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336 页

  而台湾自己,更是进行了舆论管控,只能报道台湾经济奇迹,不能报道中共攻台威胁。

  当然,在私下里,台湾的移民率开始大增,富豪们纷纷开始变"润人”,美国和日本,是最受欢迎的移民地,而马来亚、新加坡这样的方向,也是一部分人的选择。

  按照常经国的指令,台湾"政府”"严格地限制这些润人们出国的“频次”,控制着他们对台湾造成的破坏性,常经国要求绝对要避免这些人,带起台湾人的“逃难潮”,使得军心民心崩溃,那就不战而溃了。

  所以润人们也是痛苦的,他们要排队”漫长的时间。

  才能离开台湾,果党此时在这个方面,还是很坚决的,不想让这帮家伙,带崩了果党果军,最后抵抗的勇气。

  世事如棋局局新,中国国家安全局开始进入了一个紧张的周期,美日台都在向此时的新中国,拼命地派遣间谍,数量之大,史无前例。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对于现时空新中国的渗透度,与原时空相比,恐怕都不到十分之一,太多的不了解,让他们此时想要“疯狂地补课”,猫捉老鼠的游戏,在中国很多的军事基地附近发生着。

 

第345章  解放台湾前的备战”迷雾”

 

  “打过海峡去,活捉常经国!”西蒙如获至宝地把厦门街头的这条标语拍照,作为法国记者,,他深知法国国内媒体,最近希望获得红色中国的哪一类"新闻”,红色中国要发动另一次战争吗?上一次还是1979年的中越战争,似乎这个共产赤色大国,遵循着某一种战争规律,每隔几年他们总是要发动一场战争,这是在证明他们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吗?西蒙不无恶意地猜想。

  西方记者们,最近在中国的一大热门,就是追寻着战争的蛛丝马迹,实际上他们知道,像他们这样的外国人,又是被中国民兵和其它组织警惕的“间谍“记者,根本不可能弄到什么像样的“情报”,当然他们自己也不指望这个,而是希望寻找到一些可以煞有其事地强调战争准备气氛的内容,例如这条口号,就足以炮制一整篇文章了。

  利用这条口号的内容的报道,中共总不会再说记者西蒙是在造谣——每个西方记者都知道,这是作为记者,在中国最需要警惕的,这些年已经有二三十个西方记者,因为造谣而在中国坐牢了,他们被迫负重,为中国修筑几个月的公路,没有人愿意去服这样的劳役,那就必须自己聪明点哕,需要知道在中国当西方记者,是非常危险的职业。

  西蒙贪婪地观察着厦门]街头,但内心很清楚,他不可能在这里,找到什么真正的“战争准备氛围”,这就是座商贸小城市,战前不会变成军事堡垒,或许所有的城市人口,会在交战前就撤退了。

  西蒙的猜测并没有错,现时空的厦门,迄今还是一座不发展重工业的小城市,台湾果党的存在,拖累了整个福建的经济发展,而拖累最厉害的,当然就是厦门,毕竟这里离开金门岛,就只有十多公里嘛,如果果军从金门发炮,几乎整个厦门市区,都会在果军炮火的射程之中。

  在这里,自然不会有什么“军事机密”,这些无头苍蝇一样的外国记者,就更不可能在现时空全世界"内部安防”最严密的新中国,找到什么战争的大新闻了。

  但前线的备战,确实已经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美国和台湾能发现的蛛丝马迹,无非是前线基地的加强-.一面对解放台湾需求的机场、港口、公路,一些海军基地的加强,空军基地的机堡增加,雷达阵地的扩张等等,这是瞒不过美国的卫星情报侦察的。

  但是一些机密的准备,在现时空中国严密的安防之下,美国或者台湾果党,都是难以掌控的。

  例如福建和浙江前线,非常多的军事仓库,各种武器弹药和后勤补给物资,正在疯狂地增加之中,而美国对于这种直接的备战准备,能够掌控的幅度,是非常有限的——知道物资储备在增加,但增加了多少,增加到哪里,根本无法查清,所有这一切,都掩饰在本来就规模巨大的民用运输和仓储物流之中。

  实际上,现在开始的准备,是根据新中国"军用物资预储预置制度"而实行的,对于解放台湾战役的残酷性,中央军委从来就没有侥幸心理,一直强调要有充分的战争物资储备,以提高战争初期的反应能力,原则就是:预储预置物资,要满足从初始作战,过渡到由工业界能够按战争状态提供充分的供给。

  必须做到满足一场持久的常规战争需求一想要速战速决,但在准备.上却必须做好长期的准备,按照中央军委的要求,这一次国防部的战争物资储备指标,是六个月的高强度补给。

  也就是说,在工业界经过动员能够以稳定速度生产补给军火、弹药之前,战争物资的储备,要足够台湾六个月高强度战争的需要。

  而且,这个制度满足的,并不是保障平时战备训练的基本需要,那是以部队现场储备为主的,现在执行的,实际上是以基地储备和集中储备为主,基本上,主要就是储备到福建和浙江,这些年建设完成的洞库军备储备库房系统之中。

  将部队的武器装备、后勤物资,成建制地储备在预置前线基地,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满足突如其来的作战急需一部队在后方集训,需要的时候可以“抛弃"在驻地的军备,轻装迅速赶到前线,在前线仓库,重新领取武器弹药,迅速成军。

  在这样的制度下,即使进攻部队,本来驻地在西南或者东北等很远的地方,也可以在三四天内完成集结并充分装备。

  除了前线的“洞库前置基地”,还有最优先级别的海上预置船队,这是将部队的武器装备、后勤物资,成建制地储备在海上预置船上,预先停泊于可能发生危机的热点地区附近的港口,以备作战急需。

  海上预置船,实际上是一支快速部署部队,由东部战区军事海运司令部长期租用的,以及为海军专门建造与改装的滚装船和散装船等30艘船组成,其中又分为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使用的海上预置船,以及主要供其它军兵种使用的预置船两类。

  海上预置船的设置,当然主要为登陆台湾的海军陆战队和海军舰队的行动配置,船只大多数为400046000吨级的现代化大型运输船,编为三个运输营,分别配属于浙江、江苏和上海这三个解放台湾的前进基地。

  一个海上预置营和一个海军陆战旅搭配,组成一支海上预置部队。

  每个预置船中队,平时满载,可供一个海军陆战旅15000人、30天作战消耗用的制式装备和物资,包括坦克、装甲车、火炮、弹药、药品、食品和帐篷等。

  总之,现在的战备,已经进入了将此次战争计划的装备、武器、弹药、补给、燃油等物资,尽量前置到前线仓库,完成之后,一旦决定发起攻台,就可以在数日之内,完成全部部署,而不需要再像传统那样的备战一或许需要两三个月。

  这样的备战,在新中国民兵组织只严密到极点的保护和伪装之下,集集结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远远超过了美国和台湾的预料——此时在他们的观察中,中共准备的动作并不"剧烈",完全没有短期开战的迹象,因为在前线,尚未出现大规模的部队集结和物资集结,但实际.上部队尚未集结,而物资集结已经开始,这些物质的大规模集结,在中国超大规模的经济物流体系之下,并没有被发现多如果美军有人能了解到全貌,他可能会感到一些熟悉-.-很多美军刚刚开始酝酿的军事概念,在中国解放军这里,却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应用,例如军备的前置预置体系就是典型的例子,美军从八十年代开始,才开始建设这样的前置预置军事体系。

  甚至连油料的储备,也没有引起美国和台湾的特别注意,因为新中国早已建立了战略石油储备制度,而且保持着储备总量够全国用200天以上的水平。

  在这样高水平的油储之下,解放台湾,并不需要额外地在浙江和福建,增加油料的储备,实际上,这里早就是按照高强度战争的需求,建立的油料储备系统,只不过,从现在开始,要保持油库基本的'满载'而已。

  实际上,现在的备战,还没有被美国和果党重视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解放军的备战是循序渐进的,并没有一下子让各个各军工厂,开始疯狂地按战时需求来生产——整个备战从现在开始,到预计的1984年9月发动,足足还有10来个月,以中国军工庞大的生产能力,并不需要每天都加班加点。

  当然也有疯狂的厂子,例如沈飞、成飞等飞机制造厂,以及驱逐舰和护卫舰生产的大连和江南造船厂,还有一些导弹生产基地、伞兵战车生产厂等等,早已进入了三班倒的疯狂生产模式,但一则美国的渗透在现时空是非常有限的,二则这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在台湾这件"特殊事件"”之前,这些工厂就是这样了——中国更新军备的压力很大、速度很快,美国早就高度关注了,所以眼下本身是“灯下暗”,让CIA没有那种中国大规模备战的感觉。

  实际上,整体备战已经几年了,只是掩饰在了“中国军队建国后第二次大规模换装"的军事跃迁之中,每个兵种,这几年都有大量的换装,其实就是备战,但变成了-种表面看上去的“日常行为”。

  例如以十五军为主的几万伞兵部队,过去是“一杆伞、一把枪”,但随着基于苏联BMD-1型伞兵战车技术基础上,研发的中国ZBD-1型伞兵战车的研发成功,大量其它的伞兵装备也在同期形成,轻装的伞兵,已经转化为履带式伞兵战车为主,其余装备轻型轮式伞兵战车、空降越野卡车的摩托化空降伞兵了。

  这样的技术改进,其实就是备战的部分构成了在比如,在仿制成功苏联D-30发动机以后,仿制苏联伊尔-76的生产线,就已经发疯一样地运转,效率不断地提升,导致中国重型运输机的数量,开始不断增加,美国CIA也知道这点,但很难将之与"备战"联系在一起,因为中国军队包括中国民用,都需要大量的重型运输机。

  而很显然,中国还在全面仿制的阶段,据说中国的鲲鹏-1型重型运输机,至今难产,卡在自研发动机等设计.上。

  当然,中央军委也不指望,这样的“战略欺骗”,能够执行到战前的最后-刻,随着接近发动的时间,美军和台湾果军,一定会发现的。

  那个时候大规模的部队调动,舰队调动,各种"异象”会非常多,美国和果党,再要着不出来,那不是大傻逼了吗?没有那样的好事。

  不过中央军委还是要用这样的“战略欺骗”,来实现对美国和果党判断最终战争发动时间的“误导”,让他们知道"战争已经临近,感觉就在下个月,但却不知道,原来战争就在明天”。

  _当然,到时候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会有很多配套的措施,例如连续不断的大规模军演,每一次军演的部队调动、军备调动,都会混淆美国和果军的判断,八十年代已经是卫星和“近"信息时代,重要的已经不再是对手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而是对于对手将要采取行动的“精确把控”。

  另一种要形成的“迷雾”,就是让美国和台湾,对于解放军将动用的部队规模,难以清晰判断。

  美台都很容易想到,共军会动用数十万部队,但”数十万"究竟是几十万?这将决定进攻的“烈度”,甚至将决定果军很多的细节部署,以及战略战术。

  现在还是最高机密的中央军委计划,对于用兵"强度”的要求,就是要一举击破果军的抵抗,速战速决。

  很显然,拖得越久,美国国内的舆论就会发酵得越厉害,而美军对于介入台湾战争的“尝试欲望",就会越强烈,只有泰山压顶一下子压死了,反而能够避免各种负面因素的“发酵”,同时也是向全世界,证明解放军在八十年代中期,已经达到的“世界级军队”的水平。

  说实话,解放台湾战役打得好、打得猛、打得快,反而有助于战后很快恢复国际形势的“正常”,什么对于新中国的经济制裁,也会取消得更快,因为没有意义了。

  在这样的战略思考下,中央军委的“顶层战争设计”,目标是3天72小时之内,结束主要的战斗,其后零星的山区游击战,以及依托地下工事等的巷战,则必须在7天之内结束。

  这个要求是死命令,哪怕增加了不少牺牲,也要达到,因为这很可能是十多年的时间内,最后一次彰显新中国"大国之威”的战争,因此必须全力以赴,表现出凶悍无比的风貌!按照这样的“压倒性需求”,动用的兵力是惊人的,包括全部的海军约二十万人,一半的空军十七万多人,陆军动用16个军,超过六十五万人,还有二炮等战略支持部队十多万人,实际上动用的兵力,总量将超过115万人,这将是美军结束越南战争之后,最大的一场战争。

  中国动员如此规模的兵力,其实就是必须实现一个目标——这可以是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但却必须是一场短促的战争!一旦打响,就必须是泰山压卵,不能让果军有力量有机会纠缠我军,延长了战争的时间!黄秋生怔怔地看着眼前超大车间内,似乎望不到尽头的两栖装甲运兵车ZTD-03式的生产线,咽下了一口吐沫。

  突然肩膀上被重重地拍了一下,他一下子有点僵住,就听到有人哈哈一笑地对他说道:“黄工,在想什么呢?那么出神?黄秋生勉强笑了笑,恢复了脸上的平静,说道:“老陆,我在想,已经有快两年了吧,我们每天都不断地生产ZTD-03两栖战车,这都有大几千辆了吧?难道真的要打仗了?现在的生产速度,一点都不下降呀。

  另名工程师陆工觉得黄秋生的问题有点奇怪:“你关心这个干什么?国家有计划,我们就生产呗。

  据说两栖部队都有十几万人,需要的两栖战车,不得要上万辆吗?我觉得一点都不奇怪呀。

  黄秋生装出欣慰的笑容:“老陆你说得对,我是想多了。

  “他把这个问题含糊过去了,但他的内心,仍然在思考。

  谁也不知道,黄秋生其实是台湾国安局重要的军事间谍——很简单,能够混到中共的重要军工厂的,本来就没有几个人,黄秋生当然非常受重视。

  让黄秋生困惑的,就是眼前庞大的生产量,他觉得老陆说得没错,这两年正常的流程,就是这样装备两栖部队的,现在并没有加速,本来的节奏就是三班倒,不停止生产。

  他还知道一个老陆都不一定知道的机密中共现在有8个两栖装甲师,兵力达到十三万左右。

  但他还是不放心,因为装备的规模太大了,过去中共最先进的装备,通常只装备一些“王牌部队”,说是少量装备取得经验,而大量装备会有浪费,不如等待更新一代的装备。

  但在两栖部队上,这个小步快跑”的节奏,显然被打破了,现在两栖战车的装备,目标就是全部的两栖部队。

  这是因为战争准备吗?还是因为中共现在的经济条件,已经无需过去那样地节省经费?黄秋生知道,这个问题对他而言,不可能有答案,他无法接触到能够明确回答这个问题的层级,只能是让他的上级去苦恼。

  此时,他也只能叹口气。

 

第346章  人事准备与大海堤工程

 

  1983年12月,浙江杭州军分区的一个封闭大院内,浙江省长赵安民,正在领导一群人,进行台湾未来的人事组织行政管理的顶层规划。

  赵安民之所以领导这项工作,因为他本人,就是现在中央内定的,在初期设立的“台湾特别行政区"的第一任特首。

  作为未来台湾特区的一把手,他从现在开始,就要领导筹划未来对台湾特区的管理和运维了。

  与香港作为保持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个窗口”不同,台湾将彻底地社会主义体制化,不会残留任何的资本主义制度残余,但对于台湾的初期管理,自然也有不同于内地省份的特殊性,这是赵安民必须领导大家规划的合理性。

  台湾很小,只有3.6万平方公里,而且去掉中央山脉及一些比较险峻的丘陵后,适合人居的地区,其实不过是1万平方公里出头。

  但台湾的人口又很密集,到1984年,人口已经突破1900万人,要知道在1984年的现时空,福建省全省也不到2300万人,只比台湾多了400万人,台湾的人口在现时空,妥妥地是一个省级规模。

  按照此前对台湾的人口顶层规划,基本上要把台湾的一半人口迁走,再移入一半的内地人口,预计解放台湾后,够得上以刑罚名义逮捕的台湾各种反动分子,可能会达到150万的规模,那么加上其家属,以及-些其它潜在的危险分子,规模从150万放大六倍,达到900万或以上,并不是什么不可想象的事情一就算一家4口,那就是600万人了,其余不涉及刑罚的家庭,有个300万人,当然很正常。

  所以要移走一半人口即950万人,还真的不是拍脑袋的,而是现实的需求。

  所以台湾特区要解决的第一个行政大问题,就是这样的大清洗和大移民,移民出台湾和移民到台湾的人口,将达到台湾的总人口规模,也即一个省份级别的全移民,这对于解放台湾后必须立即形成的台湾特区行政机构,自然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这样的大清洗和大移民,不可能由正规军来完成。

  所以以赵安民为主的“台湾特区行政筹备小组”的策略,是包括两部分构成:第一,是国卫部队,这是临时性的,开头需要的规模很大,计划达到100万人以上;深入到村庄级”,在剿匪的基础上,先实现台湾社会的彻底安定和安全。

  未来这些国卫部队,绝大部分会撤回内地,少量留下来组成台湾国卫部队,而未来台湾的国卫部队规模,也不会超越作为边疆省份的正常配置。

  第二,更重要的是以台湾生产建设兵团的模式,会存在相当长的一个阶段的民兵半军事化组织。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5-29 17:08 , Processed in 0.042132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