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420 页

  精密机械是另一个日本比较成功的产业,高精度和技术精湛的日本机械,在"自由国家”内部的地位,不可动摇,也畅销不少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七十年代还不是对手。

  不过从八十年代开始,中国追赶得非常迅速,现在已经打掉了很多日本精密机械的高价格,日本产品被迫降价竞争,中国厂家自己有中国内部庞大的市场,因此在国际上通常可以以更高的性价比与日本厂家竞争,导致日本精密机械的市场,在最近几年也开始萎缩。

  电子业和半导体最让日本人痛苦,因为美国人非常重视这个产业,所以对日本采取了严厉压制的态度,导致日本产业结构升级受阻,最重要的表现,是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竞争中,如微处理器、计算机网络、软件等方面,全面落后于美国,在全球的产业竞争力大幅下滑。

  而偏偏中国人似乎在这个领域,表现得比美国人还强!中美的共同强势下,日本在电子业这些年迅速萎缩,除了少数元器件以及电子材料以外,在这个产业已经不具竞争力。

  呵呵,最可笑的是,美国宁可让韩国的三星等企业发展半导体,也要压制日本的企业发展。

  日本八十年代制定的最新一代产业,又增加了新材料、精密仪器、生物工程这3个新产业。

  但现在的成果是非常有限的,新材料搞得过中国吗?他们的研发人员是日本的七倍以上。

  精密仪器小有所成,但是美国和德国都是仪器强国,日本可以搞出一些“特色”,要让它成为日本的支柱产业,近乎不可能。

  至于生物工程,更是雷声大雨点小,美国人至今的收获都是有限的,更不要说日本了。

  现在盘算下来,日本三代11大产业,情况好的居然只有一个汽车业,其余石化、精密机械加在一起可以算一个,而剩余所有的恐:怕加在一起都不到一个,支撑日本的制造业,最多可以算三个大产业?这哪里能长期支撑得住呢?在金融房产股市都僵滯的今天,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日本所谓的发达国家,恐怕就保不住了。

  想到这样的未来,宫泽喜一不能不感到焦灼。

  宫泽出身日本政坛的一个大世家,到他算是第三代,而他的两个弟弟都是日本政坛的重要人物,他的儿子已经在自民党崭露头角,应该说,像他这样的家族,与战后的日本,是只能“与国同休”的,所以宫泽自己觉得对于日本的国势,他是有责任去推动向好发展的。

  他为了这个首相职位,已经奋斗了-辈子了,他曾经在1962年仅42岁的时候,就出任了当时池田内阁的经济企画厅长官,成为当时日本最年轻的内阁成员。

  当时他雄心勃勃,很快与安倍晋太郎、竹下登三人,并称为自民党内的新领袖,成为史上有名的"安竹宫”,那个时候,他曾经以为自己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就会成为日本首相的。

  当时石油危机之后又是广场协议的打击下,他主张的积极财政政策受挫,而且还牵扯进了贪腐事件,导致他沉沦了一段时间。

  直到去年的1991年,他终于当选为日本首相,但这个时候,他都已经是71岁的高龄了。

  宫泽少读汉学,又精通英语,号称日本难得的国际化人才,中曾根当初也是因此而看重他。

  当上首相后,他是怀抱着"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壮志上人的,但现实总比理想要残酷许多,上任以来,日本的种种问题,让他这个老人疲于奔命,上任之初的壮志,不知不觉就消失了大半了。

  不过宫泽还是有了一些战略认知,他正筹划着日本应该如何突破这些战略桎梏。

  梏在宫泽看来,日本最大的障碍是中国,中国已经全方位地构成了对日本的威胁,从军事、政治,到经济、科技和产业,都是如此。

  虽然旦本真面中国之锋,但宫泽并不同意,像是极右翼主张的那样,主动地加强与美国的联合,以所谓美日联盟来对抗中国。

  宫泽认为这样很傻,会被美国人用枪顶着先承受中国的力量和打击。

  日本还可能是中国的对手吗?不要说军事和人口,单单是gDp,日本现在也只有中国的四分之一了,所以极右翼的打算,在他看来未免是异想天开,这是过去旧日本军部那些妄人一样的想法。

  日本要利用美国的力量保护日本的安全,但日本的对华策略应该是温和的,应该努力表现出善意,这是为了让日本能够躲在美国的背后,而不是被美国人当成盾牌,顶在了美国人的前面。

  如果是后者,就算美国最终战胜了中国,日本恐怕早就完蛋了。

  极右翼总想着火中取栗,殊不知治国如小鲜,是不能如此冒险的。

  日本的政治独立发展,只能是在未来见机而动,随遇而安,应该是顺水推舟,而不是逆水行舟。

  面对中国全面的产业崛起,日本正面交锋是没有胜算的,所以必须是两方面的策略,一个方面是集中优势兵力,在汽车和其它日本科技有突破有潜力的产业领域,全面加强研发和组建生产链供应链,"重点突破"而不再妄想"全面强大”,无可否认日本相对于中国,回到了历史上小国的地位,所以妄想全面对抗不现实,只会让日本全面失败。

  另一个方面就是拓展日本经济的腹地,已经被并入中国华盟的国家不要想,但在东亚,还有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东印尼6个国家可以开拓,缅甸的难度比较大,但未来也不是没有希望。

  除了越南以外,这些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其上层建筑天然对日本的好感,就会超过对赤色中国的好感,这是他们的意识形态决定的。

  而越南虽然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其现在的革新开放,无非就是重新向资本主义靠拢。

  宫泽注意到了欧洲的两个大国,德国和法国的发展之道,他们通过欧同体,以法德联盟为核心,吸收了十几个欧洲国家,拓展了自己的经济腹地,现在还在考虑提升为欧盟,,将东欧多数国家吸纳进入欧盟,这样欧盟的经济腹地就有20多个国家,在就是法国和德国的基本盘,他们依靠这种经济腹地,就有了最坏情况下的“基础市场"。

  但是日本没有!日本过去也对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家,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但没有提高到欧共体那种统一市场的深度,这导致日本其实是孤独的。

  由于过去日本侵略的历史,这些国家即使表面对日本很友好,但内心都是提防的,所以日本需要用漫长时间的友好态度,来化解这种内生的对日本仇恨的历史记忆,或许并不能像是欧同体发展得那么快,但至少可以朝向这个方向而努力。

  所以宫泽构思了一个“新宫泽设想”,就是向以上六国,第一期提供200亿美元的贷款资金,带动日本工业和其它产业,进入这六国市场。

  三分之二的资金,可以是长期贷款,而三分之一的资金,则是短期贷款。

  长期贷款,是建立日本产业和影响力,在所在国长期存在发展的基础,而短期贷款,则可以构成对上述六国的金融和经济压力,使其政策,倾向于对日本有利的方向。

  日本花的每一分钱,都要收到效果,开始的200亿美元,或许未来20年会达到2000亿美元的巨额投资,就是为了建立起一个日本真正具备巨大影响力的腹地市场。

  宫泽并不知道,新中国对于日本经济内部的发展,有一个总体的判断,那就是固然美国和中国,都有意地推动了日本已经破灭的泡沫经济,但其实内因才是主要的,而且这种内因一点都没有改变——在中国等新兴工业国崛起后,日本的制造业就开始不断失去国际的份额,这导致日本银行不得不减少向制造业的投资,可是日本为了维持经济的活力,又不断低息超发货币,那么钱花到哪里去呢?金融机构只能把资金投入到房地产和股市,因此房地产和股市才产生了泡沫。

  所以,最根本的原因,是日本的制造业发展停滞了,才是泡沫经济产生的主要原因。

  日本又不能像中国式的社会主义一样,中国的基建或者其它很多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不求利润,资本主义的日本是做不到的,田中曾经想用修全日本的交通基础设施,来提振日本经济,可是日本的人口,都已经集中到了几个大城市,既然没有中国那么大的经济腹地,这些交通在资本主义国家下,就只能成为负担而不是资产。

  中国的铁路,现在可以规划到60万公里(已经修了40万公里),其中43万公里是货运或者客货共运,17万公里是高铁,无论是货运还是高铁,都有部分线路是肯定亏损的,但整体合在一起,铁路系统仍然是微利的,甚至亏损也不要紧一国家会从因为铁路而发展的产业盈利中,给予铁路运营补贴。

  这样的全国一盘棋整体运营,日本是做不到的,哪些线路亏损多了,资本的本质,就是要将之驱逐出去。

  所以现在宫泽的新设想,其实可以叫做“日本经济腹地发展计划”,确实是针对日本经济未来的一剂良药,但即使在原时空,由于种种政治和其它原因,这个计划也没有得到其相应的结果,最终东南亚作为中国经济腹地的成分,还是要高于日本的。

  在现时空,宫泽就能实现自己为日本设计的国策吗?宫泽其实也知道,中国在推行类似的计划,现在的“泛亚铁路”,进行得如火如荼,除了越南和东印尼以外,中国正在执行的,就是把其余所有的东南亚国家,用铁路联结起来,甚至将这个铁路网,延展到西亚和中亚,这样的大手笔,日本是做不到的。

  但是日本也没有其它的选择了,经济上输出剩余资本是必须的,而上述的六国或者是七国(加上缅甸),已经是日本仅存的选择了,其实是别无选择。

  否则日本还能开拓哪里作为日本的经济腹地呢?日本移民较多的巴西、秘鲁这些南美国家吗?那是美国人的后院,日本去卖点产品,去购买资源,去进行浅层次的经济合作都没有关系,但要是试图将某个国家纳入日本经济圈,美国人分分钟,会让日本知道,谁才是主人。

  想到这里,宫泽不由得有点悲意,二战和二战前,日本是在走钢丝。

  其实二战之后到现在,日本也不是通衢大道,而是越来越有旧日本的感觉,帝国的道路,越走越窄,选择越来越小。

  他自诩是鸽派,可是也搞不定中日关系,这把悬在日本人头上的利剑,或者说是埋在日本人脚下的地雷。

  复兴的中国对日本的仇恨,以及未来可能的复仇,压在每一个日本人的心中,是他们日常不会说,但根本不会忘的噩梦。

  宫泽叹息了一声,他躺倒了床上,要睡一会,等会才有精力,参加越南的国宴。

  无论如何,他也只能带领日本,努力地走下去。

 

第445章  两个朝鲜的新形势

 

  金日诚咳嗽了一声,他这几天有点感冒,让保健医生紧张得不行,毕竟他已经是八十岁的高龄了。

  其实他觉得自己的身体还不错,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也不觉得疲劳。

  相反他有点担心自己的儿子金正日,身体反而没有他好,此时正卧床养病。

  他放下手中的文件,站了起来,往往窗外,-派郁郁葱葱的绿色,就要夏天了,万物生机,让他感到有点放松,不过他很快想到朝鲜目前的形势,眉头不由得又皱了起来。

  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朝鲜的发展并不是很顺利。

  最关键的原因,是苏联几乎停止了援助,因为苏联自己的经济情况不好嘛,而且当时朝鲜的gDp已经达到了3000美元,堪与最好的东欧国家项媲美,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属于发达之列的,苏联自己情况不好的时候,怎么可能继续援助朝鲜呢?朝鲜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期,其经济发展相对很顺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苏联的支持。

  这让六十年代末期,朝鲜的农村地区已经实现了村村通电,七十年代末朝鲜的人均用电量,原时空的中国,一直到2004年才赶上;七十年代末期的时候,朝鲜的粮食产量也破天荒地实现了自给自足,不再依靠外援;1979年的时候,朝鲜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免费医疗和免费教育,朝鲜的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都能享受到免费衣服和鞋子以及其他生活物品。

  那个时代,朝鲜甚至与日本并称为"东亚双雄”,朝鲜已经一只脚踏进了发达国家的门槛。

  朝鲜的经济发展主要靠两点,第一是来自苏联的直接经济援助,这种援助是免费或者半卖半送性质的,比如朝鲜从苏联获得“友情价”的石油和机械零件。

  第二就是朝鲜和东欧、苏联等国家的贸易。

  贸易的流程是,朝鲜先进口东欧国家的机械产品和石油、棉花,然后用廉价的石油,生产出化纤产品和化肥,再高价出口到东欧国家,而朝鲜机械化使用的石油也是这样来的——八十年代初,朝鲜插秧的95%和收割的70%的农业生产,已经实现机械化。

  这种经济结构的弱点-样可见,苏联一旦停止了援助,朝鲜就开始"现原形"了。

  缺少了苏联直接援助,朝鲜的财政就恶化了,相反的,要继续维持过去的石化产业,那么反而要向苏联支付卢布或者外汇来购买石油了,朝鲜卢布还有点,哪里有西方外汇呢?幸好在现时空,中国与朝鲜建立的资源贸易链,以及协助朝鲜建立的煤化工产业链,算是救了朝鲜-命。

  一方面,通过加大对华贸易,部分弥补了由于石化工业下降带来的贸易损失;另一方面,通过煤化工替代石油化工的战略,转换了产业结构,现在朝鲜的煤化:石化已经从原来的3:7变成了7:3;第三个方面,就是用从中国收到的人民币,去苏联购买石油,维持原来部分的石化产业,以及从中国进口化肥,弥补石化工业下降后化肥的不足。

  在这样复杂的折腾下,朝鲜终究没有掉进原时空"苦难行军"那样全国经济崩溃、大批人甚至饿死的悲惨局面,经济上基本走了一个"U”字型,到1991年,人均gDp(总人口2000万人)重新回到了1984年曾经达到过的3000美元,gDp总量突破了600亿美元,这一年比起韩国的情况还要好点,韩国有4000多万人,超过朝鲜的2倍,但gDp只有1000亿美元,人均仅2400美元左右,只有朝鲜人均的80%,这让金日诚很有面子。

  所以金日诚对眼下的局面,还是满意的,不像是几年前,他不敢骂中共那些老-辈,就挑着负责对朝鲜事务的李慕青骂,说她是个”尖酸刻薄、小肚鸡肠”的女人,“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

  这两年他也不骂了,说白了他搞清楚现实状况后,对李慕青还是感激的——如果不是李慕青当初大力推动朝鲜建设煤化工工业链,作为石化工业的备手,那么今天朝鲜会面临的局面,让他想起来就不寒而栗,差一点就掉进了深渊啊。

  他很钦佩李慕青代表的中共中央,对于苏联的精准判断——苏联的国势大颓,国内的情况也复杂而有点乱,东欧已经变色,苏联也无力再支持包括朝鲜在内的其它社会主义国家。

  他自己是没有这样的战略眼光的,中国人看到了,帮助了朝鲜,他要承这个情。

  但他也不是没有怨气,中国现在如此强盛,甚至超过了全盛时代的苏联。

  但那时候的苏联,援助朝鲜是多么大气?而现在的中国小气得很,对朝鲜什么都要算成本,包括双方同意的联结中国与朝鲜的"Y”型时速160公里客货共运快速铁路系统,中国也只是同意在朝鲜境内的铁路部分,中国先垫资,但朝鲜要负担自己的成本,算是中国对朝鲜的贷款,在未来20年的时间内逐批偿还,他们就是不肯无偿援助!不过这个快速铁路系统太过重要,从经济专家们那里了解到战略意义之后,金日诚还是“让自己忍下了这口气”。

  "Y形”代表着3条客货共运快速铁路,一条从中国的通化,接入朝鲜的安界,经安州而抵达平壤;第二条从中国的丹东,经过跨鸭绿江大桥,接入朝鲜的新义州,然后向东到新安洲和安州,与第一条铁路联通。

  第三条则是从平壤到开城,接近了板门店与朝韩边境。

  大增嘛。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5-29 19:26 , Processed in 0.042422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