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371 页

  “这样的话,中国与外国的贸易,就形成了两个层次。

  底层是人民币与对象国本币的贸易,这是基础,也是中国规则锁定的范围和圈层;还有一个外层,是在没有的情况下,继续使用美元或其它西方货币交易。

  中国人推出中国规则的目标应该就是是让展层贸易易的规模原而美元贸易的规模越来越小。

  中国人肯定是世平名种全权的国家,他们一B不喜欢受制孕西方,哪怕因此付出阶段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这一次的中国规则,就是这么回事。

  “今后肯定的发展是,如果交易对象国,一味地要求美元和西方货币交易,中国就会缩减与其贸易,出口缩减了自然从其进口就会缩小。

  相反,如果交易对象国可以同意中国规则,相当于建立了一个与中国贸易的小圈层,来区别于过去与西方为主的国际贸易大圈层,那么与中国的贸易就会快速扩展,甚至得到这个经济大国的某些政治和经济支援,这就是各国要自己考虑的问题了,也是各国高层,最终能不能抵挡住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压力的问题。

  “不过我觉得中国入确实有强硬的资本,他们现在的国际贸易规模,不过是全国gDp的13%左右,或许实行中国规则后,还会下降到,比如短期跌破10%的程度,但他们的内部经济规模太庞大了,就像中国人一直说的,他们基本上,是一个经济内循环为主的国家。

  外贸上暂时的一些损失,对他们国家整体的经济,影响是有限的,或许他们真的不太在乎。

  “如果中国规则成立,或许苏联也会效仿,世界上还会多出一套苏联规则来,那在西方规则之外,就有另外两套影响较小、但并不是可以忽视的其它大国贸易规则。

  要是按照我个人的看法,我们其实是应该支持中国规则的,中国并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我们贸易规模越来越大的客户,有了中国这样的大国,我们沙特未来在国际贸易中,也会有更大的讨价还价空间吧,否则西方规则完全统一了全球市场,便宜都被美国和西方其它国家占尽了,我们就只有自己吃亏。

  “与中国之间采用中国规则,并不是只有我们承担压力,中国人肯定会对任何对我国施加压力的西方国家,反过来施加压力,西方国家同样要承担中国的怒火,或许只有美国能够比较强硬,但我怀疑他们也不敢肆无忌惮打压中国规则,中国太强大了。

  图维吉里赞赏地点了点头,他打算对法赫德国王进言,建议沙特要顶住美国的压力,同意中沙之间经贸往来,能够遵循新的中国规则,这套规则是非常公平的,沙特又不会吃亏。

  如果沙特赞同了,海湾其它的六国,肯定都会赞同,而与沙特关系友好的其它阿拉伯国家,也会受到影响吧。

  这样能让美国佬吃一个瘪,让他感到有些快意。

  确实,与原时空不同的是,图维吉里或者阿萨夫眼中的现时空中国,已经是非常强大的。

  本来美国和西方迄今没有能够战胜苏联,而且上一场战争,还是输掉的越南战争,全球有实力的国家,此时对美国和西方的顾忌,自然也达不到原时空那个程度。

  从沙特的角度,非常担心苏联,因为苏联支持阿拉伯的各种“社会主义力量”,在沙特看来,当然是它君主制的敌人,所以一半被迫、一半主动地与美国联手打压了油价,其实沙特本来也不愿这样做,但这些年的油价,实在是扶不起来,再碰上美国的压力,也只有半推平就了一沙特石油开采的成本最低,或许在低油价压力下,包括苏联在内,那些高油价的产油国和油田,例如委内瑞拉、英国的北海油田之内,扛不住高成本就退出市场了呢?那对于沙特反而是件好事情。

  但把对象换到中国身上,沙特的角度就变成了“讨好”了,中国发展到了1987年,任何一个产油国,都已经有了明确的认知,新中国一定是他们未来最大的客户——中国每年的石油消耗量,已经破了4.5亿吨,其中几乎有3.4亿吨,是从国外进口,其中从苏联大约进口1.1亿吨,从西印尼进口3000万吨,其余的2亿吨,几乎都是全球采购,基本上,就是在伊朗和海湾国家之间分配,从非洲进口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1985年到1986年,油价崩盘以后,现在已经从12美元/桶附近,回升到了19美元/桶,海湾国家的一致看法,就是中国其实支撑了现在的油价,大家都知道中国自产的原油,从原来的2亿多吨,下降了整整1亿吨,这1亿吨转移出来的采购量,加上中国每年新增的原油采购量,已经是全球油价的重要支撑,按照沙特自己的测算,如果不是中国从原油市场上每年买3亿多吨原油,恐怕油价会跌破15美元/桶取得平衡,现在多出来的3到4美元价格,就是中国采购力量导致的——3亿多吨的量,基本上就是全球这些年新增的每年石油产量。

  所以图维吉里完全有把握,法赫德国王肯定会同意中国人的要求,对中国贸易采用中国规则,而不再是西方规则。

  美国要是反对的话,那沙特的回答很简单,美国人能从沙特增加每年6000万到7000万吨的石油采购量吗?这就是现在中国人的采购量,让沙特放弃自己最重要的客户之一,老实说,美国的分量虽重,也不至于让沙特再做出这样的牺牲。

  沙特还要考虑政治上的平衡,与美国联手的石油战略,已经深度得罪了苏联了,苏联对沙特的威胁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现在如果再得罪中国,全球三大国让沙特为了美国得罪其它两个,那么沙特不是自己有病吗?法赫德国王无论如何,都会把美国和西方的要求坚决地顶回去的。

  从中国的角度,所谓中国规则,要的就是先在东南亚、西亚、中东、非洲这4块地域成型,也要在苏联成型,这是所谓的"1+1+4”,两个“1”是华盟和苏联。

  至于美国、欧洲、南美这三块地域,以及什么澳洲、新西兰这样地理孤立的资本主义国家,自然就不能指望了。

  说到底,中国规则除了苏联外,是华盟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规则,努力的方向是第二和第三世界的规则。

  新中国开始逐步为与西方切割开的独立国际贸易做准备。

 

第388章  留在中国做高管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

  “斯特劳布,你真的去中国企业了?这太令人意外了!这可是一个共产赤色国家你可是在我们的同事中,创造了一个爆炸性的新闻!"保税区内一家美国企业的CEO卡朋特,不敢相信地,对过去公司的副总,一名从德国聘请的工厂运营管理专家说道。

  实际上,过去也有一些西方高管为这个赤色国家的企业服务,不过基本上是帮助他们开拓西方的市场,像是斯特劳布这样直接进入中国企业“内部"服务的,卡朋特自己所知道的,还只有斯特劳布这一例。

  斯特劳布是-名不到40岁的德国人,他笑着说道:“考虑了很久,那家中国企业是我熟悉的企业,我对他们的管理层都比较了解,知道这家企业前途远大,而且报酬真的很吸引人。

  卡朋特,来到中国,我才发现了一个过去被整个西方与中国有关的企业所忽略的事实——高管的待遇,其实共产中国要比大多数西方企业要好。

  卡朋特大吃一惊,斯特劳布提供的这个信息他也不知道,如果不是他了解斯特劳布的话,他肯定觉得对他说这个的人,就是个疯子——这样的谣言也敢相信?卡朋特说道:“你没有搞错吧?这怎么可能呢?中国可是反对资本家的社会主义国家?”

  斯特劳布回答:“我没有发疯,你也没有听错。

  实际上,中国一直是公开的,只是之前没有西方人去研究中国的混合制企业制度罢了。

  以我要去的企业威力,这已经是一家大型的混合制民企了,创始人和所有高管:可以分享分红的5%,其中2%是创始人的,而其余3%属于现在的公司管理层,当然,只能是在你身为高管的时候,能够分享这3%的分红权。

  如果你离开了这家公司或者退休了,就没有这“他们聘请我,当然是给予公司高级管理层的待遇。

  于是我在这家企业,如果整体管理层共同完成了企业的目标任务,通过审核,而我个人的表现也符合公司的要求,那么我就可以得到0.2%的分红权。

  整个公司的高管层,大约是十多个人嘛。

  卡朋特你听清楚了吗?这是一家大型企业千分之二的利润分红权!即使每年企业只分红利润的20%,也是一笔巨大的数字!你告诉我,西方有多少企业,除了CEO以外的高管,能够拿到这个待遇?”

  卡朋特瞠目结舌,他回过神来一想,确实呀,怎么讲究平均主义的中国,其实对于管理人才的待遇是这样高的?卡朋特深知,西方的大型企业中,高管的待遇有三种。

  最舒服的一种,例如美国的那些上市公众公司。

  在华尔街把他们推上市的前后,创始人的影响力变得越来越小,甚至完全退出了企业,管理企业的就是一个职业经理入组成的高管层,所以权力最,待遇也最高。

  老实说,在这种模式下,种高管的待遇,自然不是中国混合制企业中的高管,能比得上的。

  他娘的这些人,即使把公司干亏损了、干倒闭了,在那之前,也不妨碍他们领取天文数字-样的高新。

  虽然羡慕这第一类高管,但毕竟能这样做的企业只是一小部分,实际上,大多数的西方企业,对于高管的待遇是严格限制的,股东或者创始人,哪里肯让高管拿得太多呢?能省一点是一点,高管也是被剥削的打工人,这才是多数情况下的真实。

  t卡朋特自己就是第二类的高管。

  报酬虽然不低一在现在的八十年代后半期,名义上就是几十万美元的水平,当然想要分红就要于出业绩来,让股东们通过董事会。

  评定每年给他的分红奖金。

  两部分合在一起,好年景里,他可能拿个百万美元,这似乎也比中国混合制企业的待遇要好,但他可是一家很不小企业的CE0呀,其余的高管,哪有这个待遇?斯特劳布说的千分之二的高管分红,对于大多数西方高管来说,真的不一定有这个待遇!自己是美国人,斯特劳布是德国人,德国人的高管,公司可能对他们更为吝啬,因为德国人的企业,比较多都是有年头的家族传承,这些家族对于高管的待遇,就是典型的第三类高管——收入都不一定能高过那些高水平的技术工人,这些家族企业,可舍不得花太多钱给职业经理人。

  斯特劳布当初从德国企业跑到卡朋特这家美资企业,就是觉得美资企业对高管的待遇,一半都要高过那些“有传承的“德国企业。

  显然他现在又发现了新大陆——共产中国的高管待遇,居然也比大多大数的美国和德国企业要强!卡朋特苦笑:“原来是这样,中国这样的人多了,过去确实没有关心过这样的问题,看起来待遇确实不错。

  不过不管怎么样,这是一个与西方、与德国完全不一样的共产国家,使我们空人在中国的这段时间,都能看得到这是一个高速增长的现代国家,但毕竟这里与西方的区别太大了,就像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你不担心自己在这里的安全吗?“他仍然试图说服斯特劳布留下——他是很干斯特劳布摇摇头:“卡朋特,我的朋友,你就不用劝说我了,我都已经想过了,有这个念头,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肯定是我已经深思熟虑了很长一段时间了。

  "“对于普通的西方人,他们当然会把中国当成一个异世界,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西方的一切,又那么与中国不相同。

  不过我也来了三年了,对中国的了解足够多,知道这里其实比西方还要安全,而且企业的成长度,也远远不是西方企业能比的。

  “你我都应该知道,无论美国还是德国,似乎那种高速增长、整个社会飞速进步的时代,都已经过去了,现在是缓慢增长的时代,或许这就是成熟的时代吧。

  但中国显然不是这样,中国处于一个自己的高速增长周期之中。

  我要去的中国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下,有机会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这是中国能给我的机会,我在德国或者是美国,都找不到这样类似的机会。

  中国还没有那么成熟,因此它是机会之地。

  卡朋特看到斯特劳布铁了心,也只有遗憾地表示:“好吧,斯特劳布先生,我只能祝你好运了。”

  像是斯特劳布这样的管理人才,留在中国,加入中国企业的例子,确实很少。

  美金会撬“美帝国主义的墙角",其实也是有限的,相对而言,科技人才略多一些,例如除了设法让一些感召同志中的科技人才和华裔人才去中国,还设法推动了少数欧美左派的科技人才去中国,例如在中国最重视的人工智能领域,通过在中国大名鼎鼎的国际主义战士寒J和寒春的亲戚关系,先挖角了年轻时是左翼嬉皮士的杰弗里辛顿,直接将他感召为同志,后来又在他的努力下,将约书亚本吉奥、杨立坤以及本来就是华裔的何毓琦等这个领域的早期大佬,几乎-网打尽当时研究人工智能尤其是神经网络理论的科学家,基本上“思想都有点不正常”,都是西方人眼中的怪人,没有点左翼社会主义思想情怀的人,很少在这个领域深入研究,正好被新中国吸收了。

  当然,这样在人才上大获成功的案例是非常少的,来到新中国效力的白人科学家和管理学家,几乎都是吸纳的感召同志。

  不过,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能够提供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终于也有西方的高级人才,开始从资本主义物质条件以及个人成就的利己主义角度出发——也即资本主义寻找工作的正常角度,考虑来到中国,加入中国企业和中国大学等机构工作了,斯特劳布算是其中的先行者之一。

  斯特劳布确实并不是疯子或者“胆大如斗”的冒险者,留在中国确实是他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从他的角度,有几个想法。

  第一,斯特劳布早年是德国的左翼青年,六七十年代这完全不足为奇,建构在反纳粹思想基础上的德国左翼运动,其实非常汹涌澎湃,影响很大,著名的红军旅组织,就是因为德国左翼运动而诞生的嘛。

  所以斯特劳布这样4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虽然他的思想已经从左翼退化,变成现实主义的薪水打工人,但早年的影响并不会完全褪色-他对于社会主义没有恶感,甚至隐隐约约仍然认为,社会主义要比资本主义先进和人道。

  这对于他做出选择,其实是很重要的。

  这就是现时空与原时空的不同,像是赵安民穿越前,也有西方人在中国的企业中任职,但基本上就是完全就是一种经济选择,谈不到思想的共鸣。

  而在现时空,仍然”有一些情怀可讲",因为现时空中国的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成功,而近年来华盟其它小国的飞速发展,也成为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关注的焦点之一,影响很大,现时空的苏联失败的程度也不及原时空。

  整体而言,全球民众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和正面的认知,远远地超过了原时空。

  实际上,中国和华盟的体制和经济成功,已经逐步开始在全球,吸引新的左翼青年来到中国,他们有着各种目的,但有一点都是相同的一对于中国式社会主义的基本信任,以及高度的兴趣。

  斯特劳布当然已经不算是左翼青年,不过他也算是受到广泛影响的“群众”之一。

  第二,。

  就是事业前景远比他留在西方要明朗。

  他对卡朋特说的番话,并不是试图吹牛,而是他确实的想法。

  在现时空,中国的增长基本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六十年代初到1977年的"筑基阶段”,这个阶段中国内循环的特征非常明显,重点是推进基础工业全方位的莫基,只有在七十年代以后才逐渐增加了对外贸易和交往的内容。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5-29 17:00 , Processed in 0.041595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