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383 页

  小纳有点淡漠地想着。

  这个策略最好的是,把支持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人,以及激进派叶利钦的人,可以都送走,只要有人主张与本政治集团不同的西化民主化,那么就可以恭恭敬敬地送他去特区,请他在特区试点实践,有了成绩,再回来向中央汇报,要不然你一张大嘴,就要让中央执行你的主张?你是老几呀?第三个重要的改革策略,是做经济的增量,不做经济的存量。

  存量就意味着已经固化的利益集团。

  苏联最强的两个经济利益集团,一个是石油化工集团,一个是军工重工集团。

  石油集团遭到国际油价暴跌的重创,但是至少向中国的油气出口实际上仍然是有利润的,因为交换来中国的粮食和消费品。

  军工重工集团的没落,或许才是不可挽回的,只能是逐步缩减,但他们与军队紧密结合,所以缩减的幅度和速度,是考验他这个总理的,这也是凯拉提再三向他交待的,而且他自己也深以为然,总书记戈氏的瞎搞,已经失去了军工重工集团的支持。

  但是继续向这两个集团投资,那就是把钱扔到水里去了,这两个集团都已经腐败和僵化到了无法短期改变的程度。

  所以要做增量,增量哪里来?他与凯拉提讨论的时候,凯拉提也是两手-摊,说是没有什么好主意。

  不过最后他还是出了两个主意,两个主意都是依靠中国的力量。

  其一是扩大石油开采,但不是对现在的石油化工集团继续扩大投资,而是在新区域开拓新油田,苏联与中国合资,地方上要有利益才能稳定。

  最合适的地方,就是老家哈萨克,因为哈萨克有新油田,例如世界第六大的田吉兹(Tengiz)油田,储量高达250亿桶,本来戈尔巴乔夫推广新思维,想与美国的雪佛兰公司联合开发,但他现在势力缩减,凯拉提就建议截胡,让中国的中石油来联合开采,新建一条石油管道,输往中国。

  凯拉提的意见是,中国发展太快了,现在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仍然在高速增长的大国,现在他们每年对苏联进口1亿吨原油,但几年后新增个5000万吨,或许他们也吃得下。

  只要开采了石油,未来苏联也可以想办法将石油再分头输往西方销售。

  与中国的石油合作,苏联中央获利一部分,哈萨克留利一部分,那么老家哈萨克就可以有发展资金,不至于依赖苏联中央财政,结果现在中央给不出来了。

  其二就是对中国和华盟国家,招商引资,与资本主义的招商引资不同,对中国的招商,干脆实行“飞<地开发区制度”。

  中国的企业制度,不允许产生那种大富人的资本家,这符合苏联的体制改革方向。

  所以干嘛不在失业严重的工业区,划出若干块"飞地”,允许中国政府直接输出带”类政府行政管理”的开发区呢?这样的飞地,允许中国政府的派出机构,实行混合私有制的企业招商发展。

  入驻的企业,仍然实行中国式混合制化的民企经营体制,比较小的企业,可以解决就业;而如果企业做大了,苏联政府就可以与中国派出机构代表的中国政府,分享混合制不断增加的企业股权及其对应的分红。

  苏联人也可以进入这样的开发区办企业,同样的体制,只不过这样的企业,苏联政府最后分享的混合制企业股份的比例,应该更高。

  当然,苏联必须建设自己的配套机构,对接中国的"类政府”,这本身也是学习的一部分,未来支持中央的"社会主义新制度”的中坚力量,就应该从这样的机构中培养。

  这两个主意,其实小纳都还觉得不错,现在环顾宇内,除了中国,谁又能真正帮助苏联解困呢?戈尔巴乔夫他们指望西方,小纳觉得自己可没有那么天真。

  其实小纳自己认为,他不算是真正的共产主义信仰者,其实他是个现实主义者,什么路径走得通,就走什么路。

  现在的路就是很清楚的,克留奇科夫、凯拉提以及卢基扬诺夫他们这个政治集团的目标和方向,是想向中国学习,并与中国结成紧密的联盟,来实现苏联新的社会主义体制。

  走得通吗?中国人走得通,苏联人未必走得通。

  破船的。

  但是他自己无可选择,凯拉提他们看得起自己,戈尔巴乔夫他们,只会因为凯拉提他们看得起自己,从而在未来可能看得起自己。

  而且他们的路,似乎眼见就要走不通了,自己是不会跳上那艘第四个主要的改革策略,就是与中国共享中亚的利益,而不是继续试图独占,结果反而要中央倒贴。

  远东特区的尝试很成功,现在苏联唯一的一个蓬勃发展的地域,就是远东地区,苦寒之地,人口居然还在不断地增长,这两年很多苏联顶级的技术人员,都被招聘到那里,由于提供了不错的生活设施,他们也没有反感和回到西部,这已经是历史上难得的成就。

  所以凯拉提他们主张在中亚地区,应该类似地向中国开放,向中国出让部分利益,用中国与苏联结合的力量,来发展中亚,尤其是哈萨克。

  他很清楚,这里面包含着凯拉提对哈萨克本民族的“私心”,他也是赞同的,只不过凯拉提建议的哈萨克发展策略,要一步步来,不能过于刺激俄罗斯民族主义者的神经。

  凯拉提向他提出了哈萨克发展的"新体系”:中国人需要哈萨克的油气、铀矿、钨矿等资源,这些资源在苏联的旧时代,开发得很有限,就像是哈萨克里海边的好几个大油田,都是这几年才发现,苏联也没有力量大规模开发了。

  但是结合了中国的力量,就不一样了,而且与中国联合开发,可以把更多的利益留在本地,利于哈萨克自己的发展。

  这些资源的利益,就可以用来与中国合作,实现"额尔齐斯河超级水利工程",中国人利用自己在新疆的水资源,虽然现在顾忌与苏联的关系,还只是开始执行额尔齐斯河110亿立方米工程,没有动伊犁河的130亿立方米工程,但那是人家自己的资源,最后是阻挡不住的。

  所以哈萨克的水资源出路,最简单的就是实行额尔齐斯河超级水级利工程”,凯拉提提议将工程的目标,锁定在600亿立方米左右,目标是实现中国截留自己的水资源后,哈萨克获得是水资源不仅不会减少,还能增加300亿立方米以上。

  哈萨克原来的经济重心,其实是气候相对温暖的南方,例如阿拉木图。

  但如果缺少水资源,就不得不往非常寒冷的北方发展,但是如果有了充分的水资源,那自然可以复兴南方,可以开垦大量的小麦田,拥有粮食、油气和其它矿产三大王牌,哈萨克就将是一个富饶的地方。

  凯拉提曾经向纳扎尔巴耶夫清楚地表示:除了是一个共产主义信仰的苏联党员之外,作为哈萨克民族的一员,他当然也关心哈萨克的命运,总不能只为苏联考虑,却不考虑哈萨克自己的利益。

  凯拉提认为的历史大势,在社会主义世界,是中国升而苏联降,未来哈萨克虽然是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也或许会更依靠中国,至少是在经济上,过去苏联与中国冷淡甚至敌对,最苦的就是他们这种夹在中苏之间的“边疆区"了,因为经济根本没有发展起来的条件,所以本民族多数人的生活水平,也是很低的,现在的哈萨克,在整个苏联,不就属于相当贫穷的吗?哪里比得上苏联西部的各州呢?所以结合苏联的改革大势,同时奠定哈萨克民族和哈萨克共和国的未来大势,当然应该是他们两个哈萨克的代表性人物,应该为本民族争取的“千年大计”。

  小纳相当地赞同凯拉提的战略,他也是哈萨克人,而且这个战略,对于苏联有很大的损害吗?恐怕只有俄罗斯民族主义者才会觉得是一种损害,因为破坏了他们能够完全地控制哈萨克民族的旧格局,这是他想要的吗?不过这个战略必然比较敏感,戈尔巴乔夫还是总书记的时候,或许只能实现其中的部分。

  至少引进中国资本和公司,开发哈萨克资源,用来建设与中国之间的交通和能源通道这一部分,是一定要实现的,这也是苏联与哈萨克的双赢嘛,大家都得意,有助于解决苏联当下的经济困难。

  纳扎尔巴耶夫还想到,凯拉提虽然没说,恐怕他还是藏了更深的心思的,苏联现在问题那么大,要是未来真的维护不下去了,哈萨克共和国怎么办?当然要与强大的中国搞好关系,那样情况下的哈萨克经济,就不能指望苏联或者俄罗斯了,更多的要指望中国。

  将思路转移到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上,小纳的眉头不由皱了起来,他很清醒地意识到,不管自己实行怎样的经济策略,总书记都是他最大的障碍,例如刚才想到的几种策略,恐怕都不会符合戈氏的心意的。

  还在哈萨克的时候,他就费了很多力气,调查研究总书记这个人的特点、性格和能力,凯拉提也向他提供了不少的资料,所以他觉得自己对总书记还是很有了解的。

  有句话说的好,“性格决定命运”,任何人的性格,可能与事业成功与否关联很大。

  戈尔巴乔夫的性格表面上看就很激进,但小纳觉得,他实际上却是一个优柔寡断之人。

  戈尔巴乔夫最先改革时,从“禁酒”开始,这项工作表面上轰轰烈烈,但最后不了了之。

  苏联酗酒的情况是很严重,但关键的问题是一些民众,对社会无望,其实还是苏联经济的问题。

  这些人借酒精麻醉自己,导致酗酒成风,苏联男子的寿命因此这些年从66岁,下降到了63岁,酒精中毒死亡率达到千分之一,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倍。

  80%的恶性犯罪与酗酒有关,约有90%的旷工,与纵饮无度相关。

  1986年进过麻醉品成瘾学习班的酒鬼人数,多达400万之众,每年进醒酒所的人将近900万。

  因酗酒而造成的怠工、旷工带来的经济损失更是难以统计。

  但问题是,喜欢饮酒是俄罗斯民族乃至所有北方民族的共同特点,对很多人来说,这是生活中的唯一快乐,你提供不了替代品,只想通过管制来解决,怎么可能呢?改革先要做到的,一定是能够取悦多数的民众的事情,很显然戈氏傲慢而无知。

  戈尔巴乔夫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就转向,特别是他在经济领域。

  推行'加速战略”,但没有取得成功,于是他又转向苏联政治改革,试图以此打破"阻塞体系”,天天讲新思维公开性,反而把苏联内部搞得矛盾重重,体制迅速涣散。

  小纳叹了一口气,此人只是一个“学院派”改革家,改革的蓝图一大堆,甚至制定的书面计划,可以用编年史串起来。

  他热衷于理论研究,甚至生活遇到难题,或者-些复杂的难题,戈尔巴乔夫都习惯于"写本书”研究-下,或者写篇文章辩论一下。

  但碰到了困难的现实,他却无能为力,只是做表面文章,下发一些永远实现不了的政策。

  这个人的政策继续下去,只能是让苏联,陷入政治局内的自由派与保守派、联盟中央和各共和国之间、各加盟共和国中的各民族之间的激烈争斗之中,陷入政治和经济动荡的恶性循环之中。

  小纳做出了如此的判断。

  所以与总书记之间,肯定是斗争为主:但斗争要有技巧,凯拉提他们平时是很少攻击总书记的,表现出“我不赞成你,但我不阻碍你”的政治姿态,反而让戈氏也不敢轻易否定他们的行为和政策,克格勃派控制的远东特区,戈氏就基本不插手,就是这样的双方政治平衡。

  但是在关键的时刻,克格勃派又是几乎致命的一击,戈尔巴乔夫去年遭到了严厉的批判,权力大大缩小,包括自己晋位总理(部长主席),都是因为去年的这一击,让戈氏的权力和威望大大缩小。

  不过这还不够,等到自己巩固权位之后,需要尽快地发动对戈氏的最后一击,不能忘记凯拉提的劝告,只有登上了苏联领袖的地位,政治集团包括自己的安全性才能保证,而大家的政治理想和利益,也才能得到保证。

  一方面迅速进行一些有实际收益,又是接地气可行的经济改革,树立权威和名声:另一方面需要尽快地建立在中央级别高级干部中的人脉网,自己需要团结一大批优秀的干部,中央的“纳扎尔巴耶夫派”,需要很快地形成,不要忘记,自己与凯拉提所在的克格勃派是盟友,但这不意味着,自己要做这个派系的傀儡。

  雄心勃勃的纳扎尔巴耶夫,在苏联新总理的位置上,开始了他对苏联经济的"操盘”。

 

第403章  外蒙古的色楞格河计划

 

  枪声连续响起,刑场上身被捆绑的一百多人,在惨叫中逐一死去,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博罗特,用阴冷的目光,注视着这些原来蒙古国高层的死亡,一点都不动声色,干掉了这些家伙,才便于他推行外蒙古的"新政”。

  最近在苏联驻军和克格勃的支持下,他已经”杀疯了”,干掉了六七千人规模的干部和军官,彻底地将高层清洗了一遍,就连已经"退休”的泽登巴尔,也被病逝了。

  有着凯拉提等人,在苏联为他的掩护,他无所畏惧,焦头烂额的戈尔巴乔夫,此时对外蒙发生什么事情,毫无兴趣。

  博罗特已经被所有的外蒙人,敬畏地视之为新一代的强人,这是现在强硬的政治行动导致的,不过他很清楚,只有经济上的改善,才能让他的“统治”稳固下来。

  随着这一批干部被枪决,政治上的清洗,将告一段落了,他必须将接下来的主要动作,转向经济改革。

  根据苏联与中国的协议,苏军将在1989年4月之前完全撤出蒙古国,这本来就是为了博罗特完全控制外蒙之后,好没有顾忌的大展拳脚。

  博罗特与他的同志们已经有了全盘的计划。

  发展与中国的贸易和建设到中国的铁路和公路,是”基本盘”,这已经得到了莫斯科的默许。

  没有公路,尤其是没有货运铁路,开发蒙古的资源与中国贸易、获得发展资本的计划,就根本没有基础。

  相对绵密的公路网规划得很多,因为外蒙自己的公路建设非常差,现在主要的几个城市之间的公路都很差,但这是细活,要根据外蒙的实力逐步建设,真正重要的是铁路,这是必须先由中国支持的,外蒙现在没有这样的资本实力,当然未来在外蒙内部线路的成本,就必须由外蒙用资源偿还,好在外蒙资源丰富,只要能开采出来,实现对中国的销售,还款并不是困难的事情。

  已经规划了很多年的蒙古铁路计划,最核心的框架,是“一横三纵"4条战略铁路。

  外蒙的地形,像是一枚平放的枣子或者说橄榄,东西宽,南北窄。

  所以东、中、西,会有三条从北向南通向中国的铁路,加上从首都乌兰巴托向东和向西延伸而去的一条横向横贯外蒙的铁路,正好是“带"字的字头。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19:47 , Processed in 0.061720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