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36 页

  听到这里,有大臣怒斥“八格牙路,狂妄!”但是别的人都没有接声,他们其实内心凛凛,对方敢这么做,不会没有原因。

  三、疑似这些“暴徒”,受到了驻日美军的庇护。

  说到这里,内阁一片喧哗,不会吧?这些日本大臣们目瞪口呆。

  岸信介皱着眉头,他已经提前知道了情报,这正是他最担心的事情。

 

第34章  套在日本大佬头上的枷锁

 

  警察厅长官朝冈,接下来详细说明了情况。

  至少有三波“暴徒”,被警察发现,或者被目击者证实,他们进入了美军营地,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是事实,并非捏造。

  外务省大臣追问:“有询问过美日联合委员会的美军军官吗?”他所指的美日联合委员会,其实可是算是日本政府真正的“太上皇机构”,是真正日本的决策机构——日本的那些高级精英官僚,每个月都在首都的美军基地里,与驻日美军高层,召开两次秘密会议。

  会上所做的决议,无需向国会报告,也没有对外公布的义务,更不必受任何监督。

  换言之,这个秘密会议的地位,是超越日本国会和宪法的。

  朝冈的脸色变得很难看:“美军军官们的态度很奇怪。

  史密斯中将居然说,考虑到皇军在二战中,在南京犯下的屠杀罪行,以及在东北的731部队所犯下的罪孽,向中国民间进行一些赔偿,也是应该的。

  其它军官们,也都不愿意干预此事。

  有关系比较好的美军军官甚至暗示:我们最好遵从中国人的要求,所谓的警察搜索,应该适可而止。”

  在座的日本官僚们都目瞪口呆——中国不是美国的敌人吗?为什么美国人似乎反而站到了中国人的一边?这太奇怪了,有什么日本不知道的情况吗?

  岸信介看到场上的反应,他的眉毛皱得更紧,因为他也在奇怪此事。

  在这之前他已经询问了美国驻日大使等人,但他们似乎并不知情,只是本能地强调,美军肯定不会支持“暴徒”。

  负责财政的藏相藤井突然插话:“天皇陛下现在的反应如何?还有三井等被勒索的家族,他们现在是怎样的想法?”

  好几个人不满地瞥了他一眼,心想这老兄是啥意思?都已经在考虑按照“暴徒”的要求,让天皇和4大家族,承担这30亿美元的勒索了吗?现在的要点,当然是想追索暴徒的下落嘛,难道还真的按照暴徒的要求行事,日本的脸,不都要丢光了?至于美国人的奇怪态度,不应该是先去了解再说吗?

  只有岸信介的心里一动,他敏锐地觉得,藏相似乎知道一点什么?

  岸信介现在的地位,有点风雨飘摇,最重要的原因,是日本民间的“安保骚动”。

  在1951年4月,日美签署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由此日美同盟关系正式形成。

  和约生效后,日本恢复主权,而美军占领军,则根据安保条约,转为驻日美军,继续驻军日本。

  按照1951年的约定,条约将在十年后进行换约,美国和日本政府,有意使条约以后,每隔十年自动换约,亦即使安保条约永久化。

  但这样的想法,遭到了日本民间,尤其是左翼势力的极力反对。

  说白了就是美苏冷战日趋激烈,而条约的存在,让很多日本人觉得,他们变成了美国的炮灰。

  所以民间反安保运动兴起,最大的一次游行,居然有650万人参与,这样的反对力量,当然让岸信介头疼不已,他的政权,即使有美国人的支持,但也未必那么巩固。

  所以对于现在的这个血案,岸信介的期望,肯定是早日平息,本来他的想法,当然是早日找到这些“暴徒”,“膺惩暴支”。

  但在发现美军的奇怪态度之后,他已经反应了过来,这件事恐怕没那么简单——那些中国人凭什么,一点都不担心日本国内对他们的追捕呢?难道他们都是神风般的死士?

  一个可怕的想法,已经在岸信介的心上种了草,那就是这件事,本身可能就是美国人搞的,不过是利用中国这些“暴徒”罢了。

  但岸信介熟悉的,只是美国的外交系统。

  对于驻日美军,并没有深刻的交情,其它CIA等系统,也是如此。

  这让他现在还有点摸不着头脑。

  所以看到藏相有点奇怪的态度,他内心一动,决定会后要私下与藏相沟通一下。

  内阁会议上吵吵嚷嚷,其实没有什么用,无非是督促警察厅,加速全力调查,让外务省去发动对美的关系,了解美军到底是怎么回事。

  藏相藤井,似乎预料到了首相岸信介会找他。

  会后两人在岸信介的办公室坐下来详谈。

  当岸信介询问藤井的时候,藤井爽快地承认,他是比别人多知道了一些消息——美国CIA控制的东京地检特搜部,正准备出手,压制日本警察厅对此事的调查,长官朝冈,如果不改变现在的积极态度,恐怕就要因为莫须有的贪污罪,进入监狱了,所以不用怀疑,整个事件的背后,确实是美国人,或许与美国的外交系统无关,但能够同时搞定CIA与美军的人,其力量更加可畏可怖。

  藤井听到了一个可能不靠谱的消息,这一次有美国真正的“蓝血贵族”出手,所有的美国部门,都不会真的阻挡的。

  藤井的美国友人,就让他不要介入,说这里面的水很深,说不定与麦克阿瑟得罪的大人物有关,现在要给日本一个教训——别以为只讨好麦克阿瑟,就能让美国满意。

  岸信介听得内心暗暗叫苦,他倾向于相信藤井的信息。

  藤井的建议是:天皇需要台阶下,但4大家族需要承担起责任。

  不过这与藤井无关,需要岸信介这个首相去搞定。

  藤井肯定地判断,朝冈现在的积极态度,明天就会改变,今天在会场义愤填膺的内阁长官们,明天也会有不少人的态度会变化,他们应该会接到美国人的警告。

  送别藤井后,岸信介陷入了沉思,他应该如何做呢?真的要给这个莫名其妙的组织30亿美元吗?天皇裕仁还有4大家族肯给吗?如果天皇要政府帮他出这个钱,会造成轩然大波的,政府不能直接介入,承担这笔费用。

  他叹了一口气,决定今晚去拜访他的好朋友崛田壮三,他是住友银行的董事长。

  他想,先通过崛田壮三,把掌握的情况通知到4大财阀,看他们的态度再推动下一步吧。

  至于天皇裕仁,也要让人先通知到他,让其内心有个准备。

  一片混乱中,日本的大人物们,已经无心追缉那些“暴徒”,他们都在担心着美国人的行动,明显有一组对日本不感冒的美国力量介入了,而他们甚至能够支使驻日美军和CIA。

  岸信介并不知道,这个时候的美国驻日大使墨菲,正在愁眉苦脸地阅读着来自美国国务院(即美国的外交部)的一封斥责电报。

  墨菲可是二战后美国首位驻日大使,算得上老资格,当初在日本,麦克阿瑟的地位第一,他墨菲就是第二。

  可这一次,他向国务院建议联系美军,搞清楚“暴徒”跑进美军营地的真相,被毫不犹豫地斥责了,国务院的回电,居然“提醒”他,你是美国人,不是日本人,什么时候可以自大到干涉美军的行动了?美军要如何行动,凭什么向日本人解释?他的提议被斥责为“鲁莽而自大”,国务院如果向美军提出这样的质问,那么置美军于何地?完全是降低了在日本人心目中的驻日美军地位。

  文件的最后,居然建议他“将功补过”。

  墨菲一下子明白过来,自己撞到了一块铁板。

  他狠狠地拍了一下自己脑袋的前额。

  当时他脑子肯定是坏掉了,明显是一潭深水,自己却傻乎乎地踏了进去。

  能驱动美军怼上日本人,这背后的势力,明显深不可测。

  自己是共和党任命的驻日大使,现在的艾森豪威尔政府,虽然已经准备移交政权给肯尼迪,但共和党政府的那些大人物,权力可不会缩减。

  即将下台的总统艾森豪威尔与几个大财团的关系,都是深不可测,例如洛克菲勒财团,最明显的就是洛克菲勒财团的首脑人物、大通银行董事长奥尔德里奇,以及公平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帕金斯。

  在他的内阁中,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主席约翰·福斯特·杜勒斯当了国务卿,杜邦通用汽车公司的总经理查尔斯·欧文·威尔逊、副总经理凯斯则分别出任国防部长和副部长。

  所有的内阁部长中,除了劳工部长是工会负责人外,其余全都是这样的财阀企业家担任,被戏称为“八个亿万富翁和一个管子工的内阁”。

  墨菲感觉,这一次自己支持日本人的行为,肯定是让其中的某个财团不满意了。

  不过这很奇怪,支持日本是美国的国策,不知道哪一家看日本不顺眼了?要敲打他们?

  他叹了一口气,心想对于来拜托他的日本政府以及那几个日本人的财团,只好私人向他们说抱歉了,并且劝告他们最好早点服软,美军、国务院,背后的人物深不可测呀。

  实际上,墨菲大使嘴里深不可测的背后大佬,也就是迈克尔.洛克菲勒,他的日子也不好过,甚至他的父亲纳尔逊,也专门为此事斥责了他——他父亲的说法,是洛克菲勒财团的大佬们,大都觉得他的吃相,太难看了,洛克菲勒怎么能直接敲诈勒索呢?我们已经是文明人了,不是家族早期只能搏命的时候。

  而他父亲本人,也觉得小洛克菲勒,在此事上太激进了。

  迈克尔内心是早有准备的——他知道一下子要捞这么大一笔钱,不遭人嫉妒是不可能的,尤其是他其实动用的是整个洛克菲勒家族的力量,但这笔钱赚的,从直接的角度,受益人可只是他小洛克菲勒。

  所以他对父亲和洛克菲勒家族内部的交待是:这一步,是奠定他事业版图中“农业集团”这一步的关键,因为有了这一次的交易,共产中国6亿多人这个未来农业的最大市场就稳了。

  在小洛克菲勒的顶层设计中,“金融一石油-农业”这个铁三角,是核心的基础。

  石油是洛克菲勒的基础,金融(能源资本)是石油的上游,农业(能源农业)是石油的下游,三者结合起来,对于小洛克菲勒来说,这就是一个“洛克菲勒中的洛克菲勒”,是一条打通的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每一个单独的领域,都受到另外两个领域的强力支撑,而且三者结合起立,发展的空间是非常巨大的。

  洛克菲勒大家族,在小洛克菲勒的这个产业版图中,当然是获利最大的角色,因为迈克尔并不直接介入石油生产,所有这个方面的需求,都是向洛克菲勒家族事业来满足的。

  例如,现在迈克尔拼命打通中国市场,未来涉及能源农业的花费,以及庞大的中国石化市场,对于整个洛克菲勒家族就没有价值?

  纳尔逊听完也感到难办,儿子说得其实很有道理。

  按照他的理解,在此事上,迈克尔选择向日本“敲诈”,而不是向家族求援,是因为迈克尔知道,现在家族内部,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与迈克尔的重视程度之间,有着巨大的落差,自然不可能提供二三十亿美元的长期低息贷款,来下这样的赌注,所以迈克尔选择了独走。

  但很显然,迈克尔的这套逻辑,未必错误,无非是风险高了点而已。

  但是想象一下未来的回报,确实也是激动人心的。

  纳尔逊最后认为,走到现在,开弓没有回头箭,迈克尔的事业心如此强烈,远超自己,并不是坏事,他有可能将自己这一支的洛克菲勒,带上更高的层次。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4:23 , Processed in 0.037653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