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406 页

  鲍里斯的家族在阿尔泰边疆区,可不是泛泛之辈,苏联允许私有制和私人企业之后,这个大家族,已经发展出了十几个中小型企业,鲍里斯自己就是家族的重要人物,为家族提供在阿尔泰交通运输中的生意机会嘛,所以他不但是个干部,作为一个小资本家,他自己觉得也是合格的,他可是懂企业的。

  今天一看他就知道,这里有无限的商机,如果通了铁路,家族就可以利用阿尔泰的资源,开拓天山省的生意,这不比现在的小打小闹强多了?阿尔泰不到300万人,能有多少生意?鲍里斯家族也没有能力,将自己的手伸向更广阔的空间,例如整个西伯利亚的行政区,那是别人的势力范围,很难搞的。

  可要是阿尔泰直接与中国贸易,那就不一样了,阿尔泰内部的资源,不过是内部几十个家族可以协调控制的,谁能抢得过他们呢?鲍里斯有点自负地想着,别看纳戈尔诺夫是第一书记,没有我们这些家族的支持,他在阿尔泰也很难做成事情。

  既然现在认同纳戈尔诺夫想建的铁路,对于家族是大好事,那一定要支持。

  回去以后还要说服其它的官员和家族,这件事情,我们一定要尽力推动!过去太傻了,没有发现一个赚钱的大市场,就在阿尔泰的隔壁!纳戈尔诺夫终于推动了这条与中国的新铁路工程,或许有的时候就是这样,以利诱之,是做事最容易的方式,但后果也很明显,很快就会形成盘根错节的利益网,这就是现在的苏联,在星火会很难施加重大影响的地方,能推动已经腐朽的机器的,只能是裙带资本主义。

 

第429章  中亚特区的秋天

 

  东哈萨克州,马尔卡科尔湖,这里是哈萨克名闻遐迩的休假胜地,位于海拔1,447米的地方,被茂密的森林所包围。

  该湖处于山区,该湖的透明度和颜色非常有名,在明亮的阳光下,呈现明亮的蓝色,而在下雨或降雪时,湖就会变成灰黑色或银色。

  叶菲姆、瓦列里两人,陪同着来自中国的"西域交通建设集团”的总经理谢进才,在湖畔的一座木制小别墅的平台上喝下午茶,一把银壶随时加热保温,提供冲泡红茶的热水。

  在茶具的内部,有一根中空的金属导管,里面放着燃烧的木炭,用来煮沸茶具中的热水。

  茶几上,还放着几盘茶点。

  不喝伏特加就喝红茶,这是大多数俄罗斯人的生活习惯。

  毕竟,红茶与伏特加一样,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

  如果是在寒冷的冬天,喝上一杯热腾腾的红茶,那确实是生活的一种享受。

  谢进才对于在苏联喝茶是很有经验的,他可不像叶菲姆和瓦列里那样要加很多的糖和奶,他只加了一点糖,用来冲淡浓浓红茶的苦味——俄罗斯的红茶,在中国国内,恐怕只能叫做黑茶。

  要是按照苏联人的喝法,多数中国人是接受不了的,非常苦,又非常甜,很古怪的味道。

  谢进才宁可非常苦,也不要那种非常甜。

  叶菲姆和瓦列里观察到他的喝茶方法,都笑了起来,他们两人都是星火会的感召同志,对于不少中国习惯也是熟悉的。

  叶菲姆笑着说道:“加了足够的糖和奶,热量才高,才能抵御严寒,可见你还没有习惯苏联的生活。

  谢进才其实是中央调查总局秘密驻苏联的高级调查员之一,他笑着摇了摇头:“这种喝茶的方法,我实在是习惯不了,好在现在还是秋天,还没有那么冷。

  其实也够冷的了,这里毕竟是山区,虽然才不到10月,但气温也大致只有摄氏10度左右了。

  三人的谈话逐步进入了正题,叶菲姆现在是中亚特区北部分区的管委会主任和第一书记,而瓦列里则是南部分区的管委会主任和第一书记。

  星火会费了牛鼻子劲,才将两人送上这两个最关键的位置。

  叶菲姆先汇报了北区的情况。

  中亚特区在1989年才得以设立。

  与远东特区连成一体不同,由于中亚是五个共和国,利益争夺非常激烈,最后的结果,就是哈萨克境内单独形成了北区,而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塔吉克三国,则以费尔干纳谷地加上吉尔吉斯的奥什州,作为南区。

  特区的两个分区,分别与中国相连,但彼此之间其实并不互联。

  哈萨克的动作比较大,实际上北区包括了3个组成部分:首都阿拉木图,以及接壤中国的阿拉木图州和东哈萨克州(东哈州),总面积广达50.9万平方公里,其中的两个州并不是以前的区划,例如东哈州,就把原来的塞米巴拉金斯克州合并了进来。

  总之,形成了“一市两州”的北特区格局。

  哈萨克的大刀阔斧,自然与感召同志哈儿哈萨已经出任共和国第一书记,阿克克已经出任阿拉木图市委第一书记有关,这可是星火会影响力最大的一个共和国,而纳扎尔巴耶夫现在作为苏联领袖,对于发展哈萨克也是支持的,其实他也暗戳戳地推动未来的哈萨克能够从中苏两边得利,所以哈萨克的动作就比较大,所谓中亚特区,当然就是以北区为主。

  近51万平方公里的特北区,其实已经包括了哈萨克到目前为止经济基础最好的一大部分。

  阿拉木图是首都,在全苏联都算得上大城市,此时人口接近200万。

  阿拉木图州则是阿拉木图的“京畿",工农业都算发达。

  而28.3万平方公里的东哈州,虽然靠北比较寒冷,但这里囊括了哈萨克70%的森林,哈萨克的水资源也集中在这里,已经变得很著名的“引额济哈水利超级工程”,主要施工项目,就在这个州。

  当然更关键的,是这两个州与中国有漫长的边境线,而且对接的是新疆两省中条件较好的北疆天山省。

  中哈之间阿拉山口一多斯特克铁路和霍尔果斯-阿腾科里铁路在两条大动脉,都会改建增加运能,而口岸之间也会设立中国研发的大型换轨站,加速换轨速度。

  此外,还规划了多条战略公路,这些交通设施,都会大幅改善中亚特北区与天山省之间的交通能力。

  除了交通之外,北区的启动,就是从引额济哈水利超级工程开始的,一期工程的水资源,也主要提供北区使用。

  哈萨克自己是没有那么大资本的,苏联中央的支持也不可能达到非常丰富的程度,实际上,最后是苏联中央与哈萨克出资30%,而中国对其低息贷款70%,来启动了这个超级工程。

  伴随着交通和水利的大建设,大量中国公司进入北区乃至北区之外的哈萨克矿藏地域,很多合资矿业公司成立起来,开采哈萨克丰富的自然资源一其境内有90多种矿藏,1200多种矿物原料,已探明的黑色、有色、稀有和贵重金属矿产地超过500处。

  尤其是铀矿、铜矿、铅锌矿、钨矿这5种重要矿物。

  至于油气,在安德罗波夫时代已经建设了中哈石油管道,不过或许很快就要扩大运输能力。

  区的经济战略很清楚,一开头,先用矿产品来支付中国贷款的本息,在交通和水资源问题解决后,北区就可以得到大发展,转入招商引资和鼓励投资的阶段,用产业的发展和升级的矿产治金北区产品来支付后继的贷款。

  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北区与天山省经济的大融合、大贸易以及产业一体化,搭上天山省大发展的快车。

  为了配合北区的发展,中国在本土也会重点发展与北区相邻的伊犁地域,伊犁将是与北区经济协调发展的“中转中心、物流中心、产业中心、贸易中心”,这其实对天山省也是发展的大机会,萨克丰富的资源,源足以补足天山省资源的缺陷,使得在内陆迁往天山省的人员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足以支撑起庞大的产业规模,消化就业并创造丰富多彩的发展机会。

  北区的人口肯定是不足的,一市两州加起来,也不过是540万人,肯定可以从苏联其它地区吸纳一些移民,但估计也不过能到1000万这个数量级,必须从中国大量吸纳人口,当然,中国人来到此地,都是有组织的,不可能是所谓自己选的移民,原来远东特区就是这样干的,已经有丰富的经验了。

  按照叶菲姆的汇报,已经有几百万中国人进入了北区,开始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水利和交通建设,但现在已经扩散了,尤其是随着大量矿产的开发,以及很多前来投资的中国公司的到!来,中国人也就越来越多了,或许两年之后,中国人在北区的数量,就会达到1000万的规模。

  谢进才微微点头,他心想按照自己知道的信息,中央的期待,是最后有3000万左右的中国人能够在北区,以及未来在整个哈萨克定居下来,哈萨克有了充分的水资源后,养活上亿人都不是问题。

  天山省现在的规划,就已经升级到了5000万人,因为既然哈萨克开工了“印额济哈",能够截留600亿立方米的水量,所以伊犁河也就没必要为哈萨克保留了,而额尔齐斯河加上伊犁河两条河,将水量截回天山省,总规模就会达到240亿立方,这是半条黄河,加上因此改变得湿润的气候,天山省容纳人口的规模就可以暴增。

  新疆原来总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其中南疆近108万平方公里,构成了现在的西域省,而北疆有约39万平方公里,东疆有20万平方公里,天山省由北疆和东疆构成,总面积超过了58万平方公里,如此大的一个省,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改善后,容纳5000万人就成为现实可行的了。

  但是南疆的麻烦比较大,因为各种规划的引水工程,投资规模极大,而其难度极大,例如红旗河工程,现在都还只能是设想。

  南疆缺水的局面,一时还改变不了。

  而南疆的中心,可是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这里要改变环境,难度不是一点点。

  叶菲姆汇报,引额济哈工程,总共分为三期,其中第-期200亿立方米最紧要,因为引水的重点用户,就是阿拉木图与阿拉木图州,在中国截水之后,巴尔喀什湖等大量湖泊,都需要另行补水。

  而且发展采矿与工业,也将导致工业用水不断增加,这就不仅仅限于对农业和生态绿化的用水了。

  一期工程开工已近一年,预计还需要一年半,总计两年半的时间,全部完成。

  至于后面两期,每期200亿立方的引水,将会在十年左右的时间,全部完成。

  完成之后,受益的就不限于在东部的北区了,哈萨克的中部和南部,都将全面受益,只有西部由于太过遥远,受益的幅度会较小。

  不过西部人口较少,影响也不是很大。

  引额济哈工程,与中国境内的“引额天山工程”,时间上是配套的,相当于中国截水的时候,哈萨克这里也要开始得到新的水源,避免中间的严重缺水,影响哈萨克的农业和工业发展。

  总之,目前北区的进展算得上比较顺利,干部也比较得力,从远东特区抽调了大量干部,与当地的哈萨克干部混合使用,由于是“建设家乡”,所以在远东干部带动下,哈萨克干部表现出的积极性,远远超过了他们过去那种混日子的表现。

  如果说叶菲姆的汇报主要是喜讯的话,瓦列里对南区的汇报,就充满了各种困难的局面。

  南区相比北区,不算很大,因为南区就是两块地方,即著名的费尔干纳谷地与吉尔吉斯的奥什州,前者2.2万平方公里,后者2.9万平方公里,后者有6000多公里本来就在费尔干纳谷地,所以合计也就4.5万平方公里,相比北区,小了十倍不止。

  了。

  南区的核心就是费尔干纳谷地,奥什州其实只是为了实现与中国的陆路交通而已——中吉乌铁路通达的地域嘛,向西越过中国的帕米尔高原,就是奥什州,然后继续向西,就是费尔干纳谷地费尔干纳谷地一向被称为中亚的明珠,不过这颗明珠从来就是带血的。

  2.2万平方公里的谷地,有着1400万人,几乎是中国台湾的人口密集度。

  这里是中亚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因为这里最适合中亚人生存——中亚气候上,属于干旱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地表以荒漠为主,而土地肥沃、拥有灌溉水源的费尔干纳盆地,就就成了中亚地区的一个聚宝盆"。

  费尔干纳盆地被三道山脉合围,它们都是天山山脉的组成部分,天山是中亚腹地荒漠中的绿岛,它截留了大西洋暖湿气流,为山麓带来了葱茏的植被、相对丰沛的降雨,而天山山顶的雪山冰川,还发育出了河流——盆地中的纳伦河、克孜勒苏河。

  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盆地盛产各类瓜果、蔬菜,以及首蓿、棉花等作物,周边山地牧场则出产牲畜,自然适合养育大量的人口。

  中国人或许对于费尔干纳这个词比较陌生,但换成“大宛”可能就有点历史印象了,汉武帝命令贰师将军李广利,-定要夺取“大宛马”的小国嘛,这个国家的主体,就是费尔干纳谷地,“宛”字在这里读做"Yuan”,但或许还是应该读"Wan”,因为费尔干纳的地形,很像是一只碗,倒扣在大地_上。

  著名的倒霉将军李广利,他的“贰师将军”封号,就来自于奥什州,"贰师”者,奥什也,一千大几百年过去了,这里的地名读音都基本没有变,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历史奇迹了。

  当然,吉尔吉斯者,也是中国古代"黠戛斯”的转音,吉尔吉斯本来是中国的外西北,一直到清末才被沙俄侵略吞并。

  费尔干纳有很多历史名城,中国人熟悉的撒马尔罕,李白出身的碎叶城,都在这里。

  而既然这是中亚最好的宝地,那么苏联为了摆平这里三个彼此矛盾不小的民族,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塔吉克,就采取了一家分一点的措施,乌兹别克得到65%,吉尔吉斯得到20%,塔吉克得到15%。

  奥什是吉尔吉斯的第二大城市,塔吉克的苦盏也是其第二大城市,正好在谷地的东西出入口,而乌兹别克的乌集延、费尔干纳、浩罕、纳曼干4个城市,又位于谷地的中央。

  这样犬牙加错的三国地域,苏联也很难压制其重重的矛盾。

  前两年终于解决了飞地问题,但要让这三族合作可是很困难的。

  现在的管理模式是,设立一个超共和国的"南区管委会”,由一半多的远东干部,然后从三国各自抽选一定比例的本地干部组成,很多事情都必须反复协商解决,自然效率就高不起来,很多事情只能是一式三份,例如第一步的工业开发区,就是三个,分布在各自的费尔干纳属地之中。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5:08 , Processed in 0.049470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