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391 页

  但现在还不是时候,尤其有西孟加拉邦的阻碍。

  在摩羯陀国中央政府真实能控制的4个省中,恰蒂斯加尔省是前线,与印度在北段和南段都有东高止山脉分隔,除了中间是农业盆地,但整体有利于形成对印度的防线,这是建国前早就规划好的。

  所以这个省13万多平方公里,主要就是一个超级军区,要利用中国的支援,建成40~50万左右,不逊于印军战力的正规军。

  按照中国的测算,印度即使有美英的支持,能够支撑150万左右规模的军队,已经是上限了。

  ,而摩羯陀国只要能对付三分之一就足够;因为印度在北方的西线和中线,都面临巴基斯坦+锡克国,以及尼泊尔方向的军事威胁,他们还要管控南部日益复杂的国内局势,所以根本不可能抽出更多的部队,来对付摩羯陀国,而且中国有着情报优势,印军极难实现对摩羯陀国的突袭。

  实际上,他也不怕印军的突袭,摩羯陀国的背后,就是中国的藏南专区和藏南军区,印度突袭成功,也解决不了问题。

  但在经济上,恰蒂斯加尔省就基本"废了”,但其牺牲不是没有好处的,这个省为其余三个省的发展,"遮开羽翼庇护了大部分与印度的边境”,让三个省可以重点发展经济,壮大国力。

  奥利萨和恰尔肯德省重点发展基础工业,比哈尔省重点发展农业,这就有了基本盘,中国将对摩羯陀国大量转移低端加工业,在奥利萨和恰尔肯德建设-些工业区来承接,不过目前的电力不够,要先发展几个火电广。

  基础工业、农业、加工业都有了,摩羯陀国就稳定了,那个时候再对付西孟加拉省。

  是的,曷利沙为主的印度共产党,并没有真接控制过去印度的西孟加拉邦,虽然该邦同意了加入摩羯陀国。

  问题的关键,在于在西孟加拉邦当地执政的,过去就是另一个印度共产党,即最早印度共产党的议会派。

  曷利沙为主的印度共产党,其实可以算是“武力派”,被称为纳萨尔派。

  但不管这么样,曷利沙就没有理由,将这个议会派直接消灭,党内的同志大多数也不赞同,认为毕竟议会派在新形势下也是可以团结的。

  更关键的是,议会派之所以能在西孟加拉邦执政,就是因为这里的主体民族是孟加拉人,而不是其余几省的印度斯坦族,所以一向自治权很大。

  潜在的民族矛盾,让两个共产党陷入困难,最后,原来这个议会派改名为西孟加拉共产党,与执政的摩羯陀共产党(原印度共产党已经改名)分开。

  某种意义上,现在的西孟加拉省,相当于摩羯陀的国中之国。

  这对于摩羯陀当然是个隐患,曷利沙现在的设想,也只能是在国家完成初步发展之后,再来逐渐削减西孟加拉共产党在该省控制的权力,社会主义国家哪一个不是中央集权呢?怎么可能容许另一个党长期控制国土部分的权力?不过涉及到两个不同的主体民族,一切都要慎重,都要等待时机。

  这是他作为摩羯陀国领袖的思考。

  对于张天翼而言,他的思考还要远比曷利沙复杂,对于中国而言,广义的藏南(山南),已经扩大到了一百七十多万平方公里的疆域,几乎与剩下的印度一样大。

  不要说军事上的意义,即使单独从经济上考虑,这也是一个很天的地域了,尤其涉及几个不同的国家,还有不同的民族和宗教,错综复杂,虽然用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将其"赤化了,但需要追求长期效应——如果这些国家的经济,没有一定的发展,那当然是不稳定的。

  虽然地形支离破碎,而且这个地域中心是资本主义的孟加拉国,但如果能够利用现代科技克服交通困难,就可以联结成一个非常狭长,但是资源丰富、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的“大西南市场”,这个市场,最西部的锡克国和巴基斯坦算一半——他们这样的国家,不可能与中国是完全的一条心,但由于山南通道的发展,经济.上的联系必然会越来越强。

  中国能比较强力影响的,是从西部的尼泊尔开始,从西北往东南方向,然后是摩羯陀国、孟加拉国、藏南专区、山南国、西华国、中国的西南区域(川滇黔桂),最后到老挝和柬埔寨,总共是九个地域的串联,除了异类但是必不可少的孟加拉国以外,其余都是社会主义国家,完全可以用强力的交通建设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大市场,共同促进发展。

  孟加拉国必不可少,主要是它是各国最易于实现的出海口,拥有最好的港口和内河(贾木纳河)运输体系。

  当然,严格意义上也不是绝对不可替代,如果未来摩羯陀国的交通大发展,在孟加拉湾沿海发展了良好的港口,也可以替代,不过眼下因为沿海都是山,摩羯陀确实没有好的港口。

  这个设想,目前被称为“西南大走廊设想”,地形上像是一把折了好几个弯的“折尺”,绵延超过5000公里长,而大部分地域的基本宽度,大约是200公里到500公里不等,基本贴着中国本土的国境线在走。

  按照这个设想,中国整体上,就可以通过在折尺的各个节点,发展“关节性枢纽城市”,将大走廊上的各国,纳入整条走廊的一个经济布局,形成经济分工。

  虽然这个大市场,相对于东部大市场,有着各种各样的缺陷,例如最大的交通问题,是需要通过长期的发展来解决的。

  而且地形过于狭窄遥远。

  但至少这个地域的发展潜力,或许并不低于东北四省与远东特区的结合。

  中央正在设计这个“西南大走廊计划”,未来西域省和西藏省,也会与这个大走廊发生密切的经济往来,经济潜力还是很大的。

  由此可以构成原来中央确定的“四片外壳的大外围战略”中的一个局部,即西南外壳的修正和调整,变得更为完善。

  说白了,当初搞4片外壳的战略,本质上就是要在中国本土周围,形成一个扩散领域,形成“中国1+N小”的地缘和经济战略格局,或许有着封建时代藩篱番国的影子,但实质内容已经完全不同,现在更多的是从市场和资源的角度作为基础一如果4片外壳中的每一片,都有两三百万甚至更多的疆域,有相当规模的人口,与中国共同走社会主义的道路,那就会形成中国为中心的一个2000多万到300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式社会主义圈层,有了这样一个基本盘,那中国就什么都不怕了,美国再强大,也难以动摇中国的根基。

  张天翼是知道中央考虑的大致方向的,所以现在摩羯陀国的一切,在他眼里,不过是国家大战略的一个小局部而已,但也非常重要,顾问团一定要做好,该国的1.5亿人口以及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疆域,压制印度的战略作用,都使得该国必然成为中国在南亚的战略基石,其地位远比锡克国重要。

  中国巩固西南地缘的努力,通过“西南大走廊”战略的发酵,而不断深化,不过这是一个被西方相对忽略的地方,很多变化因此不为“世人”所知。

 

第412章  从伊朗眺望伊拉克

 

  1990年4月,伊朗。

  唐宇正在一个位于伊朗与伊拉克边境,属于伊朗的“马里万"小镇,远眺对面的伊拉克。

  他是中国军事代表团的军官,在伊朗军官的陪同下,考察了伊朗与伊拉克的边境。

  这一次,中国军事代表团,得到了伊朗极其热忱的欢迎。

  原因并不复杂,美国在今年2月发动的海湾战争,吓坏了伊朗。

  伊朗可是对伊拉克军队最了解的“外国"了,现时空整整打了六年嘛。

  所以伊朗一点都没想到,美军在准备了4个月之后,居然在几天的时间就打垮了伊拉克,让科威特复国,伊拉克的百万大军,在美国类似新中国的信息战精确打击之下,完全是纸糊的,那么多的装甲坦克部队,一枪都不能发,就被美军轰炸损毁。

  换了伊朗替换伊拉克,会不会也会这样惨?伊朗可不想赌这个。

  所以中国就成了伊朗的救命稻草,嘴上虽然不可能对美国露怯,实际上伊朗教士集团和伊朗军队(革命卫队)都好呢慌,宗教狂信不怕死是一回事,但也要死得有价值吧,像是伊拉克那样,几乎一枪都不能发——根本打不到美军嘛,那可就太憋屈了。

  好在现时空有一个新中国,中印地三次战争。

  或者说是中国人自称的山南解放战争(还包括印巴第五次战争等),是来杂在海湾战争之间发生的,在伊朗军方,不应该说在全世界民众的心目中,相比美军在海湾战争的战果,更加辉煌而更不可思议——没有人知道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备战的,但绝大多数人都是认为伊拉克占领科威特,美军开始朝向中东运兵备战开始,中国应该才开始备战,所以从备战到战争结束,不过是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而美国单单备战就是4个多月,加上战争和收尾,足足半年的时间。

  几十年对印度的援助,几乎是千亿美元规模,一百五十万的印度军队规模在全球都是靠前的,结果在中国正式出兵交战后,也不过就是十几天的时间就打垮了印军。

  这样的战果,比海湾战争似乎于更惊人这一次的立威,变成了中美两个大国,而不仅仅是美国,人们固然叹服于美军的强大,同时也叹服于中国的强大,这一次中印战争,彻底奠定了中国作为现时空超级大国的声望,中美苏而不是美苏,已经是全球对世界超级大国,顶级玩家的概念。

  最不好受的就是美国了,他们本来甜蜜的胜利,现在像是夹杂着酸柠檬,尤其是一些认为美军备战水平,不如解放军的评论,更是让他们暴跳如雷。

  美国是万里迢迢的“远征”,中国是在自己边境附近作战,怎么能相提并论?可是全球“不懂军事"人数是大头,他们也只能徒呼奈何。

  而且美军的信息战精确打击战法,包括西方盟国在内,都认为是美军“学习(抄袭)“中国人发明的战法,无论在台湾解放战争,还是这一次的山南解放战争,解放军已经先于美国展示了信息战的空前威力,所以美国和美军的宣传效应,大大降低,这也是让美国和美军非常不自在的事情。

  苏联这几年在国际上相对比较“沉寂”,各国基本上都了解苏联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正处于“改革调整时期”,所以逐渐地形成了印象,中国在很多领域替代了苏联,成为美国的更强力的竞争者,尤其是今年1990年两国gDp谁会是全球第一,已经是世界各国财经领域争辩的热]议题,中美两国竞争的火药味似乎变得比美苏之间更激烈。

  这一次海湾战争的惊吓,终于伊朗下定了决心,要在中国的支持下,全面更新军备,重新打造一支能应付信息战精确打击的新伊朗军队,他们感觉过去的“修修补补“不行了,目前伊朗的军队,仍然是以过去巴列维国王时期从美国进口的美械为主,当时是中东第一,可是经过两伊战争的消耗,后面也没有完全改变这样的格局,总是局部从中国进口一口些武器,整个军队因此显得参差不齐。

  现时空1986年停战之后,伊朗经过4年的修生养息,虽然油价低廉,一直徘徊在20美元/桶左右,但毕竟伊朗开采石油的成本优势巨大,仍然能够保证每桶原油10美元左右的利润,而且由于中国的重视,与中国的贸易规模变得很大,因此相对于伊拉克的财政情况好多了,基本已经康复。

  在这样的背景下,伊朗军方拿出了一个超级计划,准备在七到八年的时间,全面重建一支以新的国民卫队为主的新伊朗军队,耗资高达200亿美元。

  伊朗中央经过多轮激烈的讨论后,还是咬牙接受了这个计划,以伊朗接近年2800亿美元的gDp,每年7%~8%的gDp投入军队,在七八年后,就可以完成这个计划。

  这个计划被“融合到伊朗军队的日常军费中,虽然显得伊朗军费很高,但其实海湾这些石油富国们都是这样,也不显著。

  如果去看沙特的军购,恐怕就更吓人了。

  显然实现这个计划,美国是现实的仇敌,苏联是历史上侵略并分割掉伊朗大量领土的仇敌,伊朗当然只能寄希望于中国,毕竟现时空的新中国在军事上,完全可以说是威震全球,也没有国家怀疑中国军事设备水平的事情一你他娘的怀疑,你去打打台湾或者印度看看?这样的一笔超级大生意,就是唐宇等人组成军事顾问团来到伊朗的原因,中国对于这笔生意的热忱,远超过普通的军备出口。

  因为伊朗的这个计划,其军队几乎是对中国军备标准的完全接受,排斥了美标和苏标,今后的伊朗只有中标,而且信息化作战有个特点,必须依靠中国的全球军事信息系统,包括正在完成中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以及综合军事信息“客户端等等,从此伊朗军方亲中的态度,就会变得几乎牢不可破,这与过去的装甲坦克时代,已经是完全不一样了,信息战的关键是即时获得有效精准的信息,但是单靠伊朗自己的水平,是无法构成信息战的全部的,如果中国不提供信息支持,这支新军的作战能力,就会瞬间去掉大半。

  这是原时空中国不可能取得的“交往深度",因为在原时空,伊朗这样的国家,不会相信中国能够保护他们,能够在关键的时刻,不向美国出卖他们。

  只有在现时空,中国积极进取,西方国家固然看中国是“强横蛮霸”,而伊朗这样的国家看中国,就反而会觉得靠得住,中国人顶得住美国和西方的压力,就算是苏联,也压不倒中国的意志。

  话说不同的外交战略,会导致不同的求仁得仁的结果。

  原时空强调互不干涉五项原则,确实很容易取得发展中国家的部分好感,但副作用也很明显——几乎没有政治集团,愿意把自己的命运,寄托给中国这一边,不介入就代表了,不会在危难的时候支持自己,因此大家彼此愿意付出的友谊,都是有限的,所以就不会有真正的"亲华派”。

  对于现实的政客和政治人物来说,忠诚是有两个层次的,表层对国家利益的忠诚,只是在自己没有危险的时候表现的;深层对自己核心利益,尤其是生死攸关利益的忠诚,才是危难时刻真正遵从的原则。

  互不干涉五项原则,最多也就是实现了”表层"的友谊,因为人家从与中国的友好之中,可以帮助国家获得利益嘛。

  但一旦碰到危机,这种友谊"就根本无所谓了。

  所以在现时空,中国的外交战略,也是两个层次的,现在对“四片外壳大外国”计划中的周边国家,就是要"主动干涉”的,要实现对这些国家深层次政治集团的一定把控,要深入这些国家的民众和经济团体,与中国捆绑形成深度的利益集团。

  对于这个层次,所谓的“互不干涉”,当然就是纯属扯淡。

  但是在四片外壳外,对于其它很多国家,仍然是实行"互不干涉五项原则"的,没有必要深入干涉嘛,彼此的关系,无非就是通过贸易往来,实现双赢利益。

  目前主要的“灰色地带”,即混用两种原则的地域,主要就是在非洲,如果是在南美和拉丁美洲,基本上就是“互不干涉”,暂时中国的力量也没有那么强。

  不同的环境,酝酿出不同的政治和地缘结果。

  伊朗这-次的"投靠”,中共中央是很高兴的,这个军事计划成功,意味着只要中国不是触犯了伊朗的根本利益,中伊之间的密切关系基本上就牢不可破了,尤其是革命卫队和军方,以后就是伊朗的亲中派了。

  即使伊朗采取的“宗教选举制”,会让伊朗的领导人的政治态度总是会有所摇摆,但也不可能去触碰这种底层的规则。

  更不要说以后伊朗的军备就捆绑在中国的身上了,未来几十年都跑不了。

  或许中国是应该给美国人发个大奖状的,如果没有美军"降临伊拉克”,让伊朗感到了极度危机,伊朗是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的。,当然也不是没有坏处,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的矛盾,就是一个中国很难处理的问题。

  沙特等海湾国家必然对伊朗重整军备非常警惕,也会从美国的军备进口加大砝码,这一方面是中美之间军工销售的“共赢”,一方面却加大了中国与海湾国家交往的难度,难以取得战略互信嘛。

  这就只能是通过外交的长期努力了,不过即使与海湾国家的关系有所下降,中国也不会改变心意的,对于中国的战略规划而言,伊朗的地位,明显是高于海湾国家的。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15:07 , Processed in 0.063023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