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400 页

  昆索达丽说到这里的时候,引起了会场一阵小小的轰动,各国与会的官员,都露出了羡慕的神色。

  这些官员当然不知道,赵安民穿越时带来的柬埔寨石油储量,原时空就已经被国际确证为至少20亿桶,而这还是因为柬埔寨贫穷落后,从来没有能进行全面勘探,只是对一些中国和西方公司,授权了局部地域的勘探证而获得的成果。

  在现时空,长达20多年的长期和系统的勘探,得到的成果,自然要丰厚了不少。

  柬埔寨的盆地和海域,都是地球生物长期沉积的地域,拥有一定的油气储量,并不意外。

  不过柬埔寨的石油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开采,目前的开采规模,不过是每年1亿桶,目前从柬埔寨到云南的石油管道,主要用于输送进口原油,柬埔寨其实只是为了建立石油开采工业,昆索达丽说的理由是,因为国际油价处于低潮,柬埔寨觉得现在开采不划算,她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没有说的理由——华盟核心国家,一直限制使用自己的石油储量,更不要说在现在这样的低油价阶段了。

  柬埔寨真正的石油工业,其实是炼油业基础上的石化产业,炼油年产能现在高达1500万吨,还远远超过了以石化为主业的新加坡(大约1000万吨,占到新加坡gDp的40%以上),这自然也是因为柬埔寨在华盟国家之中,拥有-定的石油运输优势——过了马六甲海峡以后,离开柬埔寨就很近了。

  西华、南华与柬埔寨,是华盟进口中东和伊朗原油之后的,除了中国本土以外的三大石化中心。

  炼油业其实是石化业的主产业,在炼油的基础上,柬埔寨就广泛发展了石化工业,包括化工原料,塑料,合成纤维等产品,石化业因此占据了柬埔寨大约30%的gDp!越共建国后第一次来柬埔寨的阮春胜目瞪口呆,原来柬埔寨的化工业如此发达!他原来看过一些经济数据,不过越南此时还没有建立起详细有效的经济情报体系,所以所知有限。

  这个小国,已经是一个重化工业国了。

  他立即想到要在越南沿海,尤其是泰国湾沿海,加大对石油的勘探力度,如果越南也能发现一些油藏,那么对于经济发展当然很有帮助。

  不过他瞬间又露出了苦笑,越南其实对于石油很重视,也发现了几个小油田,但现在与柬埔寨没法比,也不能像柬埔寨-样,优哉游哉不急于大规模开发。

  阮春胜并不知道,现时空由于中国牢牢地控制住了南海,越南已经无法像原时空那样盗采南海的原油一原时空南海原油收入,一度占了越南gDp的30%。

  而现时空,那些西方公司谁敢来南海帮助越南盗采?越南自己又没有开采的能力。

  昆索达丽说的第二、三、四个矿种,则是铁矿、铝矿、铜矿。

  到目前为止,柬埔寨已经发现了总可开采规模超过40亿吨的铁矿,部分铁矿的品味极高,例如储量3亿吨的龙土铁矿,铁含量高达65%左右。

  有了如此规模的铁矿,而铝矿的规模也超过10亿吨,铜矿发现了几十处,储量规模也不小。

  于是第二个重化工产业,即钢铁和治金业,自然就成为了柬埔寨重点发展的产业。

  现在柬埔寨有2个千万吨级别的超级钢铁企业,还有几个电解铝以及铜材加工的大厂。

  她说到这里的时候,会场上大家又是一阵羡慕,这样规模的钢铁厂和其它冶金厂,需要的工业力量和科技工艺,几乎不是东南亚小国,例如泰国和马来西亚这种国家能掌握的,这自然是中国的加持了。

  到了九十年代,千万吨级别的钢铁厂,-般来说,综合效益最好,因为具有充分的规模效应。

  在这个产业上,柬埔寨也有弱点,那就是缺煤炭。

  在柬埔寨的勘探过程中,也发现了几亿吨煤炭,但是不仅规模小,而且品质不佳,基本都是褐煤,没有适合炼钢的焦煤。

  这就是小国的弱点了,总有些关键的自然资源是缺乏的,所以柬埔寨每年都需要进口不小规模的煤炭,不仅需要炼钢和冶金的焦煤,也需要火电厂发电的电煤。

  以前柬埔寨的煤炭,几乎都是从澳洲进口,不过现在考虑部分从越南进口,越南也有几百亿吨的煤炭嘛,而其品质不错,例如著名的鸿基煤矿。

  越南离开柬埔寨那么近,自然进口的海运费会比较低。

  当然,越南的开的采能力等方面都比较弱,能否满足柬埔寨的需求,还需要越南自己努力。

  阮春胜这一次来,本来就有这方面的考虑。

  这个时候的越南经济,可谓"饥不择食”,而其也在考虑通过贸易改善与中国的外交关系,所以对于柬埔寨以及广西的煤炭贸易,还是很积极的。

  有了钢材、铝材和铜材,还有锰、铅、钨等其它一些金属矿产,自然就可以考虑在冶金业的基础上,发展各种使用金属材料和合金的加工业,这方面柬埔寨已经发展出了超过百种的不同加工业,甚至包括了造船,现在柬埔寨唯一的深水港贡布港,就有一个规模不小的造船厂,能够生产各种中小商船,例如捕捞船和运输船等。

  阮春胜内心很羡慕,石油石化、钢铁冶金,柬埔寨虽小,已经是妥妥的重化工业国了,哪还是原来印象中原始的农业国?昆索达丽继续说到了-些其它产业,柬埔寨现在发展得也不弱。

  例如最早就奠定了基础的农业,现在柬埔寨开发的农地,已经从最早的200多万公顷,发展到了600多万公顷,在稻米一项上,生产一年,足以满足柬埔寨3000多万人两年所需,因此除了自己储备外,还大量出口中国和苏联等国。

  除了主粮之外,柬埔寨主要发展了三大农产业。

  第一是天然橡胶,柬埔寨本来就有种胶的传统,这些年更是大大加强,而且天然橡胶作为工业原料,与石化产业带来的合成橡胶工业结合,使得柬埔寨形成了较强的橡胶工业,能够生产多种橡胶产品,例如柬埔寨已经是华盟最大的避孕套产地,也是重要的轮胎产地。

  第二是热带水果和香料,芒果、香蕉、火龙果、荔枝、龙眼、菠萝、榴莲、椰子、蛇皮果、番石榴等,不胜枚举,让柬埔寨成为了华盟这方面的生产大户,不过现在冷链还比较差,因此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发展,接下来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个产业还会有较大的发展。

  第三是淡水和沿海的水产养殖。

  华盟核心六国的水产养殖,占了全球几乎80%的份额,而柬埔寨也是重要角色,虽然柬埔寨的海岸线较短,只有460公里,但柬埔寨有洞里萨湖这个东南亚最大的湖泊(雨季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还有其它星罗棋布的淡水湖,所以养殖的规模仍然很大。

  柬埔寨已经从初期的捕捞为主,转变为养殖为主。

  在这些产业叠加之下,柬埔寨的农业现在已经很发达,相应的不少柬埔寨特色的食品工业就因此发展起来,产品行销全华盟,已经出现了一些有名气的品牌,这也是柬埔寨一直重点发展的一个产业方向。

  除了上述的几大产业以外,柬埔寨还有一些其它的重要产业,例如纺织业和旅游业。

  纺织业是最早中国为了带动柬埔寨的经济发展,而首先在柬埔寨建立基础的产业,产品当时通过法国销售到西方各国。

  不过现在的地位有所下降,因为柬埔寨的人均收入正在接近中国本土的水平,这种劳力密集型产业的规模,自然会下降,正在转向孟加拉等国。

  旅游业属于新兴产业,这是伴随着中国本士到柬埔寨的交通条件发展而发展的,现在海陆空交通都很发达了,自然旅游业也就兴起。

  昆索达丽也谈到一些经验教训。

  比如电力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柬埔寨一开始的顶层规划,侧重于水电,因为柬埔寨的水电易于开发,而且规模不算小,至少有60个水电站可以发展,水电规模可以达到10吉瓦。

  但很快就发现了这样做的毛病,后来转向了以火电为主。

  原因是东南亚的旱季和雨季明显,雨季的时候水力大,发电量爆棚。

  而到了旱季的时候,因为缺水甚至可能导致水电站无法正常运行,从而电力不足。

  这样的剧烈变化,也会导致电网不稳定。

  所以后来随着中国科技的发展,柬埔寨修建了不少先进的火电站,只不过对于煤炭的需求就变得更大了,但煤电的稳定性,除了核电之外,其余发电形式,在这个时代都比不上。

  电力可谓是重化工业和其它一切工业的基础,无论如何柬埔寨也必须保证电力的供应,高峰时期一年的用电需求,甚至会增加20%,很长一段时间,柬埔寨的电力系统的压力都很大。

  昆索达丽的发言,受到了极大的欢迎,东南亚这些小国,都在探索自己国家的发展之路,到了九十年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东南亚基本压倒了政治方面的独立和冲突。

  尤其是在华盟主导了东南亚之后,美国势力虽然不停在东南亚掀起事端,但毕竟实力已经不足,难以掀起大浪。

  阮春胜觉得自己收获很大。

  此时的越南,不得不低下头,开始“谦卑地向一切值得学习的国家学习”,他此时内心五味杂陈,但是事实就是事实,他清楚地认知到,柬埔寨已经不是过去的柬埔寨,而没有去过的老挝,肯定也不是过去的老挝,曾经与越南关系最密切的这两个小国,现在都已经在中国的掌控下,变成了工业发达的国家,他对于东欧很熟悉,现在他完全可以做出判断,至少柬埔寨的工业水平,已经超越了东欧。

  越南必须赶上,阮春胜的内心感到了相当的焦灼,这样下去是不行的,现在的越南贫穷落后,柬埔寨和老挝人怎么可能看得起越南人呢?越南人反过来要仰视他们了,这让他感到了一种痛苦。

  柬埔寨现在达到的经济水平,越南需要追赶多少年呢?追赶得上吗?越南现在甚至没有值得一提的基础工业,无论在什么产业上,都是如此。

  他努力地安慰自己,这就是越南独立自主的代价,中国为了独立自主,当年不也痛苦地拒绝了苏联吗?他们能够崛起,越南也一定能够做到!

 

第423章  日本右翼与日本恐慌

 

  经济学家野口悠纪雄,平静地在东京大学经济系的讲台上,说出了被右翼咒骂,但又被日本人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日本过去那种辉煌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诸君请在停滞的绝望中努力吧。”

  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心思烦乱地扔下了报纸,他的心中满是怒火,日本不过是遭受了暂时的挫折,野口这些家伙,就满口胡柴,认为日本不可能再行了,这真的是"伪国民"!过了一会他才平静下来,作为日本战后难得的“长命”首相一他从1982年开始,连续担任并蝉联日本第71、72、73届首相,共计执政1806天,到1987年10月才辞职,是继吉田,佐藤之后日本战后历史上屈指可数的长命政权之一,所以他一直觉得自己对日本担负着"特别的使命”。

  最近他敏锐地观察到,日本的民意确实在涣散”,舆论上对于他过去政策的攻击越来越多,固然他可以认为这是在侧面打击自民党现任日本首相的海部俊树,但某种意义上,说明他过去在日本国民中良好的形象和光环,有破灭的迹象,这让他很不安,一方面当然是考虑身后名,他很希望自己能被作为日本伟大首相之一,被后人铭记:另方面,则是顾虑自己的政策,未来的自民党或者其它党派将会废弃,而将日本现在经济的衰颓,一股脑儿地归咎于他。

  他当初在1987年10月辞职,就是敏锐地感觉自己继续担任首相,日本人会将自己的愤怒,都发泄到他这个首相身上。

  日本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崩盘后,山崩地裂的局面,让他至今响起来还感到心悸。

  几万日本人自杀呀,这在和平的时代,简直是不可思议,日本经济确实遭到了重创,大量日本人过去富裕安康的日子,确实结束了。

  他这几年反思,觉得自己的政策是有一些失误,最主要的就是对泡沫的破坏作用太低估了,在日本经济泡沫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及时地控制,后来在银行愚蠢地快速将利率从2.5%提升到6%的过程中没有干预——这就像日本已经是一个重到快迈不动步子的虚胖的家伙,结果一下子给压了上百斤的担子,结果一下子就瘫软在地了。

  不过经济不是他一个人的责任,老实说首相对于经济政策的干预是有限的。

  真正让正他感到骄傲的是他推动了日本民族主义和尊严的复苏,这才是他作为一个右翼政治家的理想。

  在他的任内,提出了修改所谓的和平宪法,建立国际化时代日本的历史观和国家观,突破日美军事合作及防卫限额(gDp1%),参拜靖国神社,还提出了战后总决算,政治大国,国际国家等战略、目标,充分地刺激起了日本人要做大国国民,为自己是一个日本人而骄傲的民气。

  他确实曾经在日本国民中享有高人气,在当代日本政坛,无论是外在形象与内在气质,在任内政绩与任后影响,鲜有出其右者。

  他身材高大俊朗、侃侃而谈的个人魅力,不仅在日本政界显得卓尔不群,而且声名溢出了国界,被公认为日本最“国际化的政治领导人。

  他与罗纳德里根、撒切尔夫人等,均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

  但这一切都"俱往矣”,他退休不过3年,日本经济连续走向衰颓,预计今年1990年的gDp,最多不过是勉强突破2万亿美元,如果不考虑汇率,实际上就是若干年前1.3万亿到1.4万亿美元的水平,日本这几年完全陷入了一种没有经济增长的僵局。

  对比中国和美国,都很有可能在1990年突破6万亿美元的局面,日本曾经是美国gDp的一半,但现在只剩下了三分之一了,而且这样的格局持续下去,恐怕差距会更天了,再吹嘘自己也是大国,别的国家也只会是呵呵笑吧?想到他自己曾经狂妄地梦想与美国、苏联这样的大国比肩,他不由得叹息一声,他甚至当时还不算特别瞧得起中国。

  让他这样的右翼尤其感到惶恐的,当然是中国不断的崛起。

  这种情绪,在前不久中国再次击败印度,扶立了两个新的社会主义国家之后,达到了顶点。

  在日本国内,这场战争被称为“赤色中国彻底打断了印度崛起为世界大国脊梁的史诗一战”,直接肢解了印度的相当一部分,还让现在印度陷入了原来南部民族独立势力,以及西部穆斯林独立势力,还有中部赤色游击队夹攻的混乱局面,如果不是美国和西方的支持,现在的印度政府,直接崩溃了都有可能,但已经毫无疑问地,陷入了长期的不稳定局面。

  中曾根自己看待这场战争也是忧心忡忡,中国人只用了2个多月准备并进行战争,就打垮了一个应该比伊拉克更强大的国家,美国对伊拉克的海湾战争固然也是战果辉煌,但对比中印之战未免有点失色。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21:52 , Processed in 0.060494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