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411 页

  发展到1985年前后,中国的碳纤维材料,已经斐然可观了,T400、T600以及最高T700级别的碳纤维,先后突破。

  不过在1986年开始,又是一个小低潮,徘徊了好几年没有大的突破,直到去年开始,才又进入了又一个发展高峰期,去年突破了T800级别,而今年T-1000级别碳纤维的突破,确实代表中国已经赶上了东丽公司的现有水平。

  美金会对碳纤维科技的发展,能够提供的科技情报是有限的,主要是东丽公司在八十年代后期已经超越了美国的公司,垄断着这个领域的最高科技,而在日本的感召同志特别少,他们也无法渗透进入东丽的研发和科技部门。

  所以这个领域,完全是中国科研人员用自己的能力实现的赶超。

  最高兴的还不止师院士这些科技人员,还有前来观礼的9家碳纤维生产企业,他们是国家布局的主要碳纤维产业发展者,几乎都是以精干的经营团队,配合从科学院和其它大学研究机构出来的研发人员,组成的科技型企业。

  他们的研发人员,也在与科学院合作,全程参与了研发过程。

  在这几家企业领导此时的大脑中,已经开始构想自己企业要新建的千吨甚至是万吨的小丝束或者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了,碳纤维进一步的大规模生产化扩散的时代到来了,这一次可不仅仅是体育用品那样的“小玩意”,而是可以渗透到各行各业,包括航空航天等尖端行业的大扩展。

  师院士倒是想起一件事情来,碳纤维科技成熟,那么风电行业的风电叶片行业,也会发生质变。

  过去都是使用玻璃纤维,但如果要满足叶片大型化、轻量化的要求,玻璃纤维的性能是不足的,碳纤维在叶片上的大规模应用,必将成为现实的需求。

  老人的脸上,再一次露出了微笑,这是中国材料科技的大突破之一。

  南方稀土公司,总经理看了两眼秘书送进来的文件,眉头一皱,轻蔑地将之丢在一旁,继续与徐光仙院士说话。

  徐院士微笑着问他:“什么文件,你怎么神色那么奇怪?”面前的这位高总经理,是他的学生,两人说话一向随便。

  高总说道:“美国人异想天开,试图以我们国内价格的10倍,收购一批钆、铽、镝等重稀土元素,这可是国家严厉禁止的,他们觉得用钱就搞得定吗?100倍的价格,我们也不可能同意啊。”

  徐院士微微点头,这是当然。

  从1960年开始,新中国就成立了南方稀土与北方稀士两大稀土企业,不过当时的架构都很小,主体是各自下属的一个稀土研究所,主攻的方向就是稀土的提纯,团为只有高纯度的稀土元素,才能进一步加工为各种渗入不同稀王元素的新材料。

  从那个时候开始,就禁止了一切稀土和稀土元素的出口,哪怕是国际上其它一些国家储量也很丰富的轻稀土也是一样。

  当时就确定了一个原则,中国的稀土,只能是中国自己用,这类资源要完全地控制在国家手中。

  徐院士是奠定中国稀土提纯技术的奠基人,这位在1951年,与妻子共同放弃了美国大学优越生活的科学家,在现时空1971年,终于发明了串级萃取法——最初的时候,就是在煤油里面加入萃取剂,然后不停的摇晃震荡,让萃取剂跟错钕混合物,渐渐分离出来,这种方法被称为串级萃级取法。

  他摇了几年的漏斗来研究这种方法,在1972年,徐院士提出了完整的串级萃取法技术,原来的离子交换法需要100多天时间,而萃取法时间都不到一个星期就可以了,成本也比离子交换法降低了75%,而且萃取法分离的稀士元素纯度更高,达到了99.99%,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方法,没有之一。

  在他完成研究后,这种茺取法就列为了国家的顶级技术机密。

  而南方稀土,与北方稀土两大稀土公司,开始了大规模地发展,制备高纯度的稀土元素,大量的稀土材料研究所也在此后成立,于始对稀土元素的应用,进行各方面大规模的研究。

  这方面重大的突破性成果很多,典型的例如1980年汝铁硼永磁体的横空出世,轰动了全国的材料界,甚至是全世界,因为这种材料,一跃成为世界上磁性最强的永磁材料,比铁氧体高10倍.(比如四氧化三铁为主的磁铁石),号称永磁之王。

  这种材料有多强呢?比如钕磁铁玩具的吸引力都超强,薄薄的两小片,有案例说曾经把孩子的手都夹伤了,此后禁止了玩具使用汝铁硼永磁体材料。

  单单这一种永磁体的材料应用,就改变了很多行业。

  例如以前收音机、扩音器,都有一块大大的磁铁,无论体积还是重量都很大。

  但是有了钕铁硼磁铁之后,体积和质量就变得很小了。

  而其它永磁电动机、发电机、仪器仪表等方面的应用,不胜枚举,已经广泛地成为汽车制造、通用机械、电子信息产业和尖端技术,不可缺少的功能材料。

  美国人的稀土科技也不弱;但徐院士和高中都知道为什么美国人还是舔着脸,想要购买中国产的稀土元素:稀土共有17种元素,分为轻稀土、中稀上和重稀土。

  其中中稀土和重稀土更为珍贵——外国目前发现的稀土储量都是轻稀土,而中稀土和重稀士中的钆、铽、销、钬、铒、铥、镱、镥和钇的已知可采储量,几乎为中国独有。

  重稀土矿附加值高,放射性低、高科技应用元素多、综合利用价值大,是我国南方地区独有的珍稀矿种,南方稀土就是具备这样的独特优势。

  以“镝"(dr)为例,凡是激光、核反应堆、计算机硬碟、汽电共生引擎等,没有镝就无法提升性能,美国人肯定着急嘛,因为精准打击武器进一步的性能发展提升,关键零件缺少镝的话:现在其它的路径都困难。

  可是美国在中国之外能获得的镝,规模数量肯定是极为有限的,要不然怎么肯出10倍的价格呢?不过国家早有预料,对此严禁出口,何况现在中美关系仍然冷淡,美国人就更加不要想了。

  种吧。

  老实说,美国人即使在其它国家找到重稀土或者中稀土的储量,也未必易于提取,中国南方的中稀土和重稀土矿以离子形态存在,易采、易提取,可用电解质淋洗出来,这也算是天佑中华的一现时空的稀:土战略,与原时空是完全不同的。

  原时空在"懵懂”的时代,被美国和日本大量廉价进口了中国大量的中、重稀土——当然,其实也未必是懵懂,不过当时要依靠海外资本,要进入西方市场,要“融入国际社会",上层感觉得罪不起人家,不敢限制,何况会阻挡了无数“实力”人士赚钱的通道,包括自己的子弟,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于是走的路径,就是利用稀土加工企业的低成本优势,打垮全世界的其它稀土企业,从另一个角度实现产业的相对垄断,虽有一定成效,但其实是实现不了真正的垄断的。

  当然,原时空表面还是"管理”的,不过管的结果非常可笑,“走私”猖獗到了极点,国家自己出的稀土白皮书里说,2006年至2008年,国外海关统计的从中国进口稀土量,比中国海关统计的出口量分别高出35%、59%和36%,2011年更是高出1.2倍。

  其它各种走私方式五花八门,有用车直接拉到边境的,有伪造文件,把稀土假冒其他材料的。

  当时是改革开放了,如果真的有心严格管理,当时的中国组织能力也没有低到这个程度,会刹不住这股风吗?不过是不想刹罢了,有必要“以中国之资源,结列国之欢心”嘛。

  直到2011年之后,前面的利益输出觉得足够了,才开始收拾稀王产业一片狼藉的旧河山。

  此前十几年,多少有识之士的呼吁,有意无意地就被忽略。

  现时空这样的故事不再发生,导致西方市场上的稀土价格本身就比较昂贵,大致是原时空同期的2.5倍到3倍,像今天美国人意图进口的重稀土,价格居然肯再出十倍,其实相当于原时空的二三十倍了,不过说老实话,即使再贵几倍,美国和西方也承受得起,毕竟稀土元素的使用,在每个相关的元器件中比例并不大,稀土是”工业维生素”嘛,又不是主粮,作为一种高科技产品的“维生素",价格昂贵对于总成本的增加,还是有限的。

  但完全没有维生素,人就会营养不良,美国就只有探寻其它的科技途径,哪里有那么好突破呢?其实中国的"封锁”,倒也不是-种对美国和西方的“报复"或者说"反科技禁运手段”,而主要是从自己国内的需求出发的——原时空发展到2020年左右,中国生产了全球70%的稀土,而自己消费了全球57%,也就是说,中国生产的绝大部分都自己用了。

  现时空中国的经济规模要比原时空庞大得多,对稀土的需求自然也是水涨船高,自己都不够用,怎么考虑出口?尤其是珍贵的中重稀土,现在也就是对苏联有限量供应,其它社会主义国家没到那个发展程度不需要,而对西方国家就是完全禁运。

  西方要获得中国的中重稀土,那就从中国向全世界出口的含稀土产品中去回收提炼吧——那肯定是不经济的。

  宋屏又一次回到了甘肃,他已经退休好一段时间了,可仍然关心着甘肃,这是他任职最长的地方。

  这里是酒泉风电基地,看着眼前绵延不绝看不到边的白色风电塔,他恍惚间想起了当年赵安民那个年轻人,自己与他在规划甘肃光伏风电能源产业和基地时的意气奋发,不由得内心叹息一声,自己已经老了呀,人间正道是沧桑,这样改造山河的激情,只有依靠年轻人去实现了。

  “老领导,这就是酒泉风电海,是全国第一个千万千瓦级别的风电基地,总装机容量已经突破1000MW,国家在我们这里,探索大型风电基地的管理运营和电力入网模式,进行系列的科学研究,来快速提升我国风电科技的水平。

  等到风电科技成熟的时候,这里就真的会变成风电海了,未来这里的风电总装机容量,将会突破3万MW。”酒泉的唐书记向宋屏汇报。

  宋屏又询问:“发展最大的难度,还是风力发电不稳定带来的电力入网的波动过大吧?”

  唐书记回答:“是的,所以这里对接的是全国首批特高压支流输电网,发电量直接通过特高压线路输送,可以大范围的电网来承担调峰调谷的波动。

  另外,甘肃的火电网已经完成了全面改造,对输电量波动的承接能力大大加强。

  过去我们西北的多数火电机组,多半带有基础热负荷,调峰深度一般仅3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例如丹麦的80%水平,但现在我们已经达到了同级的能力,调峰深度可以达到82%左右。

  其次就是实在不行的时候,就是为双塔水库等从疏勒河下游调水,消耗电力。

  宋屏满意地点头,当初赵安民说的方法,已经用上了,而且电力系统在内部科技的研发上,也针对风电和光伏的不稳定性,研发应用了不少的新科技,大大减轻了风电光电不稳定的问题。

  宋屏又问道:"发电成本是多少?”

  问到这里,唐书记脸上还是有点发苦的,他说道:“基本上要2元一度电,如果不是国家补贴,那可是亏惨的,现在的盈利,全靠补贴。

  不过按照国电的预计,10年之后,风力发电的成本,能够下降三分之三以上,压到0.6元以下,接近盈亏平衡点,真正要实现风电的盈利,恐怕要到15年以后了,那个时候,有望将1度电成本,压到0.3元左右。

  国电的目标,是用20年时间,将风力发电成本,压到每度电1毛钱。

  宋屏久久不语,这真的是长线投资呀,没有国家的长期补贴,无论是地方还是民企,都是干不下去的,他知道现在西方也开始补贴光伏和风电发展,可他们与中国相比,相去甚远。

  尤其中国布局很找,现在像酒泉风电基地这样的大型风电场,西方还完全没有。

  但无论如何,这将是一次长期的竞争。

  1991年,新中国很多后世领先世界的当时的尖端科技,已经渡过了萌芽阶段,开始了各种方式的蓬勃增长。

 

第435章  基建狂魔的进化版

 

  青岛港口装备公司,一场汇报会正在举行,该公司陶总工正在亲自汇报:港口装备制造是一个生产交付过程极为复杂的行业,产品动辄数百上千吨,且往往都是非标产品,需要在满足技术指标的前提下,根据地理环境和实际情况进行大量定制化的设计和匹...比如典型的7070桥吊,整机超过1900吨,一般来说光设计图纸,就要有6000多张,涉及的零部件等物资12000多件,常规工期长达12个月,至少需要300多人参与其中。

  而这还仅仅只是单个设备所需要调动的资源。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几乎都是在靠人力和一线建设者的聪明才智、吃苦耐劳,完成如此复杂的管理和调度的。

  所以项目的一线负责人,总是会吐槽他活得像个追债的,不是在催促这个进度,就是在催促那个进度,天天不是骂这个小组,就是骂那个小组,可不就是一个讨债的吗?有人总结,在就是追债式的项目管理....”会场上大多数都是工程管理人员,响起了-片低低的笑声,大家都是那么过来的呀。

  修重的沟通、协调、管理、记录工作,折磨着每一个项目的管理人员。

  比如生产流程,主管将任务安排到分厂,分厂再分配到施工队,再安排到具体的作业人员,-层层上报之后,数据滞后、准确率低,影响决策,导致项目延期,几乎成了-种常态。

  而由于项目工期往往很长,人工口口相传的方式,很难关注到所有细节,但港口装备又动辄.上千吨重量,如果到了交付期,才发现问题,就只能派人到现场去维修处理...”

  “三年前,我们下决心,要结束这种状况,项目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高技术,传统的管理模式,会导致出问题的几率大幅度上升。

  我们引进了一套比较庞大的服务器组,在此基础上与著名的软件公司"伙伴目标"一起合作,开发了港口装备专用的项目管理软件——“拆分仪”,在研发成功后,我们把所有的生产项目,都搬到了这个项目管理工具上。

  “每个大型装备项目,根据生产阶段不同,被划分为八个任务分组,每个项目参与者,都可以直接通过看板,充分了解项目进展,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需求,关注相关分组,比如设计部门可以重点关注‘图纸技术工艺”分组,质量部门可以重点关注“制造过程、安装过程、问题整改"等分组,统一的工具,使得过去的部门]墙和信息墙,自然地消弭,实现了全公司信息流的完全打通.......目前我公司在拆分仪.上,同步管理着40多个大型工程项目,共计20000多个任务信息,均实现了有效的管控。

  例如今年交付的一项大型门机项目,录入了超过100项问题,在过程中,就通过责任到人的方式,解决了98%问题。

  这是以往只靠人工,几乎不可能达到的生产效能和质量控制能...热烈的掌声响起,大家都很清楚,这不仅仅是港口装备或者说港口管理这个行业,引进了一个工业软件那么简单,某种意义上,这就是国家一直提倡的工业数字化在本行业的开启,是本行业提升效率的一次新的技术革命。

  兰州中川机场,记者宁玲玲正在采访西部机场集团的总经理范总,看到眼前漂亮又笑得甜蜜蜜的女记者;范总也是口若悬河:“...,我们西部机场集团,目前共管辖了陕、甘、青三省25个机场,形成了15个支线和7个通用机场为支撑的西北机场集群,涉及航空物流、航空食品加工、道路运输等多个领域,管理了20家二级子企...“这些机场修筑于不同的年代,跨地域的各个下属单位之间,办公自动化的程度也参差不齐,要寻找一个能够对所有单位都实现管理的软件工具,就要求必须要有足够低的使用门槛,以及足够高的灵活性,再加上足够强大、足够全面的功能性。

  实际上,我觉得我们集团,是大型基建管理的典型范例,比如我们下属的青海机场集团,拥有8个支线机场,机场之间相距500-1000多公里,要实现对这些机场的精准指令传达和措施落地,这中间有太多的挑...“这种工程软件的难度是很大的,一方面要功能非常强大,这可是要管理整个西北地域的不同条件、不同环境的机场的,另一方面也要非常容易使用,大部分的员工哪里懂什么软件?只能是在电脑终端或者手提电脑上即开即用,所视即所...“后来是怎么解决的呢?你知道有个著名的办公软件公司丁丁吧?”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15:17 , Processed in 0.059326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