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330 页

  1983年4月,苏联远东,首府哈巴罗夫斯克(伯力)。

  曾经的苏联经济部部长,现在转任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新任苏联远东和北极发展部长、兼任远东经济区第一书记的库尔巴托夫,正在陪同来访的中国客人——浙江省长赵安民,参观这座城市。

  赵安民的心态是复杂的,这座城市曾经是中华故土,旧名伯力,1860年11月,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将包括伯力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割让给沙俄,并于1893年改为今名。

  这里地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会合口的东岸,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一向是苏联远东边疆区的行政中心,大伯力地区,人口超过180万。

  在苏联远东,这已经是最大的大城市了。

  整个远东边疆区600多万平方公里,这座城市就是首府。

  哈巴罗夫斯克,现为苏联远东重要的河港交通枢纽,赵安民发现远东的河流交通的重要性,远远超过苏联糟糕的公路体系。

  西伯利亚大铁路,横穿这座城市的市区,现在这里以远东大工业中心著称,并设有一批高等院校,也是苏联在远东的教育中心。

  赵安民感慨,中华文化的一点影子都看不到了,现在这就是一座完全俄罗斯化的典型的苏联工业城市,不过也难怪,清朝割出去的伯力,实际上当初就是一个边陲小镇而已,从沙俄到苏联又是有意识地消灭中国文化的任何残余,一百多年过去了,哪里还有什么中华文化的影子呢?他有点漫不经心地听着感召同志库尔巴托夫的介绍:“....这个城市的特点,就是资源非常丰富,所以当初的规划发展了机械加工业,让本地可以制造机械,然后就是依托资源,发展采矿业和木材加工业,这是工业;农业盛产小麦、燕麦、大麦和大豆,近年来大力发展了乳肉用养畜业和养兽业,在远东没有丰盛的肉食和牛奶,日子是过不下去的,冬天太寒冷了,最冷的天气可以达到零下40度,不过夏天还好,大多数的天气,能够在16度到20度,夏天还是很舒服的...“本地的能源支撑,来自于库页岛,已经建成了石油管道,将库页岛开采的石油,运到本地加工..“远东的教育机构,大部分也位于本市,包括铁道工程学院、农学院、医学院等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赵安民想起国内的情况,对库尔巴托夫说道:“现在我国的农业,正在逐步发展牛奶和牛肉为主的新型饮食结构。

  过去中国饮食结构中,一个大的弱点,就是蛋白质营养的摄入不足,我国现在成型的以猪肉为基础,尤其是红烧肉、回锅肉、鱼香肉丝之类的高糖高油吃法,主要就是在最近几十年形成的,其实这是物资匮乏时期的特点,盐、油、糖都过高,但蛋白质不够,碳水太多,大米蔬菜,本质都是碳水,从提供人体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角度是好的,但从营养的角度,能填饱肚子,却不能提供足够的蛋白质营养。

  过去没有办法,中国人太多了嘛,现在我国的农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就要来弥补这个弱点了。

  “过去的饮食结构下,中国人普遍是肌肉量不足,身高不够,到了中年,容易变得油腻。

  要弥补这一弱点,关键就是牛奶和牛肉这样的蛋白质食物摄入。

  我们做过比较,如果从小多食用牛奶和牛肉,直接的反映就是更高更壮,不要说西方,我们观察,甚至南亚的印度和巴基斯坦这样的国家,他们享有充分营养的那些国民,普遍比我们长得更高更壮,而古代我们的记载从未如此,体育界就反应,在三大球上,中国球员的身体素质,与欧洲拉美差距太大,所以养牛业,包括肉牛和奶牛,现在是中国国家天字第一号的新农业工程。

  “这个工程规模极大,因为养牛还是需要大量的土地和牧草,其实很适合与你们的边疆区合作,你们有充足的养殖空间嘛。

  我们的目标是人均30公斤牛肉,200公斤牛奶。

  当然,很多中国人是乳糖不耐受或牛奶过敏,但转化成酸奶和奶酪,就没关系了。

  现在我国刚刚达到人均7公斤牛肉以及30公斤牛奶的水平,所以短期的发展空间,几乎是无限的。

  库尔巴托夫有点喜悦,说道:"这个完全可以有,远东边疆区可以将养牛业,作为对华贸易的龙头产业来发展,我们在这方面的科技、技术人员以及实践都是过关的,但可能需要你们提供适合中国市场的相关种牛。

  我即将出任苏联远东社会主义经济特区的首脑,规划并实施几个很有效益的龙头产业,是必须的手段,奶牛和肉牛业,完全可以作为第一个基础。

  赵安民微笑说道:“中国农业的优势,基本集中在三个领域,第一是蔬菜水果,品种丰盛的程度,全世界加起来也比不上,像是蔬菜的产量,已经是全球的50%以上,人均蔬菜占有量也是全球人均的近乎4倍。

  第二是猪肉:年产量已经突破三千万吨,大约也是全球的50%;第三是养殖水产品,包括大宗淡水鱼和近海养鱼,我国的水产总量大约是全球的40%,养殖水产品就占了全球的三分之二,大宗淡水鱼养殖,更是占全球份额90%还高。

  “所以我国饮食的特点是丰富多彩,这一点不是我自夸,全世界都比不上,在中国满足口腹之欲的程度,是全球其它国家,都难以想象的。

  但丰富多彩之中,过去也隐藏了蛋白质摄入量不够、高蛋白质食品占比过低的问题,现在正在改善。

  “但是养牛需要消耗非常大的土地,过去曾经有7亩地养1头牛的说法,我国要达到人均30公斤牛肉和200公斤牛奶的目标,就需要养几亿头牛,按照传统的方法,那就需要至少150万平方公里的草场,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国的农业科学界,一直在研发,高密度养牛的相关农业科技。

  也希望将一部分的养殖生产,分担到外国,未来的苏联远东特区,确实可以在这个领域发力。

  库尔巴托夫说道:“嗯,可惜远东冬天的天气过于严寒,牛虽然不太怕冷,但这也意味着,我们需要搭建大规模的保暖牛舍,以及对牧草和饲料进行储备。

  可能需要的投资规模,还是不小的,这方面可能需要中国机构的投资。

  这个项目的合作,可以纳入下一步远东特区与中国经济合作的一揽子协议之中。

  赵安民同意。

  他这次来苏联远东,一方面是与苏联方面的星火会的领导层加深熟悉的程度,以便于未来工作的顺滑。

  另一方面则是对星火会意欲发展的十几个重要同志,进行他直接的感召,星火会的感召名额已经不够了,需要他从“源头"上"扩权”。

  在凯拉提、库尔巴托夫等人的推动下,安德罗波夫同意了一个原时空从来没有考虑过的计划,那就是在远东借助中国的帮助,大约划出160万平方公里的远东最精华地域,用来建设一个远东社会主义经济特区。

  这个特区,名为经济特区,实为政治体制特区,只是短期不宣传政治体制改革这方面而已。

  星火会通过各种渠道,在苏联高层鼓吹,苏联应该如同中国当年-样——,有遵义特区、贵州特区或者西南特区这样的设置,重点是探索一套适合苏联的新社会主义体制,尤其是融合公有制和私有制在内的,兼具公平和效率的新体制。

  凯拉提向安德罗波夫的建议,说得很透彻:苏联体制现在已经太腐败了,安德罗波夫的反腐,能够短期改善苏联高层的廉洁程度,但并不能改变底层的僵化和干部群众的懈怠,以及对苏联体制的失望。

  所以苏联,需要尝试"拯救年轻的一代,重塑社会主义的理想”,这种新的实践,应该就像中国当年的遵义特区那样,并不在国家的核心区域,不在各种政治力量高度交织的复杂大城市,而是在边疆,在特定的区域,让中央可以“远观”,而不至于让特区,-开始就陷入政治斗争之中。

  凯拉提当时推荐了库尔巴托夫,来承担这一历史的使命,而安德罗波夫"面试”之后,也是很满意的,感召同志拥有的经济思维和整体政治结构的顶层思维,确实是-般人难以想象的,库尔巴托夫向安德罗波夫推荐的,就是利用远东地区的适合人居开发的部分,来作为特区,毕竟苏联远东的对面,就是中国强大的东北工业区,人口繁盛,经济规模庞大,苏联远东可以与之合作发展。

  库尔巴托夫当时阐明了一个俄罗斯人内心的恐惧:那就是担心中国人大量进入远东,最后让远东变成了中国的,毕竟远东的历史,是怎样的一回事,大家都心知肚明,苏联绝不相信,中国人就此对远东甘心了。

  库尔巴托夫向安德罗波夫给出的逻辑是:如果远东发展不起来,在遥远的未来,苏联一定会失去远东,缺乏人口、荒芜一片的远东,无法对抗繁荣强大的中国。

  而苏联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远东的战略,已经注定失败,八十年代初开始,远东的人口已经开始逆转,人们失去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激情,远东的年轻人们,挣扎着努力地向莫斯科和西部,使用各种手段迁移,不愿意呆在荒凉的远东。

  所以库尔巴托夫认为,苏联要有一定的冒险精神,搞远东特区,固然会导致一部分中国人进入远东,但苏联的地方政府,可以控制总体的数量,以此时苏联的国力,不至于让中国的人口过多,导致人口失控。

  趁此机会,可以稳固苏联在远东大地域超过1000万的人口,其中85%为俄罗斯人的基本盘,如果远东特区做得好,还可以吸引更多的苏联人,来到远东。

  安德罗波夫接受了库尔巴托夫的这个逻辑一保守就一定会失败,激进则有风险,但激进才能解决问题。

  而且荒无人烟的远东,对于保证苏联的强大,又有多少意义呢?必须让远东成为苏联的经济支撑,而不是经济负担才行呀。

  更深一步地理解库尔巴托夫的逻辑,就是苏联在远东搞一个特区,意味着愿意以远东地区的资源,与中国共同开发,共同利用,实际上,这里开发的资源,主要就是供应中国,苏联中央则可以从中获得利润,获得中国产品的物资供应,从而支撑苏联最重要的西部人口繁密区。

  搞远东特区,苏联虽然也要出钱,但中国也会同步地投资,实际上相当于苏联以资源抵押,"预支”了中国的借款,来开发远东的资源和供给中国的产业,这节省了苏联的投资。

  当然,此时两国能够投入远东的资本,都是有限的,要使得远东特区,成长到"非凡”的程度,自然非一日之功。,从地缘战略意义而言,苏联向中国开放了远东特区投资和资源的利用权,也意味着双方的互信达到了高水平,通过这种利益的捆绑,让苏联基本上可以放手远东了——在远东的军事存在,可以大大下降,因为与中国接下来的军事关系,仅仅是边境上,各自守卫边境线而已。

  由此,苏联可以将主要的精力、资源和资本,都集中到苏联的西面,将潜在的东西两面"应敌”的战略格局,改善为对西方一个战略方向对抗的格局,这当然是对苏联战略格局的巨大贡献。

  所以这个远东特区,并没有遭到苏联政治局和高层强烈的反对,当然也有一些质疑一质疑有损伟大苏联的尊严,而且这个特区的投资,毕竟苏联还要花不少钱,能不能从中国人那里赚回来?不过只要安德罗波夫认定了,这些质疑,都不能构成大的障碍,而他认为这个特区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库尔巴托夫仿照中国经验设定的特区政治制度的试点,才是安德罗波夫最看重的,但现在为了减少阻力,又不能过于暴露。,实际上,安德罗波夫还是因此,给了远东特区巨大的支持——苏联从1983年起,全面削减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这笔钱,一半的钱,将用来支持远东特区的建设,这很不少了!要知道,原时空二战以后,苏联在45年内,向64个国家,提供了1490亿美元的支持,平均每年对外援助30多亿美元,而在最近的十年,每年对外援助都在50亿美元以上!按照现在苏联的计划,每年对外援助将下降到10亿美元以下,只提供给一些,政治局认为实在太过重要的国家,例如古巴和东欧,其余的一律削减,因此每年可以腾出40亿美元以上,而其中的一半,至少每年20亿美元,将投资给远东特区,加上其它的苏联财政资金渠道,可以保证远东特区每年30亿美元(其实就是30亿卢布左右)的投资!而星火会与国内的协商结果,中国也至少会保证每年对远东特区数十亿人民币的投资,所以两边相加,相当于远东特区,可以确保每年获得40多亿美元的投资,如果能够持续个士年,让接近500亿美元投资下去,库尔巴托关敢担保:远东必然是一个新的焕然一新的远东!这样的十年投资规模,如果用赵安民穿越前的原时空2020年左右来比较,大约相当于投资十倍吧,要是原时空投资4000亿美元,一个新远东,同样也会出现!终究苏联,不是原时空后来的俄罗斯联邦能比的,此时刚刚渡过了国力高峰,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既然决定了发展远东特区,给出的资源,还是很丰厚的。

  安德罗波夫已经决定,按照凯拉提等一批人提出的战略,来实施国策一苏联与中国共同裁军后,又知道了里根试图诱使苏联加大军事投资,那么苏联就应该反其道而行之,即从军事投资中挤出1000亿美元,投入到苏联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上,做大经济的基本盘,财政收入增加了,再反过来发展军事,对抗美国和西方。

  这已经成为了苏联高层新战略的主轴。

  在这样的背景下,库尔巴托夫领导的远东特区即将出炉。

  实际上这个特区,会有160万平方公里左右的核心区(横跨苏联的远东和西伯利亚两大行政区),然后整个远东622万平方公里,以及西伯利亚436万平方里,总计1058万平方公里剩余的约900万平方公里,都会作为远东特区的二线储备地域,当然前提是库尔巴托夫做得足够出色,让远东特区,确实足以带动苏联的东部发展,再怎么样,二线也是遥远的设想了,现在只是一个远景规划。

 

第338章  重塑共产主义信仰的特区

 

  赵安民与库尔巴托夫的谈话,在回到库尔巴托夫的隐秘办公室后(他的办公室由凯拉提亲自任命的克格勃远东负责人,亲自负责安全),两人探讨的课题,转向了特区真正的重点——打造苏联新社会主义的模范体制,吸引一部分苏联年轻人,在新体制下,重塑社会主义的理想!这才是最重要的,无论是赵安民,还是星火会等其它感召同志,谁他娘的有兴趣,为苏联发展一个资本主义经济特区呢?比如原时空中国的深圳特区,要是在远东,照着那个套路搞,搞成了,不是反而让苏联死得快吗?难道要为苏联人坚定投奔资本主义的信心吗?所以这个特区,是社会主义方向的特区,而不是深圳那样,最多算是国家资本主义的特区。

  最打动安德罗波夫以及一些苏联老布尔什维克的,其实就是库尔巴托夫这种基于公有制和集体劳动为基础的新社会主义体制的试点。

  要是真的想搞资本主义特区,放到苏联的西部,才是顺利成章的,放到苏联的最东部,当然就是为了尽量隔绝资本主义的影响。

  赵安民在伯力呆了五天,与库尔巴托夫等星火会的同志,商量了一套远东特区的社会主义制度:一、农村农业领域:实际上,远东很难有相当于中国农村那样的农业结构,不过有大量的集体农庄,这些农庄将进行改革,设立150个集体农庄,实现3:2的苏联中国人员混合,每个集体农庄大约2万人,管理1000平方公里的农地、林地或草场,其中1.2万人为苏联原住民,其余8000人为中国派遣人员,持有长期暂住证。

  _这种集体农庄,实际上是一种股份制社会主义农业企业,相当于中苏合股,苏联以农地和其它土地资源,部分投资,部分农业机械,占股60%,而中国则以资本投入、农机和农业科技等投入,占股40%。

  每个苏联人,获得两块收益,第一块是量化到个人和家庭的,相当于以他们名下土地使用权入股的分红;第二块则是参与劳动的工分体系,按中国经验执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每个中国人,同样是两块收益,他们没有土地量化的分红收益,但是被中方农业企业40%的股权分红收益所替代。

  在每一个集体农庄中,中方管理人员与苏联管理人员的比例是倒过来,3:2,而且一把手农庄的“总经理”,由中方出任,给予管理的全权,苏联人相当于派出“党委书记”,但权力限于监督中方为主的管理班子,有权检举揭发贪腐行为,但无权参与经营决策。

  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尽快地在拥有连续资本投资的情况下,实现三到五年内,对二十万平方公里以上的,远东最优质耕地的全面正常耕作运营,这可是3亿亩耕地,相当于华盟全部耕地27亿亩的七分之一了,虽然远东的土地,只能是一年一季的收成,但说起来,未来的远景,达到中国粮食总量的十五分之一,总是有希望的,那就是年产量3000万到4000万吨,几乎都可以养活四分之一个苏联了。

  星火会会努力去做,要是有了这个基础,这是未来招徕人心很重要的基础。

  而且很关键的一点,这顶帽子戴在前面,几乎可以抵挡一切苏联其它力量的杯葛一你他娘的,难道想破坏苏联的千年大计吗?而从中国的角度,先予再得,这是必要的投资,不舍哪有得?二、城市工业领域:大家商定,不能再采用苏联过去的地方政府机构体系,那样的弊端太多,而且苏联在远东的地方行政机构和警察系统,简直是腐败到了极点,完全可以认为是“持证的流氓"”,库尔巴托夫准备趁着苏联军队还能有效威慑的时候,将那些人统统送得去修路,怕苦干不下去,那就主动辞职,从体制内消失吧。

  库尔巴托夫有这个底气,第一是感召同志已经开始在掌握部分的军队,例如著名的第123近卫摩步师,师长就是感召同志安德里安,而在双城子方向的第21坦克师,师长也是感召同志拉斯科夫。

  而且拥有中央的授权,必要时他可以通知远东军区的高级将领,让他们配合的。

  而且安德罗波夫早就同意,必须在远东进行一场大清洗,库尔巴托夫曾经对安德罗波夫汇报的时候,就直言不讳地说过,远东需要一场斯大林式的彻底清洗,他是准备杀掉一大批人的,安德罗波夫没有明确给出自己的意见,其实就是默许了。

  但是如果还是原来的边疆区地方政府结构,很容易又陷入过去的弊端中去,所以商量下来,准备利用”管委会+工作委员会”模式,先行建立一套新的管理体系,然后才是改革过去的地方政府体系的时代。

  管委会+工作委员会,本来就是感召同志群体,在中国国内特区时代,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现在用在远东特区上,其实也是很适合。

  这其实是一种"非标”的集权模式,针对特定的重点工作范围进行爆破”,跳开原来等级森严的官僚体系,从而在短期内打开局面的方法。

  例如上述的农业农村的改革,就会是管委会下属的一个农业工作委员会去负责,而在专项委员会之下,再会根据具体的需求,设定若干的工作局,进行工作分工。

  在一定的时候,再把这套体系,与经过改革后的地方政府体系二合一合并,形成常态官僚运维体系。,在管委会的各个工作委员会之外,就是建立两大特殊体系,第一是从克格勃派生出来的远东调查总局,克格勃多管民事并不太好,而一个扩大了职能、权限和人员规模的远东调查总局,将能比克格勃,更适合监督整个远东特区的行政和经济领域,远东克格勃的工作重点,将转向军队——搞定远东军区和太平洋舰队的任务,任重道远。

  另一个特殊体系,则是在原苏联地方共青团基础上,进行彻底改革。

  -.一方面通过吸纳优秀青年,建立青年先锋队组织,使之成为类似中国民兵组织的“国民先进分子群体”,承担起很多政府和党组织的任务,也成为干部选拔必须的一段经历。

  另一方面,就是建立青年储备干部训练营体制,这类似于中国的五七干部学校。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17:31 , Processed in 0.053877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