动美国资本家企业的销售增长,从而让经济走出濒临崩溃的局面。

  这背后都是冷冰冰的算计,大家可不要傻乎乎地听到几个漂亮的辞藻,就激动起来。

  “最低工资,就是保障工人阶级的最低消费能力;40小时工时,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可以提供工人以闲暇时间,有了闲暇和周末双休,才有更多的消费嘛;禁止童工,让儿童接受教育,才有工业人口的长期供给,也才能增加成年人的就业规模,更加能提升平均薪酬。

  “如果把利益平等看成是一个钟摆,那么罗斯福新政的方向,就是把这个钟摆,从利益的方向,拨向平等的方向。

  毋庸讳言,这是社会主义体制国家最正常不过的以民为本的逻辑。

  罗斯福并没有局限于自身的资本主义体制,采取了这样的策略,这是他伟大的地方。

  “削减资本家利益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极大地提高了美国资本家纳税的额度,最高的时候,累进税率达到了92%,每个资本家只能获得其利润的一小部分,其余的都要被美国政府拿走,拿走的钱干什么呢?罗斯福启动了美国的大基建时代,修筑公路、建设水坝、架设桥梁,不仅改善了美国的基础设施,增强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底蕴,而且直接解决了大约400万人的就业问题。

  “这些新政的效果是显著的,此后美国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回复了增长,gDp从1933年的742亿美元,增加到1939年的2049亿美元,失业人口总数,从1700万下降至800万,极大地恢复了美国人对其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

  “在我个人看来,罗斯福倾向与平等和公平方向的改革,不仅仅是美国走出经济危机的基础,也是二战后美国成为全球霸主的体制基础。

  美国通过二战,当然占了大便宜,但要是其体制无能无效,也走不到今天。

  “当然,很多趋势表明,美国这个伟大的时代,已经进入了末期。

  为什么呢?因为美国毕竟是私人资本主义主导的国家,是资本的联盟,而资本联盟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益。

  大萧条的时代,为了让资本主义不至于崩溃,他们容忍了罗斯福的改革,切割出一部分利益,通过各种方式,壮大了工人和其它阶层的消费力;二战之后,又因为畏惧苏联体制对民众的吸引力,为了竞争获胜,不得不维持了罗斯福的改革体系,而且还开启了高福利的时代,用高福利来收买民众。

  “但私人资本家们,已经忍耐了超过45年了,要他们继续忍耐下去,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美国现在已经走上了另一条道路,即对资本家减税,利益的钟摆,重新向资本家方向摆动,至于维持民众的利益,则是逐步开始用国债方式,来维持福利和其它方面。

  我估计不到20年,基本上美国的利益分配格局,又会回到罗斯福改革之前,美国新的危机,将因此而酝酿。

  “美国给我们的启发,就是要坚守平等原则,有了平等,才有经济上的公平,才能创造最大的总需求,为投资创造最大的市场。

  靠剥削出来的效率,不是真正的经济效率,科技进步以及不断优化的管理,才是效率的来源。

  "我今晚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暴风雨般的掌声,席卷了礼堂。

  赵安民这一次的讲话,在新中国经济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场大讨论因此而展开。

 

第264章  美国的终极竞争战略

 

  保罗尼采慢慢地走着,背后有人呼喊他:“保罗先生。

  “他回头看了看,布热津斯基那熟悉的面孔,显现出来,他微微皱眉,因为其实他并不是很喜欢这个小字辈,他一直觉得布热津斯基主导的战略,比较激进,不适合美国的长期国家利益。

  尼采与布热津斯基两人,此时都是美国著名的政治战略家。

  尼采在美国上层的名气更大-些,他出生1907年,从罗斯福时代起,每一个美国总统都会咨询他,无数的美国国策,背后都有尼采思想和策划的影子,他对美国政府的影响,总是非常深入的,现在的总统卡特,也是很尊敬他的。

  布热津斯基此时的名气,远不及尼采。

  他主要是依靠戴维洛克菲勒等金融垄断财团的支持,不过由于此时的总统吉米卡特,原来可是布热津斯基发掘并推荐给金融财团们的,要不然吉米卡特,说不定还是做他的花生种植场主呢。

  所以在卡特当选总统之后,布热津斯基就担任了卡特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此时他也已经是70年代后期,美国外交政策的实际操控者。

  此时布热津斯基这个小字辈(1928年出生)_,在大众舆论中的名气,可比尼采大得多了。

  不过在美国上层,对于尼采可是要尊敬得多了。

  布热津斯基说白了,就是一个难民出身,如果不是戴维洛克菲勒的赏识,根本不可能成为影响美国的人物。

  而尼采,本来就是华尔街富翁,是美国蓝血”中的一员。

  贵族对于平民甚至是难民,内心总是不免于鄙夷的。

  今天卡特总统邀请尼采来白宫,就是想与布热津斯基一起,与尼采讨论美国的战的略,这是从罗斯福开始,每一个总统都做过的事情。

  布热津斯基陪着尼采抵达总统办公室的时候,卡特已经热情地等在了门口欢迎,虽然在原时空美国历史上,一般都认为卡特是美国历史上最差劲的总统之一,但必须说,卡特与人打交通,是很有天赋的,确实对入相对比较真诚而热情,所以他的人缘一直不错。

  坐下后,三人开始闲聊攀谈,逐渐进入了正题。

  卡特询问尼采:“你对于此时的美国政府,有什么建议吗?”

  尼采的头发已经全白了,脸上的老人斑也很明显,说话慢腾腾的,但思维仍然敏锐,眼神仍然光亮。

  他说道:“总统先生,我确实有一些想法,想提供给您参考。

  "卡特微笑着抬手,示意尼采继续说明。

  “总统先生,我是一个华尔街出身的实用主义者,所以在我思考国家安全政策时,更关心的是风险评估、成本-收益等实际问题,遵循的是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思想模式。”

  “所以我不想扯太多的意识形态。

  对于像我这样的老头子来说,主要就是坚持和相信两个最基础的逻辑,第-是实力乃至武力,才能维护西方的利益;第二就是历史在我们一边,美国式的自由民主理念及其政治实践,代表了人类文明的最高成就和发展方向。

  “虽然美国在越南战争获得的结果是一场悲剧,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怀疑美国的力量和活力,我们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是西方世界的领袖。

  美国-定能克服现在的各种困难,我对此深信不疑。”

  “苏联是我们的主要敌人,我们在五十年代以来的基本策略,即充分动员国家资源,维持广泛的海外联盟与前沿军事存在,尤其是在和平时期,保持庞大军事预算,以支撑美国及其盟国全方位、高水平的军事准备态势。

  这个战略仍然是有效的。

  “为什么有效?因为这种战略,很可能能够拖垮我们主要的敌人苏联。

  美国及其盟国的经济体量,大约是苏联包括其东欧盟国的四倍以上。

  而苏联为了应对我们在军事上投入的资源,却是大致与我国规模相当的。

  被迫投入巨大的军事资源,就为苏联带来两个巨大的难以解决的问题,第一是军事投资挤占了经济和其它领域的投资,导致其国力,在未来可能增长乏力,军事投资并不能带来经济回报。

  第二是影响了其国民的生活水平,使得苏联人相比美国和欧洲,其意识形态的影响力逐渐下降,而无法为其国民提供理想的生活水平,从长期看,必然是苏联的阿克琉斯之踵。

  "更何况,有可信的观察表明,苏联的极权体制,并不能形成良好的效率,缺乏了市场竞争带来的经济活力,其体制逐渐向僵化发展。

  “总统先生,我们现在很多人,都畏惧苏联似乎越来越接近美国的强大。

  在我看来,这大可不必。

  一方面,苏联的集权体制,有利于凝聚国家的力量,投入基础工业领域的重复性大生产,但是这样的投资不是无限的,因为需求是有限的,当需求满足后,苏联的增长速度,就会慢下来。

  我们一定能等到这一天的。

  另一方面,从1967年开始的石油危机,导致十年以来,油价一直处于高位,这帮了苏联的大忙,使得他们能够通过出售原油,从欧洲吸血,维持了他们的经济强度,或许未来我们可以在油价上做文章,打击苏联的经济。

  “所以对于苏联的战略,我仍然坚持过去的看法,总体上只要维持我们目前的战略,就足以慢慢地绞死苏联了。”

  卡特和布热津斯基频频点头,尤其是布热津斯基,听到尼采的判断,他可是感觉“於我心有戚戚焉",他是从波兰逃难到美国的,对苏联充满了憎恨。

  “但是美国当然不是高枕无忧,最近十年来,一个最大的变数,就是共产中国的崛起。

  ““这是现代历史上出人意料的趋势。

  很多美国人,还把中国当成是埃及那样的,由于文明过于古老,而不但衰亡的国家。

  但很可惜,与美国人普遍的感觉相反,这个国家已经获得了新生,在最近的十年,增长的速度应该是超过了所有的国家,有人把他们说成是世界的第三极,我个人认为这并不是夸大,而是正确的估量。

  “我们对中国,应该进行理性的判断。

  第一,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经接近或者超越了苏联的50%,加上他们人口众多,我们对其国力的估量,用半个苏联来形容,并不未过。

  这就超越了美苏以外的所有其它国家,包括日本和德国,中国已经是最强的地区强国了,虽然还不是超级大国。

  “第二,中国产品出现在了世界各国,包括美国,表明了他们要比苏联更适应西方式的市场经济,这对于美国有好有坏,好的一面是美国或许能拉拢中国内部倾向于市场商业的力量,坏的是结合了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方面的中国,或许比苏联更有韧性。

  “由于中国巨量的人口,有一天,它如果在经济规模上,追上或者超过了苏联,并不是很奇怪的事情。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8:10 , Processed in 0.040347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