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364 页

  而且远东特区的逻辑也很清楚,随着特区进一步发展,经济水平提高,终究会打动苏联西部的“自己人”,他们未来移民远东的积极性,也终究会逐步提高,事情要::步一步地做嘛。

  确实,库尔巴托夫他们,真的相信这样的逻辑,不过能够做到,还要看苏联自身的变化,无论如何,远东特区变成一个中苏利益捆绑,密不可分的地域,已经逐步变成现实,实际上,现在对地方权力控制,开始变得孱弱的苏联中央,也难以动摇远东特区的地方意志了,这里已经形成了初步牢固的利益集团。

  而且苏联西部的经济问题,确实在戈地图改革之下,严重化了,戈地图无力解决内部两大经济集团之间的“改革问题",无论是军工集团还是石油集团,都觉得过去几年,已经”为国牺牲"太多了,尤其是军工集团,规模相对高峰阶段,已经缩减了三分之一了,他们绝不愿意继续缩减,无论是军队还是军工企业,都是如此坚持。

  至于石油集团,也是如此,现时空1985年油价暴跌,最低的时候几乎接近10美元。

  如此低价之下,石油集团的利润几乎完全消失,变相地让来自中国的利益变得更重要——没有了利润,中国的多元化产品就是利润。

  石油集团因此成为远东特区的"盟友”,双方的合作,形成了在苏联内部空前强大的中国利益集团,真金白银的好处,哪里是少数民族主义者的叫嚷能改变的呢?所以戈地图的改革,在经济上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是印刷货币,1986年发行卢布60多亿,相比以往,增加了一倍——老子指挥不动你们,那就多搞点钱,超发货币就相当于向所有人征税了嘛,不过就是要苦一苦老百姓了,面包他娘的又涨价了。

  第二就是“解放思想,放开经营权”,说白了就是初步的以承包制为基础的私有化,化暗为明,将经营权度让给原来工厂的干部管理层,原来的国企,除了协商的上交利润以外,权力都交给厂长和他的管理层。

  也开始允许私人办企业,至于私人的资本来自于过去挖社会主义的墙角,自然也就不再重要。

  戈地图和他的幕僚们相信,"确权”具有神奇的作用,产权明晰后,新的老板阶层,就会在利己主义的驱动下,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拼命奋斗。

  纳斯秋莎知道,苏联国内,现在都认为全国在实施两种对比的改革,东部远东特区的社会主义体制改革,西部中央主导的倾向于资本主义的市场化经济改革,由于传统的影响,当然是西部的声势要更浩大一些,不过全国也都知道,东部的成果要好得多,但因为"与中国有关",所以并不讨喜。

  纳斯秋莎想到苏联国内的情况,内心总是有不少的阴霾,现在的苏联,相比中国,似乎问题要多得多,有点老大帝国难以前进的味道了。

  纳斯秋莎的采访和调查是顺利的,因为在中国朋友的帮助下,她得以采访川大的几位经济学家,以及调查总局在成都的两名经济调查员。

  采访调查完成,纳斯秋莎的内心仍然存在震撼,倒不是对四川的发展有什么特殊的发现,而是与这些中国专业人士聊天的时候,得到他们对苏联目前情况的看法,一些有别于苏联自己人的认知,但她根据在中国的经验,又觉得很有道理的观点。

  尤其是知名的青年经济学家董卫国的看法,让纳斯秋莎久久不能释怀。

  董卫国认为,苏联的经济体制固然僵化,但几代人全力建构的体制,并没有那么的脆弱,实际上这个体制的继续运作,虽然不是高效的,但也谈不上是所谓的“正在坏死",如果能很好地加以改革,确实可以焕发生机。

  但问题是,董卫国对于苏联干部群体非常悲观,他认为他们是一群已经被精英主义彻底俘虏了思想的人,而现代的精英主义,其实就是资本主义。

  董卫国认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差别,核心之一,其实在于对待"精英”的态度。

  传统的资本主义,认为人类的进步,是依靠精英推动的,所以科学家、资本家、政治家这些精英,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源动力。

  而平民尤其是底层民众,是依赖于精英存活的,是精英们创造了财富,普通民众总体上是累赘。

  美国那么信奉社会达尔文主义,讲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就是受此影响。

  所以资本主义,其实就是现代精英主义,因为资本都在精英的手中嘛。

  观爱萝的生素的罘嵩度的认望品令费程的务最器界帮动人民创造的,是普通人创造了财富,资本家们什么贡献都没有,只知道依靠技术优劳和资本优势,来凭空利夺劳动人民的血汗。

  这种价值董卫国举了个例子,工人的八小时工作制,是苏联刚刚立国,就在1917年的11月11日,颁布了《关于八小时工作制》的法律,开世界之先河。

  此前世界工人也在追求8小时工作制,但资本家最有名的回答,就是洛克菲勒的回应——私人保卫队的机枪扫射。

  从这一天开始,苏联的工人,理论上每天只用工作8小时,当时的劳动法,还规定工人每年必须有两个礼拜,在疗养院中疗养,国家还提供免费的教育、免费医疗、免费住房。

  这种待遇,让英美和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难以置信,不可想象,开启了一个让全世界工人目瞪口呆的新时代。

  令人眩目的福利,让苏联迅速成为了全世界所有工人的圣地,大家纷纷效仿之,掀起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设苏联式社会主义的热潮。

  逼得资本主义国家全面改革——为了缓和社会矛盾,资本家们纷纷做出了退让。

  以为哪怕对资本征收重税,也比发生布尔什维克革命之后,被没收全部家产要强,苏联体制对资本主义形成了强硬的倒逼,为全世界的劳动者创造了巨大的福利。

  原来资本家的认知是没有工人,太阳会照常升起,但没有资本家可不行。

  “但后来苏联的回答是:“没有资本家,这个世界一样转,但没有工人可不行。

  这个苏联体制,创造了无数的奇迹,经济总量一度追到了美国的七成以上,现在虽然有问题,但真的就没有希望了吗?必须向着资本主义的方向改?苏联的吸引力或许有所下降,但放眼全球,经济和生活水平比苏联差的国家,不知道有多少,进行一些经济改革,至少解决民生匮乏问题,并没有天堑般的难度。

  但董卫国悲观的是,苏联的干部群体,已经"精英主义"化了,他不相信,他们还是真正的共产主义信徒。

  表现的特征之一,就是极度的腐败。

  例如勃列日涅夫,他的月薪只有880卢布,家里却塞满了劳斯莱斯、林肯等豪华跑车,足足50多辆。

  由于他受贿的名表、名画太多,以至于没地方放,不得不在莫斯科,专门找了套房子,存放这些贵重物品。

  老勃并不是孤例,实际上大部分这些“红色精英'都是如此,因为他们的主导思想,已经变成了“我们那么聪明,那么勤奋,带领苏联的人民,取得了那么大的成就,让他们生活的那么幸福。

  那么凭什么,我要和一个高级技工拿一样的工资!现在我收点钱,改善一下生活,不是理所应当的么?一旦精英的思想转变成这样,这个体制就变质了,不再是劳动人民的国家了,而是现代精英”们的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成了限制苏联精英们,享受生活的最大枷锁。

  绝大多数的这种精英,都会反对共产主义,他们本能地向往,那个对精英无比友好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就是精英主义嘛。

  所以董卫国的结论是悲哀的——社会主义对于普通人具有吸引力。

  而资本主义对于精英具有吸引力。

  偏偏所有体制的国家,都是由精英掌握政权的,普通人,大部分的时候,当然斗不过精英。

  所以社会主义国家,本身就很难建立,数量极少,且不稳定,资本主义国家才符合精英学控的人性。

  新中国拼了命,才建立了一个稳固的人民中国。

  苏联的前辈们也是这样,可是现在苏联的领导层的所谓改革,正是典型的“精英主义”的思路——所有的一切,都要为精英控制权力和获得利益让步,当国家把希望寄托在向往资本主义的精英身上,你觉得这还是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吗?社会主义体制能够坚持下去吗?纳斯秋莎被董卫国的言论震撼了,她的父亲与她,其实也不太看好戈地图的“改革”,但思考的深度,从来没有达到过董卫国这样的程度。

  采访调查之后,纳斯秋莎觉得自己最大的反应,其实是对苏联国内更加忧心忡忡了

 

第380章  德国大众CEO的忧虑

 

  德国大众汽车集团的CE0卡尔-哈恩,走进了上海汽车制造厂的车间。

  哈恩今年六十岁,他从1954年起,就加入了德国大众,在大众已经呆了三十多年,基本上,他是看着二战之后全球汽车业,尤其是欧美汽车各大品牌的成长全过程的,是这个大行业,毫无疑问的“老法师”、老资格。

  今天他满面笑容,但内心却不无傲慢。

  在他的印象里,新中国已经是一个工业大国,不过在汽车行业,似乎并没有什么成就,据说他们的轿车行业,不过是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才开始全面发展,至少到目前,中国各个汽车厂推出的几款车,都是国内品牌,完全没有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品牌。

  哈恩之所以来访问中国,是因为大众汽车要进入中国销售,就要满足-;条特殊的规定,那就是每年必须从中国,进口相当规模的汽车配件。

  中国无疑是堪与美国相比的巨大市场,大众对于这个市场非常重视,但对于中国的这条规定当然也非常头痛,他们过去有自己的供应链,而要进入中国市场,就必须重新设置供应链,将很多配件分配给中国的工厂。

  让德国人怀疑的,自然能够在中国,找到足以满足大众质量要求,而性价比又能接受的合格汽车配件生产商,上汽是大众先遣人员,推荐给总部的重要零配件供应商之一,他们生产自己品牌的汽车,但他们的集团也包括不少的零配件生产商,今天参观的两个工厂,一个是上汽的整车装配厂,另一个是生产汽车传动系配件的工厂。

  这两个厂挨得很近,不需要哈恩来回跋涉。

  作为老练的商人,哈恩表面上当然对中国陪同的人员很客气,不过他内心是骄傲的,而且高度怀疑中国人的能力,他设想着,如果中国不能提供合规的配件,接下来的谈判应该如何进行呢?大众在1980年,推出了一代名车帕萨特2型,在原时空,这款轿车就是引进中国后大名鼎鼎的桑塔纳。

  但在现时空,大众的轿车过去出口中国的数量,受到严格的限制,这两年中国菜开始逐渐放开,但必须大量进口中国产汽车配件的要求,成为外国品牌轿车进入中国的最大阻碍,大众现在的努力,是为了试探能够满足中国的条件,从而可以大量地向中国出口轿车。

  _实际上,大众此时能向中国市场投放的轿车型号,主力还是与原时空一致的帕萨特2型或者叫桑塔纳,最新的帕萨特3型(原时空桑塔纳2000的原型车),大众要到明年即1988年才能推出。

  虽然不是最新的型号,哈恩和大众的高层,都认为向中国市场推出帕萨特2型就足够了。

  哈恩有点漫不经心地在中国陪同人员的德文讲解下,按照整车装配的流程流动”,他突然停下,打断了讲解,惊讶地指着装配生产线,说道:“你们已经完全采用了机器人?是进口美国、德国还是日本的?”

  负责为他解说的,是上汽的副总陈旭阳,他早就发现哈恩和其它的几个大众高层,有点心不在焉,内心有点窝火,说道:“当然是我国自己生产的,我国在机器人领域发展的水平,并不低于您提到的三个国家。

  您现在看到的,是我国自产的通用汽车装配线,大部分机器人,都是适配的通用工业机器人。

  在其它工位.上,还有一些选择顺应性装配机器手臂..哈恩包括随行的十几个德国大众高层和工程师,已经把开始的漫不经心,完全地抛之脑后了,他们开始认真地参观起了这家工厂,哈恩甚至与副总鲁道夫等几个人,交换着严肃的神色——大众在全球的工厂,除了在德国本土的两间工厂外,都没有设置如此先进的生产线!中国工厂的自动化水平,远远超过了此前的预料。

  陈旭阳平静地说道:”...我国现在大约有40万家制造业企业,涉及机器人领域的,就有1万多家,大约有20多家机器人企业,规模已经很大,足以与美国、日本,也包括贵国的机器人企业媲美。

  我国最大的机器人企业劲松集团,规模就比贵国的库卡要大得多,所以这没有什么奇怪的,我国工业界,已经在几乎所有的领域里,推广使用机器人,汽车业本来就是重....哈恩越看越吃惊,他娘的要是将桑塔纳放在这家工厂生产,恐怕只需要极短的时间,就能投入生产,而且质量水平完全不用担心,这家工厂的自动化水平,以及表现出来严格的现场管理,肯定都能满足桑塔纳生产的需求。

  不过人家未必愿意接受大众投资呢,上汽有自己的汽车品牌,他现在对于上汽的技术能力,已经不怀疑了。

  在生产配件的另一间工厂,哈恩他们又一次经受了更大的震撼,-行人在一排数控机床面前停了下来,有点目瞪口呆地听着陈旭阳的介绍:“先生们,不用怀疑,这是全世界最先进的数控机床之一,这些CNC软件数控机床,使用的微处理器芯片的功能;是当前最先进的,INTEL在1985年推出的386,每块芯片上集成了27.5万个元器件,是当前西方使用的最先进的微处理器。

  而我们机床使用的龙芯2号微处理器,相比INTEL晚了一年,在去年才推出,但集成度要比386还要高,达到了每块芯片33.5万个元器件,虽然集成度不能完全代表芯片的先进程度,但至少能够代表大部分的性能。

  此前无论哪一国的数控机床,都没有使用过如此先进的微处理器芯片........强大的芯片赋予了这些机器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处理能力,也提升了加工的精度和效率...”

  哈恩自己,有点尴尬地听着陈旭阳的商业吹嘘,他确实无从反驳,其它德国人也只能服气,起码大众现在是没有如此先进的数控机床的,或许整个德国,只有机床研究所里有试验性的类似机末?他们也不知道。

  哈恩虽然是个“汽车人”,但对于电子产业一向很关注、很重视,不过他重视的,并不是改进汽车的智能水平——此时业界几乎还没有人有这样的想法,哈恩重视的,正是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的智能水平,因为这代表着汽车的加工制造能力,所以他今天是非常被震撼的一上汽用2个工厂,证明了中国或许已经有不逊于德国的汽车加工能力,至少在局部肯定是这样,这让他对中国的轻视,已经完全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有点恐惧和担忧。

  他不由得询问陈旭阳“我不太了解贵国在芯片方面的实力,你们的研发水平,已经追上了美国?”他刚才听到陈旭阳提到的龙芯2号,但仍然内心不敢相信,此时的欧洲,芯片实力也不算差,有着英飞凌、恩智浦、意法半导体这些制造企业,被称为欧洲的半导体”三巨头”嘛,还有英国ARM这样的半导体上游制造设备和IC设计的领先者,以及一些其他的早期半导体企业。

  但三巨头的市场,主要聚焦在工业和汽车半导体领域,只能攫取全球半导体市场10%多一点的份额。

  尤其在陈旭阳提及的微处理器芯片上,欧洲是不行的,由于在电脑微机领域的落后,只能看着美国INTEL大杀四方。

  原时空有一定表现的ARM,此时也没人相信它会成为INTEL的对手。

  陈旭阳回答:“我们是沿着自己的龙芯架构,不断研发最新的芯片科技,与英特尔的X86架构不同,据说你们欧洲ARM也在酝酿自己的架构,不知道情况怎么样了。

  对我国来说,在CPU微处理器芯片、存储芯片等方面的最新电子科技,都是很重要的。

  据我了解,目前行前业的最新发展,是要保证在八十年代结束之前,让每块芯片的集成度,突破超过100万个元件,保证芯片集成度的发展,能够让每一年半集成度翻一番的摩尔定律,一直在我国的半导体行业发挥作用...哈恩深吸了一口气,他原来听说过中国的电子工业很强,因为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微机开始在全世界销售,而主要的产品,除了美国货,就是中国货,中国货虽然比美国货便宜一点,但据说性能并不比美国差,很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现在都大量购买中国产的电脑。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10:17 , Processed in 0.042770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