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443 页

  内河运输工程,并不包括-些内陆运河的大工程,例如天山省额尔齐斯河水利工程,也有内河通航的成分,而广西的平陆运河,本身工程的核心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内河通航。

  但这类工程的规模太大,所以都是单独预算的,不包含在,现在她签署的文件之内。

  李慕青感到高兴,主要是这一次的内河运输工程体系,非常注重的一个方面,就是将内河港口与货运火车结合起来,实现河陆的便捷联运。

  预计在1994年结束的时候,中国的铁路总里程将突破50万公里,其中货运铁路要超过40万公里以上,顶层规划的货运或者客货共运铁路线,接近于基本完成,每个县域都已经实现了通火车,还包括大量相对重要的镇。

  在这样的基础上,将内河网与货运铁路网,实现联网,就能够进一步地提升物流的效率和能力。

  要不然内河网和铁路网不互联,自然在每个节点末梢,细节上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耗,还有拉长了物流的时间,并增加物流的成本。

  相反,如果港口与火车站近在咫尺,或者交通非常便利,就可以克服这样的问题,形成个集疏运的铁水联运体系。

  这样的一个体系,显然是有效益、能盈利的,李慕青除了对高科技产业的重视外,对这样的超级复合产业体系是最重视的,除了内河网的改善,本身就是大项目大投资以外,后续的设施上面细算一下,上下游能带动的产值的杠杆系数是很大的。

  从电力到电气,从钢筋到水泥,从排水到供暖,从港口到机械,从网路到管路,上下游的市场加起来,复合市场的规模,肯定是上万亿元的,从产业规模到就业规模的“所得”都很可观,这种工程,大约算得上是那种“优质帕累托改进"的项目。

  全部内河网改建完成的过程中,要建立4家内河网运营公司,持有内河网港务和河务的资产,要在资本市场上市。

  4家公司分别是北方河网、南方南河网、中原河网以及西南河网。

  与高科技企业带有的"风险投资"成分不一样,这几家河网能够上市,其实是看重了它们未来盈利的稳定性。

  新中国建立起来的资本市场,与美国是大不一样的。

  或许债券市场比较相似,但股票市场截然不同。

  中国的股票市场最大的特色,就是“全民均衡投资体系"以及“全民分红体系”。

  所谓全民均衡投资,是近年来推动人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一种策略,普通人不允许直接炒作个股,而是允许购买公募基金,但新中国的公募基金可不是在二级市场上炒作,而是要按照国家规定,每只基金至少投资100个股票,需要包括低风险的垄断型企业,以及高风险的高科技企业等类型在内。

  他们会在股票上市时获得一些优惠,而基金的管理,无非是根据每年基金管理层对100+企业经营状况的判断,抛出不看好的股票,更新自己的持股清单。

  说白了,全民均衡投资,就是以类别组合扩大的模式,削减掉个人投资股市的巨大波动风险,但也让个人,难以从某只股票上获得暴利。

  小富人是可以开设个人账户投资股票的,但门槛很高且逐年升高,像是今年必须满足账户投资200万元,且证明个人资产有1000万(200万的5倍)两个条件。

  对于普通人,也不是限制投资哪个公募基金,而是有多个选择,但选择之后,不是随时可以抛售的,基金是长期持股,个人就必须长期"持基",只有在规定的周期之后,个人才可以抛售。

  如果个人急用钱,是可以用基金账户向银行抵押贷款的。

  至于全民分红体系,那是比全民均衡投资体系,更注重全民收益的一个体系,全国的国企、混合制企业,都有一部分股权,要被交给全民分红管理中心,其中大部分股权对应的企业,实际上是不上市的,分红中心只是收发红利。

  少部分上市企业,分红中心对其的管理,基本上类似全民均衡投资的模式,只是不涉及个人投资的问题一全民分红,不涉及个人。

  有了这两个体系,新中国普通民众的收入和报酬,就变成了5个部分:劳动所得的薪酬福利;国家福利制度体系下的福利;全民分红回报;全民均衡投资分红回报;贡献分体系特殊奖励。

  福利制度、全民分红这两个部分,是受贡献分系数调整的。

  说白了就是贡献分异常的人,其获得这两个部分的报酬或福利,同样是异常的。

  种是贡献分不够的人,例如有的人好吃懒做不工作,还用各种方式逃避国家安排的工作,那么按照不劳者不得食的原则,贡献分是负数,计算福利和分红的时候,要乘以总体的贡献分系数来调整,自然所得就大大降低。

  相反,贡献分超高的人,由于系数高,自然福利和分红所得就高。

  另外,按照贡献分的不同,高贡献者得到社会服务的水准高、优先度强等等回报。

  这反应了新中国在国力强盛、经济繁荣之后,逐渐形成的一种观念:那就是个人要有“非工作最低限度收入”,这个概念不是有工作条件下的最低工资收入,两者不是一回事,前者本质上是社会保障,而后者本质上是劳动回报。

  之所以要有这个,还是要解决人民的不安全感——担心短期失去了工作,就失去了生存的能力。

  另外,就是国家对民众的一种转移支付一通过转移支付,实现公平而相对均等的部分分配,绝不让所谓市场化的分配,冲击了底层民众,应该享有的基本收入。

  当然,这一套体系,其实只是新中国"人民生活经济安全体系”的一部分,要使得人民普遍地安居乐业,经济收入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尽管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第二重要的就是就业安全,找得到工作,通过劳动换取足够生存生活的收入,其实是同样重要的。

  其余还包括教育、医疗、社会安全、居住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这一次的4个河网公司.上市建议,其实就是在增厚这个体系中,全民均衡投资体系的本钱,这是让李慕青感到高兴的地方。

  兴之所至,她在一张白纸上写下所思所想,准备整理成-篇小文章:“共同富裕,需要把财富,更多地集中到国家手里,由国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进行分配。

  这样就能够改变财富的流向,避免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根本性弊端。

  ’“但在同时,我们必须避免那种,例如苏联模式表现出的缺陷,即漠视人性的需要。

  在分配时,不仅要考虑公平,也要顾及人们获取竞争优势的渴望。

  人们所希望获得的竞争优势,其实是今生傲。

  与后世两方面。

  今生是指自己一辈子的物质与精神享受,要有足够的财富,支撑这些追求。

  后世当然是希望照顾自己的子女亲属,能让他们的生活,有一个不错的起点,也让他们为自己感到骄“很多人为国尽忠;鞠躬尽瘁;却对自己的家庭有亏欠。

  不少人丰功伟绩,后代却没有受到丝毫福泽,确实是不小的遗憾。

  中国式社会主义,也不能只讲奉献。

  出于照顾后人的天性,人们挖空心思地积聚财富,希望能传给后代,提供保障。

  我们承认这种利己主义动机的合理性部分。

  "剩余价值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面进行分配,除了个人收入外,个人对于国家获得的剩余价值再分配的无感,是社会主义体制的严重问题。

  所以一方面,通过全民分红和全民投资,将本来由国家收取的剩余价值部分,实现直接返还个人,强化了民众对社会主义优势的直感。

  另一方面,群众有了财产性收入,可以满足其对家人后代的责任感。

  公平与公正,不能抹杀个人利己主义的正当选择,否则这样高大上的原则,在执行逻辑上,或许也会遭到民众的不满和厌恶一.-这就是要从人性的角度,来设计制度和规则...李慕青深思,经济发展(用gDp来衡量),根本上是投资导致的,消费并不能直接创造gDp的增长。

  但投资并不仅仅是受到资本和资源限制的,更多的是受到消费限制的,也即资本主义的总需求不足。

  社会主义制度理当创造更多的消费,使得投资能够得到更好的"回收”,形成投资消费的良好循环。

  金民分红、金民投资、福利制度。

  收入水平扁平正态分布华组屋教育与医疗的低廉化,国家承担全部就业的强制性规则,凡此种种,政治上是实现底层民众的人民中国,为其兜底;而经济上制下,无法解决的消费”(总需求)不足定问题。

  市场资本主义国家或者苏联要实行的特色社会主义,都是将大多数上述的问题,丢给了“市场”,这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现实滥觞,因为说自了,市场化的最终结果,就是"优胜劣败”,而不是实现帕累托最优,或者是最有效率地完成分配。

  无论赞成者如何辩解,这种情况下贫富分化不断发展,是必然的,话术掩盖不了事实,这是获益者的辩护。

  所以此类的国家,在贫富分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消费不足的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这将导致内部的冲突和分解,导致内外矛盾上升。

  我们今天在新中国能做的,就是要社会主义方面差异化的优势,进一步地发展,这才是社会主义之所以伟大的方向。

  抛给市场多容易呀?避开了根本的、主要的矛盾嘛。

  但要重新捡起来,用社会主义的方式,实现高效管理,却很难,所以新中国永远不能这样做——碰到问题,就让市场去解决,这大约也是懒政的典型表征。

  李慕青提醒自己,顶层计划经济、底层市场竞争,这样的中国式社会主义经济原则,永远也不要忘记。

  在新时代下,计划经济随着科技的发展,其实施的效率,已经能够大大地提升,计划最大的优势,就是让浪费减少,让成本降低。

  而市场经济的优势,是灵活性和个人利己主义的激励功能,但同时,存在一个最大的缺陷,那就是竞争导致的沉没成本,也变得越来越巨大。

  计划与市场,还是要考虑进行新的平衡的。

 

第470章  两个犹太人在上海

 

  1994年9月,上海的一个咖啡馆。

  复旦大学的医学教授本杰明,走进了这座咖啡馆,他一眼就看到了科恩,白人的特征使得他在新中国的上海,应该始终是很醒目的。

  科恩热情地站起来,向本杰明挥了挥手,本杰明微笑着回应。

  从本杰明和科恩两个人的名字出发,如果要是熟悉犹太文化,都可以立即判断两人都是犹太人,这两个名字,都是典型的犹太姓氏。

  本杰明的来历很特殊,他的父母曾经因为躲避纳粹的大屠杀,逃亡中国的上海,本杰明的少年时代,有一段时间在上海渡过,他还因此学习了中文。

  全家在二战后返回欧洲,他父母成为巴黎大学的一对教授,本杰明成长于这样的书香门第,在法国成家立业,自身也成为了医学教授,他也没有去以色列。

  他这样的履历,本该与中国再无联结,但偏偏他在八十年代初,来到中国国任教,他的医学背景,让他轻易地通过了中国的审核——中国的现代医药科学基础,相对落后,虽然急起直追,但在所有的科技领域中,医药还是相对落后的,所以对于本杰明这样的医学高端人才,自然是欢迎的。

  CSIA也曾经注意过他,并至今对他保持一定的监视。

  他所谓的来华任教理由一对上海这座童年的城市充满眷恋,根本不被CSIA认可。

  只不过CSIA还是做出了决定——哪怕本杰明确实是犹太或者美国的间谍,获得这样的一个高级医学人才,也是值得的。

  本杰明在史国的十年安分室品:确实对复旦某几个领域的医学科技发展,做出了卓著的贡献,所以他获得了不少国家的嘉奖,而且他在几年前申请全家加入中国国籍,也得到了迅速的批准,从法律这非常稀奇,或许找遍中国,就只有他这样的一个犹太人例子。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18:14 , Processed in 0.063315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