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352 页

  所以大规模地提升了对印共的武器弹药和军事组织的支持,印共正规军的出现,是不是皮克尔中校所说的十万,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是明显的信号——印共将建立自己政权和国家的信号。

  对于美国来说,此时支援印度是必然的。

  第一是这是美国全球反共战略的一部分,要是让印度反共失败了,当然会有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忧虑,全世界都会看到,中国式社会主义的扩张继续,导致基本算是资本主义民主国家的印度,开始支离破碎,而美国并不能阻挡这一切。

  第二当然是印度本身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它都是美国限制中国行动行为的重要帮手,不能让印度的力量变得无足轻重,必须保证印度能够对中共随时给予-定的压力,随时牵制中共一定的力量。

  但是如何支援呢?伊菜贾并没有什么好的想法。

  常规的思路是必须有的,例如大规模地向印度提供美械的武器弹药,尤其是武装在印度东北部的印度军队,使其提高对印共军队的作战能力和作战优势。

  再比如,CIA必须与印度情报机构合作,搞清楚印共高层的内幕,通过情报渗透,试图摧毁和打击E印共的领导层,用舆论战和心理战,摧毁印共政治和军事人员的战斗意志等,CIA本来就擅长这个,不是吗?这些策略,过去都是CIA行之有效的策略,但是在印度次大陆能不能奏效?伊莱贾不知道。

  印共的支持者,是农民、城市贱民、底层的妇女,这些人在印共的严厉思想训练下,很难接受外界思想的传播,他们都经受过印度地主或者是高种姓的欺压蹂躏,对于印度的.上流阶层,以及保护他们的印度政府,不仅仅是痛恨,实际上是仇恨。

  戈民,因为向政府投降,就给予优待呢?印度的阶层太固化了,以至于印共对其所称的“人民中的觉醒者”信心很强,他们的忠诚不是因为信共产因为他们不可能相信,例如印度社印度的制度和上层建筑的信用糟糕透顶共产主义,而是无论如何,都不会信任,伊莱贾不由得对皮卡尔中校说道:“这会是一场长期的斗争,只要中国不停止支持印共,印度即使有了我们的支持,也难以彻底消灭这些叛乱者。”

  阴郁的皮卡尔中校,并没有反驳伊莱贾的话,或许他自己也是这样想的。

  不知不觉之中,印度军队最大的对手,或许已经不是中国军队了,也不是巴基斯坦军队,这些外敌的威胁,对于印度的本体,应该是有限的。

  但是赤色思想和势力的蔓延,才是印度的心腹之患呀。

  印度军队觉醒得有些晚,在发现赤色势力,几乎已经控制了东北部几个邦的农村和小城镇后,才开始扫荡,而扫荡的时候,已经面对的,是共产党坚实的根据地了,对方灵活地应用各种游击战术,使得印军的战果很小,而每一次印军的行动,都会引来中国军队在印军前线的演习,导致印军高度戒备,不得不撤回扫荡的军队,确实是让印军眼睁睁地看着印共不断做大。

  1985年夏秋之交,美国开始支持印度,与中国支持的印共,在印度的东北部形成了拉锯,而印度内部的混乱和战乱,开始被全球民众熟悉,使得印度逐渐成为了一个人们印象中的混乱之地。

 

第365章  互联网的大时代

 

  1985年11月,香港,刚刚被“深港软件公司"聘用的高级软件项目经理伯纳斯:李,来到公司报到。

  这位来自英国的高级软件人才,是深港软件好不容易高薪聘请的人才,必须承认,香港保留资本主义制度,比较有利于聘请这样的海外高级人才,对于内地,他们仍然是比较害怕的,不愿意进入一个“共产国家”谋取职位,害怕“陷在里面"嘛。

  专门跑了两趟英国,去请这位大咖的深港软件副总经理胡爱生,站在了一个实验室的门口,笑呵呵地等着伯纳斯.李,两人热情握手后,胡爱生有点神秘地对伯纳斯李说道:“带你看个好东西。

  '胡爱生拖着满头雾水的伯纳斯李,来到了一台服务器面前,点击打开了网页浏览器软件“视窗1号”,伯纳斯李仿佛猜到了什么,开始激动起来,当网页打开的时候,他看到了视窗1号的界面,然后就呆住了。

  页面上部的网页地址栏,网址导航页面、图形化的.页....他声音颤抖:"这是什么?”作为一直想研发网络服务器和客户机的他,其实已经猜到了,看到眼前的页面,他觉得有点熟悉,似乎在梦中见到过。

  胡爱生深沉地回答:“我们叫它万维网,英文是WorldWideWeb,或者我们可以叫它互联网,互相连通、全球联通嘛,英文也可以是Internet。

  你现在看到的页面,是通过网页浏览器软件视窗1号,呈现的网络客户端。

  这个网络客户端,可以通过顶端的地址栏搜索网址。

  不过对于大多数普通的商业拥护,他们可以通过首页的这个网址导航软件Hao123,去访问此时大多数的热门网络应用软件,例如中国百科网站。

  "整个中国互联网体系,是在三个月前,大约是8月的时候,正式推出的,过去是由国家研发并组织,但现在互联网的管理权,已经交给了ICANN,这个缩写是英文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的意思,交给民间管理,才能保证互联网长期保持开放、可交互与稳定嘛,以后还会吸收外国的互联网机构。

  我们公司,也属于这个公益机构的一员。

  如你所见,互联网的运行,是每个客户端,都提供分配一个数字地址,使用一种统一的协议,叫做TP/ICP协议来访问这些地址,从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可访问的体系。

  看到伯纳斯.李已经沉浸了进去,胡爱生微微一笑,叫过一个技术员,让他协助伯纳斯李熟悉眼前这个中国互联网系统,胡爱生转头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他知道伯纳斯李,一定会为这个系统而惊叹的,因为西方包括美国在内,此时还根本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互联网概念,自然不会有他们自己的互联网。

  实际上,由于西方长期对中国的忽视,此时中国已经推出数月的互联网,虽然在国内的舆论和新闻上,已经很热门,但西方似乎还茫然不知。

  胡爱生很清楚,这是一个新中国完全领先的新产业和新科技的领域。

  今天呈现在服务器和微机上的网络,还非常粗糙,也非常简单,但能够走到今天这步,确实是跨越了万水千山,胡爱生作为新中国第一代的互联网人,对此是再清楚不过了。

  第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就是微机和微机CPU芯片的水平。

  到了八十年代中期,中国与美国的微机CPU水平,都达到了原时空INTEL三八六的水平,386水平的微机,以及在此时芯片能力基础上搭建的服务器,才能基本满足网络最简单的商业化需求。

  说白了,基本可用了,而且微机的全国普及化,正在爆炸性地增长,开始形成了电脑的全国全民广泛的应用。

  电脑有一定的普及度了,当然推出网络,就有了最初步的潜在客户群体,单单企业的商业应用,肯定是不够的。

  第二个决定性的因素,是新中国光纤科技的发展。

  到1984年,1550nm标准的光纤,已经开始在中国的通讯行业中广泛使用,中国还最先向CCITT(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_申请了相关的G.653标准,也就是从这个标准开始,全国新的光纤网开始搭建,而中国的互联网,一,一开始就瞄准的是伴随这个光纤网的通讯网络建设而发展——光纤对于通讯信息的承载度,是传统铜线的几十方倍,中国的第一条基于光纤的电话通信系统中,光纤就箱字几千个语音第三个决定性的因素,就是在感召同志们的指引下,软件体系的配套发展基本实现了最初的框架,这包括两个部分的软件体系。

  一部分是互联网本身建构需要的一套软件,例如通讯协议TP/ICP,万维网协议,网页浏览器等等,没有这些软件,互联网就无法应用;第二部分就是最初级的应用软件,也就是APP,否则人们在网络上能干啥呢?“官方"先准备了六类的APP上线,当然也是公司化的,第一代混合制的互联网企业,也因此诞生。

  这六类APP,第一类是网址导航软件,统计和编辑网络上的"网站”的地址,将各个网站的自我介绍和分类呈现,便利人们寻找和"去向”自己需要的网址。

  第二类是初代搜索引擎“百度1号”,可以搜寻网上的各类信息。

  实际上,如果搜索引擎强大的话,就无需什么第-类的网址导航软件了,不过在互联网的初期,搜索引擎并没有那么强大。

  第三类,是电子邮件软件,在互联网的早期,邮件是最大的商业用途,当然要大力发展了。

  第四类,是虚拟社区BBS,这是为了激励人们对互联网的兴趣,也是网络上最早的汇聚人气的地方,初期的上网,很多人就是为了成为BBS的社区人嘛。

  第五类,是博客软件,在"博客”这个网站下,用户可以申请开通博客,实际上就是网站给分配一个个人网页,让用户可以将自己写的东西,上传网络,让访问博客的人看到。

  如果是未来,只有"大V”的博客才有“价值”,不过在早期的互联网,很多人对这种"网络笔记”,还是很有兴趣的。

  第六类,就是内容网站,尤其是开通了中国百科和世界百科两个网站,可以让大家都去补充内容,可以让内容膨胀的速度很快,不过这样的网站当然要配套举报和审核体制,一旦内容虚假或者是谣言,当然要立即删除,而且严重者,要追究法律的责任-例如造谣污蔑体制或其它方面的。,当然,未来商机无限的电子商务,以及社交网站等等,现在都太早了,没有到发展的程度,毕竟,八十年代中期,还是386的时代,即使是新中国现在前瞻的情况,也只能说恐怕要到九十年代甚至是九十年代中期,才可能实现电子商务和网络社交等互联网第二阶段的APP繁盛。

  台"上实际上,中国的互联网一开始,就实行了“有限实名制"的做法,避免互联网舆论的“裸奔”,以及减少网络暴力。

  这种有限实名制,是将个人信息,集中到国家公安部主管的“国家个人信息认证平按照此时中国新设立的"网络警察"的要求,特殊的网站分为两种,一种是必须获取个人信息的,那么这样的网站必须向网警报备,其搜集的个人信息,必须有数据安全措施,接受网警的监管,避免数据流出,实际上,网警是可以直接访问网站的这个数据模块的。

  另一种,就是网站无需用户个人信息,也就是用户可以匿名的,这种匿名性;在新中国将是直接削弱”的,网站不需要个人信息,但由于由这些网站几乎都与舆论和言论有关,例如包含某些论可以匿名发表言论,如果完全可以匿名放任,那么未来的网暴,以及网上的造谣或者胡说八道,就完全无法控制。

  所以现在的设置是:如果涉及匿名言论的网站,都必须通过“国家个人信息认证平台"的“中转”,也就是个人第一次登陆这些网站,必须注册,注册其实就是经过这个国家平台的登记,而无需在网站登记,对于外界是匿名的,但要是国家需要追查,随时可以知道"谁是谁”,即使不能完全遏制作假,至少也能减少绝大多数。

  未来个人每次使用这种舆论和言论有关的网站,都必须登陆,于是国家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查询某个言论,是出自谁的“网络之嘴”。

  例如涉及网络暴力的犯罪事宜,或者某人在网络上大放厥词发表汉奸言论等,都可以被网警迅速调查清楚。

  说白了,就是个人在国家面前,“关键的时候”必须透明,但国家保证正常情况下个人信息的保密,以及个人在互联网上的匿名性,对国家的透明本身是保密的。

  由于深知赵安民带来的原时空互联网应用的利弊,所以一开始,新中国就对互联网的管理想得很深,而尽量在一开始,就在源头做到位。

  有限实名制与大家喜欢的网络匿名性,就是其中的一例,类似这样的矛盾,只能是设定好原则——每一个人,轮到自己的时候,都喜欢网络匿名,可以尽情地在网络上胡说八道,享受那种无拘无束的快感嘛。

  但只要这种情况完全没有约束,那个网络环境,必然就数乌漆墨黑了,每个人都会对别入无拘无束下对自己的攻击感到痛苦和愤怒的。

  所以网络自由只能是有限的,现时空新中国的互联网,就是尽量将个人信息的可溯源,控制在国家公安系统手中,创造一个”中间隔离层”,既可以对网络”暴民”形成威慑,又能够允许普通人享受互联网的魅力——匿名性。

  至于说"国家监督我,那谁来监督国家”,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国家是人民的国家,就不用担心这样的事情,但要是国家变质了,自然这样担心的问题,也就无可解决。

  此时形成的威慑,无非是网民都知道,别人不知道我是谁,但只要国家需要,马上就知道我是谁,所以胡说八道有边界,不存在绝对的自由。

  采用这样的手段,需要对国内的网站,有很强的控制力,必须让网站遵守用户注册即国家认证的规定程序嘛。

  实际上,这会是对国外同类网站的同样管理方法,如果外国舆论和言论网站,不接受中国公安部的监管,就基本上与中国公民断网了,而接受了监管,那么所有他们的中国用户,同样都必须经过这样”个的国家认证注册程序,让国家知道“你是谁"。

  当然,最终的结果,基本上是西方与中国各自美丽,两方谁家的舆论与言论网站,在对方的网络世界里,都不存在,博弈的结果,最终还是这样最简单的结果。

  中国互联网的推出,对于西方世界而言,此时是静悄悄的,因为互联网的价值,西方包括美国,此时从国家的顶层角度,并没有放到极高的地位上,大家都还懵着呢。

  此时美国最看重的,其实还是军事用途,其最早的"阿帕网”,本身就是考虑军事用途。

  美国最早研究网络,无非是因为考虑,核战争条件下,一旦美军"中央的”通讯系统覆灭,该怎么办?失去通讯指挥的美军,很可能会败涂地。

  解决这个问题,当然最好是一个“分布式的"、“去中心化的通讯网络,如果苏联的核打击,毁灭了通讯网络的某些节点,那么整张网苏联是毁不掉的,依托剩余的那些通讯节点,美军仍然可以保持对全军的通讯指挥。

  包括光纤技术的发展,也是一样,军事的意义非常显著嘛一光纤意味着大容量和高安全的通讯能力。

  所以此时的美国,更重视的,其实是网络和网络通讯的军事价值。

  至于民用会创造出天文数字一般的产业价值,除了赵安民这些感召同志,现在是谁也想不到的,否则即使在现时空,恐怕美国仍然会是互联网的领导者,而不是现在被新中国抢了先。

  所以新中国此时互联网的扩展,在国际上是静悄悄的,没有人注意到,中国已经完成了自己整个19台的互联网根服务器、域名体系等方面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应用,也开始在全世界的大学里,首先推广中国的互联网,这是很有用的工具,所以逐渐的,苏联和东欧是开始,而后西方各国的不少大学,也开始使用这种新奇的计算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应用科技,警觉性尚未产生。

  当然,新中国也准备好了,未来美国另起炉灶,再发展一套互联网的可能性,而且知道这种可能性极高。

  但是大家都相信,互联网的领先效应非常强,往往是先手者得天下,后来者,拼命死追也没用。

  当西方的用户,已经在中国的互联网.上养成了使用的各种习惯,大量的西方资料都在中国的互联网上,即使未来美国拼命排斥,也很难完全排斥中国的互联网,在那种情况下,全球两套互联网就不是说笑,而是现实,而且中国的互联网,在全球普及的程度恐怕会超越美国互联网,会让美国很难后发制人一大家都习惯用中国互联网。

  的条件(通电话),就可以使用中国互联网,当然如果有光纤,那是鼠好了,毕竟宽带的时代,还没有跟随无纤技术的发展,直接到来。

  费提供的互联网软件套装,一旦购买中国电脑的国家有网络使用在全球各界的懵懵懂懂之中,感召者们推开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新时代的大门,互联网时代在现时空,提前出现了。

 

第366章  1985年末的国策调整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5-29 20:03 , Processed in 0.040051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