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422 页

  “英美的资本主义模式,占有资本的生产体系拥有者,即资产阶级是大赢家,他们占有了公司除了成本薪资福利以外的全部剩余价值,于是资本的报酬远远超过了其它一切的劳动报酬,这样执行下去,即使有税收调整,也不可能改变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现实,不到1%的人群,或许最终会占据90%以上的财富,甚至更高。

  这样的一种社会制度,应该是不公平的。

  "相反,在社会资本主义的二分法下,每个人的劳动所得,不再是资本化定价的产物,而是整个社会公平化分配的结果。

  但同时这种二二分法,又不是粗暴的平均主义,因为具体每个人,会在社会分配中分配到多少,又取决于他的相对贡献,提供资本也是一种贡献,会自然拥有更多的贡献计算。

  “分配体系要做到的,就是让整个社会劳动者的分配,形成一种正态分布的曲线结构。

  资本者如同科学家或者高管一样,处于消费收入正态分布的高处,但不可能像现在的英美资本主义一样,高不可攀,掠夺了大部分的财富。

  这种正态分布,才是符合每个人的相对贡献的。

  "现实中的社会财富分布,或许更加符合幂律分布,但正态分布相对简单,在超级电脑以及计算机科技、包括数字技术开始发达的今天,强力政府是开始有条件,进行这样的正态分布测算的,剩下的无非是政府的执行力和执行效率。

  "这样一来,无论整个社会的资本分布,有多么的不平均,但由于二分法的存在,整个社会的可用于消费的收入结构,始终都能保持最稳定的正态分布。

  英美资产阶级通过控制生产系统、生产资料以及资本的过高所得,被按照对社会的贡献,进行了重新的合理分配,不劳者不得食,多劳多得,只不过我们承认了资本也算是参与劳动的一种,提供了相应的贡献,于是可以分配相应的收“你一定可以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保证生产端即控制生产体系的资本者的积极性,这是政府可以进行机动调整的:当认为生产积极性不足时,还可以通过提高正态分布曲线的标准差,来有控制地拉大贫富差距;当认为消费积极性不足时,便可以缩小标准差,来减小贫富差距。

  “请注意,在这种二分法的模式下,持有不良资产,是会遭到巨大损失的,因为在测算体系上,得分会是负值,即贡献为负,所以收入减少甚至无所得。

  在英美资本主义体系中,生产者可以通过扩大负债的方式,维持现金流,从而即便持有亏损的不良资产,依旧能够获得锦衣玉食的生活,这在二分法下,不可能继续存在。

  “所以资本家必须迅速出清不良资产。

  而整体上,资本家获得的收入,仍然与其资产获得的资本收益正相关。

  生产体系做得越好,在分配体系上获得越多。”

  “这种模式的优势是很明显的,因为贡献者和劳动者获得收入增加,消费就会大增,从而拉动生产体系的发展和规模,形成经济正向的连续循环扩大体系。

  由于分配体系进行重塑,那么一些原来不可思议的事情,例如在新体系中,未来或许可以做到,人们即便失去了工作,依然可以获得满足基本生活的收入,用一种新的可负担的福利制度,消除掉人们的失业焦虑。

  现在美国的情况是,生产力如此发达,却依然存在将近3千万的,依靠救济金而活的穷人,甚至有大量无家可归者,而在同时,巨富们为了资本增值,而不得不继续追求更高的利润,继续护大和穷人的差距。

  这可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而社会资本主义,最终的结果应该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文明水平的不断进步,收入正态分布的结构,在总的方向上,是标准差不断减小,实现社会主义要求的共同富裕。

  到了那个程度,或许香港的体制,就从资本主义制度,和平地提升到了中级乃至高级社会主义要求的程度。”

  人扎克里再度县瞪口呆,他基本听懂了曾英全的理论。

  不能不感到匪夷所思,这就是香港资杏主义制度,在中国社会美义国家重压之下,发展出来的和平发展道路吗?这样的社会制度或者说社会理论,在美国青定是政治不正确的,但或许在欧洲,会激起很多的反响,不仅仅是左翼,就算是那些中间派,或许会有不少的积极反馈。

  不过他还是认为曾英全的理论,是有巨大破绽的,巨富们本来每年收入数士亿元,在新模式下或许就只有几千万元了,他们能够甘心?像是过去香港那些房地产商,最后多半都是远走海外,香港大力推行组屋和廉居房后,他们继续做房地产生意的利润,比以前低得多,很多人最终还是不甘心而出走。

  美国的经验是,顶尖的社会精英,只有一小撮,而大众是愚昧的只能被放牧的羊,喂饱精英,才能带领羊群前进,通过税收等调整,让羊只们能够分享精英们剩下的财富。

  这种制度,或许在中国人看来不人道,但特别有利于吸引全世界的精英,谁都想当人上人嘛。

  接下来的采访,扎克里显得有点注意力不集中,他的思绪还在曾英全谈论的社会资本主义上。

  实际上这种理论,从中央的角度是不重视的,新中国的上层建筑,可不相信,资产阶级可以和平地退出历史舞台,资本主义可以和平地转变为社会主义。

  鲜血和斗争,才能赢来人民的胜利,保证人民的中国。

  不过为香港的资产阶级,留下一些幻想,也不是当前的什么坏事。

 

第447章  苏联军队的大裁军

 

  苏联国防部长阿赫罗梅耶夫元帅,面无表情地观看着莫斯科军区的一次阅兵。

  土兵们说仍然精神抖擞,队伍整齐,乌拉的喊声响亮有力,空中直升机和战机掠过。

  他终于露出了笑容,他觉得安德里安上将作为莫斯科军区的司令员,是非常称职的,这是他现在为数不多的感觉欣慰的事情。

  过去一年多以来,他有点心里憔悴,大裁军以及相应的军人安置,让他几乎耗尽了心血,中央财政的情况,一直不算很好,军费的拨款自然显得抠抠索索,严重地影响了苏军的士气和组织能力。

  好在,最严峻最困难的时期,总算是过去了。

  苏军现在包括内卫和安全部门的兵力在内,只有230万人,相对于二战后的高峰530万人,下降了一半还不止。

  但正因为如此规模的大裁军,才让苏军保住了元气,就像是老元帅他自己的判断——苏军仍然是一支可战之师。

  现在的军队规模,财政.上能够保证苏军官兵的工资、福利、补贴等维持原来的正常情况,不至于出现拖欠或发放不足的情况。

  而现役士兵和军属的住房、户口、医疗、教育等问题,也能够得到基本的妥善解决。

  大裁军腾出了一部分军费空间,可以让苏军进行局部的军事改革,增加新锐的军事装备。

  能够有今天的情况,老元帅觉得还是要感谢安德里安,因为正是他,当初坚决地劝服了自己,而自己又劝服了几个苏军实权的元帅,和其它的一些高级将领。

  让苏军高层没有抵触地接受了苏共政治局的大裁军决策,并为此而殚精竭虑。

  安德里安说服他的角度,重点不是军事和安全,而是经济承受力。

  在1989年的时候,苏军仍然维持着一个与中国早年的军队规模协议,保持在400万的规模,但安德里安认为苏联无法维持如此规模的大军了。

  主要的原因,除了苏联的财政不好,也与新时代有关,如果"人头费”占据了苏联的军费,那么苏联就无法在新时代的信息战精确打击的时代,更新和提升自己的有效武备。

  安德里安举例,美国人是最早调整的,1974年美军就从冷战最高峰的348万人,裁军到了210万人,此后长期徘徊在200万人左右,当初美军的大裁军,伤筋动骨了吗?相反,后来是海湾战争证明了一支新的战力强盛的美军。

  中国在台湾战争之后,也开始了一轮规模不小的大裁军,从原来与苏联协议的350万人,裁军到了280万,裁掉了70万人。

  裁军影响他们了吗?后来的中印战争轰动全球,中国军队的强悍,堪与美军媲美甚至更强。

  这两国的财政和国力,现在都已经远在苏联之上。

  去年即1991年,小纳领导的苏联,开始采用gDp统计经济总量,用生产法算出来的gDp,是1.9万亿美元出头,实际上戈尔巴乔夫时代毫无增但能够维持这个经济规模,已经是政治局殚精竭虑,各处缩减开支和增加收入的结果了。

  而美国是6.15万亿美元,中国是6.6万亿美元,苏联的gDp,只有美国的31%,或者中国的28.8%,凭还能够维持一个规模还远超中美的失军呢?安德里安认为,苏军不能沉湎于过去苏联高峰时代的辉煌,要清醒地认知到,从经济角度,苏联不再是一个超级大国,而只能算是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国,实力不够,勉强维持着架子,"像中国人说的,死要面子活受罪”,没有意义。

  这样的苏军,一方面构成了国家财政承担不起的严重负担,另一方面,就是将宝贵的军费,都浪费在了维持军队规模上,而不是用来改进科技武器或其它更有用的方向。

  历史的荣光不能成为现在的负担,承认苏联已经跟不上,中美因为经济强度而能够维持的先进军事规模,才是苏军必须做到的。

  毫无疑问,在信息战的时代,苏军已经落伍了。

  最重要的落伍原因之一,除了苏联自己的电子科技落后以外,就是苏军根本没有可用的军费,来改进军队的装备和训练。

  过去苏联能够维持甚至500万以上的军队规模,除了当时苏联的经济情况比较好以外,也是因为那个时候的苏军,是一支装甲坦克部队为主的大军,说白了,装备和训练这样的军队,对比信息化的军队,平均人头上的军费要低得多。

  但时代已经不一样了,例如苏军要装备中国或者美国那些精确打击武器弹药,需要的军费,相比过去,“强度"要高出数倍。

  但如果不装备这些武器弹药,不更新作战模式,苏军只能是越来越落后。

  这是很明显的,1991年苏军与中国军队在远东有一场演习,演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苏军了解中国军队的信息战法,这场演习给了苏军很大的震撼,在精确打击之下,坦克和装甲车的损毁率极高,部队主力很快就被打垮。

  苏联发挥得比较有效的战力单位,反而是那些这几年模仿信息战而建立发展的单位。

  在这场演习之后,苏军必须发展信息战,成为了苏军高层的共识,但军费问题就凸显出来,高层能够让400万苏军维持现有框架下的正常军费,就已经是很困难了,哪来的军费,进行一场新的“军事革命”?很显然,只有大裁军,腾出一部分军费来,这样至少能部分地跟上中国和美国的军事发展步伐。

  而且如果苏军能够通过实施这样的军事改革获得良好的效果,或许200多万部队的战力,还要超过过去的500多万,军事科技上是“降维打击"嘛。

  军队的规模很重要,但军队的战力,可不是军队规模决定的。

  美国得天独厚,在其国土侧没有敌人,所以可以维持三大国中最小的军事规模,其陆军的总规模,在1991年已经只有76万人。

  中国与苏联一样,有着漫长的边境线,边境的情况比较复杂,所以现在的军队规模比美军大,主要就是大在陆军上,中国仍然有125万陆军。

  安德里安认为,苏联的军队规模,保持在美军与中国军之间,就已经是非常重视军事安全的态度了,实际上,或许裁军到200万以下才是经济上更合理的。

  但因为苏联面对的欧洲局势相对中国周边更为险恶,所以相对而言,要保持相比”经济正常更大的规模,当时他就建议了230万这个数字,从此前的400万裁军40%以上的比例。

  安德里安的主要计划,是让苏联陆军从199万人(16个军区编制下,共拥有51个坦克师,142个摩托化步兵师,7个空降师和16个炮兵师),裁军到110万人,裁军比例高达45%。

  原来的16个军区,缩减到8个,从东到西,包括远东军区、西伯利亚军区、伏尔加乌拉尔拉军区、列宁格勒军区、高加索军区、莫斯科军区、西部军区、乌克兰军区。

  其中莫斯科军区是首都防御,地位最重要。

  其次就是两个前线军区,即负责白俄罗斯、波罗的海三国方向的西部军区,以及负责乌克兰方向的乌克兰军区,这三个军区最重要,重兵屯驻而且必须是精锐单位。

  其次就是与芬兰接壤的列宁格勒军区,总体的重点,是从西往东下降。

  过去比较重视的远东军区,由于与中国已经是“准盟”的状态,安德里安建议包括空海军以及其它部队在内,总体兵力可以下降到30万以内。

  其它的部队也需要进行大裁军。

  例如俄罗斯的空军其实有两支,负责进攻的空军42万人,装备2240架歼击机和攻击机为主的战机。

  而负责防御的国土防空军47.5万,主要装备各类截击机,总数为2371架臃肿了,0架战机多数都落后了,例如890架米格23、500架苏-15、610架米格-7,330架苏-17/苏-22,这2300多架战机,几乎都是落后的第二代战机,其实作用已经不大了。

  而整个苏联的空防军规模,居然达到了89.5万人,简直美国的经济国力如此强,其空军有59万人,空军国民警卫队不到12万人,人数规模都比不上苏联,更不要说美国空中力量的规模,还超过了苏联。

  所以安德里安建议,苏联两支空军合并,人员总数控制在40万以内,战机规模控制在2500架左右,尽量用新型的苏-27等战机替代旧机型,从实质上提高苏联空中力量的能力,而不是过去的规模为重。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18:28 , Processed in 0.059164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