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309 页

  结果是,创新者的积极性受挫,创新力下降。

  久而久之,聪明能干的人,因为没有得到公平合理的回报而变得消极,让经济失去活力。”

  “从六十年代允许私有经济开始,我国实际上,已经开始实践将剥削分割成合理和不合理的两种,分别对待。

  用合理还是不合理剥削的定义,去看待各种经济活动,大家都会很清晰地明白,为什么科研和企业创新发展,能够得到超越15倍的高额回报,而像是在存量财富中,试图让一些人占据更大的份额,会被断然制止。

  参会人员都已经明白了过来,原来在谢局长看来,华艺的此举,不过是在原来大饼上试图重新划分而已。

  刘中基的脸色也苍白了起来,原来这件事,居然涉及到这样党和政府的根本原则!他已经有点后悔参与推动此事了。

  谢光阳的谈性正浓,他试图一次性将国家即将出台的原则,向同志们阐述清楚。

  “在国家即将出台的政策中,会重点确定三方面的原则,这三大原则都涉及与资本主义在舆论上的长期斗争,可谓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在舆论上的三大战役。

  基本上,同志们把握这三大原则,就可以知道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新模式,哪些是对社会主义有利的,哪些是对资本主义有利的,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第一个原则,就是财富创造的分配原则,也就是我刚才所说的合理与不合理剥削的分别对待原则。

  同志们很容易可以想清楚,资本主义国家是不分剥削的类型的,资本家总是坚定地站在剥削一边,不管剥削是合理还是不合理,他们都认为剥削是合理的。

  “资本主,义认为财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在自由市场里,只要合法竞争,守法经营,获取的财富就应该属于个人。

  资本没有罪恶,恶剥削也不应被抹黑,因为它们创造了巨量财富,解决了就业,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西方之所以富庶和自由,就是因为激励了个人奋斗,而人类文明现在的成就,就是资本主义鼓励了个人奋斗,因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很有迷惑性,不是吗?'“资本主义的早期,或者有这样的成分,但是我们很容易,能够看清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随着创新难度的加大,科技发展必然会进入低谷期,新增财富即使没有消失,也会大幅缩减,这导致社会财富的总量,阶段性见顶,整体只能保持动态平衡的局面。

  这种阶段,财富生产主要依赖劳动者的劳动实现,与创新的关系迅速降低。

  "按道理说,此时分配财富应该尽量取消剥削,转而施行按劳分配,但是,过去的创新者,却凭借已经积累的财富,和他们在生产中的领导地位,将自己变成了资本家,将财富分配规则,定为依据资本比例而进行分配。

  这就使得按劳分配落空,而不合理的剥削得以维持。

  这种剥削程度会不断加剧,形成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垄断寡头。

  “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当社会总财富缓慢增长时,剥削必然导致零和博弈,财富会向资本寡头聚集,引发贫富差距扩大。

  不合理剥削越持久,贫富差距越大,低收入者不断增多,而消费上的有效需求不断减少,市场规模不断缩小,经济循环不断衰弱,最后弓|爆经济危机。

  “苏联是另一个极端,苏联的创始人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是绝对正确的,即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是财富的来源。

  因此,资本家的剥削是严重不公平、不合理,应该被彻底消灭的。

  理论上或许完全正确,但在现实中,如果不接受部分的合理剥削,社会就会像是失去火车头那样的最顶端的推进力。

  “这就是我国体制中,要解决的第一个大问题,也是与资本主义长期舆论博弈的问题,现在是不是大家的思路,都很清楚了?”

  参会的人员们都热烈地鼓掌,刘中基也不得不敷衍地鼓了几下掌。

  谢光阳继续说道:"财富按照合理和不合理剥削进行分配,这是新政策提出的第一个大原则。

  第二个原则,就是要解决西方宣传的民主自由的正确与否问题。”

  "我们理解的民主和自由,与西方理解的是不一样的,不会是一人一票,更不会是保护私有财产。

  社会主义的民主和自由,是一种决策方法,是方法而不是目标。”

  “当事务处于朦胧之中,就需要民主和自由,广泛地讨论,得到解决事情的方法,正确的方法,有时会诞生于人民群众,有时会诞生于精英人群,涉及公众利益的方法,多半会诞生于人民群众,而创新例如科技创新,当然多半诞生于精英人群,例如大科学家。

  “在事务朦胧的时候,应该广开言路,暴露实际情况,然后在民主自由的氛围中,集思广益,快速酝酿出解决办法。

  但是,当办法在实践中,被验证有效后,就不应再过分强调民主自由了,而是要不折不扣地集权组织,坚决执行,消除一切自由散漫,确保正确的方法,得到高效落实。

  “如果在得到正确的方法后,还是执行所谓的民主和自由,只不过是让效率空前降低,让事情走到偏差,西方现在自己,就很有这样的趋势。

  因为民主和自由,已经被他们因为与社会主义斗争的需要,变得神话、极端化以及教条化了。

  “实际上,西方口头宣传民主和自由,其实质决策和执行,是趋向于独裁和寡头的,这是因为资本主义在竞争关系中追逐财富,对效率的需求,是执迷的、无极限的。

  这种痴迷,一定会排除一切低效的、无效的行为。

  也就是说,没有高效方法的人,必须听指挥,不许乱动。

  所谓民主自由,不过是虚伪的义正词严,表面上一人一票,但自己上资本控制政权,把民意带宽搞得窄窄的,民主自由只是一种程序正义,不会有事实正义的,其政权内部,其实也是霸权主义,少数人形成对多数人的霸权。

  “所以我国社会主义的新方法,同样是一分为二,在需要丰富性的时候,就要用民主和自由的方法,来获得充分的民意带宽,使得相关决策,能够符合最多人的共同利益。

  相反,在需要效率的时候,就要集权组织,这才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所以民主自由与集权组织,它们本身是中性的,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不同阶段、不同环境,适用的不同方法。

  ’与会人员都觉得有点"霍然开朗”的味道,心想谢局长的理论造诣,真的不浅呀,对于中央政策,理解得如此透彻!谢光阳继续说道:“第三个原则,就是公有制与私有制的问题。

  社会主义被广泛诟病的一个地方,就是搞公有制,出了很多问题。

  苏联固然是这样,我国在这些年的实践中,问题也不少。

  “中央最新得到的结论是,必须遵循否定之否定的哲学,要把公有和私有融合起来,解决问题。

  单一所有制,只会加大社会波动的幅度,不利于国家经济和人民平等的稳定发展。

  过去公有制的大弊病,就是不承认合理的剥削,使得国企或者其它社会经济组织,易于陷入僵化和停滞。

  很容易理解,创新者和勤劳者,没有得到合理的回报,资源没有得到科学的配置,就会导致整个经济丧失活力。

  “国家和社会进化和发展,是一个“宏观的运动”。

  它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也不受个人意志的支配。

  好的方法出现在哪里,财富、资源、人口等生产要素,就会不可遏制地涌向哪里。

  但是好方法,并不会固定出现在某人或者某机构身上,而是偶发的,不可预测的。

  因此,以公有制为基础,能比私有制,更高效地保证,要素的流动,不会被私心所阻碍。

  “但是,中央现在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否定了原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虫,公有制主要基于劳动时间,来进行财富分配的做法,因为相同的劳动时间,在不同的人那里,会产生不等量的财富。

  因此,引入私有制并承认合理的剥削,让聪明的人和勤劳的人,更多地掌握生产资料,从而更多地生产财富,通过体制来合理调节和限制合理剥削的幅度,是会比单一公有制更合理的做法。”

  谢光阳的阐述,让在座的同志都感到内心震动,这可是对劳动经济学颠覆性的一个说法,是中央的理论突破吗?"同志们,财富分配、民主自由以及公有私有,如果我们厘清了三大相关理论,是不是在舆论攻防,以及把握工作的尺度方针上,就有了准绳?按照我个人的看法,立足于这三大原则,实际上我们就解决了与资本主义舆论攻防的大部分思想上的混乱问题。

  热烈的掌声响起,会议很快结束。

  谢光阳注意到老刘灰暗的神情,他内心叹息一声,希望他能想得通吧,否则追不上时代的人,终究要被淘汰。

  思想与舆论的交锋,日渐成为中国社会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第314章  新生的恨国党

 

  王崖田恨恨地一拍大腿:“他妈的说得太好了,中国以前落后,就是因为中国文化腐朽落后。

  什么走社会主义道路?不就是一个极其错误的道路吗?中国要发展,就要抛弃社会主义道路,甚至完全抛弃中国文化,全盘西化甚至基督教化。

  因为英美制度是真理,基督教才是先进文化嘛。

  “为什么西方代表真理和先进?看看西方国家多发达?又富裕又文明,发达国家,不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吗?而社会主义国家几乎都是些穷逼!最明显的,不就是东西德,东西欧的对比吗?这他妈的,谁说不是明显的道理!”

  王崖田放下了手里的一本书,这是几年前,在文化大运动前出版的一本书,早就变成了禁书,作者是被列入“公知五十人”的“文学家”圆圆,王崖田弄到这本禁书后,如获至宝,反复阅读。

  骂骂咧咧之后,他终于放下了书,抬头看着自己居住廉居房的简陋,不由得悲由心来,他妈的自己过的,是人过的日子吗?王崖田原来是有过好日子的,王家在原来老家的县里面,也是个大家族,好几个人在县里,都是都体制内的官员,还有些叔伯,依靠体制内亲戚的支持,开了几个企业,生意也不错。

  王崖田的父母,虽然不是王家的嫡系,但依靠这些远亲,也过得不错。

  但是横祸两次飞来,第一次是反官僚运动,王家在体制内的势力被拆散了,最关键的职位最高的两人“被退休",其余在体制内的三人,也被辞退,让王家元气大伤,而在后来的反贪腐运动之中,王家更是有七人被判刑,有几家还被流放,导致王家在官场和商场的势力完全崩溃,王崖田父母,也是依靠这些人做生意的,此后也是一蹶不振,全家的生活,跌回了原点,与普通的穷棒子差不多。

  王崖田长大,读了大专以后,就立志要重振家业,国家城市化的风潮大起,他也就来到了苏州这个大城市,寻求他的梦想,可是五六年过去了,他也没能有什么突破,实际上,很不如意,他的性格急躁,考公职和国企又都失败,一直在一些私企从事底层的职业,这让他变成了一个彻底的“恨国党”。

  在他看来,这个处罚了他家、又没有给他“出路”的国,自然是可恨的,生活越是不如意,恨意自然会逐渐叠加,他现在已经是听不得一点共产党的好话了,觉得说共党好话的人,都他妈的是既得利益者。

  他只认最基础的一点:那些人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阻挠这个国家,走上西方民主自由的金光大道,所以那些人就是坏人。

  现时空中国这些年的发展,在王崖田看来,也不算是共产党的本事,不就是因为开放之后,“含美量"和"含西量"提高了吗?要是彻底地执行西方那一套,岂不是更加的光明大道?口头发泄了一通之后,王崖田觉得自己饿了,无精打采地站起来,打开房门,准备下楼去吃点东西。

  下楼梯的时候,看到了住在隔壁的邻居李峰,正在上楼,无视李峰满面笑容的招呼,他只是面无表情,随意地点了点头,两人错身而过。

  李峰看到头发乱的像草一样的王崖田,知道恐怕他在这个周末,又睡了一个下午,也不收拾一下,心里叹息了一声。

  他以前与王崖田的关系还不错,对王崖田这些年的不如意,他也从王崖田的嘴里,知道了一些,有的时候,他还是有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触的。

  李峰觉得自己也混得不好,要不然怎么还会住在廉居房呢?早岁哪知世事艰?相比王崖田,他自己总结,就是吃亏在了过于心高气傲上,大学毕业后,第一步顺利地进了国企,但是自己耐不住性子,觉得自己在国企呆下去,恐怕未来就是一眼可以看得到头的,而且他对于国企的一些弊端,也是看不下去。

  在他看来,虽然国家不断改革,那些领导的亲戚进不了国企了,管理层享受的待遇,按照混合制的规定,也都是有上限的,但这避免不了那些人性的弊病:围绕着某个领导,总是会形成一个团伙,那些拍马溜须之辈,总是比他这样老实干活的人,能够得到提升的机会。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21:56 , Processed in 0.052494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