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291 页

  宋屏眼见酒钢的热轧和冷轧生产线,已经提升到了国家的先进水平,满意地点点头,他转头看到赵安民若有所思的样子,不由得好奇地问赵安民:“安民有什么想法吗?”

  赵安民说道:“书记,有没有发现,甘肃的12个地级市,包括宁夏的5个地级市,一共17个地级市,还有一些县域,都有一个最大的弱点?那就是他们都依赖于矿业资源。

  实际上,这种情况并不限于甘肃,而是整个大西北多数城市的弱点,因为资源而兴,以后会不会因为资源枯竭而衰?宋屏点点头:"确实,这就是西北城市的大弱点,产业结构太过单一,人口少,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人才又流失严重,主要都以资源型工业为主,缺乏新产业。

  实际上,西北这些年主要是全国的资源供应基地,尤其是大型企业,资源决定了其存活的时间周期。

  "宋屏心想,这是西北共同的大难题,难道赵安民对此有解决的想法?赵安民接着说道:“书记很清楚这种弊端呀。

  就像这个酒钢,现在依靠的是镜铁山铁矿大约不到6亿吨的铁矿储量,品味37%,理论上生产2亿多吨钢铁之后,资源就枯竭了。

  对于企业而言,或许可以通过投资开发外地的铁矿而得到延续,但对于本地而言,以后要是镜铁山铁矿枯竭了,实际上酒钢即使在外地存活,对于本地而言,这个大企业,就算是消失了。

  旁边的酒钢党委书记和总经理的脸色,也都变得严肃了起来,这正好是他们企业的心腹大患,只要继续干钢铁,以后他们可能就只能搬到山西这样的铁矿石比较充裕的地区,或者是新疆能够发现新的铁矿。

  无论如何,走出去,好像是长期生存发展唯一的选择。

  宋屏笑道:“怎么,安民你有思路,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赵安民摇头:"资源型企业只能跟着资源走,这个问题是无解的。

  我的想法是另一个方面,既然这些产业早晚要枯竭,从本地政府的角度,必须开始发展一些新的工业,在西北地区,是无法像东南或者西南那样,全方向全领域地发展工业的,但这并不是说西北各省,不能集中力量到某几个方向上,专注地发展出未来几个新的大产业。

  酒钢的领导们有点失望,不过赵安民没有管他们,而是继续说道:“书记有没有听说过风电和光伏发电?”

  宋屏点头:“略有所闻,但是知道的很浅薄。

  这在全世界都算是新兴的科技吧,我们甘肃有条件发展吗?”

  赵安民微笑:”如果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两种产业都不算是最新的,风电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开始初步发展,而光伏发电,在1958年,美国就做出了第一块光电板,我国最近的科研成果,在这两个方面都已经追到了世界前沿,全世界光伏发电1.3MW中,就有我国的0.4MW,大约相当于全世界光伏发电总量的30%。

  宋书记,国家已经将光伏和风力发电,列为国家级的战略大产业了,毕竟煤炭或者油气这样的化学物质发电,资源都是有限的,而风能和太阳能则是无限的。

  宋屏问道:“甘肃有什么条件发展这两个新产业呢?我们缺乏人才,也缺乏这两个产业的基础吧?”他很有兴趣,但是担心甘肃不具备相应的发展条件。

  赵安民说道:“甘肃最适合作为这两大产业的发电基地,实际上,整个西北,大部分地域都是适合的。

  我们甘肃的大风天不少吧,我来甘肃后,感觉最强烈的特色之一,就是刮风了,相比起来,南方的风简直太温柔了。”考察的人群都笑了起来,西北不刮风,还算是西北吗?“甘肃都是高原嘛,降雨少是大问题,但反过来就形成了日照条件很好的优势,用来发展光伏发电,再合适不过了。”

  考察团很多人开始认真地思索起来,甘肃发展这两个产业的“先天条件”,确实不错呀。

  “有了这样良好的发电基地条件,我们就可以集中财政资源,以建设发展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为纽带,吸引全国的人才,逐步建立起风力和光伏发电的一体化产业链。

  宋书记,这个产业配套链条很长的,足以带动甘肃的工业发展。

  这两个产业链的发展,在我看来,未来是可以将甘肃工业的主轴,由资源工业为支柱,转化为电力能源工业为支柱。

  两大产业按照我的估计,会在20年左右的时间内,逐步走向成熟,所以如果我们集中资源,在全国取得了产业优势,那么在二十年之后,正好接棒资源逐步枯竭的传统基础工业,实现甘肃一次空前的科技升级和产业升级。

  宋屏心头震动,心想怪不得很多人,将赵安民称之为“国士”,在高层的印象中,赵安民的这个形象,可比他狠辣的“小阎王”的形象,要鲜明得多了,每到一处,必有影响长远、影响中央、影响全局的国策。

  赵安民接续说道:“风电产业,上游是叶片,中游是风电主机,下游是塔架。

  叶片涉及夹层材料、结构胶、树脂,以及增强纤维等;风电主机,涉及发电机、轮毂、专用轴承、齿轮箱、控制系统等;只有塔架相对简单。

  箱等。

  “光伏产业涉及的产业链条就更长。

  上游是金属硅、多晶硅、单晶硅、硅片、PET基膜等;中游是焊带、光伏玻璃、电池片、EVA、背板、密封胶、边框、层压件等;下游是支架、逆变器、汇流"所以宋书记,如果我们在甘肃建成了风电和光伏的全产业链,那未来在甘肃可能出现.上千家技术型的企业。

  一方面是发电,另一方面是相关的制造业,甘肃的工业体系,就全活了。”

  宋屏听到赵安民如数家珍的说明,内心震动:“看样子,安民已经研究了很就了吧,对这两个新产业已经如此熟悉。

  有一利必有一弊,发展这样的产业,危险和弊端在哪里?”

  赵安民点头,宋书记还是很老练和稳妥的,不会简单地被前景冲昏了头。

  他平静地回答:“主要是四个弊端。

  第一是这两个产业并未成熟,还需要比较长的发展周期。

  如果我们现在投资,总体来看,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恐怕都是亏损的,当然这个方面,我会申请中央的支持,来减轻甘肃财政的负担,但肯定必须是以地方为主体来投资,中央的支持,也只能作为辅助。

  “第二就是风力和光伏发电的技术缺陷,即发电量不稳定。

  对于风电,当然是大风天发电量多,小风或无风天发电量就小;对于光伏发电,大太阳和日照长的日子,例如夏天,发电量肯定高,但等到阴天和冬天,发电量就会小一些。

  这样的不稳定,是这两种发电模式天生的特点,本质上是不可解决的。

  所以接入国家电网就有问题,尤其是发电量过载的时候,电网可能会崩溃,或者波动实在太大,都会有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技术方法,是发展储能技术,发电过多的多时候储备,发电过少的时候,就将储备的电力加大输送,这样发电系统将电力传输到电网上的电力规模,就是稳定的,不会影响电网。

  但储能技术是高深的科技,发展突破的时间,或许会比风电和光电更晚。

  ’“但前期可以用抽水蓄能的方式来调节。

  我们可以在甘肃内部,选择高海拔的水库,作为能源蓄水电站。

  简单的原理是,上下游两个水库,要储能的时候,从下游的水库向上游抽水;而要释放能量的时候,从上游水库向下游水库放水,水电站重新发电。

  “第三则是如果大力发展风电和光电,等到甘肃自己消耗不了那么多电力的时候,就必须外送其它省份。

  我们知道,普通电力传输中,浪费的电力很大,所以现在的输电线路并不能输送很远。

  如果要远距离传输,就需要一种新兴的输电科技,叫做特高压技术,用非常高的电压,来实现低损耗的远程电力传输。

  “特高压技术,国家电网正在研发,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搞出来。

  不过在搞出来之前,也有临时的解决方案,那就是根据计算的结果,在甘肃尽量发展一些高耗能产业,自己用完这些电力。

  “第四就是初期的高成本,科技的进步,是需要组建成熟的。

  在开始的时候,无论是风电或者是光伏发电的每度电成本,恐怕要比火电高很多,更不要说水电了,也许会是火电成本的好几倍。

  只有等待相关企业不断研发,技术迭代进步,效率不断提高,到最后才能让两个领域的发电成本,足以与火电和水电平齐,并最终低于他们的成本。

  这一天一定会到来,因为无论是风力还是太阳能,其实是没有成本的,成本就是来自于发电系统设备和运营管理发生的成本。

  “初期高成本的问题,我会向中央申请特别的国策,对于初期的风电和光电,执行价格补贴,包括国电系统以更高的价格,来收购风电和光电。”

  宋屏内心感叹,这个赵安民,根本不是一时兴起,或许在他来到甘肃之前,已经有所筹划了。

  他说的4大问题,每一个他都已经有了对策,分明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宋屏说道:“你先准备相关的报告给我和其它常委吧,初步酝酿之后,我们再来讨论相关的决策。”他倒不是推诿,而是深知,这样的决策,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成熟。

  赵安民当然也知道这点,他微笑着说道:“好的,回去以后,我就提交报告。

  宋书记,对于甘肃而言,这个光伏产业还有-些其它的好处。

  "“光伏板是斜放在地面的,所以它的背板,都会形成一片遮阳区域,清洗光伏板的水,也会渗入地表,由于遮阳区域的影响,水资源的蒸发速度就会慢下来。

  这样就比较容易,让光伏板下生长牧草,用来养羊。

  小规模的光伏场,这点好处当然算不了什么,但要是那种遍布几十公里的大光伏场,这个功能还是很不错的,设置光伏基地的同时,也会逐渐多了一片优质牧场。

  毕竟,为了不占用农地,光伏基地应该都是设置在戈壁、沙漠和荒地上,它其实还有一定的改良土壤和增加绿化的功能。”

  宋屏感叹:“一个龙头产业发展了,带来的往往是综合的效应,不仅仅是带动自身领域产业链的发展,还会带动许多其它产业的发展。

  看起来,光伏产业,应该就是具备这种特点的大产业。”

  “风电与光电,看起来可不仅仅是适合甘肃呀,恐怕整个大西北,这都很适应,如果我们要发展,也应该尽量与兄弟省份联手。

  "宋屏的胸襟,还是比较宽广的。

  赵安民微笑同意:“书记说得对。

  整个大西北,现在和未来,都主要是国家的资源产品基地;在未来,应该都是国家的电力和其它能源基地。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在资源上的“不公平性”,现在开始有所纠正,过去西北乃至山西这样省份的资源,廉价输送东部,得到的回报,是东部向西部财政上的转移支付。

  现在的国策上,则试图更进一步,资源产品的价格会逐步提升,倒逼工业企业,通过提高科技和生产效率,消化这部分提高的成本。

  但留在西部的利润,可不仅仅是花在交通或者是城建上,或者就是用于消费。

  用资源利润,养未来产业,也是国策的一个方向。

  赵安民提出的风力和光伏发电,其实就是这种国策的一环。

  建国初期,为了发展大工业体系,人为地设置了不少的"剪刀差”,工农剪刀差是其中的一种,而资源剪刀差也是其中的一种。

  到了现在,还维持这样的剪刀差,那就是向既得利益集团投降,对于资源供给的地域,是一种不公平。

  原时空例如山西,向北方乃至南方各省,廉价输送了无数煤炭,山西人的怨气不小——需要做奉献的时候,山西奉献了。

  但经济发展以后,还要山西只讲奉献,提供廉价煤炭和电力,却自己拿不到多少利润,还把污染都留在省内,那就是耍流氓了。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16:19 , Processed in 0.052970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