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342 页

  进入台湾特区的首府台北市之后,老练的塔斯社记者纳斯秋莎,很快得到了她的第一个印象——果然,中共的社会组织和管理能力,天下无双,台北已经完全恢复了平静,甚至商业秩序也都完全恢复了。

  战争的痕迹仍然存在,台北市的一些建筑,仍然在清理和重建,或者在维修之中,特区政府显然也没有隐瞒,但社会已经安宁下来的迹象,也是明显的,看看车水马龙的街道,看看来往行人的神色就知道了——他们忙忙碌碌,但显然没有担惊受怕的情绪。

  纳斯秋莎微微一笑,心想麦德莱恩,肯定会对此感到难受的,她该如何保持她美国记者的“政治正确”呢?她不无恶意地想着,要是麦德莱恩敢于造谣就好了。

  这个该死的金发妞,居然曾经说纳斯秋莎一头接近于银发的头发,是中国人说的"白毛女”,对自己恶意满满!中国司法看重对“造谣”"的惩处,在各国记者中都是大名鼎鼎的,因为最近2年的刑罚改变了,不是增加了刑期,而是如果外国记者们造谣,判刑的第一步,就是接受鞭刑,这种肉刑,让西方记者们闻风丧胆——基本上,他们甚至可以接受5年的刑罚,也不愿意在数十分钟内,被剥光了挨上几鞭子,这种让他们痛恨之至的“野蛮的肉刑”,已经对他们形成了极大的威慑力。

  老实说,好几个接受了鞭刑的西方记者,精神都崩溃了,变成了神经病,让其它的西方记者胆战心惊,以至于来北京当记者,已经成为西方新闻界很有名的“畏途”,新闻机构们必须加钱,而记者们在出发前,都要求西方的那些媒体签署协议,不能光因为需要西方的“政治正确",而”歪曲地利用记者的采访”,实际上,现在是记者们,害怕后方的媒体,用他们的名义胡乱报道,导致他们在中国被当成是造谣者,要负担法律责任——鞭刑在望。

  相形之下,纳斯秋莎作为塔斯社的记者,自然就要轻松许多,至少在最近的几年,她完全没有政治上的压力,可以做真正的新闻和报道。

  中国这方面的气氛远比苏联国内要好,她知道只要是事实,中国官方并不在乎她如何描述。

  与西方记者不一样的是,她知道她们想的是采访”大时代之下悲催的台湾人”,想要表现台湾个体,在中共战争和统治之下个人的不幸,来反衬西方所谓民主自由的优越感。

  纳斯秋莎感兴趣的,还是中共如何来经营台湾,她已经申请采访特首赵安民,但不知道能不能得到批准。

  纳斯秋莎知道特区政府在安全、政治、经济、社会上的一系列政策,她最近对此是非常关注的,已经通过塔斯社在苏联发表了好几篇报道。

  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企业界中广泛的混合制改革,苏联的远东特区,本身就是模仿中国本土的混合制企业,进行新社会主义模式的企业发展,所以苏联国内对发生在台湾的一场混合制改革,兴趣也是比较浓厚的。

  她的其中一个采访申请,得到了批准。

  王永庆平静地等待着塔斯社的记者,虽然表面平淡,但他的内心,却也是有一些好奇的,过去在民国的台湾,他也接受过美国和日本记者的采访。

  现在换了共产党的天下,塔斯社的记者就开始相对于台湾过去的那些汉奸或者果党的权贵资本,王永庆基本就是个异数,所以在现时空的新时代,他仍然成为了必须被团结”的台湾第一号的资本家。

  一方面,是因为王永庆出身很“正”。

  他小时候家境贫穷,他刚刚学会走路时,便跟着母亲外出捡柴火换零钱,或者是供自家烧火做饭。

  到了该上学的年纪,因为家里实在是拿不出钱,王永庆也只能在家里帮着父母干活,甚至一度上不了学。

  在父亲病后,又早早地去离家很远的米店里打工,来养活一家人。

  所以王永庆的早年发家,算是“合理剥削”的成分比较多,他那时候根本没有剥削的本钱嘛。

  而且他与日本和果党官方的关系,也算不得好——1945年台湾光复前,他的碾米厂,曾经被日本厂商迫害,被迫关闭。

  而在光复后,他曾经因为“盗伐森林”,被迫放弃木材业,被果党通缉,一度流亡日本。

  说白了,王永庆早年,无论是在日本或者是在果党这里,都没有“靠山”,直到他真的做大了,自己变成自己的靠山。

  但王永庆的这个特点,在党组织看来,就算是资本家中比较"清白”的了。

  另一方面,对于感召同志来说,王永庆在原时空的表现,还算是不错,他肯定不是台独分子。

  投资70亿美元的海沧计划没有完成,固然有王永庆的私心,但也说明他基本还属于爱国人士,至少他曾经公开发表万言书,反对陈水扁的台独,公开地说过:“台湾和大陆的姐妹都是中国人,我们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台湾人就是中国人!”这样的话,而且在大陆一直在进行1万所希望小学计划。

  所以,只要王永庆,能够接受新中国对于大型私企的混合制改造和分红制度,党组织是愿意将王永庆,塑为模范的。

  当然,这意味着王家要放弃90%以上的巨额资产,能不能想得通,这就是王永庆和王家自己的事情。

  组织上也会一直观察的。

  实际上,王永庆也做过努力,要把大量资产转移国外,他怎么会马上信任新中国,信任共产党呢?很可惜,在战前半年左右的时间,他和王家才下了决心,但这种时候,他没有后台的后遗症就开始发作,常经国怎么会允许他王家向外转移资产,“掏空台湾"呢?这使得王家的私人资产,只能沦为果党"坚守台湾,保护民心士气"的“牺牲品”。

  发现跑不掉以后,聪明的王永庆立即接受了现实,认知到新中国一定会统台湾后,他就开始准备接受新中国的一切规则了,包括最主要的资产问题,虽然心痛不已,但他也认识到“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王家要在新时代的台湾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遵循新时代的规则,大户人家的梦想破灭了,但小康人家的现实,还得过下去。

  战争开始的9月17日,全台湾停电,王永庆却要求所有的高级干部,到台塑总部开会,在点起了蜡烛继续的会议上,王永庆命令:所有高级干部,都要做好接受共产党组织接管或者其它命令的准备。

  真的有反共决心的,现在就辞职,去和老共拼死-搏好了,不愿意去的,就必须服从他的命令,做好一切对接的准备。

  几天以后进驻的国卫部队和民兵组织,让王永庆发现,现实并不比他预料的更恶劣,除了混合制的改造外,中共甚至没有干涉台塑的经营,仍然让王永庆组织一个经营管理班子,除了王家作为创始人,享有2%的股权外,管理层还享有3%的管理分红股。

  甚至石化业特殊存在的现象——如果临时停产会造成部分设备的损害,也是国家提供赔偿,迅速地让台塑进行修复。

  这些都没有出乎王永庆的预料,真正震撼他的,是混合制改造的同时,工作小组提出的严厉要求——台塑过去对于工人的待遇不合理,不是薪资太低,台塑的薪资在台湾是很好的,而是社保不完善,以及加班太多。

  台塑干部和一些工人,工作707个小时或以上,是正常的事情,但这种情况,在社会主义体系下,将不被允许。

  另一方面,台塑的环保要求,大幅提高,原先很多的合法排放,现在都被否决,必须提高环保标准,这意味着生产成本,将提高好几个百分点。

  这让王永庆领教了新中国不同的一面:不允许"无限向内挖潜”,通过无止境地压缩人力成本、环保成本等,来提高利润,而是通过社会、国家、资源综合一体化的策略,来实现成本的低廉,以及利润的提升。

  台塑很快就发现了实惠一虽然雇佣的人手被迫增加,但台塑使用的十多种化工原料的成本,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采购成本下降,而且台塑生产的丙烯酸及酯、聚氯乙烯、氯碱等产品,在华盟的大市场体系物价管制下,售价差不多增加了3个百分点左右,而且要求的数量规模,足以让台塑进行新一次的大规模扩产。

  在这样的形势下,实际上王永庆也无需为投资的资本烦恼,被纳入新台湾投资管理委员会管理的项目后,台塑显然是重点可以得到资本支持的企业。

  所以王永庆是很有“痛并快乐着”感觉的,最近他一直在努力地适应这种新的形势、新的运营模式一市场竞争压力减轻了,但成本压力增加了,人力资源的管理压力增加了。

  纳斯秋莎采访王永庆,她最尖锐的一个问题是:“王永庆您作为原来台湾的大企业主,如何看待自己在中国式社会主义体制下,失去了大量的财富和资产?”

  王永庆回答得很平静:“我的第一反应,当然是舍不得,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一下子要损失90%以上的资产,不要说王家的其它人非常痛苦,在当时,我自己都难受得吃不下饭。”

  “但人必须适应现实、适应发展。

  台湾的资本主义时代已经结束,新台湾是社会主义的台湾,公有制必须替代私有制,成为时代的主体,混合制的受到约束的企业家,也必须代替过去私有企业的企业主,成为企业界的新主流。

  所以痛苦也要接受,不接受就要被时代所淘汰。

  “我觉得大陆过去关于企业家的定义,还是公允的:如果一个企业主只关注金钱赚取的多少,那不过是唯利是图的奸商。

  承担起社会责任,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利他的满足者,才是真正的企业家。

  社会主义体制需要的真正的企业家,而不是只追求金钱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一向严肃的王永庆,突然有点微笑:“虽然理智上已经接受了这一切,但记者小姐,当您提起我失去了大笔财富和资产的时候,我仍然很难过。

  纳斯秋莎放声大笑,她觉得王永庆很坦诚地说了真话。

  她最后询问了王永庆一个问题:“新台湾的经济,以什么样的产业为基础呢?您从事的石化业,会是其中最关键的一个产业吗?王永庆对这个问题不假思索:“石化业必然是台湾最重要的产业之原因很简单整个华盟在内,石油要不然就从海上从中东和西亚进口,要不然就从苏联和印尼等其它地域进口。

  台湾从海运航线上,非常有利于对中东和西亚进口的部分原油进行炼化,用来满足国家外向型经济的这个部分。

  “与石化业关联较大的,还有化纤纺织和橡胶工业,这两大产业其实宽泛点说,也可以算是广义的石化产业,所以本质上,未来台湾的第一大产业,就是石化及其关联产业。

  新台湾以整个华盟市场为基础的话,其实在地理上处于很有利的地位,海运的便利保证了原材料价格的低廉。

  "第二个产业。

  是工控和精密机械:这方面原来台湾的基础不错,是在日本技术转移下形成的产业基础。

  今后进行了混合制改造之后,接收内地的人才和科技,发挥台湾本身在全球开拓的销售道,这个方面的发展前景,应该是比较光明的。

  “第三个产业,是电子业。

  内地的电子产业,规模仅次于美国,现在逐渐在全球都压迫日本的电子业,基本上已经成为全球中低端电子业的主流,台湾同样可以发挥自己的渠道优势,承接内地电子业的转移...看到侃侃而谈的王永庆,纳斯秋莎有点恍惚,一方面,她是佩服王永庆不愧是企业家,对于经济的认知非常深。

  另一方面,她又觉得中国人包括台湾人,都是很现实的,王永庆对于自家大量财富和资产被没收,真的没有怨气吗?肯定有嘛。

  不过他们能够承认现实,迅速地转向,适应了新环境。

  这或许,也是中国人的一种能力?告别了王永庆,纳斯秋莎在十几天的时间里,走遍了台湾的七八个城市,情况是很明显的,台湾已经完全恢复了“太平”,据说在中央山脉的深处,可能还有果府残军的“游击队”,因为有解放军的特种部队,以及部分侦察兵系统,仍然驻留在中央山脉的深处剿匪,尚未撤离。

  但很显然,即使还有残兵败旅的存留,对于中共已经控制了台湾的现实,并没有什么印象。

  中共有形的社会主义大手,正在将台湾一切过去的资本主义残余,快速地抹去,纳斯秋莎心想,这句话,完全可以作为自己下一篇文章的标题了。

 

第354章  麦德莱恩与蔡英文

 

  美国记者麦德莱恩,也如愿以偿地见到了一名英国记者,推荐给她的一个采访对象——今年刚从伦敦政经学院毕业,返回台湾从事教职的年轻女性法学博士蔡英文,她忽略了战争的风险,返回台湾担任某大学的副教授,结果陷在台湾出不来了,或许麦德莱恩采访台湾的时候,可以寻找一下这位女博士,她是一位对西方体制非常信仰的人,麦德莱恩对她的采访,应该会有收获。

  麦德莱恩找到蔡英文,不算太为难,但也不容易,这位蔡英文过去任职的是台湾"政治大学”,意识形态气氛浓厚,在中共的视野中,无疑是最反动的学校,在中共统一台湾后,这样的大学就被关闭了,其中有部分的老师被逮捕,麦德莱恩找到了认识这位蔡女士的原学校老师,才知道她也被逮捕了,据说与她的家世有关。

  麦德莱恩还从蔡女士的同僚那里,听到了关于她家庭的八卦一她的母亲是曾是日本军人的小妾,台湾光复后,又被蔡女士的父亲,纳为四姨太。

  而蔡女士的父亲,则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被中共定义为‘汉奸皇民”的人物,过去曾经在伪满洲国,为日本人维修军事飞机而发家。

  二战即将结束之际,这位蔡洁生,回到了台湾,在外人看来,他开设了一家汽车修理厂。

  然而根据传闻,日本当局为了防止其经营的产业,在战争结束后被没收,将这些产业,交给了亲日的“皇民”经营,蔡洁生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于是他一夜之间,便积累了丰厚的财富,在此之后,他将目光投向房地产市场,逐渐成为地方上的巨贾,据说他得以在台湾立足,是因为他贿赂了果党的军统特务,才得以享受荣华富贵。

  这个蔡洁生,属于那种日语讲的比中文流利的台湾人,家庭完全是日本文化,蔡英文原来的名字,就是"蔡瀛文”,“瀛"这个字,就是来自于中文的“东瀛",也就是日本。

  后来蔡洁生嫌弃这个“瀛”字太复杂难写,才改成了“英”字。

  无论如何,出生于这样的家庭,让蔡女士在中共统-台湾后,不可能得到信任,而且遭到了高度的怀疑,认为她过去的一些言论,其实很有反中媚日的遗传。

  中共本来对于政大就很讨厌,她这样的背景和一些言论,难怪要被逮捕了。

  真正更倒霉的,是她的父亲,-定会被判重刑,甚至会被枪毙也不一定,而蔡家的资产,当然保不住了,汉奸的背景,此时发作,让蔡家失去了一切。

  听到了这个八卦,麦德莱恩倒是内心有些欣喜,这个蔡英文这样的背景,肯定不会是共产党的同路人,而应该是反共的台湾人中的典型,如果能采访她,应该会得到一篇不一样的文章,能打动西方民众的那种深度报道,又不触犯中共所谓的谣言禁律。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5-29 18:51 , Processed in 0.040425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