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349 页

  戈尔巴乔夫严肃地走进了办公室,一路上对于大家“总书记尊敬的招呼,他内心乐开了花,但维持着表面面容的冷静,不时提醒自己,不能太飘了,登上总书记的位置,这才是第一步。

  到了办公室坐下,品尝了一杯咖啡之后,他的思绪,终于回到了现实的工作上,犹如从天空落到了泥淋的湿地,他的脸上,开始露出有些无奈的神情。

  在现时空,戈尔巴乔夫的上台,变得非常“局促”和”有限”,契尔年科死得比安德罗波夫还要早几天,而安德罗波夫死前,并没有指定戈尔巴乔夫是他的继承人,外交部长葛罗米柯提名了戈尔巴乔夫,但在中央委员会上遭到了强力的杯葛,支持莫斯科第-书记格里申的人,几乎与戈尔巴乔夫不相上下,甚至利加乔夫也举棋不定。

  此时戈尔巴乔夫的声望,并不能与格里申相比,实际上,对于大多数苏联高层而言,格里申应该是更加合适的对象,但这位格里申,有两个弱点,第一是他已经71岁了,身体也不算好,委员们包括葛罗米柯,都担心他如此高龄下,能否承担领导苏联的重任;第二就是格里申以强硬著称,高层们并不希望新的领导人太强硬——要是再来个安德罗波夫,大伙的日子就太难过了。

  这两点顾虑之下,擅长人际关系的戈尔巴乔夫,才有了新的机会。

  但是他的基础毕竟太薄弱了,葛罗米柯不得不与似乎保持中立的克格勃派系做了"交易”,因为克留奇科夫,已经找到葛罗米柯,真言不讳地要否定戈尔巴乔夫,认为此人徒有虚名,但葛罗米柯此时已经"骑虎难下”,所以最后达成了协议:戈尔巴乔夫可以担任总书记,但他的总书记权力,要加以限制,不再具备此前老勃和安德罗波夫具备的"一言九鼎”的权力,因为克格勃和苏联很多高层,都对戈尔巴乔夫不信任。

  克留奇科夫将担任中央会员会第二书记,也是负责党务的常务副书记,明确为苏共的二把手,而瓦连京:帕夫洛夫,一位在过去几年中亲近克格勃派系的财政专家,将担任新的部长会议主席。

  凯拉提将接任克格勃主席,而远东特区的一把手库尔巴托夫,将担任部长会议的二把手,成为帕夫洛夫的助手,实际上,帕夫洛夫主管苏联西部,而苏联东部的经济大权,将落入布尔巴托夫之手。

  总书记的职位空悬了几天,。

  因为蔓罗米柯与克留奇科夫在新任国防部长的职位上相争不下,最终,被他们认为比较中立的阿赫罗梅耶夫元帅,担任了新的国防部长,戈尔巴乔夫原来向墓罗米柯建议任命亚佐夫大将,他有把握,这名大将会忠诚于他,但他显然失望了,在乌斯季诺夫去年底去世之后,阿赫罗梅耶夫元帅在苏军中的威信,已经没有其它将领可以与之相比,而且苏联高层都信任这名以“忠诚”出名的元帅,当然对星火会的感召同志来说,最重要的,当然是跟随他将出任国防部部长助理的安德里安少将。

  亚佐夫大将甚至没有得到总参谋长的职位,更有资格和能力的索科洛夫元帅,接替了总参谋长的职务,而对于星火会而言,-名名为瓦列里安的上校,将成为索科洛夫元帅的一名助理,这同样很重要。

  基本上,这样的任命,就是将戈尔巴乔夫这名”总书记”,排斥在了军权之外,而之所以能做到,离不开星火会过去几年的“串线”,让克格勃与军方,在权力上达成了默契,相互保护对方的地位。

  在星灭会偷偷在军方之内,对政治感兴趣的军官中,散步的关于戈尔巴乔夫的“传言”,足以让军方的将领对戈地图很谨慎,他们都相信,如果这个家伙完全掌握了权力,那么苏军或许会从现在的400万人,缩减到200多万的最低限度,还要大规模地核裁军,因为戈地图走的,是与西方妥协的政治路线,军方的重要性,将极大地降低。

  这种前景本身,足够让阿赫罗梅耶夫元帅和索斯洛夫元帅这样的苏军最高层,对戈地图充满了警惕了。

  原时空的阿赫罗梅耶夫元帅,是在819政变失败之后,唯一的一名自杀为苏联殉葬的元帅,堪称为苏联最后的军人,他的遗言很出名:“当祖国即将灭亡,我生命的全部意义,遭到毁灭时,我无法再活下去,我的年龄和所走过的生命历程,给我权利去死,我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了。

  "在后人看来,阿赫罗梅耶夫元帅的自杀,可以说是保全了苏联四五百万军人的体面,要不然“四百万人齐卸甲,更无一人是男儿”的诗句,完全可以成为苏军最后的写照。

  所以阿赫罗梅耶夫元帅是-名纯粹的军人,对于星火会而言,这就足够了,这样的人物,有克格勃保护之下,戈地图几乎无法撤销他的职务;而戈地图更无法收买这样纯粹的军人,他只会忠于苏联祖国,根本不可能忠于戈地图,更不要说叶利钦之类的人物了。

  所以现时空的安德罗波夫死后,苏联政治局或者说中央委员会的权力分配,与以前的时代都完全不一样,戈尔巴乔夫成为了一个苏联历史,上最弱势的总书记,克格勃派系中,克留奇科夫固然成为了苏联的把手,而凯拉提作为新任克格勃主席,同样成为了政治局最重要的委员之一,2名克格勃政治局常委的存在,对于戈尔巴乔夫形成了强力的限制,而中间派阿赫罗梅耶夫元帅倾向于克留奇科夫,负责意识形态领域的苏共中央书记利加乔夫此时倾向于戈尔巴乔夫。

  在政府方面,帕夫洛夫和库尔巴托夫都不是戈地图的人。

  甚至在莫斯科,强力人物格里申虽然没有能登顶,但他保住了莫斯科第一书记的职务,心怀大志的叶利钦,只能继续担任他的助手,在这位强力人物的领导下,唯唯诺诺。

  苏联新的高层政治格局,在1985年春夏之交形成,而他们马上要面临的局面,就是油价的大崩溃,戈地图的向西方妥协的新思维由此形成,而”亲华派"扩大类中国式社会主义改革的新思维,同样在这个阶段不断得到强化,未来苏联高层的两大思想流派,开始加速形成。

  1985年8月的一天,凯拉提向苏共中央委员会汇报油价暴跌的情况:...根据我们来自美国高层的两个复数的情报渠道,都报告了这一次石油暴跌的内幕:里根政府充分地利用了当前国际石油市场的趋势,顺势推波助澜,导致了油价暴跌.....”

  .....过去几年,具体来说是1980年至今年上半年,0PEC曾多次减产,产量降至其原先的一半左右。

  减产的后果,是1985年0PEC的全球市场份额,从70年代的一半,下降到今年上半年还不到三分之一,这样的市场份额流失,让OPEC坐立不安。

  北海油田,以及墨西哥油田等新锐供应商,抢掉了他们大量的市场....美国的策略,其实只是这种国际石油市场格局演变的最后一根稻草。

  根据情报,CIA局长凯西,秘密在今年5月访问了沙特与其余几个海湾国家,敲定了推动石油大跌的最后策略和交易,这种策略,在美国情报界,已经有了一个名词,叫"逆向石油冲击”,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施压中东国家增产,使国际原油价格低位运行,从而切断我国最主要的外汇资金来源..凯拉提在叙述的时候,已经可以看得到,政治局委员们逐渐变得铁青的脸色。

  他内心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在于美国密谋之后,沙特开始迅速增加原油产量,其出口量,从6月的不足200万桶日,猛增至这个月的1000万桶/日。

  国际油价开始从30美元/桶一路暴跌,目前已经跌破20美元,而克格勃能源情报分析中心的研判是,5个月内,油价将跌至12美元/桶,预计到明年即1986年中,油价很可能再跌至10美元/桶左右,预计最高跌幅近70%。

  我们与中国CSIA的油价研究部门门进行了沟通,他们认可我们的分析。

  ....从我国以往的出口规模分析,这一次油价暴跌,如果油价长期在20美元/桶之下低迷运行,那么我国的出口损失,预计未来六年到七年的时间内,会超过600亿卢布,而且这都是财政上的活钱,我们确实将遭到前所未有的财政打击,必须紧缩开....会场内,政治局委员会已经难以遏制自己的愤怒,有人一人拳敲在桌子上,喊出了声音:“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

  戈尔巴乔夫张了张嘴,又咽了回去,他发现,自己的新思维以及相关的政策,可能还需要推迟,政治局的绝大部分委员,这一阶段对于美国的仇恨,肯定会是一个峰值;现在的政治局委员,肯定满脑子都是如何报复美国,自己的亲西方思路,现在要是提出来,恐怕大家都会把他当成是疯子。

  他只能暗暗叹了一口气,把心里的念头压了下去一只有彻底改善美苏关系,才能避免未来美国再发动这种对于苏联的战略打击。

  看到侃侃而谈的凯拉提,戈地图点了点头,凯拉提对于西方的政治态度不算太明显,而亲中国的态度比较明显。

  但无论如何,凯拉提的国际战略分析能力,在政治局之中,是无人可及的。

  戈地图向凯拉提询问:“对抗美国这一策略,你们有什么建议吗?”

  凯拉提苦笑道:“我们不可能挽救油价的危机,因为美国完全是阳谋,过去十年,北海油田、阿拉斯加油田、墨西哥油田等一大批新油田,其产出加入了国际石油市场,这是不争的事实。

  而我们苏联的开采量,也高达6亿吨。

  大家的产量都高,偏偏美国和西方,自从开启了高息周期之后,经济在过去几年的时候,处于低潮,石油过剩明显。

  到今天,沙特等国终于无法坚持了,所以这是大势,我们只能顺势而为,没有能力逆转趋势。

  “过去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准备,最重要的准备就是中苏贸易体系的完善。

  现在肯定要向中国争取,扩大苏联对中国的油气和资源出口的规模,来尽量弥补一些我们在西线的损失。”

  大家都点头,戈地图也是。

  他此时非常钦佩凯拉提的"先见之明”,不管对中国的政治态度如何,但从安德罗波夫时代起,凯拉提建议的扩大对华贸易通道和规模,现在看起来都是非常英明的,例如油气出口,能够保证对华每年3条管道出口1亿吨,油价下跌,导致中国的社会和生活必需品,因为成本下跌,所以出口的价格也下跌,这就让苏联一半的油气出口,变得损失不大,跌价的油气交换了跌价的必需品物资,大家的损失都不大。

  当然,另外1亿吨对东欧和西欧的出口,亏损就很大了。

  想到接下来财政的困难,戈地图不由得拍了拍自己的光脑袋,有的政治局委员看到他的动作,不由得苦笑了一声,知道这个总书记正在犯难。

  凯拉提内心估量,苏联出口的油气,中国接手了一半,又通过进口苏联的战略金属等自然资源,让苏联的利润得以弥补部分,总体上,通过中国国内的测算,大致可以弥补苏联因为油价暴跌之后,损失的三分之二利益,这已经是极大的弥补了,如果戈尔巴乔夫的班子得力,这样的损失,苏联是扛得下来的,但根据原时空历史上戈尔巴乔夫的那个尿性,恐怕他能做好的几率,一成都不部长会议主席帕夫洛夫。

  其实相当于苏联的“总理职位,他负责经济,此时总结道:“我们的对策,无非就是几个方面:第一是凯拉提提到的强化中苏经济关系,继续扩大贸易规模:第二是加强黄金开采,得益于与中国长期的粮食贸易,我们避免了向西方用黄金购买粮食,现在我国的黄金储量,仍有2400吨,这是不小的规模,是我国的底气。

  但接下来恐怕这样的储备,会因为缺乏西方外汇而下降,但我国已经发现了偏僻的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地区的苏霍伊原木金矿,仅仅主矿中,便拥有4000万盎司的黄金储量。

  如果算上其连接的西伯利亚各矿区,整个矿床的黄金储备可达6700万盎司,这是我国的宝贵财富,在接下来的年份,重要性会更大,我建议迅速加大对这个世界数一数二大金矿的开发,为我国提供大量的黄金,弥补石油收入的下降。

  在座的政治局委员们都赞同帕夫洛夫的提案,有的人内心还是自豪的,苏联庞大的国土上,拥有无数的财富,美国想要扼杀苏联,去他娘的,做他们的青天白日梦吧!帕夫洛夫继续说道:“第三就是要进行一些紧缩了,我们过去的摊子铺得太大。

  过去几年,已经紧缩了对外援助,军队的规模也下降了超过20%,但我建议,类似宇航和太空这些方面的费用,也需要下调。

  我建议,由部长会议牵头,对我国可以紧缩的项目,进行全国的统计和梳理,关停并转一批项目,以节省宝贵的财政资金。

  政治局委员们有点默然,但大家还是同意了帕夫洛夫的意见,过去安德罗波夫不断紧缩开支,去掉了-些摊子,现在油价暴跌之后,大家都觉得他还是很英明的,尤其是果断从阿富汗战争撤军,让苏联去掉了最沉重的负担。

  所以此时油价暴跌,造成对苏联的冲击虽大,但包括戈地图在内,都没有觉得,美国的这种战略袭击,能够打垮苏联。

  政治局最后赋予了凯拉提-项使命,安排克格勃策划对美国的反击计划,苏联不能被动挨打,必须要狠狠地报复美国,戈地图此时可不敢做声,决议得到了全票通过。

 

第362章  荒凉又富饶的阿富汗

 

  这是中巴高速公路喀什到白沙瓦段工程,在白沙瓦的开工仪式,巴基斯塔军政府总统齐亚哈克将军亲自出席,与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黄传斌一起,为开工纪念碑抛土纪念。

  黄传斌微笑着抬眼看去,巴基斯坦人显然极为重视这条从新疆穿越巴基斯坦的高速公路,今天总理居内久也亲自到场,尤其稀罕的是,巴基斯坦军政府政治.上的反对派,布托女士,也亲临现汤,当然,她只是观礼,绝不会上前与杀害她父亲的齐亚哈克打招呼的。

  她在去年即1984年,才结束了几年的被软禁生涯,目前的政治活动也不多。

  有几个陌生的人,也在现场,卫兵们对他们很尊敬,黄传斌一眼就看出,他们应该是普什图人部落的宗教长老,看到他们脸上的微笑,黄传斌走上前向他们施礼,他知道CSIA和自己所在的外交部官员,过去两年其实已经在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的普什图人部落中,下了极大的力气来建立“友谊"。

  看到这些宗教长老的笑容,就知道现在这条公路,很受普什图人的欢迎。

  这种情况,就要比从白沙瓦继续向南,进入俾路支地域要好得多。

  那里的俾路支各大部族,迄今还没有搞定呢,自然高速公路延伸到瓜达尔港,再从这条高速上向西修一条支线到伊朗的计划,仍然遥遥无期。

  普什图的宗教长老们向黄传斌还礼,通过翻译双方简单地交谈,很显然,普什图人将这条高速公路,当成了普什图人的致富之路,现在的开工,让他们很高兴。

  要知道,普仕图人与巴基斯坦政府(以旁遮普人为主)的关系并不算好,很多巴基斯坦的普什图人,有与阿富汗那边的普什图人联手独立建国的思想,这当然让巴基斯坦政府感到紧张。

  但普什图人也不是没有理由,他娘的以百沙瓦为核心的普什图地区,在巴基斯坦就是后娘养的,几乎没有经济支持,让普什图人的生活,一直处于贫困而没有发展之中。

  这才是中巴高速公路得以成立的深层原因:对于巴基斯坦政府而言,这条公路是一石二鸟,首先因为公路的支线,会通向首都伊斯兰堡,以及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卡拉奇,贯通巴基斯坦旁遮普人的腹地,使之形成巴基斯坦与中国西部贸易的大动脉。

  其次就是对普什图人有个交待,中央政府不是不管他们,以前太缺乏资本嘛,现在中国的支持下,普什图人交通改善了,也就可以发展经济但黄传斌与今天出席的普什图人部落长老们都知道,单单高速公路的吸引力,对于普什图人其实是"不够”的,真正吸引他们的,是国境两边普什图人可以控制在自己手中的经济基础一.-锂矿粗炼产业链。

  在八十年代中期,全世界都还不知道,新中国在锂电池的研究方面,已经有了革命性的突破性进展一采用石墨材料的碳负极,取代了原先的金属锂负极,采用碳负极,不仅可以降低电池的重量和成本,而且同时改善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寿命,这使得锂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开始进入了疯狂的增长阶段。

  这个革命性突破,原时空是到2002年,才偶然得以突破的,此前在八十年代初,也开始在笔记本电脑等领域,开始初级地应用锂电池,不过金属负极的锂电池毛病很多,尤其易于引发过热、短路、爆炸等安全事故,基本上没有几个行业,敢于大规模应用,而且寿命很短。

  所以在1985年的现时空,只有新中国掌握了大规模应用锂电池的关键,虽然锂电池最大的用途——新能源车此时发展的程度还太早,但锂电池多方面的用途却是已经看得到的,笔记本电脑、其它移动电子系统、电动自行车、航空航天、储能系统等等。

  中国自己的锂矿储量全球第六,大约是450万吨,还算不错,但相对于产业需求和人口规模来说,自然也是不够的。

  而且除掉阿富汗以外,其余的五大锂矿国,玻利维亚、阿根廷、智利、澳大利亚、美国,在极端情况下都可能偏向美国,造成我国进口锂矿的资源紧张。

  在这样的情况下,新中国不能不"觊觎"阿富汗这个"锂矿的沙特”,因为阿富汗的锂矿储量,很可能是全球真正的第一,储量预估上亿吨。

  而且阿富汗的锂矿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以矿石的形态存在,这要比以“盐湖锂存在的形态,开采的难度低得多,而且锂的含量在矿石中品味当然也比盐湖要高得多。

  从新中国的角度看,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后,虽然仍然在支持所谓的阿富汗政府军,不过大势已去,接下来就是阿富汗非常混乱的时代,在现时空美国还敢不敢出兵阿富汗,也是未来不好说的事情——如果苏联不垮,美军出兵阿富汗,就是将自己的军队放到了两大其它超级大国的虎口之下,战略上显然是愚蠢的。

  现在苏联在阿富汗的存在和影响力仍然是”外国第一”,但并不意味着,中国不可以开始经营阿富汗的局部地区了。

  新中国选择的地区,就是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东部的楠格哈尔省,这个省,西邻巴基斯坦边境,实际上,就是巴基斯坦西北的首府白沙瓦,到喀布尔这条巴阿大通道的中段,是巴基斯坦通往阿富汗最重要的战略通道。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5:39 , Processed in 0.043598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