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284 页

  “最近4年来,支撑韩国经济的,主要就是两个领域,第一是基建业,这个行业是在越南战争的时候,被美军的需求带起来的,韩国当时从服务越南战场的基建作业中,获利近6亿美元,从而带动了这个行业的发展。

  而等到越南战争结束,虽然失去了越南市场,但正好中东由于高油价获得了大量财富,他们开始了各种大建设,使得韩国基建业,获得了发展的市场。

  最近的4年,韩国从这个领域获利数十亿美元。

  不过这个行业正面临共产中国的有利竞争,他们从中东进口石油的规模,远超韩国,贸易交换之下,中国基建业获得的中东订单,逐渐超越韩国,韩国除了人工便宜,并没有其它的任何优势。

  实际上,我熟悉的韩国基建业的从业者,现在也是忧心忡忡。

  “第二是新村运动,在我看来,这是朴正熙干的唯一的好事。

  新村运动也就是推动农村现代化,政府从财政上大力资助,改变农村生活与卫生条件,建设道路、水井、娱乐场所、农民会馆,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济作物、兴办饲养业,同时创办农产品加工业,实施农村工业化,至1975年城乡收入差别表面上基本消除,实际上,主要还是得利于将多数农村人口赶进了城市,一方面提供城市工业以廉价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农村通过现代化,少数的地主,就可以充分地耕耘韩国珍稀的土地,城乡差别,当然就消失了。

  “虽然如此,以韩国的基础条件;朴正熙的新村运动确实也是对症下药,但两大问题由此产生,第一是投入农村的资本,本质上仍然是来自外债,财政哪里有钱?第二是催生了大量的城市贫民,韩国现在失去了经济高速上发展的势头,城市就业就成了越来越严重的问题,这几年不断的反失业运动,就反映出韩国的窘迫。

  “所以啊,朴正熙政权的经济政策,其实是以高通胀高外债,换一个看起来体面的增长数字,这是以一俊遮百丑而已,但实际上被打断了重工业升级道路的韩国,现在不过是一个以低附加值的轻工业为主的落后国家罢了。

  洛佩兹不由感到了惊奇,作为感召同志,他在来访前也研究了-些韩国经济的资料,其实吹捧的居多,但真的严重到了如此的程度吗?他对赵东成说道:"高债务是很危险的。

  据我所知,拉丁美洲的阿根廷、墨西哥、巴西等国,正逐渐陷入经济危机。

  他们的主要问题,就是与韩国类似的高债务,过去几年,由于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利率很低,这些国家与韩国一样,大量地向西方银行和金融机构举债,但外债规模急剧膨胀,短债占比快速攀升,拉高了债务风险。

  “这种情况下,一旦美国提高利率,这些国家不可能还得起钱,债务危机立即就会爆发,按照按我们财团内部的研究,认为在1981到1982年拉美债务危机的爆发可能性很大。

  你知道,美国和西方的滞涨危机,已经持续十多年了,无论哪一个阶层,都已经不能忍耐,所以美国各大财团内部,逐渐倾向于大幅度提高利率,彻底遏制通货膨胀,老实说,这是牺牲拉美和世界其它国家,解决美国危机的办法,一旦大幅提高利率,这些国家经济就会短期崩溃,美元回流美国造成稀缺,全球的物价以美元计价,就会大幅度下跌,而美国不但可以收割全球的优质资产,而且可以一举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看起来,这个牺牲名单之中,很可能要加上韩国的名字。

  赵东成大为震惊,不过却没有怀疑洛佩兹的话。

  因为在当年留学的时候,他就知道洛佩兹,有点左翼的思想,从来不吝于在他面前”说美国的坏话”,正因为如此,他也一直对洛佩兹坦诚以待,要不然他刚才对于韩国经济如此悲观的言论,他也不会秉持自己内心的认知,而如此直接地向洛佩兹倾诉。

  洛佩兹对于赵东成还是有保留的,他没有泄露美金会对于油价的判断,由于北海油田和打击苏联的需要,油价大跌已经在路上了,虽然这对于韩国的化工业有帮助,但这场反向的“新石油危机”,使得美国发动利率大战,拥有了必要的经济基础,要不然高油价下,美国哪里敢大幅提升利率?在原时空,美国可是一口气将利率提高了16%以上,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数字。

  赵东成有点颓然地说道:"不是有可能,而是一定会。

  现在韩国政治混乱,产业重挫,失业率奇高,即使在低利率下,也可能爆发债务危机,何况如果你说的美国大幅提高利率?债务危机一定会立即爆发的。

  韩国终于还是证明了,没有自己的国运。”他已经看到了未来韩国经济的悲惨情况。

  洛佩兹有点同情地看着他,无论如何,感召同志们对于韩国的战略,就是不遗余力地打击,因为他们完全被美国控制,是美国最忠诚的走狗。

  赵东成还不知道,洛佩兹表面是来访问韩国经济界,其实是执行秘密任务的一员,美金会的工作小组,已经向临时总统崔圭夏和参谋总长郑升和,提供了全斗焕和卢泰愚即将兵变的情报,准备挑动韩国高层的狗咬狗斗争。

  这个情报向两人指出,全斗焕的阴谋,得到了卢泰愚及其他”一心会"成员如朴俊炳、朴熙道、白云泽、张基梧、张世东、许三守、许和平等的支持。

  此外,首都军团长车圭宪中将、第1军团长黄永时中将和国防部军需次官助理俞学圣中将等高级将领,也加入了全斗焕的阵营。

  全斗焕本身拿握着军内外所有的情报和搜查机构,现在掌握前线师团,以及负责首都及青瓦台总统府防卫的主要部队的少壮势力,甚至军团级和国防部等军队上层都加入了全斗焕的阵营,形成了一个由里到外、自上而下的兵变集团。

  老实说,单从实力而言,崔圭夏和郑升和输定了,但两人就甘心失败吗?他们毕竟也有自己的势力,就让他们斗一斗好了。

  至少他们的斗争,会导致韩国更加动荡,进一步磋商韩国的经济。

  让韩国政台尽量陷入混乱,然后再利用拉美经济危机,其实是全球美元债务危机,对韩国这几年孱弱的经济给予最后的一击,让债务危机席卷韩国,重创韩国的工业和其它产业,这就是洛佩兹等人来到韩国后逐渐完善的战略。

  1980年1月,韩国兵变发生,郑升和寻找到时机,对全斗焕发动了刺杀,刺杀的现场是一次兵变集团的军事会议,但是结果是,全斗焕付了轻伤,卢泰愚做了他的替死鬼,当场毙命。

  盛怒的全斗焕立即发动兵变,崔圭夏逃亡美国,而郑升和不甘失败,组织其”白骨团”和韩国第七师的老部下,在汉城发生了武装冲突,损毁了好几个街区,包括总统府青瓦台,也被打得半残。

  郑升和当然不是全斗焕的对手,在美国大使介入下,最终这场闹剧,以郑升和及其主要部下流亡美国、其余参与郑升和一方的军官和士兵得到豁免的条件,换取了双方在首都汉城的继续大打出手。

  但经过这样的血腥政变,自然对于韩国的经济和投资,是巨大的挫折,短期内根本没有复原的能力,不过这一切,都留给全斗焕去"收拾旧河山”了。

  赵安民已经仔细地阅读了两遍洛佩兹发来的韩国综合情况报告了,他站了起来,神情有些激动,又有些满足,站在窗户边,看着夕阳西下的北京城。

  这是穿越以来第一次,可以确定地说,打垮了一个重要国家的国运,虽然最后一击还没有发动,但“大势汇聚”,结果几乎不可更改。

  朴正熙借款250亿美元,赌注就是发展韩国的重化工业,而1975年在关键的时刻,让这个赌徒输光了筹码,不得不东挪西借,维持韩国的现状,但等到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升息,此前的高利贷"就会全面爆发,韩国这个赌徒也会被债主们“剁掉手指”。

  “这一去,至少是二十年国运吧?"赵安民喃喃自语地问自己,韩国的国运并没有完全消失,但至少二十年之内,是不用指望了。

  未来他们还有一次崛起的机会,那就是中美脱钩,美国在建设西方供应链的时候,可能会重新看上韩国的廉价而相对高质量的劳动力,不过那都是不可测的未来了。

  赵安民微微一笑,看了下手表,心想今天回家,要与父母一起,为此喝杯小酒。

 

第286章  延朝鲜三十年生机

 

  “领袖,无论是苏联还是中国,都是断然拒绝,并且警告我们不要妄想,他们认为下村虽乱,美国举手翻掌之间,就可镇压,所以下村很快就会在美国介入之下,恢复政治秩序。

  他们警告说不会为了朝鲜,与美国发生军事战争,让我们不要试图再打第二次朝鲜战争,美国是不会放弃下村的,这是他们在东亚大陆上唯一的支点。”林春秋平静地对金日诚汇报了外交斡旋的反馈。

  金日诚冷哼一声:“我知道了,你向去吧。”他其实早就知道是这样的结果,不过是觉得机会难得,姑妄一试罢了。

  林春秋去后,金日诚一个人在办公室,不由得露出了老相,幽幽地叹息了一声。

  这些年朝鲜与中国和苏联两个大国之间,都是“分分合合”,所谓血盟,其实都是现实利益的考量,朝鲜和韩国两国的存在,无非是美国资本主义国家与中苏社会主义国家两大体系之间的缓冲区,有了这两个缓冲区,如果发生军事冲突,才不会让战争直接发生在苏联或者中国的国土上,而美国也才不会直接让日本变成前线,而不是现在的东亚战略后方。

  1975年炸毁韩国三工厂的事件,中国的态度就很明显,他们认为如果让韩国发展下去,可能就会导致韩朝两边的力量失衡,这是他们要恢复两国国力平衡的策略而已,苏联之所以事后追认这个策略,也是反应了过来,认为平衡才是他们在朝鲜的利益,他们根本没有帮助朝鲜统一半岛的意愿。

  虽然知道两国的私心,但朝鲜又能怎么办呢?现在朝鲜的经济,能源依靠苏联,经济依靠中国,这种大格局越来越深化,没有两国的支持,朝鲜小国寡民,谈什么富强呢?他自己又不是不知道,如果不是中国支持他,在1975年搞了韩国一回,从效果看确实重创了韩国的经济,恐怕韩国的国力,已经超越朝鲜了,毕竟韩国前些年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朝鲜,在1973年已经出现了拐点——当年韩国的人均收入,超过了朝鲜,幸好这几年配合中国发展矿业为基础的经济体系,才总算把这种趋势扳了回来。

  想到中国,金日诚的心里总是五味杂陈,中国1979年的经济总量,预估已经是将会是全球的第三经济大国了,按照美国公布的预测数据,美国自己是2.45万亿美元,对苏联估计是1.56万亿美元,而中国已经突破了1万亿美元,略略超过了日本的1.01万亿美元,中国的gDp,已经是美国的40%多了,当然这也是因为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从4.6左右升值到了4.15以下的影响。

  无论如何,中国的增长速度太快了,1979年的名义增长速度,预估超过了15%,让全世界都瞠目结舌。

  中国这样疯狂增长的副效果之一,就是让朝鲜虽然不满意,但不得不一步步地成为了中国经济上的附庸国——朝鲜以矿业为基础的经济,服务的可都是中国的市场需求。

  幸好还有苏联,两个大国之间,朝鲜才有了更多的回旋余地,要不然,朝鲜除了向中国低头,还能有什么办法?自我封闭自力更生吗?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走那一步的。

  毕竟朝鲜是小国,很多领域是必须依靠外界的。

  让金日诚最近烦恼的,还有来自于中国的最新建议-.-让朝鲜建立煤炭工业链经济体系,如果是其它人的建议,他根本不会考虑,朝鲜用苏联的油气,一直都很顺利,苏联的廉价能源,本身就是朝鲜过去二十年经济发展的基础。

  但这个建议来自李慕青,而李慕青又是中共即将上台的第四位最高领导人赵伯陵的妻子,不由得他不重视,并深度推敲这个建议背后的含义。

  朝鲜煤炭的探明储量是147亿吨,其中大部分都是无烟煤,高达117亿吨,其余有褐煤30亿吨。

  对于朝鲜这个仅有12.3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小国而言,煤炭储量不可谓不丰厚。

  但是朝鲜的能源结构,偏偏是建立在苏联油气的基础上的,所以李慕青的说法很尖锐一从朝鲜的长治久安出发,能源不建立在自身资源的基础上,只依靠苏联,万一未来苏联油气供给朝鲜的格局有变,朝鲜的工业基础,岂不是要全面崩溃?中国的能源都是尽量的多元化,朝鲜就反而有这样的底e气?虽然李慕青的潜台词让他很不舒服,但这个问题朝鲜真的能忽略吗?金日诚此时自然不会想到,李慕青是从未来苏联可能崩溃的角度出发的,他以为的是,中国暗示的是或许苏联未来与朝鲜的关系变化,不再支持朝鲜了呢?例如要让朝鲜用外汇购买油气,那样的话,朝鲜怎么可能有能力购买?李慕青的意图,或许是-种阳谋——如果朝鲜推动了煤炭基础上的能源格局,那么对苏联的依赖就会减少,而随着其它经济更加地依靠中国,朝鲜就会日益地倒向中国,毕竟在远东的力量,长期来看,苏联无法与中国相抗衡。

  但这个建议,确确实实就是对朝鲜的阳谋,金日诚最近是越想越怕,朝鲜的能源命脉,确实完全被苏联捏在了手里,苏联现在用国际油价三分之-的价格,向朝鲜供油,廉价能源之下,朝鲜的工业和农业,全部都是建立在石油基础.上的。

  朝鲜的农业,实现了机械化,可所有的农机,都要使用汽油或柴油;朝鲜的化肥、农用薄膜,一切的农用物资,都是使用石油制造的;朝鲜的各种化工厂,也都是全部使用石油的。

  工业上,显然也是一样的情况,虽然煤炭丰富,但很多朝鲜的发电厂,也是使用油气的,一旦缺乏了电,朝鲜的那些工厂,确实都要关门了。

  所以或许确实是中国的谋略,但这也是阳谋不是阴谋,中国向朝鲜指出了其国民经济的致命破绽——你以为岁月静好,但一旦朝鲜的石油危机来临,一切都会化为乌有。

  不管苏联是否可靠,这也确实是朝鲜经济结构的致命弱点。

  李慕青明言,国际油价可能因为北海油田等国际大油田的开采,会导致降价,如果朝鲜不改变现在的经济结构,或许还有十来年的好时光,但石油总归是珍贵的资源,早晚还会走上暴涨的一刻,今天的油价是30美元,焉知某一天,不会达到60美元、100美元?不管怎样,朝鲜难道就指望,永远地享有苏联提供的低油价吗?十年、二十年,还是一百年?苏联人会不会,终究有一天不舍得了?中国是不会向朝鲜提供石油的,因为中国自己就是贫油国家,中国对海外石油的进口规模,正变得越来越大,每年都要因此消耗很多外汇。

  在这个方面,朝鲜只有自求多福。

  中国可以提供的,本系解决方案,这是中国从遵义特区时代起,就开始发展的,主要是两个方向,一个是能源煤炭工业,另一个更大的方向是煤化工。

  随着多年的发展,中国在这些领域,扩建一部分的火电厂,用煤炭发电,供给工业和民用电,而不是继续扩大油气发电;建立煤化工的工业体系,将现有朝鲜的化工体系,至少其中的一部分进行改造,嫁接到煤炭基础上;最重要的是煤炭为基础的化肥工业,这是朝鲜农业产量最重要的保证。

  甚至还可以包括煤制油领域,让朝鲜可以自己生产部分煤制汽油和柴油,保证运输和机械上需要的基本燃料。

  总之,有了这套煤炭工业体系,朝鲜在最坏的情况下,依靠国内的力量,就可以实现基础性的生存。

  李慕青的建议,实际上是让朝鲜实现石油与煤炭的能源双轨制,此时朝鲜是有支付能力的——继续提高对中国铁、铜、铀、菱镁、钨等矿石和粗炼产品的供应就是了。

  中国人是钻进了生意眼吗?金日诚想到这里,不由得恨恨地骂了一句,现在中国什么都要谈等价交换,就不能无偿援助吗?他又自失地摇了摇头,中国老-辈领导,都不愿意无偿援助了,何况是赵伯陵这些即将上台的新一代呢?李慕青也明确地说了,煤炭能源体系的弱点比较多,总体肯定是比不上使用油气的,发电的成本,不算吃亏,但煤化工的成本就比较高,基本上相当于此时油价如果在40美元时的成本,要比此时30美元油价高出许多,而且未来如果油价大跌,煤炭能源系统,还要更吃亏,或许成本高出一倍都有可能可。

  但煤化工本身,解决的是生存问题,并不是效益问题。

  最让金日诚犹豫的,就是这个成本问题了,他知道李慕青说得不假,这是用高成本换取国家安全,有一得即有一失,不可能有完美的解决方案。

  金日诚终于做出了决定,建设三七开的能源双轨制,煤炭三成,石油七成,先通过三成煤炭能源,建立起朝鲜的煤炭能源和化工体系,以后再观察苏联的形式——如果觉得油气供给走向不安全的方向,那么尽量在短期内,再向中国求援,提升朝鲜煤炭能化体系的比例。

  金日诚做出决策的时候,在遥远的北京,李慕青陪着主席聊天,谈论的也是朝鲜问题。

  主席笑问:“你这次是想与金日诚做一笔大生意?煤化工体系输出,好大的一笔买卖呀,是想买下朝鲜?”

  李慕青大方地承认:“买下朝鲜做不到,金家王朝嘛,不但短期做不到,长期的打算,也只是牢固地绑定朝鲜。

  买下朝鲜,就要对他们负责,负担太重了,没有必要。”

  她进一步解释说:"苏联最后崩溃还是不崩溃,其实对朝鲜都是一样的结果,只要苏联是走向经济困难,对于向朝鲜长期提供廉价能源这档子事,却是早晚要崩溃,苏联最后肯定,还是只顾自己。

  未来朝鲜,不得不面临一种确定的困局:要么有足够的外汇购买油气,维持其石油工业和石油农业,这显然是做不到的。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10:10 , Processed in 0.037780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