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505 页

  有了北方根据地,他可以长期与美国周旋;有了苏军的协助,美国煽动库尔德人造反,就成不了气候;有了基尔库克油田正常的产出,他就有了基本的财政和军费。

  萨达坛森族的荣华自贵缩水了,但至少还能继续存在下去。

  想起美国人,他的内心涌起了刻骨的仇恨:当初就是被美国人欺骗,而鲁莽地入侵了科威特。

  现在美国人还要赶尽杀绝,他当年为美国人办了多少事情?翻脸无情的一帮畜生!不能让美国人好过,既然双方是仇恨不可化解的血仇,无论如何要让美国人在伊拉克的土地上,付出更大的代价介!伊拉克已经局部动员,而明天开始就要全面动员,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伊拉克没有机会战胜美国以及它的盟国的联军,但完全可以让美国付出比起第一次海湾战争多得多的代价,这些年伊拉克的准备,也不是白费的!按照苏联人与美国谈判的结果,美军的进攻会到北方的提特里克为止,苏军的保护下,萨达姆政权还可以保住大于四分之一的国土,就在这里重建伊拉克的政权吧,临时首都毫无疑问是摩苏尔,这是伊拉克的第二大城市,有150万人口,离开叙利亚也很近,而且在基尔库克油田的侧后,相对比较安全。

  需要立即将伊拉克政权的精华,转移摩苏尔,在摩苏尔建立第二政府,随时将政治中心转移到摩苏尔。

  就是东北部的库尔德山区,是一个最大的隐患,那里和整个北部,有50万库尔德人,超过了伊拉克人口的10%,过去依靠中央政府的压制,他们看上去只能安分守己,可一旦战争爆发,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些人一定会蠢蠢欲动,要狠狠地杀一批!先把部分军队派遣过去,控制住山区的关键地域。

  伊拉克和萨达姆家族的财富,也要再一次迅速转移,过去设想的在极端情况下,完全分解到亲属或者亲信手下,主要依靠瑞士银行系统的办法,是不行的,中苏没有利益也不可能支持伊拉克。

  所以90阿黄金和5⑾D亿美元的资产,需要拿出一半来,交给苏联和中国,作为伊拉克初期各种费用的开支,未来再依靠塞尔库克油田的利间。

  剩下的才是让亲属亲信控制的财产,这样两头下注,要比单独依靠一方要好。

  子女亲属也是一样,有些人去苏联,有些人去中国,不能所有人都躲到欧洲,万一欧洲人出卖了他们怎么办萨达姆幽幽一叹,命运终于发展到了这一步吗?2月下旬开始,各方已经完全不再掩饰自己的企图。

  美国宣布伊拉克萨达姆政权,是基地组织背后的罪魁祸首,中情局还提供了不少的证据,包括萨达姆接见拉登等基地组织高层的照片等,以及一些伊拉克宵报机构的灾文伴。

  为此。

  宣布要初底推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惩罚这个恐怖主义国家",为伊拉克人民带来真正的民主与自画。

  而伊拉克当然是极力反驳,说这是美国对于伊拉克这个眼中钉的抹黑,美国的目标,无非是看中了伊拉克丰富的石油资源。

  企图奴役伊拉克民主,奴设虔诚的穆斯林借货门们,。

  所有所谓的证据",全部是CiA的抹黑。

  号召全世界的穆斯林保卫伊拉克,如果美军进攻伊拉克,那么全球穆斯林需要发动,对美国和参与伊拉克战争西方国家的"圣战"。

  伊拉克全面动员,大量机构人员北迁摩苏尔和北方几个城市,部分军队转移北部,控制了北部各大城市以及交通要点,还有重要的经济设施。

  萨达姆命令,每一个青年男子,都要组织起来,不是军队的人,也鼓励要参加各种组织的游击队民兵,此时伊拉克大量发放轻武器和手雷、地雷等兵器,在全国掀起了游击战训练和组织的高潮。

  基本上,伊拉克的重武器军队,大都北移;留在沙特边境以及中部南部城乡的,主要是以防空和特种作战为主的机动部队但是世人都知道伊拉克必败,所以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苏联和中国的反应上。

  在美国宣布即将发动伊拉克战争后,苏联迅速宣布,已经与伊拉克政府与叙利亚政府达成协议,出兵伊拉克北部,并增兵叙利亚,苏联将在基尔库克附近,建立空军基地,而且派遣多达5个陆军师,进驻叙利亚和伊拉克北部地域。

  中国与伊朗联合宣布,伊朗接受中国的核保护伞,中国并且派遣陆军和空军十万人的规模,进驻伊朗的西部边境地区-也即与伊拉克接确的地带。

  实行士,最终中国只话出了2个法军能,以及两个空军团进驻,倒是苏联比较实诚。

  全世界股市崩盘、债市崩盘、油价暴涨、大宗物资暴涨,世界大战真的要来了吗?美国不得不吃下资本市场暴跌的亏,难道它说已经与苏联和中国达成了密约,世界大战打不起来?当然,主要是傻乎的民众和不知情的小机构,在这个时候拼命抛售,而华尔街各5团,乐颠颠地接盘,尼玛爱财的大机会来了,别人的血肉和痛苦,就是华尔街的收益。

  美金会自然也趁此机会,发了一笔财。

  值得一提的是土耳其,土耳其总统苏莱曼·德米雷尔以及土耳其的其它高层,都要急疯了,因为土耳其的市场,几乎在重要下损失最大,股市完全崩溃,土耳其富人纷纷出走欧洲。

  没有办法,土耳其在苏联与伊拉克之间,如果美苏爆发战争,尼玛苏联难道不会从高加索南部南下吗?所以从世界大战的角度,王耳其在战略上可是首当其冲。

  对于土耳其,美国是要拉拢的,所以宣布了对土耳其的经济援助,一下子给了几十亿美元,稍稍缓和了土耳其的内部混乱,而土耳其也知道宣布军队动员,实际上,在伊拉克周边的国家,都不得不进行动员,包括伊朗、沙特等国家。

  全世界惴惴不安之中,美国的准备却在加速进行,这一次支持美国的国家很少,美国政府虽然宣称有49个国家,支持该军事行动。

  但真正参战的国家只有美国、美国、澳大利和亚三国,波兰本来宣布要参战,结果苏军在波兰迈境增兵,吓得它缩了回丢,其它只有丹麦,宣布对伊拉克宣战,并派遣了两艘军觚支援美军。

  日本以及多个西方国家,提供了后勤支攘。

  1999年5月,现时空的伊拉克战争,终于爆发!

 

第538章  战争与可怜的欧盟

 

  199年5月3日,美国派遣的近20万军队,以及英国派遣的4.5万军队,开始了伊拉克战争。

  战争首先就是美英空军开始对伊拉克狂轰监炸,这是代号为靳首行动和震慑行动的大规模空袭和地面攻势的一部分。

  克林顿在战争打响后,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推翻萨达姆政权的战争开始,强调战争将速战速决°。

  在这一阶段,美英联军先后向巴格达、巴士拉等伊拉克中部和南部的重要城市,投抑了各类精确制导炸弹2000多枚,战斧巡航导弹,在伊拉克上空不时掠过。

  但是第一天的攻势,就告诉了全世界,美英联军的进攻不会一帆风顺,因为有十多架战机,被伊拉克的机动防空系统击落。

  远程的防空,伊拉克有苏联的300PMU2,中近程防空,有中国的红旗16,而且伊拉克的通讯系统,全面经过了调整,抗电子战的能力并不弱。

  中国和苏联都强化了对伊拉克的军事情报支持,在伊拉克上空的中苏卫星,不断将美英联军的动态情报,发给伊军的各级指挥在这样的背景下,英美联军轻松地通过了沙特与伊拉克边境的沙漠地带,进入伊拉克的南部城市带以后,伊拉克军队和民兵游击队的抵挡,就骤然加强,让联军一时间很难适应。

  有着超过8年的战争准备,让伊拉克每一个城市,几乎都有一套连通的地下工事系统,这些系统都是中苏专家,根据伊拉克地形、气候条件,以及美国西方的城市战装备和战术体系,而针对性地设计的。

  没有伊拉克军队,挡在美英联军的前面,但联军进入城市,以及在城市周围的多个地形上,都会遭到游击的战和特种部队的袭击~-这一次伊拉克民众和军队,抵抗联军的士气,要比第―次海湾战争的时候高得多,"亡国之忧、家国之恨""嘛,甚至每天都有几百伊拉克人,从约旦等国,赶回伊拉克,准备与祖国共存亡。

  同时,大量的突袭和埋伏,发生在了美英联军的进攻道路上,使得联军不得不分心,去对付这些游击队的骚扰战术。

  联军很快就发现,要完全实现对每一个城市的占领,以总计不到24万的兵力,是不现实的,于是转变了战术,试图通过迂回,拿下中部巴格达首都,以及南部最重要的城市巴土拉,来击溃伊拉克人的士气,迅速地实现,占领中部和南部伊拉克主要石油产地的军事目标。

  于是联军迅速转变了战路,凭借空中优势和机械化部队,兵分几路发起强大攻势,准备先攻陷伊南部巴士拉等几个重要城市和战略要地,并对巴格达形成合围,从而使战事星现一边倒的态势。

  但是在巴土拉就遭到了堪称巨大的挫折,因为巴士拉作为伊拉克第三大城市,以及石油重镇,防御体系与防空力量,都是优先配置的,这使得联军,不得不进行逐屋逐街的城市战,伤亡直线上升!同时,联军分兵进攻到首都巴格达的时候,遭遇了与巴士拉战场类似的处境,联军被防御体系黏住,伤亡不断增加,包括飞机和导弹,都经常被击落。

  而且巴格达东南著名的拉希德军用机场,也被伊拉克人彻底炸毁,使得美国只能紧急搭建临时野战机场,限制了很多飞机种类的使用。

  5月3日战争爆发,转变策略后,联军5月25日就攻至巴士拉城下,5月30日攻至巴格达城下,当时除了中苏以外的全世界,都以为伊拉克会迅速失败,就说是第一次海鸿战争那样美军再-次证明了其压倒性的实力。

  当时很快情势就不对了,以这两大城市为主的政城战,非常不顺利,联军伤亡人数迅速破千,而在中部的卡尔巴拉、希拉、欣迪耶等地,以及南部的杰利拜、祖拜尔等地,都爆发了僵持不下的城市战,完善的地下和建筑组合防御体系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联军的进攻各处都变得艰难起来。

  由于萨达姆在战争开始,就将军事指挥权逐级下放——各城市各自为战的城市游击战,还想要中央具体指挥,那就是扯淡,这起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期就是游击民兵和各级部队的指挥衩大增,无需上报的情况下,美国CIA在伊拉克内部大量内奸的作用,大大下降,他们并不能为美军提供详细的指导,甚至还被裹挟着被迫与美军作战——不战,自己就要死了嘛。

  当然在各城市,都出现了一些投降的伊拉克部队和组织,但其余的部队和组织,反而变得对抵抗更为坚韧,每个城市的情况几乎都相似,美军占领了部分城区,但是难以占领全部场区,而目在占领的城区中,不时遭到,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突如其来的小股袭击。

  整个战争进入了僵持阶段,这大大出乎美军所料,也出于美国政府所料。

  这种情况,正好与第一次海湾战争相反,那个时候,总统老布什非常谨慎,美军也非常谨慎,因为越南战争犹如魔咒,提醒他们在伊拉克未必顺利,所以在所有的方面,都是源子搏兔一样的心态,胜利也就来得格外甘甜。

  开战之初,老布什一直担心,美军会陷入第二个越南战争,伊拉克的百万大军,还是很唬人的。

  但是现在不一样,第一次海湾战争胜利后,美军信心爆棚,甚至认为苏联军队都不是对手,只有同样掌握了信息战战略战术和科技的中国军队,堪为劲敌。

  伊拉克军队虽众,但士气低落,投降派众多,训练不佳,战术落后,装备落后,不堪一击。

  所以这一次,本身就有一些麻痹大意,比如美军只出动了19.2万人,就是一个明证,相比第一次的时候,少了一半还多(第一次海湾战争美军出军兵54万人,联军总数76万人)。

  如此情势之下,美军的伤亡数字开始暴增,而直到两个月后的7月底,联军仍然没有攻下巴格达和巴土拉,尤其在巴格达,大约只占领了不到一半的城区,这种情况,同样轰动了世界——原来美军对付城市战,并不是那么的有效呀。

  此时美军一家的伤亡,就突破了上万人,其中死亡人数突破2000人,而英军的伤亡率其实更高,突破了3000人。

  美军司令,四星上将弗兰克斯,遭到了美军高层和总统克林顿的严厉斥责,他们都认为此人在越战中虽然表现英勇,荣获多次荣誉勋章,但过去的指挥经验表明,在他所指挥的战役中,不2翰输赢,他总是采取非常常规的作战方法,缺乏创新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说白了,如果敌人不是按照美军预设的反应作战,他就不知道怎么指挥了。

  这种情况,也让美军和克林顿背后的利益集团们感到不安,他们是想打一场长期战争,可是他们设想的战争,是美军伤亡,尤其是死亡数字,属于问控的,否则死伤的人数多了,自然会激超越战时的反应,对美国民众就很难交待,内部反战的呼声,也会此起彼伏,或许难以收拾。

  而且他们可不想让这一场战争,变成美国威信的“滑铁卢",那样的话,战争就真的变成亏损大于收益了。

  所以新的计划很快做出,让拥有治安战专家"称号的桑切斯上将,替代弗兰西斯的位置,虽然临阵换将"有点狼狈,但也顾不得了,而且增兵20万,将美军的人数增加到近40万兵力,此时没有人敢说,靠着战场上,现在的不到20万美军,足以结束这场战争了。

  对于桑切斯唯一的要求,就是要速战速决,时间越是拖得长,美国和美军在全世界的形象,越是不堪。

  实际上,就是想先消灭敌人的主力,然后慢慢的,用治安战来磨军费。

  不过此时滑头的英国,已经反应过来,虽然响应美军的增兵要求,不过却是只增兵了5O0人,其中300人左右,还是替补已有部队的伤亡的,所谓的增兵,只有200人,聊胜于天的象征,给了美国面子,但再也不愿意增加投入了。

  英国人其实,已经嗅到了不妙的气息。

  桑切斯上将到任后,并没有能改善美军的处境,直到兵力剧增之后,才在严重伤亡下有了一些进展。

  其实很可笑,他所谓调的治安战,其实就是拘捕一切何疑的伊拉克平民,惹得伊拉克人怨声载道,最终导致超过1方伊拉克人被捕。

  新组建的伊拉克伪军,不能帮助美军作战,只能用来看守这些被拘捕的人。

  而更可笑的是负责审讯的CIA人赏发现,起码85%被捕的人,都是完全不知道所以然的平民一大部分坚决抵挡的平民,都已经参加了游击队和各种抵抗组织,美军反而,不能轻易地找到他们。

  美军高层失望地发现,桑切斯在指挥作战上,还比不上前任的弗兰克斯,他沿用了弗兰克斯的常规战略,喜欢批评下属,却不能制定具体的作战方略,导致不同区域的美军,各自为战,完全不团结。

  到了9月下旬,美军终于占领了巴士拉,基本肃清了巴士拉的城区抵抗力量,把剩余的抵抗力量挤出了城区。

  于是美军急匆匆地再次换将,用凯西上将替换了桑切斯,希望他能发挥出真正的领导力"。

  然而,凯西表现得比上两任司令更无能,他只有一个长处,相比桑切斯对于伊拉克人更很毒。

  美军在他指挥下,肆意地杀戮平民,美军暴行通过互联网,传遍全球,让美国的形象狼狈不堪,"越战重临的呼声大起,而伊拉克的各种抵抗力量,此时反而进入了暴发的增长期——美军暴行,激怒了少数投降派和带路党以外的,几乎其它所有伊拉克人,让美军的伤亡,更为惨重。

  凯西并没有被撤换,美军现在反过来觉得,连续换将都没有取得效果,说明美军将领的指挥,只有这个水平——需要在战争中提高,换将也不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5:24 , Processed in 0.049835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