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439 页

  一年之后和他们就被组织派遭到了美国,对他们没有别的要求。

  就是让他们试图发展邪教教会,他们无需向组织上贡资金,只要自己做得好就行,组织上有巡查员,会阶段性地观察他们的积子的,组织已经控制了他们在印度的家人,也可能会在美国干掉他们。

  拉尼尔知道这个组织肯定是个拥有暴力的强大组织,虽然他很奇怪,这个组织到底图什么呢?居然都不收钱,这让他对组织存在一丝感激之情。

  当然他内心也存在警惕,他就是个彻底的利己主义者,可不会为了组织而卖命。

  幸好,组织从来没有提出过这样的要求,像是刚才的巡查员,他们几乎都是提出一些良好的建议,帮助教会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

  拉尼尔自然不知道,最早是CSIA看中了印度入吹牛的能力,他们觉得印度最容易成就那种能够让美国入信服得五体投地的“大师”,像是拉尼尔,从小就是一个学渣,但是他的能力就是吹牛逼和洗脑。

  这几年他在美国,可以把自己,包装成所谓的"人类心理动力学大师”,是一位在多个领域均有建树的“超级天才”,他鼓吹说,自21岁可流利交谈,2岁识文断字,19小时自学完高中数学课程等——别人也可以这样吹牛,关键他这样明显的吹牛,能够让美国人相信!这等能力,显然中国人是不具备的,这样的“垃圾型人才",不为美国去做贡献,太可惜了。

  除了印度人,当然在美国本土也在寻找类似的“人才“,让他们尽量地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设邪教,毕竞美国本来邪教的风气就很盛行,所谓”从来没有一门生意,挣钱的暴利程度,与对人的控制,能超过宗教。

  些聪明的美国人,已经想明白了,在美国,那可是:“我干嘛不创建一个自己的宗教,去做教皇呢?只要我有了:一百个信徒,就不愁温饱;要有了一千个信徒,就是豪车嫩模;有一万个信徒,就可以人生巅峰;要是有十万个信徒,就可以富可敌国!CSIA不过是借了这股美国的邪风而已。

  推动了-些美国人和少数印度人,创设各种邪教,他们的发展难度无非是在初期,缺乏组织和初始资本,这对于美金会都不算个事情,“捐献初创资本”,然后搜集-些“人才”,提供他们在教会协助“教皇”的工作,变成教会高管,往往就能让这个邪教,开始一跃而起,滚雪球一样的发展。

  等到发展了,美金会的机构就会彻底撤出,让这些邪教生死自负。

  拉尼尔就是印度人中,发展得最好的一个。

  这个家伙搞了个奥修静修会,其“教义"非常简单,就是“女性能量的觉醒,帮助女性成长”,所谓帮女性成长,第-就是给她们洗脑,第二是和她们啪啪,最终将她们发展成自己的性奴。

  这个王八蛋本来还想让所有入会的女性,需要在腹部烙上5厘米见方的印记,即拉尼埃名字的首字母缩写——原时空他就是这样干的,现时空被巡查员阻止了。

  这种简单的邪教,居然在美国大行其道,让CSIA都大吃一惊:所谓的奈克赛姆姐妹会已经吸纳成员约1.6万人,在美国各地、加拿大和墨西哥,设有分支机构。

  -些铁粉为追随所谓的领袖足迹,甚至不惜抛家舍业,在其信徒中更不乏社会精英人士,除了布朗夫曼姐妹,还有好莱坞女性艾莉森麦克和尼基克兰妮,加拿大知名女星莎拉埃德蒙森;墨西哥前总统可萨达的女儿安娜等人,可谓美女云集!CSIA也认真地进行了分析,这种教会的手段接近于传销组织:女人的遭遇,类似于裸贷,除了被高级男会员啪,她们都要提供一些自己的私密信息,来确保她们对组织的忠诚度。

  -般都要拍裸照和视频,还要提供自己的银行卡密码,甚至还要她们,提供自己的一些绝对隐私,即干过什么坏事或者丑事之类,这些资料还要保持每月更新。

  但这样的手段就能彻底洗脑这些女人,很多人可是充满了主动和热情,对于教会极度忠诚,CSIA的情报分析员最后也只能慨叹:很多美国人的脑神经,确实是与众不同的。

  这样的情况,完全不限于拉尼尔的邪教,CSIA发现,其实是普遍现象,大量的邪教如同雨后春笋,自动地生长起来,其实CSIA的推动,也根本不算是"第一推动力”,最多不过是火上浇油而已。

  比如比拉尼尔名气大十倍的另一个印度人薄伽梵,这位老兄可不是CSIA做的推手,而是原来在印度待不下去了,主动跑到的美国,在美国可及发达了。

  薄伽梵挣了多少钱?保守估计个人资产有4亿美元,这可是80年代初的4亿美元,他名下有5架飞机,91辆豪车,200多处房产、这老兄的教义主要是两条:第一是不要听从世上所谓的宗教传统,压抑自己的性欲。

  第二是公开宣称金钱万能,反对帮助穷人,穷是因为自己没本事,是活该,每个人都应该拼命赚钱,然后享受金钱带来的好处。

  CSIA发现,美国邪教要成功,第一就是教义要自由地啪啪啪,这才能吸引信徒。

  印度人之所以到美国容易成功,因为印度本身就是性崇拜的强奸大国嘛,自然有些“大师",会发展一套相关的蛊惑理论,而美国这方面,同样有性崇拜的丰厚土壤,可谓是一拍即合。

  你要是那些正规的宗教,比如把中国的道教拿到美国,怎么可能流行呢?尼玛那算哪根葱?CSIA也没想到,随手浇了点油,美国的邪教发展,简直就是失控的飞车。

  什么教主自称化身耶稣基督,创建了基督教的人民圣殿教(原时空制造了900多人的集体自杀)、用音乐以及药物控制教徒的曼森家族教、鼓吹外星人和UFO的天堂之门教、对人进行虐待禁锢,鼓吹意志锻炼,通过情绪的释放达成人体的精华的科学教派,也叫山达基教等等,足足有大几首个邪教组织,在最近几年在美国兴。

  美国的颜色革命,中国推了一把的美国邪教发展,都属于文化和舆论以及意识形态上的攻防,九十年代这方面的斗争和引导,开始不断增强。

 

第466章  现时空的去工业化

 

  “西姆,别傻了。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最本质的原因,是美国军工复合体需要去库存。

  没有主义,只有生意,是认识美国外交本质的重要视角。

  中国的主席曾经说过:“越南战争美国花了1200亿美元,打了十一年。

  一个不能讲越南话的美国兵,离开美国多少公里,跑到越南送死,哪个能持久啊?其所以能打十一年,就是军火商人,拼命要消耗那些B-52之类。

  “我们现在回头看,美国政府发动的对朝鲜和越南的侵略战争,是通过战争消化庞大的武器库,以偿清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债务。

  或者说,是向其真正的主人,即金融和高利贷资本家,收割阶段性的养殖利润并上贡。

  来自伊朗的西姆目瞪口呆,他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理论!陈汉洲说得起劲:“美国差不多每十年左右就需要一场战争,这就是给财阀们补血,每一次战争,就是美国在民间的财富相对充裕的时候,开始收割,供给以军工复合体为核心的美国财阀体系,如果能收割到对象国是最好的,不过朝鲜和越南都打烂了,他们也只能是收割美国内部。

  军工的市场是战场,这就是美国发动战争的真相。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美国资本家普遍从二战发现了,金融+高利贷才是暴利和赚大钱的方法,有了世界性的战争,美国的军工工业才能回收利润,而在军工背后的金融和高利贷财阀,才能以杠杆模式,获得更多的利润。

  “自由地追求资本,使美国的生产力,在200多年的不长时间里,迅速地冲向世界巅峰,但是资本坐大后,开始反客为主,将自由的追求者打翻在地。

  说来好笑,代表近现代文明核心理念的工业资本,为原始落后的高利贷资本所打倒,这应该是让早期实体经济资产阶级革命家们始料不及的,他们的一腔热血,竟将他们所属的阶级,推到了封建原始形态的华尔街高利贷资本手中。

  “高利贷资本家剥削的对象,不是某个阶级而是整个人类,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没有阶级属性,只有反人类的属性;它破坏的对象,从来不是某一个国家、某一个民族,而是一切国家和民族;它需要的不是某种文明,因为它的存在条件,始终与一切文明相对立。

  "早期西方的革命家们,接着亚里士多德圣贤的名义,说高利贷是最不合乎自然的东西。

  但现在,高利贷被美国的金融家们,包装成为各式金融产品,成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时尚,是所谓先进的金融科技。

  这不可笑吗?西姆是一个伊朗的留学生,他也是第一个来读中国国际政治学的伊朗博士,刚来到中国,就在他的同学这里,听到如此劲爆而独特的中国理论,这让他一阵迷茫,真的是这样的吗?原来中国人是这样思考西方的本质的?他有点疑惑地问道:“如果是这样,那么盎格鲁人-定需要强大的工业,那为什么我到了中国学习,教授们都会提到美国乃至英国这样的国家,正在去工业化呢?“陈汉洲哈哈一笑:“听说过特里芬悖论吧?“西姆点点头,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就会了解特里芬悖论,他当然知道。

  “那你一定知道,这个悖论是指,各国如果使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就会导致美元在海外沉淀,使美国国际收支,发生长期的逆差i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又反过来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国际贸易收支的长期顺差国,悖论是由这两个互相矛盾的要求造成的。

  “西姆点点头,虽然已经有点记忆模糊了,但基本的框架他是知道的。

  陈汉洲的声音变得有点深沉“美国只能在逆差国和顺差国两头中选择-头:从里根时代开始,这种选择明确了,那就是做逆差国。

  为什么呢?因为美国认为,金融+高利贷的美元霸权,获得的利润更多,而顺差国也就是实体经济的选择,因为实体经济的利润低于金融资本,所以整体上被抛弃了。

  这就是原因。

  “而且美国认为,去工业化会导致一直引发西方经济危机,包括大萧条在内的库存危机,转移到他们转移工业的发展中国家来承担,金融资本就可以只有利润,但没有库存的风险。

  转移风险,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西姆觉得有点难以理解:“可是如果美国的工业衰颓了,他们拿什么来对抗你们和苏联呢?我理解金融很重要,但重要不过飞机大炮吧?硬实力才是大国的根基吧?陈汉洲笑了笑:“恐怕美国和英国都会对你这种反应嗤之以鼻。

  “他们认为:虽然美国和英国去工业化,但在他们控制的全球国家体系中,并没有去工业化,仍然是一套完整的工业链,既然他们可以控制这套完整的供应链,自然不担心去工业化会影响硬实力。

  美国缺失了一些工业,但德国、日、本、韩国,墨西哥,这些国家加起来,仍然是完整的工业体系。

  “美国仍然尽量保留着高科技和军工产业,这是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工业,他们认为只要自己保持着最高端的工业科技,就不会失去工业霸权。

  "而且在很多产业.上,他们不得不转移而去工业化,因为成本太高了,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资本家不愿意继续投资,他们那里愿意持有资本回报率很地的实体工业呢?"西姆明白了过来,他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他询问陈汉洲:“如果从中国的角度,对于美国这种其实不算是去工业化,应该算是下沉工业化的战略,有什么样的看法呢?"陈汉洲说道:“我们就是一句话的评价: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美英上层建筑那些自以为是精英上等人的家伙,已经根本不知道,要卷起袖子满身油污苦干的工业发展,究竟是服从一种什么规律了。”

  "对于你用下沉来形容的西方工业化体系的分散化,美国忘记了大部分工业最基本的规律,那就是规模效应和统-化的大市场。

  不仅仅是生产规模大就能低成本,还包括其它方面的规模效应。”

  “美国市场是庞大的,美国的人口,在西方国家是最多的,所以原来他的工业有规模效应和统一大市场效应,但在它去工业化后,其余的中小国家,却并没有这样的幸运。

  比如说在日本,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这些年我国的造船业,与日本竞争得非常激烈,但最近几年,日本造船业已经节节败退,因为他们的性价比,已经无论如何都追不上我国。

  “这种情况是如何发生的呢?日本是小国,造船本质上是个拼装行业,很多零部件,要从其他国家采购,然后它们再拼装。

  中国呢?我们有全世界最全的产业链啊,从钢材到发动机,啥都能造,造船成本,硬是比日本要低10%!而且日本的劳工成本,也要高于我国,所以综合计算下来,同型船只的造船成本,日本要比我们高出去12%到14%,还有日本的ICT电脑信息系统水平,也低于我国,他们还怎么竞争?“尤其可笑的是,日本人为了弥补劳工成本的差距,居然引进了菲律宾的工人,可是菲律宾的工人,没有经过真正工业化的洗礼啊,他们的加工水平,例如焊工,到处都出问题,让日本船只的质量水平,反而下降了。

  “所以现在,包括西方各国的船主在内,即使在政治压力下,也要订购我们的船只,如果自己购买的船只,在成本上就比竞争者高了10%以上,质量还比不上,那他们的航运业务还如何竞争呢?任何一个合格的资本家,都不会允许这样的政治性决策。

  西姆觉得自己有点懂了。

  陈汉洲却继续说道:“至于美国以为保留尖端工业科技,就足以保证自己的霸权,我们认为也是不可能的。

  因为工业只有在实际运作中,才能不断地精进改良。

  只保留尖端科技的结果,是美国在大量基础工业的人才灭失了,他们难道会去日本就业吗?会去韩国就业吗?所以在很多传统工业领域,我国甚至可以用十倍的人才规模,碾压那些被美国英国转移工业的国家。

  西方去掉了美国和英国的人才,在这些领域剩下的从业科技人员是有限的,在长期的研发和工艺改进中,他们最终就不是我们的对手。

  去工业化最伤的,其实是去人才化。

  “这样下去,美国的大工业科技就日益转变为-种实验室科技,只有科研而没有工业,终归会脱节,或者设计得出来,却造不出来;或者连设计都不知道,要遵循怎样的工业框架。”

  西姆感慨:“美国这是挖坑把自己埋了吧?他们真的会如此愚蠢吗?“他还是难以理解,美国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决策。

  陈汉洲摇了摇头,说道:“他们并不愚蠢,实际上就是因为太聪明了。

  没有一届美国政府,会不认识到工业的重要性的,他们只是无法阻止去工业化的浪潮。

  最简单的道理,就是只要金融资本的回报率超过实业资本,那么资本家的自然选择,就是退出实业领域,而转化为金融和高利贷资本。

  大家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虽然知道工业重要,但都指望别人去坚持工业,自己反而因此好在实业资本的基础上吸血。

  这样的结果,不就是实业资本越来越小,金融资本越来越大,反过来吞噬了实业资本吗?“国家很多的时候,巧干不如苦干,与其做大聪明,还不如踏踏实实。

  美国就是聪明入太多了。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14:58 , Processed in 0.061589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