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344 页

  “尤其是这一次中共进攻台湾,居然完全震慑住了美国人,美国除了提供台湾情报支援外,就连战时的武器弹药支援都没有,虽然他们解释说,台湾沦陷得太快,他们根本来不及运输。

  但很明显的事实是,美国人从来就不想出兵,在中共表现出非凡的战斗力之后,他们就完全放弃了出兵。

  今天可以放弃台湾,是不是有一天也可以放弃日本?”

  安倍晋三沉默不语,他的思路与他父亲的基本一致,都坚定地认知,未来中共必然会带给日本,越来越大的威胁。

  “李登辉这个所谓中华民国的流亡政府,选择流亡日本,是最自然最合理的选择,日本本身推脱不掉,而且利弊参半。

  “好的一方面很明显,既然这个流亡政府在日本,那么日本不难通过较为长期的努力,掌控这一股海外流亡台湾人的力量,为我所用。

  不要太小看这些人的力量,毕竟海外流亡的台湾人,我们估计有近百万人,而过去很多移民美国的台湾人或者反共的大陆人,还有大几十万,合起来大约接近了两百万人,这并不是一股可以完全忽略的力量,在某些特别的时候,这个力量肯定有用,所以日本通过笼络李登辉和其它关键的流亡政治人物,来掌控这控股反共反华的力量,确有必要。

  “息子,对于我们日本人来说,虽然二战之后,被迫放弃了台湾,但我们内心都是不甘的,有机会的时候,-定要把台湾,再一次纳入大日本帝国的领土范围,台湾对于日本本土的安全非常重要。

  老实说,中共占领台湾之后,如果海军进一步强大,随时就可以切断日本的西太航线了,从马六甲到日本的海船,那一艘不需要通过台湾呢?这是极为不利的战略态势。

  “日本不能放弃台湾,那么此时掌控台湾的流亡政府,就是日本必须做的基础,无论负作用有多大,我们都必须吞下去。

  做得好了,这个流亡政府就能够表明,台湾的民心是向着大日本帝国的。”

  “我们已经为了这个台湾流亡政府,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与中国建交的事情,这一次之后,彻底泡汤了,中国方面,已经完全取消了与日本长期僵持不下的建交谈判,他们认为完全没有必要了,所以日本打开中国市场的一切努力,已经宣告失败。

  中日再一次已经走上了敌对的道路,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我们接纳台湾流亡政府,中国就不会对我们有任何的体谅,用他们的话来说,日本是狼子野心”,对我们完全不抱幻想。

  安倍晋三领会了他父亲的意思,说道:"“父样,我知道了。

  既然日本没有选择,只能支持这个所谓的台湾流亡政府,那么就必须做到位,以彻底地掌控他们,为未来重新控制台湾奠定基础。

  在这样的战略逻辑下,对李登辉等人,必须表现出一定的尊重,收纳他们的效忠。

  “不过,美国人接下来会怎么做呢?他们会跳开日本政府,直接掌控这个台湾流亡政府吗?他们对日本的政策,会不会因为中共占领的台湾,而有所放松呢?您觉得他们需要放松日本,来对付中共的时代,到来了吗?”安倍晋三的眼中,有着野心的光芒。

  安倍晋太郎很满意儿子的这番话,他知道这个儿子的抱负一向很大,想做日本最出色的首相,或许有一天,他真的做得到吧。

  、晋太郎说道:“息子,美国人不会放松对日本的掌控的,我个人认为,那还是很遥远的未来,美国人只要在自己强盛的时候,就没有理由放松对日本的掌控,因为他们此时依赖的,是他们自己的力量,日本作为美国的附庸国,自身的力量并不重要,只有资源和产品的供给能力,是被美国着重的。

  “美国要放松对日本的钳制,只有两种可能性,-种是美国自己不行了,衰落了,自身难以掌控强大的日本了;另一种则是中国的力量,至少在亚太区域,已经完全压倒了美国,美国如果不把日本的力量完全发动起来,就对付不了中国的时候。

  很显然,第二种的可能性要大一些,但那个时候日本就会变得非常危险,因为美国人不能单独对抗中共了,那个时候的中共,该有多么强大?日本很可能成为中国优先于美国的第一打击对象,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嘛。

  无论如何,日本是战败国,要再次变成独立的强国,机会本来就少。

  等到机会来临的时候,也必然有大风险。

  “美国人很傲慢。

  此时的他们,不会对这个台湾的流亡政府太上心的,不过他们的CIA,必然会监控我们对于这些流亡的台湾人的管理,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可能会接管部分的流亡台湾人,用于美国对中共的攻击或者其它行动。

  但在这个方面不用大担心,因为美且共同对付中共的大路线是一致的。

  这一次的台湾战争,让美国对于中共的警惕程度,可以说提高到了最高的程度,现在美国把中共,完全看成了第二个苏联,这对于已经被迫完全反华的日本来说,并不是坏事。

  安倍父子对谈的逻辑主轴,不断在日本高层中获得共鸣,以及同类思想的呼应,日本对于"流亡台湾人”的总体反共反华态度,很快就确定了下来,使得现时空的中日关系,走向了完全的不可和解。

  苏贞昌愤愤不平地走出了位于日本东京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财计处(暂时没有设财政部),他是来讨要屏东银行在战前,就已经转移到日本三井银行的一=笔存款的,老实说,随着台湾“沦陷”,苏家控制的屏东银行和其它资产,已经完全损失。

  苏贞昌等一众屏东苏家子弟,能够指望的,就是这一笔屏东银行的“日元存款"了,规模接近120亿日元,换算成美元,也有近1亿美元呢。

  可是苏家以屏东银行的名义动用在三井银行的存款,被三井拒绝了,原因是李登辉代表临时政府,向日本政府申请冻结了所有台湾银行在日本的存款,理由很简单,像是屏东银行这样的私人银行,存款来自大量的普通老百姓,逃亡国外后,能够代表"所有关联台湾人”利益的代表,当然只有所谓的"临时政府“哕,屏东银行这些银行已经“不存在”,凭什么动用存款?这可让苏贞昌急坏了,要是这笔钱"废了”,那苏家可就泯然众人了,苏家是屏东的土豪,本来就没有海外投资,也就没有海外的资产。

  去年屏东银行做了这样的一笔“理财”,还是因为担心战争,没想到现在日本人那么不讲究,直接冻结了存款,这不是要苏家彻底完蛋吗?苏贞昌的爷爷苏云英,在日本统治时期,曾担任头前溪庄庄长、阿缑区长,并连续担任了七届高雄参议员,同时也是台湾商工银行,也就是现在台湾第一银行的创始人,是当地”名望很高”的土豪劣绅。

  全台湾都知道,苏云英能够起家,就在于他出卖了台湾当时著名的抗日志士林少猫,所以苏家是不折不扣的“汉奸世家”。

  问题是,这个汉奸世家是第二流的,可不像辜家那样,早就财产全球化了,人跑出台湾,即不怕没钱。

  苏家这一次,本身就亏大了,没想到现在,最后的裤衩可能都保不住!

  苏贞昌不断地向流亡政府申请"存款解冻”,但都毫不留情地被拒绝,一方面是日本人还没有把钱,向临时政府开放呢,另一方面这钱说到底是屏东银行储户的,又不是苏家的,凭什么给苏家呢这个时候,要靠绝对强大的"关系”。

  而苏贞昌自己是没有这样的关系的,他只能逐渐走向绝望。

  其实他不是孤例,大部分跑到美国和日本的“流亡人士和家族",失去了过去的荣华富贵,能够泯然众人已经是不错了,很多人甚至逐渐坠入了贫困的境地。

  时代的大风之下,很多尘埃被吹飞在天涯,不再为人所知。

 

第356章  不甘的融合和排斥

 

  隆应台愤怒地双手撑着桌子,双目怒视着坐在桌子对象的“文化调查员”蒋红生,一字一句地说道:“所以,特区政府的文化新政策下,一点异议和批评都不能有了吗?只能是对社会主义歌功颂德,才能被发表?我的野火集鼓励民主的思想和行为,有错吗?蒋红生淡淡一笑:"隆女士,你的作品当然有错。

  在你的文章中,鼓吹的无非是美欧的所谓民主自由思想。

  而从我国的社会主义体制出发,西方的民主自由是谎言和欺骗,嘴巴上说民主,实际上是限制民意的带宽;所谓的自由,更加是资产阶级肆意剥削的自由。

  当然,这些理论您可能不懂,而理论背后西方大量的欺骗事实,您也可能不知道,或者干脆就有意或无意地不相信。

  但有一个结果是明显的,如果允许您的文章发表,我们就是在资助敌人的进攻,鼓励对我国文化的破坏。

  “美国从五十年代的麦卡锡时代开始,文化知识分子就必须遵守政治正确的无形规矩,否则就无法在主流的学术圈、知识分子圈中立足,我不相信您不知道这点。

  但我要告诉您的是,新中国一样有自己的政治正确,美国都不允许反对其资本主义体制的异己思想,采用各种方法禁止和缩小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

  凭什么到了社会主义这一边,我们就要允许传播西方最反动的那部分思想?当我们是傻逼吗?“隆女士,真言不讳地说,您现在表现的思想非常危险。

  台湾刚解放不久,事实上,我们在给时间,让知识分子能够自我反省,自我决定自己的立场。

  这种自我选择,将决定个人在新中国的文化命运。

  现在新台湾在文化上,其实是很宽松的,但即使按照如此宽松的标准,您的文章也无法过关。

  实际上,国家的下一次大运动时间,是在1986年,也就是明年。

  我个人认为,如果你这样发展下去,只能是被文化禁入,失去任何从事文化事业的可能性。

  新中国,不需要任何西方文化和思想的鼓吹者。

  隆应台的脸色变得惨白,她抽回了自己的“抗议书”,转头离去。

  蒋洪生冷冷一笑,头都没有抬一下。

  回到家中的隆应台叹了一只气,心想自己只能再出国了,这一去应该不会再回台湾,台湾已经不是那个她熟悉的故乡了,过去的果党政府,长期维持她反感的威权体制,现在的共产党,更是摧毁了台湾的最后一丝民主自由的可能性,让她这样思想的知识分子,完全没有了独立思考和独立发表思想的舞台。

  实际上,不用共产党的“文化禁入令”,她这样的知识分子,也会逐渐被动地被文化禁入,未来还有什么台湾或者大陆的媒体,敢于发表她这些反对威权体制、主张民主和自由的文章呢?三观不合,只能各走各路。

  隆应台叹息了一口气,她的丈夫,本身曾经是德国的外交官,现在也在瑞士工作,自己本身也在考虑,是不是出国定居。

  现在看来,已经是无可选择了,自己在国内,哪里还呆得下去呢?平心而论,隆应台觉得自己主张的民主并没有过分——确实她承认,民主制度成本很高,也会带来弊端,比如说民主制度易于鼓励短线操作,忽视长线的规划和执行。

  但除了民主制度外,还有什么可供选择?最理想的或许是开明专制,就是有一个英明得不得了的政策制定者,带领大家前进,-做十五年、甚至二十年,能做一些扎根的、长远的规划。

  这看起来很理想,可是万一这个决策者,做了坏的计划,如何收拾?没办法,民主就是退而求其次。

  这个道理难道不清晰吗?没有说服力吗?解放台湾后,她也曾作了痛苦的反思,认为共产党指出的西方体制的弊端,确实也是客观存在,但并不能否认民主制度的优势。

  这种思想,反应在了她自己最新的文章中,结果却引起了共产党审核机构的强力杯葛,现在都出版不了了。

  悲愤的隆应台,准备一走了之。

  其实现在做这样想法的,何止她一个?在台湾有着一大批人。

  几个月前的解放台湾战役太突然,像是隆应台这样的知识分子,或者各种认为自己该走的台湾人,都来不及反应。

  所以直到台湾解放三个月后,各方面的体制开始趋向于开放,这些人又重新考虑起”“润"来。

  这种选择是很自然的,因为思想上的冲突,是极为剧烈的。

  新中国三十多年来,在感召同志影响下,形成的民本社会主义思想和文化体系,当然与台湾知识分子和高知青年熟悉的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格格不入,冲突极大。

  而这些知识分子,其实一个个都是自高自大,不屑于"低下头”,去研究所谓的民本社会主义,努力地“坚守自己思想的独立性”。

  他们的这种自然的选择,自然让他们的思想,与新中国带到台湾的体系,格格不入。

  这种冲突性,甚至比新中国收复香港的时候,要严重得多。

  香港人总体比较现实,像是隆应台这样的西化文化知识分子,在这个年代相对要少得多,香港人的西化,主要还是商业化上的西化。

  现时空没有给时间,让英国殖民者去安排那些“反华反中”的教育体系,而在新中国全部用本土的教师体系,替代了香港过去的“西方教会有着重大影响力"的教育体系后,这个问题相当于提前被封禁了。

  但是台湾不同,毕竟来自民国的反共知识分子,大部分都到了台湾,发展到八十年代,各种反共知识分子层出不穷,属于台湾省籍的,多半变成了台独分子;而属于大陆籍贯的,多半就变成了隆应台这样的西化知识分子,每篇文章中不说点民主和自由,就像是活不下去一样。

  实际上,这些知识分子非常地不接地气,对于西方社会深层的“民主和自由”,几乎毫无了解或者是根本就不承认现实,从象牙塔里做"道场”,布道的玩意,非常之虚。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7:39 , Processed in 0.039920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