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485 页

  相比之下,07电影中的打斗,就显得粗留不堪,这是很多人喜欢白虹系列,更胜过007系列的原因。

  而每一次O07电影中展示的科技小玩意,也不会比白虹系列中,出现的科技道具更有新意。

  当然,这也促进了007电影在动作戏上,每一集都力求改进,现在的动作戏,比起三十年前的,确实要好看得多。

  在中国的白虹系列中,反角当然就是西方国家了,所以在西方国家也不可能上映,基本上,大多数一号反角,都是'M国的阴谋家,谁都知道M国就是指美国。

  比如某个M国的将军或财阀,策划了集个阴谋,最典型的例子是试图释放生物病毒,或者劫持核试器之类的,然后特工白虹,在中国CSA情报机构派遣下,找到了疯狂的反角基地,领导特工行动小组,摧毁并粉碎了阴谋,拯救了世界。

  所以这很有趣,在有些发展中国家,比如阿尔及利亚这样的国家,同一年中,经常既会上映O07新片,也会上映白虹系列新片,甚至有的时候,会变成同时上映打擂合。

  这也是这些国家观众的一种乐趣,东西方的冷战,也反映在电影上,O07那面西方打击中国。

  白虹那面中国爆锤西方,看热闹不嫌事天,多有趣呀?而且两边的电影,不仅反应了戏方突锐对立的意识形态,也反应了完全不同的文化风格,西方的邦女郎妖艳性感,中国的女特工冷艳又有身手,完全不同的两种风格。

  所以白虹系列虽然不是深刻的文艺片",而每一部都是商业大片,在西方知名度也不低,尤其在电影圈之中。

  此时互联网的网速和数据传翰能力,都不尽人意,但两边都有不少人,还是偷偷膜模地在互联网上找到种子资源"花上千多个小时下载来观看,要不然就是在各国的盔版录像带上寻摸。

  此时当然西方也已经有了V0CD(中国已经提前逆化到了D1D),所以西方和中国的盔统分味市场中,007电影和白虹系列,在对方的市场上,都是最著名的片子。

  两边看过相关碟片或其它方式看过电影的人,都不在少数。

  不过这样的大片,看光碟,哪有在影院看得爽,这也是双边影迷比较遗憾的事情。

  贝尔蒙多和戈达尔边走边讨论着刚刚看过的电影,他们对于影片中眼花续乱的打斗,以及惊人的特效,都感到非常过瘾,贝尔蒙多转头问跟着的刘:"白虹这个名字有什么说法吗?对我门法国人来说很奇怪。”

  小刘回答:"中文中有个成语,叫白虹贯日,意思是白色的长虹,也就是日晕,穿日而过,这是一种罕见的天象。

  古代用来形容最顶尖的刺客,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贯穿刺杀目标。

  你们想想,白虹看上丢多么渺小,而太阳多大呀。”

  贝尔蒙多闻言,感叹了一声:“果然有很深奥的奥文化,中国古老的文化很深刻。”

  戈达尔的心思,则已经从这部电影上移开,他随意地回忆着这几天对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观感。

  这个每年一次、每次2周的电影节,被称为社会主义世界电影的盛会,西方由于报道不多,影响力不大,但他知道,在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个电影节,已经是堪与美国奥斯卡,以及欧洲三大电影节媲美的电影盛会,影响力不下于西方的4大电影节,现在苏联也棋仿这个电影节,开始系列地举办莫斯科电影节,不过影响力远远比不上上海电影节。

  这不仅是因为苏联的电影市场,远没有中国的规模大,或许还因为莫斯科作为首都,政治气氛太浓,不如上海是全球最著名的中国商业城市,对于各国电影的气氛更好。

  还有就是上海电影节的历史也算得上比较长了,从六十年代后期就开始了,到现在有差不多30年了,随着中国力的成长,以及中国电影的蜚声世界,自然电影节的影响力,就变得很大了。

  而且中国电影市场的规模真大呀,13多亿人的本土和华人市场,而且都是高收入国家,这样的电影市场规模,无非是美国还是欧洲,都比不上。

  按照开幕式上的报告,中国现在一年要生产电影1500部左右,而整个欧洲大约1200部,美国70O部,日韩4ON部,中国的电影工业生产数量不仅是最多的,而且每部电剧的平妳观众,远超过欧美,如此发展,中国电匙显得生机勃勃,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日渐强盛。

  当然,谁都比不过印度,一年1900部电影。

  不过印度的电影就是一个类型,无非就是找几个人歌舞,大多数电影情节荒谬拙学简单的流水线产品,“一言不合就尬舞”。

  如此大的生产量,无非就是因为超低的成本,和简单的结构,对于印度以及南亚以外的世界,影响力还很小。

  想到这里,戈达尔叹了一口气,作为一个导演,他想在法国获得比较多的机会,也是很难得的,法国每年生产电影10多部,作为一个文艺大国,这个数量并不多,而且大多数是小成本的文艺片,票房也相对可怜,法国资本对于电影的投入,现在变得越来越吝啬,毕竟法国片基本上在商业上,是打不过美国好莱间的大片的,越是不能腩钱。

  投资越各普,现在也棘剩下祖目人和c点搞的的面子了,用文艺片来撑电影工业的场面,其实说到底,法国电影已经衰落了,与中国相比,这种对照,当然让他心里不是滋味。

  甚至包括硬件影院这样的基础设施也是一样,巴黎那些破破烂烂的影院,哪里比得上上海街头的那些不同风格的大中小型各式各样的现代化影院呢?西方电影界,实际上与中国电影界的交流不多,就像是这个上海电影界,从七十年代中期中西建交高潮后,有过一段交流的时间,彼此有送本国电影参展,也有少数电影在对方市场上映,不过总是时断时续,双边的关系一紧张,交流就会中断,已经发生了多次了,这一次他们法国的参展,还是恢复后的第一次。

  法国电影节参展的兴趣,还是很高的,尤其是像他这样的导演和其它电影工作人员,因为中国太神秘了,能够有机会访问这个国家的电影界,很难得。

  说起来其实电影界是对中国最熟悉的西方人了,难没有偷偷摸摸地看过一些中国电影呢?所以他们可不像是那些没见评的西方人,是知适中国非常繁荣而且非常现代化的,只是人家的繁荣与现代化。

  与西方的风格很不一样一不像原时空,在现时空中国在六十年代,就走向了高速繁荣和现代化之路,所以中国很少导演,会拍那些类似原时空《红高梁》之类的电影越到后来,多数电影的背景,都是繁荣巨大的现代城市。

  来到上海十天了,戈达尔就感受到了上海的名不虚传,果然超级繁华,他自己私下觉得,远超过了现在的巴黎,相比上海,巴黎的多数地区,可以说显得落后而肮驻,上海是个未来城市,而E黎是个过去的城市,在城市基础设施和现代化风貌上,完全不可比。

  西方的媒体真是在胡说八道呀,或许正反应了西方人内心的恐惧,中国式社会主义的繁荣,根本不是他们所说的那样。

  所谓人们在极权体制下生活,自己亲眼目腾,简直是扯淡。

  人《f胜酒巴茶馆、咖加啡馆里休憩,街上熙黑攘攘,人莱入往,各种餐馆酒馆之中都是消赛的人群,而这些中国人充满了自信,商品简直是极大丰富,哪里有半点不自由的样子?不过他戈达尔只是个导演,也不是法国共产党那样的左翼分子,政治正确还是知道的,他也不会多管闲事,不过对比中法电影的发展,总是有些伤感,或许,电影献是中西文明的一个例子,东升西降,欧洲真的是老了。

  戈达尔对贝尔蒙多说道:“我想在上海拍一部电影,一部爱情片。”

  贝尔蒙多有点惊喜:"那一定很吸引法国人和欧洲人。

  中国和上海对他们来说,都是神秘的地方,东方大城市的异域风情,世界尽头的恋歌,在宣传上就省大钱了。

  不过要来到上海拍摄,电影的成本会很高吧?"戈达尔叹了口气:“谁说不是呢?我和欧罗巴影业,以及百代电影公司的高层很熟悉,回去以后向他们争取一下,如果拿得到政府的补贴就好了。

  "他对贝尔蒙多说道∵"帮我一个忙。

  你过去的王中王等电影在中国上映过,中国人对你的熟悉程度,远远超过我这个导演。

  最好的方式,是让这部电影成为中法合拍的影片,让中国人也能投资一部分,降低总体成本的压力,当然,这在政治上很麻烦,我也不知道我选择的题材和主题,会不会违背中国的意识形态。

  不过我注意到这两年希拉克政府,一直是试图与中国稿好关系的,或许反而因此,能够得到法国政府的资助。”

  贝尔蒙多爽快地答应了:“没问题,我与上海电影节这一届的主席达时常很熟悉,多年以前就认识了,这几天我看能不能找个机会,把你介绍给他。

  他在中国电影界很有影响力,而且他就是上海人,是这个城爷的大明星。

  如果他愿意,应该可以帮得上你的忙。

  戈达尔喜出望外:"你还认识这一届电影节的主席?都没有听你说过,太好了,我本来还觉得很迷茫。

  要是能说服中国人,我就有信心回到法国之后,说服欧罗巴影业或者其它公司。

  "翻译小刘默默地听着他们的讨论,微微地撇了撤嘴,心想这个时代,法国佬拍的那些文艺片,是小众中的小众了,在中国不太可能有什么市场的。

  他自己学法海的,倒是看过不少法国电影。

  但那都是为了学习法语和熟悉法国人的思维模式,可不是他真的很喜欢。

  不过戈达尔这个主意,从商业上应该是成立的,而且这两年国家与西方的关系缓和,或许也会同意。

  用上海做背景拍摄的电影,除了吸引西方猎奇的观双众以外,总能够吸引一些上海本地的观众。

  这个戈达尔挺老奸巨猾的呀,他恐怕是看到了商机吧,肯定不是为了什么艺术。

  1997年,西方与中苏各自的缓兵之计下,类似文艺交流这样的活动变得频繁,大家都把'和平竞争的口号,喊得非常响亮。

  表面上的交流淹盖了私下激烈的舆论力防方,以及政治军事船经济上的重整与发展。

  大家都在依托代表,让时间带来彼此力量对比上的改变。

  现时空的1997年,没有了亚洲金融危机,各国逐步适应了高油价的时代,似乎是一个不错的年景。

  虽然前年和去年,中国军事袭击韩国,以及与日本爆发的鱼岛冲突,但这些事情协乎很快达过去了,“和平"的时代,仍然在延续着。

 

第515章  拉登在伊拉克卧薪尝胆

 

  本拉登接过助手扎卡维递过来的手提电脑,网页已经打开,他开始阅读邮件的内容,看完之后,一向冷静的他不由得说了一句:“他们怎么知道的?“特续3年的计划被迫终止,让他感到了一阵挫败。

  扎卡维淡淡地说道:"我们的人没有损失,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警察,只是把他们驱逐出境,不允许他们在这两国搞事。

  "虽然他很尊敬拉登,但总是觉得拉登太过谨慎,请过了时机,在那两个见鬼的国家,花费3年布局,还准备再有一年,这样的行动节奏,基地组织的"大业"如何能成就?只有20多岁的扎卡维野心很大,一直梦想着成为穆斯林最厉害的"圣战士。

  拉登没有理会扎卡维的表情,这个青年虽然很好用,但老是太容易冲动,不成熟。

  他陷入了思考,自从他被苏丹政府驱逐之后很多事情都进行得并不顺利,基地组织准备对美国驻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天使馆进行爆炸袭击的事情,已经准备了3年,这两个国家的情报力量很差,很容易渗透,没想到现在居然失败了。

  拉登并不知道,其中有中国的干预,这两国都是中国在非洲6+2布局的8个国家之列,怎么可能容许拉登在此发动恐佈袭击呢?原时空1938年拉登干的这件大事,在全球都赫赫有名,自然不会被中国葱略,有心的侦察之卞,拉登基地组织的行动,当然就被制止了。

  不过中国当然也不会摧毁拉登,美国自己制造出来的敌人,就留给美国消受吧。

  现时空的拉登,今年40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龄。

  过去的他的经历,与原时空的区别有一些,但大致的轨边是一样的,他出生于沙特首都利雅得的大富商家族,这个家族是做建筑业的——在沙特这样的封建王国,能做建筑业的肯定不是一般人,普通人哪里可能接得到工程呢?1979年阿富汗战争爆发后,激愤的拉登前往阿富汗,参与对苏联的圣战,一直战斗到了苏联全面撇军的1985年,比原时空早了4年。

  不过在阿富汗的6年不到的时间,他同样地从美国CA那里学到了很多——在阿富汗期间,拉登很活跃,早就被c.A看好了,面对共同的敌人,美国中情局和拉登,展开了密切合作,拉登的许多暴力手法和秘密活动策略,就是从中情局那里学来的——基本上,美国最强劲的敌人,几乎都是美国,自己训练出来的。

  阿富汗战争结束后,拉登带了一帮人离开了阿富汗——那个穷乡僻壤,如果不是为了所谓的"圣战"事业,他可不想长期呆在那里至于有一帮追随者是很自然的,拉登在阿富汗不是白混的,何况他的家族非常有钱,不是一般的有钱。

  有了资金又有人马,自然拉登不甘心就此平淡生活下去。

  相比青年时代由纯洁信仰驱动的行动,年到中年的拉登,更多是勃勃野心,他想在穆斯林的历史上,名留青史,不甘心默默无名的最终病死。

  回到沙特后,他渡过了轻松的几年,重操建筑旧业,发财不在话下。

  不过他一直豢养着自己的组织,在野心的驱动下,他对于沙特政府越来越不满意,觉得那帮王爷们商败或弱,对美国唯唯诺诺,不敢反抗。

  由于海湾战争的刺激,以及巴勒斯坦不断传来的巴勒斯坦人的悲惨处境,让他变得越来越激进,其组织的活动,就越来越走向恐怖主义。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5-29 18:45 , Processed in 0.047619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